盧之頤

《本草乘雅半偈》~ 第十帙 (21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帙 (21)

1. 秋石

(蒙筌)

【氣味】鹹溫,無毒。

【主治】主滋腎水,養丹田,返本還元,歸根覆命,安五臟,潤三焦,消痰咳,退骨蒸,軟堅塊,明目清心,延年益壽。

【核】曰:制煉秋石,為丹家秘法,世所煉者,皆渣魄,不堪用也。其法宜秋月取,用人尿二三石,入鍋內,桑薪緩緩煎收,勿使鍋岸生垽,有則竹刀掠下,或沸滾泛溢,亦以竹枝頻攪遂定,俟幹成滓,即去薪,緩火焙燥。分置陽城罐,上余空二寸許蓋覆磁盞,封固罐口。養火一周,其藥漸生,輕盈如雪,瑩潔可愛。

或成五色,或象物形,此屬上乘。宜密貯銀瓶,藏陰靜處,不則風化成水,復須升養,仍結如霜,但少堅實爾。又制既濟玄黍秘法,選端潔童男女,各認溺器,各陸續取溺,煎煉成滓,各升取上乘秋石,各取溺器白垽,曬焙令乾。

先置女垽於銀釜之底,次置男秋石於女垽之上,次置女秋石於男秋石之上,次置男垽於女秋石之上,次第安置,上餘二寸,六一泥封固,三方火溫養七日,則粒粒丹紅,交結釜頂,此更屬無上乘,藏貯亦如秋石法。

【叅】曰:物熟曰秋,石言量也。溺緣潤下水,藉火大既濟而允升,培後天之形臟,副先天之神藏者也。故諸證咸從形臟生,力轉神藏仍與形臟俱。若玄黍為陰陽合璧,復還圓象,使得盡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。

白話文:

秋石

【氣味】 味鹹,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

【主要功效】 主要滋養腎臟的陰液,補益下丹田,使人返本還原,回復生命本源,安定五臟,潤澤三焦,消除痰咳,退除骨蒸潮熱,軟化堅硬的腫塊,使眼睛明亮,清心安神,延年益壽。

【要點】 古人說:製作秋石,是丹家的秘密方法,世俗所煉製的,都是沒有精華的廢渣,不能使用。製作方法應該在秋天時採集,用二三石的人尿,放入鍋中,用桑樹柴慢慢地煎熬濃縮,不要讓鍋邊產生污垢,如果有的話就用竹刀刮掉,或者煮沸溢出時,也用竹枝頻繁攪動使之平穩。等到尿液煎熬成渣滓時,就停止加熱,用微火烘乾。然後分別放入陶罐中,上面留出約兩寸的空間,用瓷碟蓋好,密封罐口。再用火溫養一週,藥物就會逐漸生成,輕盈如雪,晶瑩潔白,非常好看。

有時會呈現五種顏色,或者像某些物體的形狀,這種就屬於上等品。應該密封儲存在銀瓶中,藏在陰暗安靜的地方,否則會風化成水,如果這樣就必須再次提煉養製,使其重新凝結如霜,但會稍微欠缺堅硬。另外,還有製作既濟玄黍的秘法,選擇純潔的童男童女,各自使用溺器,各自陸續收集尿液,煎熬煉製成渣滓,各自提取上等的秋石,再各自取用溺器中的白色污垢,曬乾烘焙。

先把女子的污垢放置在銀製釜的底部,然後把男子的秋石放置在女子的污垢之上,再把女子的秋石放置在男子的秋石之上,最後把男子的污垢放置在女子的秋石之上,按次序安置好,上面留出約兩寸的空間,用六一泥密封固定,用三方的火溫養七天,就會有像丹砂一樣紅色的顆粒,交結在釜的頂部,這種更屬於無上上品,儲藏的方法也和秋石一樣。

【理解】 古人說:萬物成熟叫做秋,石是指計量的單位。尿液屬於潤下的水,藉助火的充分煎煉而向上升騰,可以培補後天形成的形體器官,輔助先天所藏的精神。所以許多疾病都是從形體器官產生的,如果能夠轉化精神潛能,仍然可以和形體器官共同作用。如果說玄黍是陰陽合璧,返回到圓滿的狀態,就可以使人盡享天年,活到百歲才離世。

2. 大風子

(綱目)

