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洪緒

《外科全生集》~ 卷一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5)

1. 耳後銳毒

患發耳後,又名耳後發,宜別陽實陰虛,治無一錯。患色白者,以陽和丸與二陳湯同煎服,或以小金丹服消。如色紅者,醒消丸服消。諸書不拘紅白,概以元參、牛蒡、連翹、蠶尾、赤芍、銀花等七味以治,即色紅者尚服不消,況色白者,能不遭其害乎?

馬曰:耳後銳毒,初有必有紅根白頭。肝肺二經邪火蘊結,又屬少陽三焦部位。是經多氣少血,陽和斷不可服。若至潰後,氣血兩虛,邪從內陷,參、耆、肉桂又當少少用之,托裡補虛。

又曰:初起以疏風化痰為宜。蓋銳毒即耳後發,與腦疽同。

白話文:

耳後銳毒指的是長在耳後的腫毒,也叫耳後發。治療時必須區分是陽實還是陰虛,才能對症下藥,否則就會治錯。腫毒顏色發白的人,可以用陽和丸和二陳湯一起煎服,或者服用小金丹來消腫。如果腫毒顏色發紅,則服用醒消丸消腫。許多醫書不管腫毒顏色紅白,都用元參、牛蒡、連翹、蠶尾、赤芍、銀花等七味藥來治療,但如果顏色發紅的腫毒服用這些藥後還消不下去,那麼顏色發白的腫毒又怎麼可能不會受害呢?

馬某說:耳後銳毒初期,必定會有紅色的根部和白色的膿頭。這是肝肺兩經的邪火鬱結,而且位於少陽三焦的部位。這個經脈氣多血少,所以陽和丸絕對不能服用。如果腫毒已經潰爛,則氣血兩虛,邪氣會從內部入侵,此時人参、黄耆、肉桂等藥也應該少用,以扶正祛邪為主。

又說:耳後腫毒初期,應該以疏風化痰為宜。因為銳毒也就是耳後發,和腦疽的病理相似。

2. 驢眼

患生腳骨,俗呼夾棍疽。未潰色白以疽治,紅腫以癰治。如潰爛日久,形如驢眼者,莫以臁瘡治。當問初起紅白,以疽癰別治。

馬曰:是症當以癰治為正。

白話文:

驢眼

腳部患病,俗稱夾棍疽。如果還沒潰爛,顏色發白,就應該用治療疽的方法;如果紅腫,就應該用治療癰的方法。如果潰爛很久,形狀像驢眼一樣,就不要用治療臁瘡的方法了。應該詢問病症初期是紅是白,根據是疽還是癰來分別治療。

馬某說:這個病症應該以治療癰的方法為主要治療方案。

3. 牛程蹇

腳底皮內生一泡,痛難步履。略去老皮,以生草烏酒磨塗上,速愈。如患生腳底之心,名湧泉疽,當別紅白色治。

馬曰:當作濕熱治。色紅者熱甚,色白者濕重。

白話文:

腳底皮膚長了一個水泡,痛得難以行走。把老皮去掉,用生草烏泡酒磨碎後塗抹在患處,很快就能痊癒。如果長在腳底中心,稱為湧泉疽,則需根據紅白顏色分別治療。

馬某說:應該以濕熱之症來治療。顏色紅的表示熱盛,顏色白的表示濕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