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全生集》~ 卷一 (3)
卷一 (3)
1. 甲疽
凡指甲邊,生一赤肉突出,時常發者,甲疽也。用四妙膏以封患口,日易三度,毒消口斂。
白話文:
凡是當指甲邊長了一塊肉突起,常常發炎的,是甲疽。利用四妙膏包住患處,每天更換三次,等毒消散後患處皮膚閉合即可。
2. 井泉疽
疽生心口,又名慢心銳毒。初起心口內有塊,漸大發高,毒陷即死。此醫皆縮手之症,諸書亦無治法,惟余家秘集載,以本人兩手十指,以線量其長短,共積於線,在喉管正中處,雙環至背脊之中,看兩線頭盡處為中穴。又以本人中指之中一節,用柴心量准若干,於中穴之左右兩旁,各遠若干,各以墨記,分立三穴,如。每穴用艾三大壯,一齊火灸,灸畢痊愈。
白話文:
疽生長在心口位置的,又稱為慢心銳毒。剛開始時,心口內有一塊,慢慢地變得很大很高,毒性進入身體就會死亡。這個疾病醫者皆束手無策,各醫書中也沒有治療的方法。只有我家裡的祕方集上記載,用自己的雙手十指,用線測量其長短,將其累積在線上,在喉嚨管的正中間的位置,繞兩個圈直到背脊的中央,看兩線頭結束的地方為中穴。然後用自己中指的其中一個指節,用柴芯測量準確的長度,在中穴的左右兩側,各距離若干長度,各用墨點記號,分開標示出三穴,就像一個字。每個穴位用艾草灸三個大壯,同時燃燒。灸完之後痊癒。
馬曰:井疽乃心火妄動,而生慢心毒,即胃脘癰。方書俱有治法。
又曰:井泉初起,亦非死症,不過易於成漏,後難收口耳。
白話文:
馬說:井疽是因為心火過旺而產生的,會形成一種毒性,這就是胃脘部位的癰瘍。醫書上都有治療的方法。
又說:井泉病初發時,並不是絕症,只是很容易形成潰漏,之後難以痊癒罷了。
3. 瘰癧
患生項間,初起一小塊,不覺疼癢,在皮裡膜外,漸大如桃核,旁增不一,皮色不異。以子龍丸每服三分,淡薑湯送服,每日三次,至消乃止。倘小孩不善服丸,每取小金丹一丸,陳酒沖服,蓋暖取汗,服至消而止。數年內忌食香橙,食則復患。
白話文:
疾病長在脖子和肩膀之間,剛開始是一個小腫塊,不痛也不癢,長在皮膚和肌肉之間,逐漸長大到像桃核一樣大,周圍不均勻地增大,皮膚的顏色沒有變化。使用子龍丸,每次服用三分,用淡薑湯送服,每天三次,直到痊癒為止。如果小孩不擅長吃藥丸,可以每次取小金丹一丸,用陳酒送服,蓋上被子取汗,服用到腫塊消失為止。在幾年內要忌食橘子,吃了就會復發。
凡瘰癧,有潰爛,間有成膿未潰者,亦有未成膿者,須服犀黃丸,止其已潰之痛,松其成膿未潰之脹,消其未成膿之核。已成膿者,用咬頭膏穿之。日服溫補祛痰,通腠活血壯氣之劑,外貼陽和解凝膏而愈。
白話文:
肺炎、瘡口潰爛、膿瘡潰爛,濃瘡潰爛,膿液,膿,膿瘡潰爛,膿液,膿瘡潰爛,膿液,膿瘡潰爛,膿液,膿瘡潰爛,膿液,膿瘡潰爛,膿液,膿瘡潰爛,膿液,膿瘡潰爛,痰,肌肉、皮膚,增強體力,藥物
凡瘰癧,爛延肩胸脅下,極不堪者,用荊芥根煎湯洗患處,以雄腦散麻油調搽,內服洞天救苦丹三服,犀黃丸六服。服完九日後,皮色變白,孔內紅活,接服大棗丸。肌肉漸長,用生肌散日敷收功。
白話文:
所有的瘰癧病症,潰爛延伸到肩、胸、脅下,嚴重到無法忍受的,可以用荊芥根煎湯清洗患處,並以雄腦散和麻油混合調製成藥膏塗抹局部,另外還要服用三服「洞天救苦丹」和六服「犀黃丸」。服用完九天後,皮膚顏色會變白,孔洞內部變得紅潤並且恢復活力,接著服用大棗丸。肌肉逐漸生長後,再使用生肌散治療,即可痊癒。
