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方外奇方》~ 卷二 (11)
卷二 (11)
1. 膏藥部
春五、夏三、秋七、冬十日。候日數畢。入鍋內。桑柴火熬至藥枯。用絹濾淨渣。將油再入鍋內。慢火熬沸。漸入飛淨血丹(二十四兩),以槐柳條。不住手攪。待滴水成珠。將鍋掇下。取水盆相穩。攪至煙淨。再入上安桂(四錢),乳香末(四錢),沒藥末(四錢),輕粉末,好芸香末(各四錢),各漸入攪勻。傾入水內。
以柳棍摟成塊。再換冷水。將膏作數十團。用壇水浸埋地下退火毒。凡小癤大癰。用細紙攤貼。
大土膏,大黃(二兩),香附(七錢),生地(一兩),蓖麻子(二兩),木鱉子(一兩),五倍子(七錢),大戟(八錢),甘遂(七錢),芫花(七錢),肉桂(八錢),川連(五錢),麻黃(八錢),三稜(一兩),杏仁(七錢),蓬莪朮(八錢),檳榔,全蠍,穿山甲,草烏,獨活,細辛,防風,厚朴,元參,天花粉,桃仁,皂角,川烏,巴豆,羌活,白芷(各八錢),當歸(一兩五錢),川柏(八錢),枳實(八錢),蛇蛻(五錢),蜈蚣(五錢),用真香油六斤,浸。五日熬去渣。
至滴水成珠。加密陀僧(四兩),飛黃丹(二斤四兩),熬至不老不嫩。收貯埋地下三日出火毒。凡一切外症。並肝胃氣。隨時攤貼。治法另有引單。熬膏時。須要虔誠。切忌汙穢。及婦人雞犬之類。
白膏藥,爐甘石(一兩)先用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。以童便濾汁。將甘石傾銀罐內。煆通紅淬九次。水龍骨(一兩),去油乳香,去油沒藥(各五錢),川連(五錢),煆龍骨(五錢),宮粉(一兩),麝香(五分),冰片(一錢),真輕粉(三錢),黃占(三兩),白占(一兩),共為細末。用公豬油(四兩),先熬去渣。
入二占滾化略冷。然後入藥末攪成膏。若硬加香油些些。凡一切夏月瘡毒不收口。並傷筋。手瘡臁瘡。攤貼神效。
陽和解凝膏,香油(十斤。生用),入鮮大力子根葉梗全用(三斤),活白鳳仙梗(四兩),同煎枯去渣。次日入當歸,肉桂,附子,桂枝,大黃,官桂,川烏,地龍,殭蠶,赤芍,白芷,白蘞,白芨(各二兩),川芎(四錢),防風,荊芥,木香,陳皮,香椽,川斷,五靈脂(各一兩),候煎枯濾去渣。隔一宿油冷後。
見過斤兩。每油一斤。入炒透淘丹(七兩),攪勻以文武火熬至滴水成珠。不黏指為度。離火取乳香末二兩去油,沒藥末二兩去油,蘇合油(四兩),麝香一兩研細。入膏內。攪勻。半月後。即可攤貼。凡一切腐爛陰疽凍瘡。貼一夜全消。潰者三張全愈。如瘧疾貼背亦妙。
烏龍膏,當歸,白芨,連翹,蟬衣,大紅(各二兩),羌活,獨活,川烏,草烏(各一兩),細生地,血餘,大黃,淨銀花,番木鱉(各四兩),麻黃(一兩五錢),澤蘭(五錢),全蠍(二兩),炒甲片(二兩),蝦蟆(五十隻),瞎地鱉蛇(兩條),大蜈蚣(百條)三毒俱要活,麻油(五斤),桐油(八兩),桃、柳、桑枝(各三十段。每長三寸),姜(八兩),蔥(八兩),法先將枝熬枯取出。
白話文:
膏藥製作方法
[膏藥基本製作流程] 春天用五天、夏天用三天、秋天用七天、冬天用十天,依據這些天數準備藥材。藥材處理好後放入鍋中,用桑樹枝燒火熬煮,直到藥材枯乾。用細絹布過濾掉藥渣,將藥油再倒回鍋中,用小火慢煮至沸騰。然後慢慢加入飛淨血丹(二十四兩),用槐樹或柳樹枝不停攪拌。等到藥油滴入水中能凝結成珠狀時,將鍋端下來,放在裝水的盆子旁穩定住,繼續攪拌到煙散盡。再加入上安桂(四錢)、乳香末(四錢)、沒藥末(四錢)、輕粉末、好芸香末(各四錢),全部慢慢加入並攪拌均勻。然後將藥油倒入水中,用柳木棍將其撈成塊狀。接著換冷水,將膏藥分成數十團,用壇子中的水浸泡並埋入地下,以去除火毒。凡是小的癤子或大的癰瘡,都可用細紙將膏藥攤開後貼上。
