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乘雅半偈》~ 第六帙 (11)
第六帙 (11)
1. 代赭石
(本經下品)
帥氣衛外,左右二十有四,而營隊居中,設無血帥,誰主司命乎。
【氣味】苦寒,無毒。
【主治】主鬼疰賊風蠱毒,殺精物惡鬼,腹中毒邪氣,女子赤沃漏下。
【核】曰:出代郡,及姑幕。北山經云:少陽之山,中多美赭。西山經云:石脆之山,灌水出焉,中有流赭。管子云:其山有赭,其下有鐵。處處山中亦有之,西北者為良也。生山峽中者,赤紅青色而有澤,上紋如浮漚,俗呼丁頭赭。修事,細研,以臘水重重飛過,水上有赤色如薄雲者去之。
澄淨去水,再以茗汁煮一伏時,取出,研萬餘匝用。鐵鐺燒赤,下白蠟一兩,待化,投新汲水沖之,再煮一二十沸,取出,曬乾用。先人云:去浮赤,奪其先聲;烹白蠟,培其根本;肝與血,大獲保任矣。
【叅】曰:靈樞稱衛氣為帥氣。隱居稱大赭為血師,則大赭當為營氣之司命矣。經云:命曰營氣,以奉生身,莫貴乎此。先人云:鬼疰三證,大為生氣之害,然必伏匿陰血中,乃肆毒惡。赭色丹青,承宣君相火,為血帥保任,仍令就規矩,會尺寸,以合五十營,奉身生氣如嘗,營血安堵如故矣。
白話文:
代赭石
就像軍隊的將領一樣,守護著身體的外部,左右有二十四個營隊,而營隊的中心則是營氣所在。如果沒有像將領一樣的物質統領血液,那誰來主管生命呢?
【氣味】味道苦澀,性質寒冷,沒有毒性。
【主治】主要治療鬼疰、賊風、蠱毒等疾病,能殺死精怪、惡鬼,消除腹中的毒邪之氣,以及治療婦女的赤白帶下等症狀。
【產地與辨識】產於代郡和姑幕等地。《北山經》記載:少陽山中有很多美麗的赭石。《西山經》記載:石脆山,有灌水流出,其中有流動的赭石。《管子》說:有赭石的山,下面有鐵礦。各處山中都有赭石,西北地區的質量最好。生長在山谷中的赭石,呈現赤紅色或青色,有光澤,表面的紋路像漂浮的氣泡,俗稱丁頭赭。處理方法是:仔細研磨,用蠟水多次過濾,去除水面上像薄雲般的紅色雜質。
把沉澱的赭石去除水分,再用茶汁煮一個時辰,取出後研磨一萬多下使用。將鐵鍋燒紅,放入一兩白蠟,等蠟熔化後,倒入新汲取的清水,再煮十幾二十次,取出曬乾使用。前人說:去除浮在上面的紅色雜質,是為了去除它浮躁的氣息;用白蠟煮,是為了加強它的根本功效;這樣對肝臟和血液,就能發揮更大的保護作用。
【醫理分析】《靈樞經》稱衛氣為帥氣。隱居先生稱大赭為血師,那麼大赭應該是營氣的管理者。經書說:營氣的職責是奉養身體,沒有什麼比它更重要。前人說:鬼疰三種病症,對人體生氣的損害很大,但它一定潛伏在陰血中,才敢肆意作惡。赭石顏色丹紅青色,能輔助君相之火,如同血液的將帥,保護著血液,讓它回到正軌,符合一定的規則,配合五十營的運作,使身體的生氣如常,營血也能安穩如初。
2. 戎鹽
(本經下品)
【氣味】鹹寒,無毒。
【主治】主明目,目痛,益氣,堅筋骨,去毒蠱。
【核】曰:戎鹽,即青鹽,亦赤鹽也。史書言虜中鹽有九種:曰白鹽、食鹽、黑鹽、胡鹽、柔鹽、赤鹽、駁鹽、臭鹽、馬齒鹽,而戎鹽即胡鹽。日華一名羌鹽,《唐本》一名禿登鹽,大明一名陰土鹽,生河崖山阪之陰土石間也,大小不嘗,形作塊片,間有方稜,或如雞卵,或如菱米,堅結似石,色玄紫白,味不甚咸,臭若毈雞之氣,燒之不鳴烢者是也。涼州異物志云:姜賴之墟,今稱龍城。
剛滷千里,蒺藜之形。其下有鹽,累棋而生。又云:鹽山二岳,二色為質,赤者如丹,黑者如漆。小大從意,鏤之為物。作獸辟惡,佩之為吉。或稱戎鹽,可以療疾。張果《玉洞要訣》云:赤戎鹽,生西戎,稟自然水土之氣,結而成質。其地水土之氣黃赤,故鹽亦隨土氣而生。
味淡於石鹽,力伏陽精。火中燒之,汁仍紅赤,凝定時,色益赤者為真。再燒之最久,赤轉為青矣。故一名絳鹽。西涼記云:有青鹽池,出青鹽,正方寸半,其形如石,味甚甘美。真臘記云:山間有石,味勝於鹽,可琢為器。梁傑公傳云:交河之間,掘磧下數尺有紫鹽,如紅如紫,色鮮而甘。