凡瘰癧,爛至咽喉,如飲熱湯,外覺熱痛者,乃危險至極,遲則爛穿咽喉不救。急取柴心一根,量本人中指,量其三節,共若干長短,男左女右,再就其手下腕骨正中骨頂之處,即以所量中指之柴心定準,一直量上盡頭,乃肘髎穴也。以墨記定,取艾團連灸三壯,膏掩,可保咽喉不穿,凡瘰癧,大忌開刀。
白話文:
凡是瘰癧,流膿潰爛到咽喉處,像喝了滾燙的熱湯般,外部感覺熱痛,這纔是最危險的情況,如果不早點治療,潰爛穿透咽喉就會沒救了。趕快取一根柴火中心的小木條,長度要和患者中指一樣,由指尖算起,三節手指的長度,然後在患者手腕骨中央的骨頭頂端,用剛才量過的木條來丈量,一直量到盡頭,那個地方就是「肘髎穴」。用墨汁做上記號,用艾草團連續灸三壯,並以膏藥覆蓋,可以保證咽喉不被穿破。凡是瘰癧,最忌諱開刀治療。
收功之法,前已列明,敷藥有訣陳下。未成膿者,灸則可消,爛潰者可斂,赤貧人用之有訣:瘰癧爛潰不堪言,爛至胸腰連耳肩,荊芥根煎溫復洗,瘡中紫塊莫針穿,犀黃大棗丸神效,日服日洗日敷痊,樟腦腰黃等細粉,麻油調掃肉新鮮。
白話文:
收工的方法,前面已經說明,敷藥有訣竅,現在陳述如下。還沒有形成膿腫的,用艾灸治療即可消散,已經潰爛的,用艾灸治療可以收斂。赤貧的人由此患了瘰癧,潰爛得不堪入目,從胸部一直蔓延到腰部、耳朵和肩膀,可用荊芥根煎水溫熱後,反覆清洗傷口,傷口裏生出紫色的硬塊,不要用針刺穿,用犀黃大棗丸治療,效果顯著,每天服用、清洗和敷藥,傷口就會痊癒。樟腦、腰黃等細粉,用麻油調和後,塗抹在新鮮的肉上。
馬曰:瘰癧皆不足之症,有陰虛肝火凝結者,有脾虛痰氣凝結者,有風痰風濕相結者,子龍丸乃化痰泄水之峻劑,只可施於壯實之人,但有一二核堅硬者可服,亦不宜多服,致傷血氣。
白話文:
中醫師馬曰:瘰癧都是身體虛弱產生的疾病,有的是因為陰虛導致肝火凝結,有的是因為脾虛導致痰氣凝結,有的是因為風痰和風濕互相結合同時發病。而子龍丸是屬於攻下痰飲、利水消腫的藥方,只能用於身體強壯的人。如果瘰癧中有一兩個堅硬的核可以服用,但也不宜服用太多,以免損傷體內的氣血。
4. 小腸疽
患在小腹之內,按之如掌,堅硬而熱,微痛,小便頻數,汗出憎寒,腹色如故,或現微腫,以犀黃丸愈之。
馬曰:此症以散瘀利濕為主,當服煎劑,不得已以犀黃丸括之。
白話文:
患病部位在小腹之中,用手按壓後,感覺就像一塊手掌,又堅硬又發熱,還有輕微的疼痛,小便次數多,汗出不止,畏懼寒冷,腹部的顏色跟平常一樣,或者稍微腫脹,使用犀黃丸治癒。
5. 鶴膝風
初起膝蓋骨內作痛,如風氣一樣,久則日腫日粗,而大腿日細者是也。因形似鶴,故名。專治之法,取新鮮白芷,用酒煎至成膏,收貯瓷瓶,每日取膏二錢,陳酒送服。再取二三錢塗患,至消乃止。否則,用陽和湯日服,外以白芥子為粉,白酒釀調塗亦消。
白話文:
膝蓋骨內部一開始疼痛,就像風氣一樣,時間久了,每天腫大,變得粗糙,而大腿卻越來越細,這就是鶴膝風的症狀。治療的方法是取新鮮的白芷,用酒煎煮,直至熬成膏狀,然後收在瓷瓶中,每天服用兩錢膏,用陳酒送服。取兩三錢膏藥塗抹在患處,直到消腫為止。如果病情不減輕,可以服用陽和湯,外用白芥子粉用白酒調塗抹,也可以消退。
