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全生集》~ 自序
自序
1. 自序
明·劉誠意伯言:藥不對症,枉死者多。余曾祖若谷公《秘集》云:癰疽無一死症。而諸書所載,患生何處,病屬何經。故治乳岩而用羚羊、犀角,治橫痃而用生地、防己,治瘰癧、惡核而用夏桔、連翹。概不論陰虛陽實,惟多用引經之藥,以致乳岩、橫痃,患成不救;瘰癧、惡核,潰久轉怯。
白話文:
明朝的劉誠意伯言說:「藥物如果沒有對症,枉死的病人就很多。」我的曾祖父若谷公在《祕集》中說:「癰疽沒有任何致命的症狀。」而諸多醫書都記載著,患病的部位在哪裡,疾病屬於哪個經絡。因此,治療乳巖就使用羚羊角、犀牛角,治療橫痃就使用生地、防己,治療瘰癧、惡核就使用夏桔、連翹。概括起來,沒有考慮到陰虛陽實的差異,只是多用引經的藥物,導致乳巖、橫痃,病患得不到救治;瘰癧、惡核,潰爛很久後轉為虛弱。
竟不知為引經之藥所誤,反諉咎於白疽本不可救,不亦謬歟!夫紅癰乃陽實之症,氣血熱而毒滯;白疽乃陰虛之症,氣血寒而毒凝,二者俱以開腠理為要。腠理開,紅癰解毒即消,白疽解寒立愈。若憑經而不辨症,藥雖對經,其實背症也。世之患陰疽而致斃者頗多,苟其陰陽別治,何至有死症乎?余曾祖留心此道,以臨危救活之方,初起立消之藥,一一筆之於書,為傳家珍寶。余幼讀之,與世間諸書迥別。
白話文:
竟然不知道是引經之藥的誤用,反而責怪白疽本身不可救治,豈不是錯了!紅癰是陽實之症,氣血熱而毒滯;白疽是陰虛之症,氣血寒而毒凝,這兩種病都以開腠理為治療關鍵。腠理一開,紅癰的毒就會消散,白疽的寒氣就會解除,立刻就會痊癒。如果只憑經書而不辨症,藥物雖然符合經書,但實際上卻與症狀相違背。世上有很多患了陰疽而死亡的人,如果能辨別陰陽分別治療,怎麼會有死症呢?我的曾祖父專心研究這個領域,將臨危救活的處方、初起立消的藥物,一一寫在書中,作為傳家的珍寶。我小時候讀這些書,與世上的其他書籍截然不同。
歷症四十餘年,臨危者救之,初起者消之,痛癢者止之,潰爛者斂之,百治百驗。憑經治症,天下皆然;分別陰陽,惟予一家。是以將祖遺秘術,及予臨症將藥到病愈之方,並精製藥石之法,盡登是《集》,以待世之留心救人者,依方修合,依法法制,依症用藥,庶免枉死。使天下後世,知癰疽果無死症云爾。
時乾隆五年,歲在庚申仲春朔日。洞庭西山王維德洪緒氏書
白話文:
行醫四十多年,危重病患我都能救治,病情初發時就加以根除,疼痛、瘙癢能止住,潰爛也能收復,多種疾病都能治癒,屢試不爽。治療疾病都依據醫學經典,天下醫者都是如此;辨別病症的陰陽虛實,只有我家獨具特色。因此,我把祖先世代相傳的祕方,以及我在臨牀實踐中用藥治癒疾病的方劑,還有製造藥物的精製方法,都編寫到這個《集》裡,以便於世人關心疾病治療者,依據方劑配製藥物,按照方法製造藥物,依據症狀用藥,從而避免枉死。讓天下後世的人知道,癰疽並非不治之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