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全生集》~ 卷一 (4)
卷一 (4)
1. 甲疽
凡指甲邊,生一赤肉突出,時常發者,甲疽也。用四妙膏以封患口,日易三度,毒消口斂。
白話文:
指甲邊緣長出紅色肉芽,經常反覆發作的,就是甲疽。用四妙膏封住患處,一天換三次藥,等毒消腫消即可。
2. 井泉疽
疽生心口,又名慢心銳毒。初起心口內有塊,漸大發高,毒陷即死。此醫皆縮手之症,諸書亦無治法,惟余家秘集載,以本人兩手十指,以線量其長短,共積於線,在喉管正中處,雙環至背脊之中,看兩線頭盡處為中穴。又以本人中指之中一節,用柴心量准若干,於中穴之左右兩旁,各遠若干,各以墨記,分立三穴,如。每穴用艾三大壯,一齊火灸,灸畢痊愈。
馬曰:井疽乃心火妄動,而生慢心毒,即胃脘癰。方書俱有治法。
又曰:井泉初起,亦非死症,不過易於成漏,後難收口耳。
白話文:
井泉疽是一種長在心口部位的毒瘡,也稱為慢心銳毒。初期在心口內部會摸到腫塊,逐漸增大並突出,毒素深入則會致死。這種病症,醫生們通常束手無策,各種醫書也找不到治療方法。只有我家祖傳的醫方記載,治療方法是用自身十指量取長度,用線纏繞累積起來,然後在喉嚨正中位置,繞成雙環至背脊中間,線的兩端交匯處就是穴位中心。再用自身中指中間一節的長度,以柴火芯作為測量工具,在中心穴位的左右兩側,各測量出一定的距離,用墨汁標記,分佈成三個穴位,形狀像三個點排成一豎列。每個穴位用艾灸三大壯,同時施灸,灸完後就能痊癒。
馬某說:井泉疽是心火妄動導致的慢心毒,也就是胃脘部的癰腫。醫書裡是有治療方法的。
馬某又說:井泉疽初期,並不是必死的疾病,只是容易形成廔管,後期難以癒合而已。
3. 瘰癧
患生項間,初起一小塊,不覺疼癢,在皮裡膜外,漸大如桃核,旁增不一,皮色不異。以子龍丸每服三分,淡薑湯送服,每日三次,至消乃止。倘小孩不善服丸,每取小金丹一丸,陳酒沖服,蓋暖取汗,服至消而止。數年內忌食香橙,食則復患。
凡瘰癧,有潰爛,間有成膿未潰者,亦有未成膿者,須服犀黃丸,止其已潰之痛,松其成膿未潰之脹,消其未成膿之核。已成膿者,用咬頭膏穿之。日服溫補祛痰,通腠活血壯氣之劑,外貼陽和解凝膏而愈。
凡瘰癧,爛延肩胸脅下,極不堪者,用荊芥根煎湯洗患處,以雄腦散麻油調搽,內服洞天救苦丹三服,犀黃丸六服。服完九日後,皮色變白,孔內紅活,接服大棗丸。肌肉漸長,用生肌散日敷收功。
凡瘰癧,爛至咽喉,如飲熱湯,外覺熱痛者,乃危險至極,遲則爛穿咽喉不救。急取柴心一根,量本人中指,量其三節,共若干長短,男左女右,再就其手下腕骨正中骨頂之處,即以所量中指之柴心定準,一直量上盡頭,乃肘髎穴也。以墨記定,取艾團連灸三壯,膏掩,可保咽喉不穿,凡瘰癧,大忌開刀。
收功之法,前已列明,敷藥有訣陳下。未成膿者,灸則可消,爛潰者可斂,赤貧人用之有訣:瘰癧爛潰不堪言,爛至胸腰連耳肩,荊芥根煎溫復洗,瘡中紫塊莫針穿,犀黃大棗丸神效,日服日洗日敷痊,樟腦腰黃等細粉,麻油調掃肉新鮮。
馬曰:瘰癧皆不足之症,有陰虛肝火凝結者,有脾虛痰氣凝結者,有風痰風濕相結者,子龍丸乃化痰泄水之峻劑,只可施於壯實之人,但有一二核堅硬者可服,亦不宜多服,致傷血氣。
白話文:
瘰癧長在頸部,初期只是一小塊,不痛不癢,長在皮膚與肌肉之間,漸漸長大像桃核一樣,周圍可能還會長出其他的,但皮膚顏色沒有變化。可以用子龍丸,每次服三分,用淡薑湯送服,一天三次,直到腫塊消失為止。如果小孩不善於吞服丸藥,可以用小金丹一丸,用陳年酒沖服,蓋好被子取汗,直到腫塊消失為止。幾年內忌食香橙,否則容易復發。
