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洪緒

《外科全生集》~ 卷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)

1. 癰疽總論

癰疽二毒,由於心生。蓋心主血而行氣,氣血凝而發毒。毒借部位而名,治論循經則誤。症之根盤,逾徑寸而紅腫者謂癰,癰發六腑;若形止數分,乃為小癤。按之陷而不即高,雖溫而頂不甚熱者,膿尚未成;按之隨指而起,既軟而頂熱甚者,膿已滿足。無膿宜消散,有膿勿久留。

白話文:

癰瘡的兩種毒素,都是由於心臟引起的。因為心臟主導血液運行和氣的運行,氣血凝結在一起就會發作病變。病變依據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,如果根據部位來治療,就會有誤導。病症的根源,如果超過一寸並且紅腫,就叫做癰,癰會影響到六腑;如果形狀只有數分,那就叫做小癤。按壓時有陷下去,但不立即隆起,雖然溫暖但頂部不怎麼熱的,說明膿液還沒有形成;按壓時隨手指而隆起,而且柔軟且頂部很熱的,說明膿液已經形成了。沒有膿液的,應該消散;有膿液的,不要長時間留著。

醒消一品,立能消腫止疼,為療癰之聖藥。白陷者謂疽,疽發五臟,故疽根深而癰毒淺。根紅散漫者,氣虛不能拘血緊附也;紅活光潤者,氣血拘毒出外也;外紅里黑者,毒滯於內也;紫黯不明者,氣血不充,不能化毒成膿也。膿色濃厚者,氣血旺也;膿色清淡者,氣血衰也。

白話文:

醒消一品是治療癰疽的聖藥,可以迅速消腫止痛。白陷的是瘡瘍,瘡瘍發作於五臟,所以瘡瘍的根深而癰疽的毒性淺。根部發紅而散漫的是氣虛,不能夠拘束血液和緊密地附著;根部紅活而光潤的是氣血拘束毒素向外發作;外邊發紅裡邊發黑的是毒素滯留在內部;紫黯的是氣血不足,不能夠把毒素化成膿。膿液顏色濃厚的是氣血旺盛;膿液顏色清淡的是氣血衰弱。

未出膿前,腠理之間,癰有火毒之滯,疽有寒痰之凝;既出膿後,癰有熱毒未盡宜托,疽有寒凝未解宜溫。既患寒疽,酷暑仍宜溫暖,如生熱毒,嚴冬尤喜寒涼。然陰虛陽實之治迥別,閱古方書,總覺未詳,因暢其旨備覽焉。

白話文:

化膿之前,肌肉組織之間,疽病有火毒停留,癰病有寒痰凝結;化膿之後,癰病有熱毒未散要託散,疽病有寒凝未解要溫暖。患了寒疽,即使在酷暑也應溫暖,如果是熱毒引起的,即使在嚴冬也喜寒涼。但是陰虛陽實的治療方法完全不同,讀古方書,總覺得講得不夠詳細,因此將其要旨闡述清楚,以供參考。

諸疽白陷者,乃氣血虛寒凝滯所致,其初起毒陷陰分,非陽和通腠,何能解其寒凝?已潰而陰血乾枯,非滋陰溫暢,何能厚其膿漿?蓋氣以成形,血以華色,故諸疽平塌,不能逐毒者,陽和一轉,則陰分凝結之毒,自能化解;血虛不能化毒者,尤宜溫補排膿,故當潰膿毒氣未盡之時,通其腠理之功,仍不可緩。一容一縱,毒即逗留;一解一逐,毒即消散。

白話文:

諸疽潰瘍呈現白色陷落,這是因為氣血虛寒凝結成停滯。一開始,毒陷於陰分,如果不能以陽氣溫和通利腠理,如何能解除寒凝的現象?潰瘍已經形成,陰血乾枯,若不滋陰溫暢,怎能使膿液濃稠?概括來說,氣使形體充盈,血使氣色華美,所以諸疽平坦下去,不能把毒排出體外。但只要陽氣稍微一轉動,陰分凝結的毒就會自然化解。血虛不能化解毒氣,就更應該溫補來排出膿液。因此,在潰膿毒氣尚未完全排盡的時候,應儘快疏通腠理,不能拖延。一旦鬆懈放縱,毒氣就會逗留;只要一解毒並排出毒氣,毒氣就會消散。

開腠而不兼溫補,氣血虛寒,何以成膿?猶無米之炊也。滋補而不兼開腠,僅可補其虛弱,則寒凝之毒,何能覓路行消?且毒盛者反受其助,猶車粟以助盜糧矣。滋補而不兼溫暖,則血凝氣滯,孰作釀膿之具?猶之造酒不暖,何以成漿?造飯無火,何以得熟?世人但知一概清火而解毒,殊不知毒即是寒,解寒而毒自化,清火而毒愈凝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不溫補而只開腠理,氣血虛寒,怎麼會形成膿?就像沒有米飯的烹飪一樣。如果只補而不兼開腠理,只能補足身體的虛弱,而寒凝毒,怎麼能找到路消失?而且毒盛者反而受到幫助,就像用車粟來幫助盜賊的糧食一樣。滋補而不溫暖,則血凝氣滯,哪能做成釀膿的工具?就像釀酒不溫暖,怎麼能變成酒漿?做飯沒有火,怎麼能熟?世人只知道一概清火解毒,卻不知道毒就是寒,解除寒毒自然消散,清火反而使毒更加凝結。

然毒之化必由膿,膿之來必由氣血,氣血之化,必由溫也,豈可涼乎?況清涼之劑,僅可施於紅腫癰癤,若遇陰寒險穴之疽,溫補尚虞不及,安可妄行清解,反傷胃氣?甚至陽和不振,難潰難消,毒攻內腑,可不畏歟?蓋脾胃有生死,故首貴止痛,次宜健脾。痛止則惡氣自化,脾健則肌肉自生。

白話文:

然而毒素的轉化必定會產生膿,膿的形成必定是由氣血所致,氣血的轉化,必定是由溫熱引起的,怎麼可以用涼藥呢?況且清涼的藥物,只可以施用於紅腫的癰瘡,如果遇到陰寒險惡的毒瘡,溫補的藥物都擔心不夠,怎麼可以隨便用清解的藥物,反而損傷胃氣?甚至陽氣虛弱,難以潰破和消散,毒素攻入內臟,豈能不畏懼嗎?因為脾胃有生死的功能,所以首要任務是止痛,其次是健脾。疼痛停止了,邪氣自然會消散,脾胃強健了,肌肉自然會生長。

陽和轉盛,紅潤肌生,惟仗調和補養氣血之劑,若夫性寒之藥,始終咸當禁服。

馬曰:數分之癤,亦須看生在何處。若在險要穴上,亦不可小視,誰謂數分之癤無害耶!

白話文:

當陽氣變得旺盛,肌膚會變得紅潤有光澤,這時需要依靠調和補養氣血的藥物。至於性質寒涼的藥物,無論如何都應該禁止服用。

馬先生說:即使是小小的癤子,也要看它生長的位置。如果長在重要的穴位上,也不能輕視,誰能說小小的癤子就沒有危害呢!