馬曰:鶴膝乃三陰不足,有外受風寒、脾濕下注而成者,有肝腎陰虧,濕熱下注而成者,陽和湯不宜,即白芷、白芥子等品,有熱者亦不可用。
白話文:
馬氏說:鶴膝病是三陰不足造成的,有因為外感風寒、脾濕下注而引起的,也有因肝腎陰虛,濕熱下注而引起的,這兩種都不適合服用陽和湯,裡面含有白芷、白芥子等藥材,如果有熱的症狀也不可以用。
6. 橫痃
生於小腹兩旁,大腿界中,形如腰子,皮色不異,硬如結核,按之微痛者是也。日取角刺粥時飲,三四日全消。或以子龍丸,每服三分,淡薑湯日送三次,痊愈乃止。大忌開刀,開則刀口無膿,惟出白膩漿,三百日內必死。自潰者亦然。
馬曰:橫痃之症,乃敗精濕痰凝結而成,角刺及子龍丸似非宜用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產生於小腹兩側,大腿中間,形狀像腰子,皮膚顏色與周圍沒有什麼不一樣,硬得像結核一樣,按壓時會感到輕微疼痛。每天服用角刺粥,三四天後就完全消失了。或者服用子龍丸,每次服用三分,用淡薑湯送服,連續服用三次,直到痊癒為止。忌諱開刀切除,因為如果開刀,傷口不會有膿液,只會流出白色的膿漿,300天內必定死亡。自己潰破的也是一樣。
7. 乳岩
初起乳中生一小塊,不痛不癢,症與瘰癧惡核相若,是陰寒結痰,此因哀哭憂愁,患難驚恐所致。其初起以犀黃丸,每服三錢,酒送,十服痊愈。或以陽和湯加土貝五錢煎服,數日可消。倘誤以膏貼藥敷,定主日漸腫大,內作一抽之痛,已覺遲治,若皮色變異,難以挽回。
白話文:
當乳房剛開始出現一小塊硬塊時,沒有疼痛或瘙癢,症狀與患有淋巴結腫大類似。這是由於長期哀傷哭泣、憂愁、遭遇災難或驚嚇所致。最開始的時候,可以服用犀黃丸,每次服用三錢,用酒送服,服用十次即可痊癒。或者服用陽和湯,再加入五錢的土貝煎服,幾日即可消散。如果誤用膏藥粘貼敷用,腫塊必定逐漸增大,裡面會產生抽痛的感覺,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。如果皮色發生變化,就很難挽回了。
勉以陽和湯日服,或以犀黃丸日服,或二藥每日早晚輪服,服至自潰,用大蟾六隻,每日早晚取蟾破腹連雜,以蟾身刺孔,貼於患口,連貼三日,內服千金托裡散,三日後接服犀黃丸。十人之中,可救三四。潰後不痛而癢極者,斷難挽回。大忌開刀,開則翻花最慘,萬無一活。
男女皆有此症。
白話文:
每天服用陽和湯,或每天服用犀黃丸,或每天早晚交替服用兩種藥物,服用至瘡口自然潰破。使用六隻大蟾蜍,每天早晚取蟾蜍破腹連同雜質,在蟾蜍身上刺孔,貼於患處,連續貼敷三日。內服千金託裡散,三日後再服用犀黃丸。十個人中,可以救治三四個。瘡口潰破後不痛而奇癢者,難以挽救。切忌開刀,開刀後病情會迅速惡化,絕無生還可能。
馬曰:乳岩乃心肝二經,氣火鬱結,七情內傷之病,非陰寒結痰,陽和湯斷不可服,服之是速其潰也,潰則百無一生。惟逍遙散最為穩妥,且犀黃丸內有乳香、沒藥、麝香,辛苦溫燥,更當忌投。
白話文:
馬蒔說:乳巖屬於心肝二經,是氣火鬱結,七情內傷的疾病,不是陰寒結痰的疾病,所以不能服用陽和湯,服用了陽和湯會加速病情惡化,一旦病情惡化,百無一生的可能性很大。只有使用逍遙散是最穩妥的,而且犀黃丸內含有乳香、沒藥、麝香,這些藥物辛辛苦苦溫燥,更應該忌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