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洪緒

《外科全生集》~ 卷一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9)

1. 懸癰

患者肛門前、陰根後,兩相交界之處。初起細粒,漸如蓮子大,數日後如桃李大,俗呼偷糞老鼠。潰經走泄,即成漏生管。漏久成怯。怯症人患此,乃催命鬼也。諸漏可醫,獨此難治,治則漏管愈大,致成海底漏不救。在於未成膿時,用生甘草、制軍各三錢,酒煎空心服,一劑即愈。如成膿,以醒消丸愈之。倘患色白者,小金丹愈之。

馬曰:此漏亦有治法,不雜內症者可治。如見咳嗽發熱,則不治矣。

又曰:熟軍、醒消、小金諸方,見陰虛咳嗽耆不可投。

白話文:

患處位於肛門前方與陰莖後方的交界處。初期會出現小顆粒,逐漸長大到像蓮子般大小,幾天後則會長到像桃李般大小,俗稱「偷糞老鼠」。潰爛後會流出膿液,形成廔管。廔管久治不癒會導致體虛。體虛的人患上此病,幾乎是致命的。各種廔管都可治療,唯獨這種難以醫治,治療反而會使廔管擴大,造成難以治療的嚴重廔管。在尚未化膿前,可用生甘草、制川軍各三錢,用酒煎服,空腹服用,一劑即可痊癒。如果已經化膿,則用醒消丸治療。如果患處顏色發白,則用小金丹治療。

馬某說:這種廔管雖然也有治療方法,但如果沒有併發其他內科疾病,是可以治療的。如果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,則不宜治療。

又說:熟軍、醒消、小金丹等藥方,如果病人陰虛、咳嗽、體虛,則不可使用。

2. 乳癰(又名妒乳)

婦人被兒鼻風吹入乳孔,以致閉結,內生一塊,紅腫作痛,大謂癰,小謂癤。又,未產謂內吹,已產謂外吹。以紫河車草、浙貝各三錢,為末,黃糖拌陳酒服,醉蓋取汁。或用白芷散五錢,酒送,一服全消。如潰,以醒消丸酒送一服,以止其痛,外貼洞天膏自愈。倘內吹,忌服醒消。

如患色白者,應以流注法治。倘潰爛不堪,以洞天救苦丹服,七日後接以大棗丸,服至收功。

馬曰:乳癰系肝胃氣火鬱結,與乳汁壅滯而生。其紅腫者,用草河車、浙貝,尚屬合宜。至色白者,以流注治法治之則大謬矣。蓋流注由痰滯所致,與乳癰全然各別,不得以治流注之治移治乳癰也。

白話文:

婦女因嬰兒鼻息的風邪侵入乳頭,導致乳房阻塞,形成腫塊,紅腫疼痛,腫塊大的稱為癰,小的稱為癤。產後稱為外吹,未產則稱為內吹。可用紫河車和浙貝母各三錢,磨成粉末,用黃糖拌入陳酒服用,喝醉了取其酒汁。或者用白芷粉五錢,用酒送服,一次即可痊癒。如果已經潰爛,服用醒消丸(用酒送服)止痛,外敷洞天膏即可自癒。如果是內吹,則忌服用醒消丸。

如果患處顏色發白,應該用流注法治療。如果潰爛嚴重,服用洞天救苦丹,七天後再服用大棗丸,直到痊癒。

馬某說:乳癰是由於肝胃之氣火鬱結,加上乳汁阻塞而引起的。紅腫的乳癰,用紫河車、浙貝母治療是恰當的。但患處顏色發白的,用流注法治療就大錯特錯了。因為流注是由於痰液阻塞引起的,和乳癰完全不同,不能用治療流注的方法來治療乳癰。

3. 魚肚癰

患生腿肚,此乃肉緊筋橫,在一身用力之處,最痛難忍。外以扎藥紮上,內以五通、醒消二丸,每日早晚輪服,初起立消。以藥咬穿,庶不傷筋,而無縮腳之損。色白者應以疽治,扎藥忌用,孕婦亦然。

馬曰:此乃濕熱及瘀血凝結而成。即色白者,亦不可以治疽之法治之。

白話文:

腿肚子上生了癰疽,這是肌肉緊繃筋絡橫阻造成的,因為是身體用力的地方,所以非常疼痛難忍。可以在患處外敷藥物,內服五通丸和醒消丸,每天早晚交替服用,初期就能消腫。用藥物將膿腫引流出來,這樣就不會傷到筋絡,避免留下腳縮的後遺症。如果癰疽顏色發白,應該用治療疽的方法治療,此時不宜外敷藥物,孕婦也應避免。

馬某說:這是濕熱和瘀血凝結所致。即使癰疽顏色發白,也不能用治療疽的方法治療。

4. 痘毒

色白者,因出痘服多涼藥,血寒氣滯,乘虛發毒,往往醫家誤為痘後火毒未盡治之,致流走患生不一,久則生管成漏,漏久內生多骨,害人不少。凡遇此症,應以流注法治,以小金丹消之。有貧家痘後,不服清火之劑,結成痘毒,其色紅亮者,當以癰法治之。

馬曰:痘乃先天火毒,漿不足者,痘後必發毒。每生於關節移動之處,最為險惡,潰亦難斂,必生多骨。即骨出收口,筋節俱強,不能自如。初起均宜消散為是。皮白者,當和血化毒,用川芎、當歸、二陳、殭蠶、忍冬藤、貝母等治之,外用生黃豆嚼爛塗之,可消。

白話文:

痘毒:皮膚發白者,是因為出痘後服用太多寒涼藥物,導致血液寒冷氣血瘀滯,趁機發作痘毒。醫生常常誤以為是痘疹後的餘毒未清而繼續治療,結果導致病症遷延流竄,症狀繁多,時間久了會形成廔管,廔管久治不癒還會長出很多骨頭,危害很大。遇到這種情況,應該使用流注療法治療,再用小金丹來消腫。有些貧窮人家出痘後,沒有服用清熱的藥物,導致痘毒形成,這種痘毒顏色紅亮,應該用治療癰疽的方法治療。

馬某說:痘瘡是先天性的火毒,痘瘡的膿液不足的人,出痘後一定會發毒。痘毒常常長在關節活動的地方,最為危險,潰瘍也很難癒合,而且一定會長出很多骨頭。即使骨頭出來後傷口癒合了,筋節也會僵硬,不能活動自如。初期都應該以消散的方法治療。皮膚發白的人,應該以溫和血液、化解毒素的方法治療,可以使用川芎、當歸、二陳湯、殭蠶、忍冬藤、貝母等藥物治療,外用生黃豆搗爛敷在患處,可以消腫。

5. 咽喉口舌門

咽喉之地,最為急症。頃刻而痛難忍者系寒,婉轉而痛方勝者系熱,猶之雷電之焰因陰生,燎原之火由漸著。《內經》云:驟起非火,緩發非寒。虛寒實熱,識透者獲濟。是在明達之士,知所區別,乃隨所施而無誤耳。

馬曰:喉痛之症,色白,不紅不腫者,寒也,紅而腫者,火也。然色白者,亦有因風;白而微腫者,痰與氣也。《內經》之驟起非火,緩起非寒,非指喉痛而言。若云初起,實系寒生,未必盡然,或有伏熱在內,如服肉桂,豈不助暴為虐?疑似之間,莫若先以薑湯試之,最為穩當。

陶曰:先生言或有伏熱在內,如服肉桂,豈不助暴為虐是矣,但以薑湯試之。其法亦未盡善,蓋姜亦熱物也。如不識脈之人,何不用西醫寒暑表,測其寒熱。況予有醫學簡便寒暑表,其法較泰西所作尤為靈捷。作表及用法,其說頗長,已載予著《有益齋雜記》內。

白話文:

咽喉口舌門

咽喉疾病是最緊急的病症。疼痛迅速劇烈難以忍受的是寒症,疼痛緩慢加重的是熱症。就像雷電的火焰因陰寒而生,大火蔓延也是逐漸燒起來的。《內經》說:突然發作的不是熱症,緩慢發作的不是寒症。虛寒實熱,只有識別清楚才能治癒。所以,聰明的醫生,要懂得區分,才能對症下藥,不會出錯。