【氣味】辛熱,有毒。

【主治】主風癬疥癩,楊梅諸瘡,攻毒殺蟲。

【核】曰:出海南諸番國。真臘記云:大風,大樹之子也,狀如椰子而圓。包核數十枚,形如雷丸。去其衣,中仁白色,久則黃敗而油,不堪入藥矣。

【叅】曰:風從幾,從蟲,風入八日而成蟲也。陳列諸疾,皆風動蟲生之患,緣因風動,仍因風化。大風子,秉金剛之味辛,暖熱之火化。釋典云:太末蟲,無界不到,能延於太虛之際,不能延於火焰之上。

(風者,百病之長也,百蟲之祖也。大塊之噫氣,王者之聲教也。)

白話文:

【氣味】味道辛辣、屬性溫熱,有毒性。

【主要治療】主要治療風癬、疥瘡、癩病、梅毒等各種瘡瘍,能夠攻散毒素、殺滅寄生蟲。

【果核】說明:產自海南等地的外國。真臘的記錄說:大風子,是大樹的果實,外形像椰子但更圓。裡面包著數十個果核,形狀像雷丸。去掉外面的皮,裡面的果仁是白色的,放久了會變黃腐敗出油,就不能入藥了。

【參論】說:風,字從「幾」,也從「蟲」,風進入體內八天就會形成蟲。所列舉的各種疾病,都是因風邪侵擾而生蟲的病患,是因風邪發動,也因風邪變化而來。大風子,秉持著金剛般的辛辣味道,帶有溫熱的火性。佛經說:太末蟲無所不到,能蔓延到無邊的虛空,卻不能蔓延到火焰之上。

(風,是所有疾病的魁首,也是所有蟲類的祖先。大風是天地間的氣息,也是王者發號施令的聲音。)

3. 蜀粟

(綱目)

【氣味】甘澀平,無毒。

【主治】主溫中,澀腸胃,止霍亂。黏者與黍米同功。根煮汁服,主利小便,止喘滿。燒灰酒服,主產難。

【核】曰:蜀粟,即高粱。廣雅謂之水稷;又謂之荻粱,食物謂之蘆穄,俗謂之蘆粟;又謂之蜀秫者是也。種始自蜀,因名蜀黍。北人多種之,以續絕乏,宜下濕地。春月布種,秋月收採。莖高丈許,狀如蘆荻而內實。葉如蘆穗而稍肥,粒如椒子而堅硬。黏者釀酒,粳者炊粥,可以濟荒,可以養畜。梢堪作帚,莖堪織蓆,編籬供爨,大益民生者也。

【叅】曰:黍為心谷,蜀黍色赤氣溫,又屬手太陽小腸心之腑藥矣。小腸腑主泌水穀,調水道輸膀胱,傳谷魄下大腸,水穀既分,霍亂遂定,喘滿立止,溫中之驗也。根荄燒灰,主產難者,太陽府主開,通調傳送,正屬開所司爾。

白話文:

蜀粟

**【味道】**味甘澀,性平和,沒有毒性。

**【主要功效】**主要功能是溫暖脾胃,收斂腸胃,止瀉止吐。黏性較強的品種,功效與黍米相同。用根部煮汁服用,可以利尿,止咳平喘、消除胸悶腹脹。燒成灰後用酒沖服,可以幫助難產的婦女順利生產。

**【考證】**說:蜀粟,就是高粱。廣雅一書稱它為水稷,又稱荻粱,食物方面則稱為蘆穄,民間俗稱蘆粟,又稱蜀秫,指的都是同一種植物。因為最早種植於四川,所以稱為蜀黍。北方人大多種植,用來應付糧食短缺,適合在潮濕的土地種植。春天播種,秋天收穫。莖部高達一丈左右,外形像蘆葦,但內部是實心的。葉子像蘆葦的穗,但比較肥厚,籽粒像花椒般堅硬。黏性品種可以用來釀酒,粳性品種可以煮粥,可以用來救濟饑荒,也可以用來飼養牲畜。頂端可以用來做掃帚,莖部可以用來編織蓆子,編籬笆、當柴燒,對民生有很大的益處。

**【補充說明】**說:黍米是補心臟的穀物,蜀黍顏色赤紅,氣味溫熱,所以屬於手太陽小腸經的藥物。小腸主要負責消化吸收水穀,調節體內水液的運行,並將糟粕傳送到大腸。當水穀能夠順利分離,霍亂自然就會停止,喘滿也能立刻消除,這就是它溫暖脾胃的功效驗證。蜀黍根部燒成灰可以治療難產,是因為太陽經主要負責開通,疏通傳送,正是它所負責的範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