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全生集》~ 卷一 (2)
卷一 (2)
1. 癰疽總論
又曰:毒概指為寒,左矣。須知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,有真寒假熱,有真熱假寒,如執色白之說,則有色白按之烙手,脈洪數者,將其作疽治歟。泥色紅之說,其有色紅按之不熱,脈不洪數者,其將作癰治歟。若不諳脈理,何能無誤耶?
陶曰:中國之瘡毒,西國則稱之為發炎。有內炎外炎之名,外炎即癰疽,內炎即肺癰腸癰等類。用蜞數條,放在腫處,吮去其毒。
又曰:如癤生在險要穴上,用廣東所產金殼櫛,水研搽,可移於不致命一二寸。但此藥有毒,不可入口。又,《驗方新編·癰毒雜治門》內有移山過海散、趕毒散,皆能移開瘡於不致命處。
又曰:徐靈胎亦云:紅亦有非癰,白亦有非疽者。
白話文:
還有人說:把所有毒瘡都歸咎於寒邪,那就錯了。要知道陽性之中也有陰性,陰性之中也有陽性,有真正寒證卻表現出假熱的,也有真正熱證卻表現出假寒的,如果只看顏色是白色的就說是寒,那遇到那種顏色是白色,按下去卻很燙手,脈象又洪大且快的,難道要把它當作疽來治療嗎?如果只看顏色是紅色的就說是熱,那遇到那種顏色是紅色,按下去卻不熱,脈象也不洪大且快的,難道要把它當作癰來治療嗎?如果不懂得診脈的道理,又怎麼能不出錯呢?
陶先生說:中國的瘡毒,西方國家稱之為發炎。發炎又分為內發炎和外發炎,外發炎就是癰疽,內發炎就像肺癰、腸癰等等。可以用幾條螞蟥,放在腫的地方,讓它吸去毒素。
還有人說:如果癤子長在危險的穴位上,可以用廣東產的金殼櫛,用水磨成汁塗抹,可以把癤子移到離致命部位一兩寸的地方。但是這種藥有毒,不可以吃進肚子裡。還有,《驗方新編·癰毒雜治門》裡面有移山過海散、趕毒散,都能把瘡移到不致命的地方。
還有人說:徐靈胎也說過:紅色的也不一定是癰,白色的也不一定是疽。
2. 部位論名
但論部位而名癰疽,雖未分辨虛實,然諸名色,後學亦應知之,即如毒生頭頂,而有善⿸疒貢、發疽之名,頸項有落頭、對口、腦疽之號。鴨蜒因毒夾於腋中,魚肚緣患生於腿肚,失榮獨在項間,夾疽雙生喉側,腳骨號夾棍之瘡,潰爛肌膚,則為驢眼。足心為湧泉之穴,毒匿腳皮,則成牛𪳕。
腹癰指正,箭袋云偏。臭田螺,大拇指之爛名。扁擔怪,肩穴中之癤毒。鬢前疽,耳後發。腿曰腿癰,下稱跨馬,白謂冬瓜。手發背,腳丫疽;偷糞老鼠,又號懸癰。漏稱海底,指說蛇頭,甲謂甲疽。膝蓋腫云鶴膝,腎子疼曰子癰。馬刀癰生於臉上,骨槽風患於牙床,井泉疽患登心口,貼骨疽毒踞環跳。
臀積毒則曰臀疽,臂上癰乃云臂毒。諸名由部位以推,治法憑白紅而別。初起未潰,當觀現在之形;已潰爛久,須問始生之色。初發色紅,仍施癰藥;初生色白,當用疽丹。各症治法,逐列於後,使學者辨症而精治焉。
馬曰:初起屬陽,潰久血氣衰,變為陰寒者,斷不可仍施癰藥。
白話文:
部位論名
癰疽的命名是根據其發病部位而來,雖然還未區分虛實,但各種名稱與症狀的顏色,後學者也應該了解。例如,毒素在頭頂生長,就有善癰、發疽等名稱;頸項則有落頭、對口、腦疽等名稱。毒素夾在腋下則稱鴨蜒,長在腿肚則稱魚肚,獨自長在項間的則稱失榮,長在喉嚨兩側成對的則稱夾疽,長在腳骨上的潰爛則稱夾棍瘡,潰爛的皮膚像驢眼一樣則稱驢眼。腳心的湧泉穴若有毒素隱藏在腳皮下,則稱為牛𪳕。
腹部癰疽正中位置的稱為腹癰,偏側的稱為箭袋。大拇指潰爛的稱為臭田螺,肩穴中長出的癤腫稱為扁擔怪。鬢角前的疽稱為鬢前疽,耳後發生的稱為耳後發。腿上的癰疽稱為腿癰,下部稱為跨馬,白色的稱為冬瓜。手上的稱為手發背,腳趾上的稱為腳丫疽;懸掛在身體上的癰疽又稱為偷糞老鼠或懸癰。漏在身體下部的稱為海底,像蛇頭一樣的稱為蛇頭,甲狀部位的稱為甲疽。膝蓋腫脹的稱為鶴膝,腎臟疼痛的稱為子癰。臉上的稱為馬刀癰,牙床上的稱為骨槽風,心口部位的稱為井泉疽,環跳穴部位的稱為貼骨疽。
臀部積聚的毒素稱為臀疽,手臂上的癰疽稱為臂毒。這些名稱都是根據部位來推斷的,治療方法則根據顏色(白紅)來區分。癰疽初期未潰爛時,要觀察當時的症狀;已經潰爛很久的,則需要詢問發病初期的顏色。初期發紅的,就使用治療癰的藥物;初期發白的,則使用治療疽的藥物。各症的治療方法,將在後面逐一列出,讓學習者能辨別症狀並精準治療。
馬先生說:初期屬陽症,潰爛久後血氣衰弱,轉變為陰寒,絕對不能繼續使用治療癰的藥物。
3. 爛潰不斂
如久潰腐爛不堪,以洞天救苦丹三服,每服三錢,陳酒送服,醉蓋取汗。隔兩日又送一服,再隔兩日,再送一服。所隔之兩日,每日以醒消丸三錢,陳酒送服。服後毒水流盡,七日後再服醒消兩次,接服大棗丸,每日早晚各進五錢,雖危險者,亦可奏效。
馬曰:丹方治梅毒濕毒,諸瘡爛潰一片,有數十孔,流臭水者可服。如癰疽爛潰,雖有數十孔,爛成一片,則不可用。
白話文:
如果久潰爛到不成樣子,可以用洞天救苦丹,每次服用三錢,用陳年酒送服,服用後要讓病人喝醉,並使其出汗。隔兩天再服用一次,再隔兩天又服用一次。這中間隔開的兩天,每天服用醒消丸三錢,也用陳年酒送服。服用後,膿水會流盡。七天後再服用兩次醒消丸,接著服用大棗丸,每天早晚各服用五錢。即使情況危急,也能奏效。
馬氏(指某位馬姓醫師)說:這個藥方可以治療梅毒、濕毒引起的潰爛,患處潰爛成一片,有很多孔洞,流出臭水的病人可以服用。但如果患處是癰疽引起的潰爛,即使有很多孔洞,爛成一片,就不能使用這個藥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