馬醫生說:喉嚨痛,顏色發白、不紅不腫的是寒症,發紅腫脹的是熱症。但是顏色發白,也可能是因為風寒;發白又輕微腫脹的,是痰氣所致。《內經》說的「驟起非火,緩起非寒」,並不是專指喉嚨痛。如果說一開始就是寒症引起的,也不一定完全正確,可能體內潛伏著熱症,如果服用肉桂,豈不是火上澆油?遇到這種疑似的情況,不如先用薑湯試試,最為穩妥。

陶醫生說:馬醫生說的「或有伏熱在內,如服肉桂,豈不助暴為虐」是對的,但是只用薑湯試試,方法也不完全完善,因為薑也是溫熱之物。如果不懂脈診的人,為什麼不用西醫的寒暑表測量寒熱呢?況且我有一種簡便的寒暑表,使用方法比西醫的更靈敏方便。寒暑表的製作和使用方法,說起來很長,已經記載在我的著作《有益齋雜記》裡了。

6. 喉痹

痹者,不仁也。本無毫恙,頃刻而起,此係虛寒陰火,最為危急之症。其見證痰在喉中作響,響如打鼾,舌色白而不腫,諸書皆稱肺絕不救。蓋緣誤服寒涼,以致死耳。當以桂薑湯緩緩嚥下,可以立愈。或以生川附切片,塗以白蜜,火炙透黑,收貯,臨用取如細粞一粒,口含咽津,亦立刻痊愈。先以鵝毛黏以桐油,入喉卷之,痰出服藥。

馬曰:痹者,閉塞之謂,非不仁之謂。痹症湯飲猶可通,若閉則水漿不能入矣。用臥龍丹吹之,取嚏可松。

陶曰:又:皂角末或半夏末,吹入鼻中,皆可取嚏。如無藥物,即以細紙捻子在鼻中攪之,亦可取嚏。凡咽喉初覺壅塞,即用此法,取嚏數次,亦可散熱毒,此通竅法也。

白話文:

喉痹是指喉嚨阻塞不通,症狀突然發作,是因為體內虛寒陰火所致,非常危險。患者喉嚨會有痰聲,像打鼾一樣,舌頭顏色白但不腫。古書記載這種情況通常認為肺氣已絕,無法救治,大多是因為誤食寒涼食物造成的。可以用桂枝薑湯慢慢嚥下,就能立即痊癒;或者用生川烏附子切片,塗上蜂蜜,用火烤至焦黑,保存起來,用時取一點點,含在口中慢慢嚥下唾液,也能立即痊癒。也可以先用鵝毛沾上桐油,伸入喉嚨捲出痰液後再服用藥物。

有人認為:「痹」是指阻塞不通,而不是指感覺麻木。如果只是阻塞,用湯藥或許還能治療,但如果完全閉塞,連水都不能喝下去了。此時可以用臥龍丹吹入鼻中,使其打噴嚏,就能疏通。

也有人說:用皂角末或半夏末吹入鼻中,都能引發打噴嚏。如果沒有藥物,可以用細紙條在鼻中攪動,也能引發打噴嚏。只要喉嚨一開始感覺阻塞,就用這種方法,多打幾個噴嚏,就能散去熱毒,這是疏通氣道的辦法。

7. 乳蛾

其形圓如箸頭,生於咽喉關上者輕,生於關下者重。若左有右無曰單,或左右皆有曰雙。雙者輕,單者重。以土牛膝絞汁,含口慢嚥。如無鮮者,用天名精丸化服亦可。

馬曰:土牛膝汁含咽,乃是吐法。

白話文:

乳蛾的腫塊形狀像筷子頭一樣圓。長在咽喉關卡上方則較輕,長在下方則較重。如果只長在左側,稱為單側;左右兩側都長,則稱為雙側。雙側的較輕,單側的較重。可以用土牛膝絞汁,含在口中慢慢嚥下。如果沒有新鮮的土牛膝,也可以用天名精丸研磨服用。

馬氏(指某位醫家馬某)說:用土牛膝汁含在咽喉中慢慢嚥下,這是屬於一種吐法(引吐的方法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