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乘雅半偈》~ 第八帙 (2)
第八帙 (2)
1. 豆蔻
(別錄上品)
【氣味】辛溫澀,無毒。
【主治】主溫中,心腹痛,嘔吐,去口臭氣。
【核】曰:豆蔻生南海,及交址,今嶺南、八閩亦有,生成已詳叅內。南人採花作果,尤貴嫩者。並穗入鹽淹治,疊疊作朵不散。更以木槿花合浸之,欲其色紅耳。廣中人,入梅鹽汁浸令紅,曝乾薦酒,名紅鹽草果。初結小者名鸚哥舌。元朝飲膳,皆以草果為上供;南人用火楊梅,偽充豆蔻,形圓而粗,氣辛而猛,山姜也,入藥不可不辨。
修事,須去蒂,取向裡子及皮,用茱萸,同於𨫼上緩炒,待茱萸色微黃黑,即去茱萸,取豆蔻皮,及子用之。
【叅】曰:草實之中,名豆蔻者凡三,形色功能,各有同異。入足太陰、陽明腑臟,手少陽三焦則一也。形似芭蕉,葉似杜若,高八九尺,冬夏不凋,開花淺黃色,綴實作朵似葡萄。初生微青,熟則轉白,孚圓似白牽牛,仁粒似縮砂蔤。氣味辛大溫,充腎間生陽,鼓肺氣呼吸,宣五穀味,主納主出者,白豆蔻也。
初春抽苗,入夏作莖,開花結實似豆蔻,實圓微長,表有皺紋,里肉斑纈似檳榔,無仁有肉,氣味辛溫,秉剛燖之用,溫中化食,宣五穀五畜味,為養為充者,肉豆蔻也。苗似荻蘆,葉似杜若,根似高良薑,二月開花作穗,房綴莖下,嫩葉卷之,初出似芙蓉,微紅色,穗頭色深,其葉漸開,花漸出,色漸淡矣。
亦有黃白二色者,實似龍眼而銳,皮色黃白,表無鱗甲,殼薄有稜峭,仁粒似縮砂蔤而稍壯,氣味辛澀溫,宣攝中氣,溫中,益上焦,受納水穀,治心腹痛,嘔吐,去臭氣,宣五穀五果五菜味,為養為助為益者,豆蔻也。開寶名草豆蔻,草物志名漏蔻,金光明經名蘇乞迷羅細,鄭樵通志名草果。
雖非果類,用充茶食,故有草果之稱。
(豆蔻,輔中益上,以宣為體,以攝為用。綴實在莖下,亦具有密義,雖與縮砂蔤同歸於退藏,至體用則迥別矣。縮砂粒,以攝為體,以宣為用,順時序之升沉,故用舍自繇。豆蔻,效降肅之聚斂,終屬勉強,設久服盡劑,恐反亟奪其生陽,有餘於用,不足於體。故爾,唯白豆蔻三緣合和,體用平均,堪為匹配。
但縮砂粒專司於下,遍及上中;白豆蔻專司於中,遍及上下。用之者,果能各加料簡,不唯四種功力判然,即五穀糱,及飴曲楂蘹之屬,亦可比量條分,不致溷亂妄投矣。)
白話文:
豆蔻
【氣味】味道辛辣、性溫、帶有澀味,沒有毒性。
【主要功效】主要能溫暖脾胃,治療心腹疼痛、嘔吐,並去除口臭。
【說明】豆蔻生長在南海以及交趾一帶,現在嶺南、福建等地也有。它的生長情況在其他的章節已經詳細說明。南方人採摘豆蔻的花和果實,特別是嫩的豆蔻最珍貴。他們會將豆蔻連同花穗用鹽醃製,層層疊疊地做成花朵的樣子,不會散開。還會用木槿花一同浸泡,讓豆蔻顏色變紅。廣東人會用梅子鹽汁浸泡豆蔻使其變紅,然後曬乾用來下酒,叫做「紅鹽草果」。剛結出的小豆蔻叫做「鸚哥舌」。元朝時的宮廷飲食,都將草果視為上等貢品;南方人會用火楊梅冒充豆蔻,火楊梅形狀圓而粗糙,氣味辛辣且猛烈,其實是山姜,入藥時必須仔細分辨。
處理豆蔻時,要去除蒂,取用裡面的果仁和皮。用茱萸一起在鍋中用小火慢慢炒,等到茱萸的顏色稍微發黃發黑,就將茱萸取出,只用豆蔻的皮和果仁。
【補充說明】草類的果實中,叫做豆蔻的有三種,它們的形狀、顏色和功效各有不同,但都歸入足太陰脾經、陽明胃經和手少陽三焦經。
-
白豆蔻: 形狀像芭蕉,葉子像杜若,高約八九尺,冬夏都不會凋謝,開淺黃色的花,果實成串像葡萄。剛長出來時呈青色,成熟後轉為白色,外形圓潤像白牽牛,果仁像縮砂仁。氣味辛辣且非常溫熱,能補充腎臟的陽氣,促進肺的呼吸功能,宣散五穀的味道,主管吸收和排出。
-
肉豆蔻: 初春發芽,入夏長出莖,開花結果的樣子像豆蔻。果實圓而稍長,表面有皺紋,裡面的果肉有斑紋像檳榔,沒有果仁只有果肉。氣味辛溫,具有剛猛溫熱的特性,能溫暖脾胃、幫助消化,宣散五穀和各種肉類的味道,能提供營養和補充能量。
-
豆蔻 (草豆蔻): 苗像荻蘆,葉像杜若,根像高良薑。二月開花成穗,花房長在莖的下方,嫩葉捲曲,剛長出來時像芙蓉,顏色微紅,花穗顏色較深,隨著葉子展開,花朵逐漸長出,顏色也漸漸變淡。也有黃色和白色兩種。果實像龍眼但尖端較銳利,皮色黃白,表面沒有鱗甲,殼薄而有稜角。果仁像縮砂仁但稍大,氣味辛澀且溫,能宣發和收斂中氣,溫暖脾胃,對上焦有益,幫助吸收水穀,治療心腹疼痛、嘔吐,去除口臭,宣發五穀、五果、五菜的味道,具有滋養、輔助、增益的作用。古籍《開寶本草》稱之為草豆蔻,《草物志》稱之為漏蔻,《金光明經》稱之為蘇乞迷羅細,鄭樵的《通志》稱之為草果。
豆蔻雖然不是果實類,但常被用來當作茶點,因此有「草果」的稱呼。
(豆蔻,輔助中焦,對上焦有益,以宣散為本,以收斂為用。果實成串長在莖下,也帶有收斂的含義。雖然和縮砂仁一樣歸屬於退藏之性,但在體用方面卻截然不同。縮砂仁以收斂為本,以宣散為用,順應時序的升降變化,因此作用可以自由變化。豆蔻,效法降肅的收聚,但終究有些勉強,如果長期大量服用,恐怕會反而過度耗損陽氣,用於宣發有餘,而收斂之性不足。因此,只有白豆蔻能達到三方面的平衡,體用平均,可以作為合適的搭配。
但是,縮砂仁專門作用於下焦,也能遍及上中二焦;白豆蔻專門作用於中焦,也能遍及上下二焦。使用它們的人,如果能夠仔細區分,不僅能明確這四種豆蔻的功效差異,也能夠將五穀發芽的產物以及麥芽糖、麴類、山楂等的功效加以區分,不至於混亂錯用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