其下丈許,必有瑿珀。北戶錄云:張掖池中生桃花鹽,色如桃花,隨月盈縮。今寧夏近涼州地,鹽井所出青鹽,四方皎潔如石。山丹衛,即張掖地,有池產鹽紅色。此二鹽者,即戎鹽之青、赤二鹽也。今方書但用青鹽,不用赤鹽,並目赤鹽為異物矣。本草云:北海產青鹽,南海產赤鹽,總從西戎來。
所謂南北者,指西海之南北耳。嶺南一種紅鹽,用色染成,非真赤鹽也,燒之出白汁,凝定仍轉白色矣。丹房鑑源云:蠻鹽可伏雌雄,唯赤鹽為上。獨孤滔云:戎鹽累卵,干澒,制土砂。
【叅】曰:煮海為鹽,若戎鹽者,鍾海水自然之精氣,不假人力為也。生海北者黑如漆,海南者赤如丹,赤則水劣火勢,黑則火勢劣水燒之最久,黑者赤,赤者黑矣。以緣水火為性,不越水火為色,遞以水火為勝劣,亦遞以水火為功用也。故主精明眼識為緣,生於眼識,蓋識精緣水為根,緣明為塵,塵為火用,根為火體故爾。
若益氣堅筋骨,去毒蠱,此寶明澄湛之休徵耳。
(寶明即火,澄湛即水。經云:寶明生潤,水從火出矣。)
白話文:
戎鹽,味鹹性寒,沒有毒性。
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,治療眼睛疼痛,增強體力,強健筋骨,去除毒蠱。
戎鹽,就是青鹽,也稱赤鹽。歷史記載說,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鹽有九種:白鹽、食鹽、黑鹽、胡鹽、柔鹽、赤鹽、駁鹽、臭鹽、馬齒鹽,而戎鹽就是胡鹽。又名羌鹽,在《唐本草》中叫禿登鹽,在《大明本草》中叫陰土鹽。它生長在河岸邊山坡的陰暗土石之間,大小不一,形狀呈塊狀或片狀,有的有稜角,有的像雞蛋或菱米,堅硬如石頭,顏色呈玄紫或白色,味道不很鹹,聞起來有雞蛋腐敗的氣味,用火燒不會發出爆裂聲響。
《涼州異物志》記載,姜賴這個地方,現在叫龍城。那裡到處都是鹽滷,形狀像蒺藜一樣。鹽生長在下面,像堆疊的棋子一樣。還說,鹽山有兩座山峰,鹽的顏色有兩種,紅色的像丹砂,黑色的像漆。人們可以隨意開採,把它雕刻成各種形狀。雕成獸形可以辟邪,佩戴可以帶來吉祥。有人說戎鹽可以治病。張果的《玉洞要訣》說,赤戎鹽生長在西戎,吸收了自然的水土之氣而形成。那裡的水土是黃紅色的,所以鹽的顏色也隨著土的顏色而變化。
赤戎鹽的味道比石鹽淡,但能抑制陽氣。用火燒它,汁液仍然是紅色,凝固後,顏色越紅的越真。再燒久一些,紅色就會變成青色,所以也叫絳鹽。《西涼記》說,有一個青鹽池,產出的青鹽是正方形的,約一寸半大,形狀像石頭,味道很甘美。《真臘記》說,山裡有種石頭,味道比鹽好,可以雕刻成器物。梁傑公傳記載,交河一帶,在沙礫下幾尺的地方有紫鹽,像紅色或紫色,顏色鮮豔而甘甜。在紫鹽下面大約一丈的地方,一定會有瑿珀。
《北戶錄》說,張掖池中生長著桃花鹽,顏色像桃花,隨著月亮的盈虧而變化。現在寧夏靠近涼州的地方,鹽井產出的青鹽,四面潔白如石頭。山丹衛,也就是張掖一帶,有池塘產出紅色的鹽。這兩種鹽,就是戎鹽中的青鹽和赤鹽。現在的醫書只用青鹽,不用赤鹽,甚至把赤鹽當成奇怪的東西了。《本草》記載,北海產青鹽,南海產赤鹽,總的來說都來自西戎。所謂的南北,指的是西海的南北。嶺南地區的一種紅鹽,是用色素染成的,並非真正的赤鹽,用火燒會冒出白色的汁液,凝固後仍然會變成白色。丹房鑑源說,蠻鹽能降服陰陽,只有赤鹽最好。獨孤滔說,戎鹽像堆疊的雞蛋,乾燥而混雜,可以用來制伏土砂。
煮海水製鹽,而像戎鹽這樣的,是匯聚海水自然的精氣而成,不需要人力。生長在海北的鹽黑如漆,生長在海南的鹽紅如丹,紅色的鹽是水性較弱,火性較強,黑色的鹽是火性較弱,水性較強。用火燒它們,燒得最久,黑色的會變紅,紅色的會變黑。是因為鹽的性質受水火的影響,顏色也隨著水火的影響而改變,水火的強弱變化也會影響其功效。因此戎鹽主要作用是使眼睛明亮,是因為它生於眼睛的精識,精識以水為根,以明為塵,塵屬火性作用,根屬火性本體。
至於它能增強體力,強健筋骨,去除毒蠱,這是因為它具有像寶石一樣的光明和澄澈的功效。寶明指的是火,澄湛指的是水。《經》上說,光明能產生滋潤,水是從火中產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