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全生集》~ 卷一 (12)
卷一 (12)
1. 爛瘡
用烏金膏,照患孔大小,剪如膏藥一方,針刺二三十眼,取光面貼孔。日煎紫花地丁湯洗孔,並洗膏二次。三日內毒水流盡,色變紅活,以水飛伏龍散撒上,仍用前膏貼外。戒多立行走、房事、食毒物。凡婦人須待月信之後貼起。
白話文:
爛瘡治療:用烏金膏,剪成與患處大小相符的藥膏,在藥膏上扎二三十個小孔,光滑面貼在患處。每天用紫花地丁煎煮的藥水清洗患處和藥膏。三天內,膿水排盡,患處顏色轉為紅潤後,撒上水飛伏龍散,再貼上之前的藥膏。忌諱長時間站立行走、房事和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。婦女需等到月經結束後才能貼藥。
2. 漆瘡
取杉木屑,煎湯溫洗。接以蟹黃、滑石二末,白蜜調敷。
白話文:
用杉木屑煎煮成溫水清洗患處,然後取蟹黃和滑石磨成粉末,再用蜂蜜調和成膏狀敷在患處。
3. 患瘡日久
此由體虛毒重。敷藥按症酌用。內服神仙棗,四五日可愈。
白話文:
患瘡久不癒,是因為身體虛弱,體內毒素又重。治療時要根據瘡瘍的症狀,選擇合適的外敷藥物。內服神仙棗,四五天就能痊癒。
4. 瘡⿸疒鼓
以紅棗丸四兩,用紅棗湯送服。服完痊愈。
如遇瘡⿸疒鼓危甚,不及服藥,當覓大蟹四五隻,約每重斤余者,令其白湯煮食,飲酒蓋暖睡。不兩時身上發瘡,更狠於前,而⿸疒鼓全消。仍以瘡治,或服紅棗丸,或服愈瘡棗。
白話文:
膿腫脹大,可用四兩紅棗丸,用紅棗湯送服,服完即可痊癒。
如果膿腫脹大病情危急,來不及吃藥,就要找四五隻約重一斤左右的大螃蟹,用白水煮熟食用,並喝點酒,蓋好被子睡覺。不出兩個小時,身上會長出新的膿瘡,比之前的更嚴重,但原來的膿腫脹大就會完全消退。之後再用治療瘡瘍的方法治療,可以服用紅棗丸,或者服用治療瘡瘍的紅棗藥方。
5. 火珠
用生蘿蔔搗爛,好醋浸敷,遲治妨命。
白話文:
火珠:用生的蘿蔔搗爛,再用好醋浸泡後敷在患處,如果治療延遲,會危及生命。
6. 流火
患生小腿,紅腫熱痛,不潰不爛。世之醫家,惟以刀鐮出血,或以鱔魚血塗,總無痊愈之日。時常發作,復鐮復塗而已。治法當以礦灰化於缸水內,次日,水面上定結一層如薄冰者,取起,以桐油對調膩厚,每日拂上三次,三四日痊愈,後不復發。醫時忌食豬肉。
白話文:
小腿患病,紅腫熱痛,但沒有潰爛。過去的醫生,只用刀子刮出血,或用鱔魚血塗抹,都沒治好。病常常復發,就反覆刮血塗藥。正確的治療方法是用礦物灰燼化在缸子裡的水中,第二天,水面會結一層像薄冰一樣的東西,把它取出來,用桐油調和成濃稠狀,每天塗抹三次,三、四天就能痊愈,以後也不會再發作。治療期間忌吃豬肉。
7. 諸癬
用癬酒拂治。先將癬三日一剃一拂,至愈乃止。
白話文:
治療癬瘡,可用癬酒塗抹。方法是先將患處的癬三日剃一次毛,再塗抹藥酒,直到痊癒為止。
8. 蛀髮癬
取生木鱉片浸數日,入鍋煮透,取湯洗,洗後取蜈蚣油搽頭,至愈方止。或取草烏切片,炙脆研粉,醋調,日塗三次,數日愈。
馬曰:先令剃頭,湯洗。
白話文:
蛀髮癬的治療方法:取新鮮的木鱉子,切片浸泡幾天後煮沸,用煮好的藥湯洗頭。洗完後,再用蜈蚣油塗抹頭皮,直到痊癒為止。或者,取草烏藥材切片,烘烤至酥脆後研磨成粉末,用醋調和,每天塗抹三次,數日即可痊癒。
馬某說:治療前應先剃掉頭髮,再用藥湯洗頭。
9. 陰頑惡癬
以鮮角膏加醋,煎至稠膩,瓷瓶貯之。遇此症,先行剃之,剃後以膏塗之,日剃日敷。俟毒水流盡,再敷數次痊愈。
