盧之頤

《本草乘雅半偈》~ 第十帙 (9)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帙 (9)

1. 白花蛇

(宋開寶)

沸湧流動,宛如風行水上之渙象。覺明空昧相待成搖,故有風輪執持世界。

【氣味】甘鹹溫,有毒。

【主治】主中風、濕痹不仁,筋脈拘急,口面喎斜,半身不遂,骨節疼痛,腳弱不能久立,暴風瘙癢,大風疥癬。

【核】曰:原出南地,及蜀郡諸山中,今唯蘄蛇擅名,即蘄地亦不易得。市肆與官司所取,多以江南興國州者偽充之。蘄產者,龍頭虎口;黑質白花;脅有二十四方勝;腹有十點念珠子;口有四長牙;尾上有一佛指甲;腸形如連珠;脊中有兩腎。宗奭云:諸蛇鼻向下,此獨鼻向上。

埤雅云:蛇以眼聽,捕蛇者言,稍大者則易禁,以其耳目開疾,習於禁架也;小者瞢然,則往往難禁矣。種類至多,唯烏蛇性善不噬物,白花者噬人有大毒。元稹長慶集云:白花蛇毒人,毛髮豎立,飲於溪水,則泥沙盡沸。唯蘄州白花蛇性少善,故入藥取蘄產者為貴。時珍云:喜嗜石楠花葉,嘗從藤上獲之,先撒沙土一把,則蟠曲不動,遂以報伏雞藤,系首懸掛,劙刀破腹,去其腸肚,下置水一盂,則反尾自滌其腹。蓋護創耳。

乃以竹枝隨其蟠曲,簽定盤系,炕上焙乾。爾雅翼云:蛇死目皆閉,唯蘄州者,目開如生,舒蘄兩界者,則一開一閉,此理之不可曉者。土人云:欲識真偽,懸蛇於酒甕,或缸上,注酒數斗,酒即沸湧流動,若磁石之㶸鐵,琥珀之拾芥然。否則形色雖備,亦無力也。土人僅飲此酒,亦獲大益,得此品用供藥物,功力真無限量矣。

雷公云:蛇性竄,能引藥至於有風疾處。故能治風。時珍云:風善行數變,蛇亦善行數變,白花蛇,又喜食石楠,所以能透骨搜風,截驚定搐,為風痹要藥。取其內定臟腑,外徹皮膚,無處不到也。修事,去頭尾,春秋酒浸三宿,夏一宿,冬五宿,炭火焙燥,如此三次。用砂罐盛貯,埋地中一宿,取出去皮骨,取肉用即用此修事法,密封收貯,可經久不壞;若連皮骨,或著濕黴,則易蛀朽敗矣。

【叅】曰:蛇字,古但作它耳。從蟲而長,象冤曲垂尾形古草居患蛇,故相問無它乎。今之字旁加蟲,而變其音,考工記以為紆行之屬,故退食委蛇,亦用蛇字。蛇性竄疾,獨居處隱僻,稟隨風重巽之體用,風大動靜之本性,故身形端直而象甲,尾甲紆行而象乙。雖標甲膽乙肝之木行,復具時四,干十,枚十二,節二十四之全數者也。

埤雅言:蛇以眼聽。爾雅翼言蛇死目皆閉,蘄產者目開如生,舒蘄兩界者一開一閉,此理之不可曉者。然肝開竅於目。莊周云:蛇憐風,風憐目,故蛇聽以眼。精專於目,蘄東南也,具巽位之生成,故至死不變耳。埤雅言蛇盤向壬,壬北方也。又言十二子辰為龍,巳為蛇,巳六陽具,不為龍而為蛇者,龍至此而亢,宜為蛇而已。

白話文:

(宋開寶)

(白花蛇的)氣流湧動,就像風在水面上吹拂,呈現出渙散的景象。感覺明亮和空虛相互對應而產生搖動,所以說有風輪在掌控著世界。

【氣味】味甘、鹹,性溫,有毒。

【主治】主要治療中風、濕痹導致的麻木不仁,筋脈拘攣、抽筋,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,骨節疼痛,腳軟無力不能久站,突然發作的皮膚搔癢,以及痲瘋病和疥瘡。

【考證】說:白花蛇原本產於南方地區,以及四川的群山中,現在只有蘄州的蛇最有名,即使在蘄州也不容易得到。市面上和官府採購的,很多都是用江南興國州產的蛇來冒充。蘄州產的蛇,頭部像龍,嘴巴像虎;身體是黑色的,有白色的花紋;肋部有二十四個方勝形狀的紋路;腹部有十個像念珠一樣的點;嘴裡有四顆長牙;尾巴上有一片像佛指甲的鱗片;腸子形狀像連珠;背脊中有兩個腎臟。宗奭說:一般的蛇鼻子都是朝下的,只有這種蛇的鼻子是朝上的。

《埤雅》這本書說:蛇是用眼睛來聽聲音的,捕蛇的人說,稍微大一點的蛇就比較容易控制,因為它們的聽覺和視覺都很靈敏,習慣被關在籠子裡;小蛇則比較懵懂,往往很難控制。蛇的種類很多,只有烏蛇的性情比較溫順,不咬東西,白花蛇咬人則有劇毒。元稹的《長慶集》中說:白花蛇咬人後,毛髮會豎立,喝溪水的話,溪水中的泥沙都會沸騰起來。只有蘄州產的白花蛇毒性稍微溫和一些,所以入藥時,都以蘄州產的為貴。李時珍說:這種蛇喜歡吃石楠花的葉子,曾經從藤蔓上抓到過它們,先在地上撒一把沙土,它們就會盤曲不動,然後用報伏雞藤把蛇頭拴住懸掛起來,用刀剖開腹部,取出腸子內臟,下面放一盆水,蛇的尾巴會自己伸進水裡洗肚子,大概是在保護傷口吧。