如果瘰癧潰爛了,有些已經化膿還沒潰破,有些還沒化膿,就要服用犀黃丸,可以止住已潰爛的疼痛,消散快要化膿但還沒潰破的腫脹,以及消散還沒化膿的腫塊。已經化膿的,可以用咬頭膏挑破。每天服用溫和的補益、祛痰、通經活絡、壯氣的藥物,外敷陽和解凝膏,就能痊癒。
如果瘰癧潰爛蔓延到肩、胸、脅下,情況非常糟糕的,可以用荊芥根煎湯洗患處,再用雄黃散和麻油調和塗抹,內服洞天救苦丹三劑,犀黃丸六劑。服藥九天後,皮膚顏色變白,潰瘍處紅潤有活力,接著服用大棗丸。肌肉逐漸長好,用生肌散每天敷藥,直到痊癒。
如果瘰癧潰爛到咽喉,感覺像喝了熱湯一樣,外感熱痛,那就非常危險了,拖延時間會爛穿咽喉,無法救治。要趕緊取一根柴火芯,以本人中指長度的三節來量取柴火芯的長度,男性取左手,女性取右手,在手腕骨正中骨頭突起的地方,用量好的柴火芯長度為準,往上量到盡頭,就是肘髎穴。用墨汁標記好,用艾灸連灸三壯,再敷上藥膏,就能防止咽喉潰爛穿透。任何瘰癧都忌諱動刀。
痊癒的方法前面已經說明了,敷藥的方法後面會詳細說明。還沒化膿的,可以用灸法治療,已經潰爛的可以用收斂的方法治療。貧困的人可以用這個方法:瘰癧潰爛得很嚴重,爛到胸腰、耳朵、肩膀,用荊芥根煎水溫熱清洗,瘡瘍裡面的紫塊不要用針挑破,犀黃丸和大棗丸效果很好,每天服用藥物、清洗患處、敷藥,就能痊癒。可以用樟腦、雄黃等細粉,用麻油調和,塗抹在新鮮的傷口上。
馬氏曰:瘰癧都是身體虛弱的病症,有的因為陰虛肝火凝結,有的因為脾虛痰氣凝結,有的因為風痰風濕相結。子龍丸是化痰利水的峻猛藥物,只可以用於身體強壯的人,只有一兩個腫塊堅硬的才可以服用,也不宜多服,以免傷及血氣。
4. 小腸疽
患在小腹之內,按之如掌,堅硬而熱,微痛,小便頻數,汗出憎寒,腹色如故,或現微腫,以犀黃丸愈之。
馬曰:此症以散瘀利濕為主,當服煎劑,不得已以犀黃丸括之。
白話文:
小腹內部患病,按壓時像手掌一樣堅硬且發熱,輕微疼痛,頻頻小便,出汗怕冷,腹部顏色如常,或略微腫脹,服用犀黃丸可以治癒。
馬某說:這種病症應該以散瘀利濕為主要治療方法,應該服用湯劑治療,實在不行才用犀黃丸。
5. 鶴膝風
初起膝蓋骨內作痛,如風氣一樣,久則日腫日粗,而大腿日細者是也。因形似鶴,故名。專治之法,取新鮮白芷,用酒煎至成膏,收貯瓷瓶,每日取膏二錢,陳酒送服。再取二三錢塗患,至消乃止。否則,用陽和湯日服,外以白芥子為粉,白酒釀調塗亦消。
馬曰:鶴膝乃三陰不足,有外受風寒、脾濕下注而成者,有肝腎陰虧,濕熱下注而成者,陽和湯不宜,即白芷、白芥子等品,有熱者亦不可用。
白話文:
鶴膝風初期症狀是膝蓋骨內側疼痛,像風一樣,時間久了膝蓋會一天天腫脹變粗,大腿卻一天天變細。因為形狀像鶴的膝蓋,所以叫做鶴膝風。
治療方法是用新鮮白芷用酒煎熬成膏狀,儲存在瓷瓶裡,每天服用二錢(約6克),用陳年酒送服。再取二到三錢(約6-9克)塗抹患處,直到腫脹消退為止。如果效果不好,可以服用陽和湯,同時用白芥子研磨成粉末,用白酒調和後塗抹患處,直到消腫。
馬某說:鶴膝風是因為三陰經氣不足,可能是外受風寒、脾濕下注造成,也可能是肝腎陰虛,濕熱下注造成。陽和湯並不適合所有情況,如果患者屬於體內有熱證,白芷、白芥子等藥物也不可以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