白話文:
用新鮮的角(動物角)製成的膏藥加入醋,煎煮到濃稠,然後裝在瓷瓶裡保存。遇到這種頑固的皮膚病,先把患處的毛髮剃掉,然後塗上藥膏,每天剃毛,每天敷藥。等到膿水流盡,再敷幾次就能痊癒。
10. 痔漏
痔漏即腸癖。凡人九竅中有小息肉突起,即如大澤中有小山突出也。不獨於肛門一處言痔,故有鼻、眼、牙痔等名。痔分五種,狀亦不一,曰牡,曰牝,曰脈,曰腸,曰氣。未破謂之痔,已破謂之漏。
—肛門邊生出數瘡,腫而突出,膿潰即散者,牝痔。
—肛門邊露肉如珠,狀如鼠奶,瀝血流膿者,牡痔。
—腸口顆顆發癗,且痛且癢,血出淋漓者,脈痔。
—肛門內結核有血,發寒熱,登溷即脫肛者,腸痔。
—肛門腫痛,遇怒即發,怒息即安者,氣痔。
—酒醉即腫痛流血者,酒痔。色痔相同。
—每大便有血注不止者,血痔。
白話文:
痔漏就是腸道疾病。人體九竅都可能長出像息肉一樣的小腫塊,就像大澤中突起的小山一樣。痔不只長在肛門,所以還有鼻痔、眼痔、牙痔等名稱。痔分為五種,形狀也不一樣,分別是牡痔、牝痔、脈痔、腸痔、氣痔。還沒破裂的叫痔,破裂出血的叫漏。
牝痔是指肛門邊長出幾個腫塊,腫脹突出,膿液排出後就會消散。
牡痔是指肛門邊長出像珠子一樣的肉,像老鼠的乳頭,會流血流膿。
脈痔是指腸口長出許多像小疙瘩一樣的東西,又痛又癢,出血不止。
腸痔是指肛門內有腫塊並出血,會發冷發熱,上廁所時會脫肛。
氣痔是指肛門腫痛,生氣時就會加重,氣消了就緩解。
酒痔是指喝酒後就會腫痛出血,症狀和一般的痔瘡相似。
血痔是指每次大便時都會出血不止。
11. 外痔
以槐梅膏塗之,痛息,日塗兩次,至愈乃止。內服杜痔丸,每早晚各服五錢。
白話文:
用槐花膏塗抹患處,疼痛就會減輕,每天塗抹兩次,直到痊癒為止。內服杜痔丸,每天早晚各服用五錢。
12. 內痔
候登廁翻出肛外,用溫水洗淨側臥,其痔盡出,勿使收入。亦有痔自翻出,大如茶杯,形如一菌,糞從菌心而出,痛極難忍,上面如盆,四邊高,中心陷下,如菌根。糞後用杜枸杞根搗爛,煎汁熱熏溫洗,洗淨以洞天膏攤如菜碗大,中剪一孔,以一邊剪開通孔,烘熔圈於菌根,貼於四邊,圍護好肉,誠恐上藥藥汁漓於好肉耳。每取枯痔藥一二分,入杯津調,筆蘸拂菌之外面四旁,日夜各拂一次。
菌之中心,通連肛門,大忌拂藥,倘有流入,大痛難當。拂一兩日,毒水流出,菌形漸縮而軟。再拂一兩日,漸硬而黑,菌邊日有脫下。用藥一錢,內再增硃砂一分,仍用津調,日夜照拂。俟菌縮小黑硬,再拂,拂至菌根自落痊愈。
白話文:
內痔脫出肛門外,應以溫水清洗乾淨後側臥休息,讓痔瘡保持外翻狀態,不要把它塞回去。有些痔瘡會自己脫出來,大如茶杯,形狀像個菌菇,糞便從菌菇中心排出,疼痛難忍,其上端像個盆,四周隆起,中心凹陷,像菌菇的根部。排便後,可用杜仲、枸杞根搗爛,煎煮後用熱汁熏洗,洗淨後,將洞天膏攤開,面積如菜碗大小,中間剪個洞,再將一邊剪開與洞連通,將藥膏烘熔後貼在菌菇根部,圍繞在痔瘡四周,保護好正常的皮膚,注意避免藥汁流到正常皮膚上。每天取枯痔藥一到二分,用唾液調和,用筆蘸取塗抹在菌菇外圍,早晚各塗抹一次。
菌菇中心與肛門相通,絕對不能塗抹藥物,如果藥物流入,疼痛難以忍受。塗抹一兩天後,膿水會流出,菌菇形狀會逐漸縮小變軟。再塗抹一兩天,會漸漸變硬變黑,邊緣開始脫落。之後藥物用量增加到一錢,再加入硃砂一分,仍用唾液調和,早晚照樣塗抹。等到菌菇縮小變硬變黑後,繼續塗抹,直到菌菇根部脫落,痊癒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