然後用竹枝按照蛇盤曲的樣子,將蛇固定住,放在炕上烘乾。爾雅翼說:普通的蛇死後眼睛都會閉上,只有蘄州產的蛇,眼睛是睜開的,像活著一樣,舒州和蘄州交界處產的蛇,則是一隻眼睛睜開,一隻眼睛閉上,這個道理實在讓人無法理解。當地的老百姓說:想要辨別真假,可以把蛇懸掛在酒甕或酒缸上,倒入幾斗酒,酒就會沸騰湧動,像磁石吸鐵、琥珀吸芥末一樣。如果不是真的,即使外形顏色都符合,也沒有這種效力。當地人經常喝這種酒,也能獲得很大的益處,得到這種藥材,用在藥物中,功效真是無限量啊。

雷公說:蛇的性情是竄動的,能夠引導藥力到達有風邪疾病的地方,所以能治療風病。李時珍說:風的特性是善於行走、變化無常,蛇也善於行走、變化無常,白花蛇又喜歡吃石楠,所以能夠穿透骨頭搜尋風邪,截斷驚厥、止住抽搐,是治療風痹的重要藥物。它能夠內達臟腑,外通皮膚,無處不到。炮製方法是,去掉蛇頭和蛇尾,春天和秋天用酒浸泡三個晚上,夏天浸泡一個晚上,冬天浸泡五個晚上,用炭火烘乾,這樣反覆三次。用砂罐盛裝,埋在地下一個晚上,取出來去掉皮和骨頭,取肉使用。用這種方法處理過的蛇肉,密封保存,可以長時間不變質;如果連著皮和骨頭,或者受潮發霉,就容易被蟲蛀爛掉。

【參悟】說:蛇這個字,古代只寫作「它」字。像蟲子一樣,身體細長,像彎曲下垂的尾巴。古代草居的人害怕蛇,所以問候語是「無它乎」(沒事吧)。現在的「蛇」字旁加了蟲,也改變了它的讀音。《考工記》認為蛇是彎曲行走的動物,所以形容退卻時委曲求全的樣子,也用「委蛇」這個詞。蛇的性情是竄動迅速的,獨自居住在隱蔽的地方,稟承著風的特性,風的本質是大的運動和靜止,所以蛇的身體筆直,像甲,尾巴彎曲行走,像乙。雖然標示著甲膽乙肝的木行,也具備著四時、十天干、十二地支、二十四節氣的全部數目。

《埤雅》說:蛇是用眼睛聽聲音的。《爾雅翼》說:蛇死後眼睛都會閉上,蘄州產的蛇眼睛是睜開的,像活著一樣,舒州和蘄州交界處產的蛇,則是一隻眼睛睜開,一隻眼睛閉上,這個道理實在讓人無法理解。然而肝臟在眼睛上開竅。《莊子》說:蛇喜歡風,風喜歡眼睛,所以蛇是用眼睛聽聲音的。精專於眼睛,是因為蘄州在東南方向,具備巽卦的生成之位,所以即使死後也不會改變。 《埤雅》又說:蛇盤繞的方向朝向壬,壬代表北方。又說十二地支中,辰是龍,巳是蛇,巳是六陽具備,卻不是龍而是蛇的原因是,龍到這裡就到了極點,應該變成蛇了。

然而壬固然位於北方,蛇卻不歸屬於坎卦,這是因為丁火朝向壬水,丁壬合化成乾卦的風木;亥水朝向巳火,巳亥相對應而等待枝木的生發;難道到了這裡就應該到極點了嗎,應該變成蛇而已。所以蛇有兩個腎臟,左邊的叫做水臟,是亥枝的陰水;右邊的叫做火臟,是壬干的陽水。有壬巳,就有丁亥;有流行,就有對待;有乾木,就有枝木。蛇不僅精專於膽竅,而且精專於膽腑。

觀察蟒蛇的膽隨著太陽轉動,上旬在頭部,中旬在心臟部位,下旬在尾部。更有應膽,擊打頭部就應在頭部,擊打尾部就應在尾部,擊打左右就應在左右,取出來還能再生的就是應膽,這就足夠證明它精專於肝膽。再觀察螣蛇,雄蛇在上方鳴叫,雌蛇在下方鳴叫,然後幻化成形,在霧露中遊走,乘風雨而行,行進不是千里不停。它稟承著風的特性,風的本質是大的運動和靜止,這也足以證明。

古人說:蛇稟承風的特性,白花蛇更稟承著金的制約,所以凡是風力有所不能及的,就用它來動搖失衡。用來增益風的巨大力量,仍然是相互對待、相互搖動,在四大要素中互相支持的,沒有比它更好的了。因此主要治療中風,輕微的表現是麻木閉塞不仁,或者搔癢,或者疥瘡,嚴重的表現是暴風、大風,或者筋脈拘攣、骨節疼痛,或者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,或者腳軟無力不能久站。這些都是風邪侵入肝臟,肝臟和筋膜的氣出現問題。

大筋聚集在關節部位,筋骨相互緊密連接著。所謂輕微的症狀,是傷害了自己所能克制的土,就像灰塵飛揚、山丘崩潰;嚴重的症狀,是傷害了自身所稟賦的形體,就像草木搖落、摧毀傾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