又曰:白陷者乃是痰症發於肉裡,由於氣滯而成。若堅凝附於筋骨者,乃血分受病,必初起紅硬有頭,方謂之疽。然亦須辨陰陽。

白話文:

又說:白色的腫塊是痰證發於肌肉裡,由於氣滯而形成。如果是堅硬且附著在筋骨上的,那是血的一部分受到了病邪,剛開始一定都是紅硬並有一個頭,才叫做癰疽。然而也需要辨別陰陽。

又曰:有陰虛陽旺之輩,毒火結於榮分,瘡堅平色紫,按之烙手者,必泄其火毒,陰充血和,方能起發,豈可謂之寒疽,治以溫暖乎?投之則陰愈干,則火愈熾,診視之時,全在察脈觀色觀形,切宜填之。

白話文:

此外,有些人屬於陰虛陽旺的情況,毒火積聚在榮分,形成瘡口,表面堅硬平坦,顏色呈紫色,按壓時感覺灼熱,治療時必須先讓火毒發泄出去,陰血充盈,氣血調和,才能使瘡口癒合。怎麼能說這是寒疽,用溫暖的藥物治療呢?用溫暖的藥物治療,陰邪會更加乾澀,火毒會更加旺盛。診斷時,要全面觀察脈搏、面色和形體,然後再決定採用何種治療方法。

又曰:毒概指為寒,左矣。須知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,有真寒假熱,有真熱假寒,如執色白之說,則有色白按之烙手,脈洪數者,將其作疽治歟。泥色紅之說,其有色紅按之不熱,脈不洪數者,其將作癰治歟。若不諳脈理,何能無誤耶?

白話文:

又有人說:毒一般是指寒,這就錯了。要知道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,有真的寒假熱,也有真的熱假寒。如果執著於色白這個說法,那麼就有的顏色白按上去卻燙手,脈搏洪數的人,就把它當作疽來治療嗎?如果泥古不化地堅持顏色紅這個說法,那麼有的顏色紅按上去不熱,脈搏也不洪數的人,就把它當作癰來治療嗎?如果不熟悉脈理,怎麼能不犯錯誤呢?

陶曰:中國之瘡毒,西國則稱之為發炎。有內炎外炎之名,外炎即癰疽,內炎即肺癰腸癰等類。用蜞數條,放在腫處,吮去其毒。

白話文:

陶弘景說:中國的瘡毒,在西方被稱為發炎。有內炎和外炎之分,外炎就是癰疽,內炎就是肺癰腸癰之類的疾病。用蜞蟲幾條,放在腫處,讓牠們吸食膿液。

又曰:如癤生在險要穴上,用廣東所產金殼櫛,水研搽,可移於不致命一二寸。但此藥有毒,不可入口。又,《驗方新編·癰毒雜治門》內有移山過海散、趕毒散,皆能移開瘡於不致命處。

又曰:徐靈胎亦云:紅亦有非癰,白亦有非疽者。

白話文:

另外,如果瘡生長在危險重要的地方,可以用廣東產的金殼櫛,磨成粉末然後擦拭,可以將瘡移到不致命的一兩寸處。但是,這種藥有毒,不能入口。另外,《驗方新編·癰毒雜治門》中記載了移山過海散、趕毒散等藥方,這些藥方都能將瘡移到不致命的地方。

2. 部位論名

但論部位而名癰疽,雖未分辨虛實,然諸名色,後學亦應知之,即如毒生頭頂,而有善⿸疒貢、發疽之名,頸項有落頭、對口、腦疽之號。鴨蜒因毒夾於腋中,魚肚緣患生於腿肚,失榮獨在項間,夾疽雙生喉側,腳骨號夾棍之瘡,潰爛肌膚,則為驢眼。足心為湧泉之穴,毒匿腳皮,則成牛𪳕。

白話文:

如果依據部位而命名癤疽,雖然沒有區分虛症和實症,然而歷來的名稱和症狀,後人也都應該知道,比如毒生在頭頂上,而有「善發瘡」、「發疽」的稱呼,頸項上有「落頭瘡」、「對口瘡」、「腦疽」的稱號。鴨蜒瘡是因為毒夾在腋窩下,魚肚瘡緣於疾病生於小腿肌肉處,失榮瘡單獨長在頸部,夾疽雙生在喉嚨兩側,腳骨瘡又稱夾棍瘡,潰爛肌膚,則稱為「驢眼」。腳心是湧泉穴,毒藏在腳皮裡,就會長成牛皮癬。