[大土膏製作] 大黃(二兩)、香附(七錢)、生地(一兩)、蓖麻子(二兩)、木鱉子(一兩)、五倍子(七錢)、大戟(八錢)、甘遂(七錢)、芫花(七錢)、肉桂(八錢)、川連(五錢)、麻黃(八錢)、三稜(一兩)、杏仁(七錢)、蓬莪朮(八錢)、檳榔、全蠍、穿山甲、草烏、獨活、細辛、防風、厚朴、元參、天花粉、桃仁、皂角、川烏、巴豆、羌活、白芷(各八錢)、當歸(一兩五錢)、川柏(八錢)、枳實(八錢)、蛇蛻(五錢)、蜈蚣(五錢),將以上藥材用六斤純香油浸泡五天,然後熬煮至藥渣分離。等到藥油滴入水中能凝結成珠狀時,加入密陀僧(四兩)、飛黃丹(二斤四兩),繼續熬煮到膏藥軟硬適中。將膏藥收好埋入地下三天,去除火毒。凡是各種外傷症狀,以及肝胃不適,都可以隨時將膏藥攤開貼上。具體的治療方法需要另外查閱引單。熬製膏藥時,必須保持虔誠的心,切忌接觸污穢之物,以及避免婦女、雞、狗等接近。
[白膏藥製作] 爐甘石(一兩)先用黃芩、黃連、黃柏,以童子小便濾汁,將爐甘石放入銀罐中燒紅,然後放入水中淬火九次。接著準備水龍骨(一兩),去除油脂的乳香、去除油脂的沒藥(各五錢),川連(五錢),煅燒過的龍骨(五錢),宮粉(一兩),麝香(五分),冰片(一錢),真輕粉(三錢),黃占(三兩),白占(一兩)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。用公豬油(四兩),先熬煮去除殘渣。加入黃占、白占,煮至溶化略微冷卻,然後加入藥末攪拌成膏狀。如果膏藥太硬,可以加入少許香油。凡是夏天各種瘡毒不收口,以及筋骨損傷、手瘡、臁瘡等,將膏藥攤開貼上,都有很好的療效。
[陽和解凝膏製作] 用生香油(十斤),加入新鮮的大力子根、葉、莖(全部使用,共三斤)和活的白鳳仙莖(四兩),一起熬煮到藥材枯萎,然後過濾去除藥渣。隔天加入當歸、肉桂、附子、桂枝、大黃、官桂、川烏、地龍、殭蠶、赤芍、白芷、白蘞、白芨(各二兩),川芎(四錢),防風、荊芥、木香、陳皮、香椽、川斷、五靈脂(各一兩),熬煮至藥材枯萎後,過濾去除藥渣。隔一晚,等藥油冷卻後,測量剩餘油的重量,每斤油加入炒透的淘丹(七兩),攪拌均勻,用文火和武火熬煮至滴入水中能凝結成珠狀,且不黏手為止。離火後,加入去除油脂的乳香末(二兩)、去除油脂的沒藥末(二兩)、蘇合油(四兩)、研磨成細末的麝香(一兩),攪拌均勻。放置半個月後,即可攤開貼上。凡是各種腐爛的陰疽、凍瘡,貼一晚就能完全消除。潰爛的,貼三張就能痊癒。如果患有瘧疾,貼在背部也有效。
[烏龍膏製作] 當歸、白芨、連翹、蟬衣、大紅(各二兩),羌活、獨活、川烏、草烏(各一兩),細生地、血餘、大黃、淨銀花、番木鱉(各四兩),麻黃(一兩五錢),澤蘭(五錢),全蠍(二兩),炒甲片(二兩),蝦蟆(五十隻),活地鱉蛇(兩條),大蜈蚣(一百條),以上三種毒物都要用活的。麻油(五斤),桐油(八兩),桃枝、柳枝、桑枝(各三十段,每段長三寸),生薑(八兩),蔥(八兩)。做法是先將枝條熬煮至枯萎後取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