腹癰指正,箭袋云偏。臭田螺,大拇指之爛名。扁擔怪,肩穴中之癤毒。鬢前疽,耳後發。腿曰腿癰,下稱跨馬,白謂冬瓜。手發背,腳丫疽;偷糞老鼠,又號懸癰。漏稱海底,指說蛇頭,甲謂甲疽。膝蓋腫云鶴膝,腎子疼曰子癰。馬刀癰生於臉上,骨槽風患於牙床,井泉疽患登心口,貼骨疽毒踞環跳。

白話文:

腹部的癰疽正確的叫法是「偏」,俗名是「臭田螺」;大拇指上的爛瘡俗名是「扁擔怪」;肩部的癤毒俗名是「鬢前疽」;耳後的癤毒俗名是「發」;大腿的癰疽俗名是「腿癰」,臀部的癰疽俗名是「跨馬」,白色膿汁的癰疽俗名是「冬瓜」;手背上的癰疽俗名是「腳丫疽」;臀部的癰疽俗名是「偷糞老鼠」,又名「懸癰」;位於肛門的癰疽俗名是「海底」,手指的癰疽俗名是「蛇頭」,甲溝炎俗名是「甲疽」;膝蓋腫脹俗名是「鶴膝」,腎臟疼痛俗名是「子癰」;臉上的癰疽俗名是「馬刀癰」;牙牀的牙槽骨風俗名是「骨槽風」;心口的癰疽俗名是「井泉疽」;環跳穴的癰疽俗名是「貼骨疽」。

臀積毒則曰臀疽,臂上癰乃云臂毒。諸名由部位以推,治法憑白紅而別。初起未潰,當觀現在之形;已潰爛久,須問始生之色。初發色紅,仍施癰藥;初生色白,當用疽丹。各症治法,逐列於後,使學者辨症而精治焉。

馬曰:初起屬陽,潰久血氣衰,變為陰寒者,斷不可仍施癰藥。

白話文:

臀部積聚毒素,就叫做臀疽。胳膊上的癰疽,就叫做臂毒。各種名稱都是根據部位推斷出來的,治療方法則根據顏色區分。剛開始發作還沒潰爛,要觀察形狀;已經潰爛很久了,要詢問開始發作時的顏色。剛開始發作是紅色,就用治癰疽的藥物;剛開始發作是白色,就用治疽的丹藥。各症的治療方法,分別列在下面,以便學者辨別症狀,進行精心的治療。

3. 爛潰不斂

如久潰腐爛不堪,以洞天救苦丹三服,每服三錢,陳酒送服,醉蓋取汗。隔兩日又送一服,再隔兩日,再送一服。所隔之兩日,每日以醒消丸三錢,陳酒送服。服後毒水流盡,七日後再服醒消兩次,接服大棗丸,每日早晚各進五錢,雖危險者,亦可奏效。

白話文:

如果瘡口潰爛嚴重難以癒合,可以用洞天救苦丹三次,每次三錢,用陳年老酒服用,喝醉了蓋上被子發汗。間隔兩天再服用一次,再間隔兩天,再服用一次。間隔的兩天,每天服用醒消丸三錢,用陳年老酒服用。服用後,毒水流盡,七天後再服用醒消丸兩次,接著服用大棗丸,每天早晚各服用五錢,即使是病情危險的,也可以奏效。

馬曰:丹方治梅毒濕毒,諸瘡爛潰一片,有數十孔,流臭水者可服。如癰疽爛潰,雖有數十孔,爛成一片,則不可用。

白話文:

馬蒔說:這個丹方用於治療梅毒濕毒,這些瘡爛潰爛成一片,有數十個孔,流出臭水的可以用這個丹方。如果像癰疽一樣爛潰,即使有數十個孔,爛成一片,就不能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