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)

1. 十二經氣血多少歌

多氣多血惟陽明,少氣太陽厥陰經,二少太陰常少血,血虧行氣補其榮,氣少破血宜補氣,氣血兩充功易成,厥陰少陽多相火,若發癰疽最難平。

白話文:

  1. 陽明經多氣多血。

  2. 太陽和厥陰經氣血較少。

  3. 太陰經經常缺血。

  4. 血虛的人應補氣血。

  5. 氣虛的人應補氣。

  6. 氣血充足的人容易成功。

  7. 厥陰和少陽經有大量相火。

  8. 如果出現瘡癤,很難治癒。

【注】人之十二經,有氣血多少之分,多則易愈,少則難痊,瘍醫明此,臨證可豫知癰疽、瘡瘍之始終難易,而用藥消補之法始當也。如手陽明大腸、足陽明胃,此二經常多氣多血;手太陽小腸、足太陽膀胱、手厥陰包絡、足厥陰肝,此四經常多血少氣;手少陽三焦、足少陽膽、手少陰心、足少陰腎、手太陰肺、足太陰脾,此六經常多氣少血。大法:血多者,則破其血;氣多者,則行其氣。

白話文:

人體的十二經脈,各有氣血的多寡之分,氣血多則容易治癒,氣血少則難以痊癒。懂此原理的中醫師,在診療時就可以預先知道癰疽和瘡瘍的始末難易,用藥時才能正確採用消補的方法。例如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,這兩個經脈經常氣血充盈;手太陽小腸經、足太陽膀胱經、手厥陰包絡經和足厥陰肝經,這四個經脈經常血多氣少;手少陽三焦經、足少陽膽經、手少陰心經、足少陰腎經、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,這六個經脈經常氣多血少。中醫治療原則是:血多的,則要破其血;氣多的,則要調其氣。

氣少者,難於起發,宜托補之;血少者難於收斂,宜滋養之;氣血兩充,則易於起發,易於收斂。惟手足厥陰、少陽四經,倍多相火,此四經若發癰疽,肌肉難長,瘡口難合。倘過用驅毒峻利之藥,以伐其氣,以消其血,必難收功。故明其經之氣血多少,則用藥不致有妄汗妄下之弊矣。

白話文:

體質虛弱的人,很難發作癰疽,應該輔助補養;血氣不足的人難以癒合瘡口,應該滋補養血;氣血都充足的人,容易發作癰疽,也容易癒合瘡口。只有手足厥陰、少陽四條經絡,特別容易產生虛火,這四條經絡如果發作癰疽,肌肉難以生長,瘡口難以癒合。如果過度使用驅除毒素、峻烈攻下的藥物,以損傷其元氣,以耗損其血液,必定難以奏效。因此,弄清楚經絡的氣血是否充足,那麼用藥就不至於出現無故出汗、無故腹瀉的弊端了。

2. 癰疽總論歌

癰疽原是火毒生,經絡阻隔氣血凝。外因六淫八風感,內因六慾共七情,飲食起居不內外,負挑跌撲損身形,膏粱之變營衛過,藜藿之虧氣血窮。疽由筋骨陰分發,肉脈陽分發曰癰,瘍起皮里肉之外,瘡發皮膚癤通名。陽盛焮腫赤痛易,陰盛色黯陷不疼,半陰半陽不高腫,微痛微焮不甚紅。

白話文:

癰疽的根源是火毒產生,經絡阻隔,氣血凝滯。外因是六淫八風感,內因是六慾共七情。飲食起居不均衡,負重、跌撲損傷身體。膏粱厚味之變,營養過盛,導致營衛不調;粗茶淡飯之虧,氣血不足。疽由筋骨陰分發作,肉脈陽分發作就是癰。如果膿瘡發生在皮肉之間,患處皮膚部位破皮化膿的病,統稱為瘡。陽氣旺盛的會腫脹、發紅、疼痛,陰氣旺盛的會顏色黯淡、凹陷,不疼痛。如果陰陽各半,腫脹不會很厲害,疼痛微弱、發紅也不多。

五善為順七惡逆,見三見四死生明。臨證色脈須詳察,取法溫涼補汗攻。善治傷寒雜證易,能療癰疽腫毒精。

【注】經云:諸痛癢瘡瘍,皆屬心火。故曰癰疽原是火毒生也。癰疽皆因榮衛不足,氣血凝結,經絡阻隔而生。故曰經絡阻隔氣血凝也。其因有三:外因、內因、不內外因也。外因者,由於春之風、夏之熱暑、長夏之濕、秋之燥、冬之寒也。當其時而至,則為正氣;非其時而至,或過盛,則為淫邪。

白話文:

《黃帝內經》中說:各種疼痛、瘡瘍,都與心火相關。所以說,癰疽是火毒引起的。癰疽都是由榮衛不足,氣血凝結,經絡阻隔而產生的。所以說,經絡阻隔而氣血凝結。其成因有外因、內因、不內外因。外因是:春天的風、夏天的暑熱、長夏的濕、秋天的燥、冬天的寒。適逢其時則為正氣,不是其時而來,或過盛,則為淫邪。

凡此六淫為病,皆屬外因。亦有因於八風相感,如冬至日,正北大剛風;立春日,東北凶風;春分日,正東嬰兒風;立夏日,東南弱風;夏至日,正南大弱風;立秋日,西南謀風;秋分日,正西剛風;立冬日,西北折風。應時而至,主生養萬物;不應時而至,主殺害萬物。若人感愛,內生重病,外生癰腫。

白話文:

所有這些外感六淫致病,都屬於外因。也有一些是由於八風相感而引起的,比如冬至日,正北方向的強勁風;立春日,東北方向的兇猛風;春分日,正東方向的和煦風;立夏日,東南方向的輕柔風;夏至日,正南方向的極度微弱風;立秋日,西南方向的陰謀風;秋分日,正西方向的強勁風;立冬日,西北方向的破壞性風。這些風在應有的時間到來,有利於萬物生長發育;在不應有的時間到來,則會傷害萬物。如果人受到這些風的侵襲,內部會產生嚴重的疾病,外部會產生瘡腫。

凡此八風為病,亦屬外因。故曰外因六淫八風感也,內因者,起於耳聽淫聲,眼觀邪色,鼻聞過臭,舌貪滋味,心思過度,意念妄生,損人神氣,凡此六慾為病,皆屬內因。又有喜過傷心,怒過傷肝,思過傷脾,悲過傷肺,恐過傷腎,憂久則氣結,卒驚則氣縮。凡此七情為病,亦屬內因。

白話文:

凡此八風為病,也屬於外因。所以說,外因是六個邪惡的風氣,內因是指:耳朵聽到了不該聽的聲音,眼睛看到了不該視的顏色,鼻子聞到了不該聞的氣味,嘴巴太過想要味道,心裡想太多,思維產生不該有的想法,都會損傷人的精神和元氣。凡此六個慾望是病的來源,都屬於內因。過度的高興傷害心,過度的生氣傷害肝,過度的思考傷害了胃,過度的悲傷傷害了肺,過度的恐慌傷害了五種,痛苦太久就會讓氣息凝聚,突然受到驚動,就會讓氣息收縮。凡此七種由情緒引起的病症,也屬於內因。

故曰內因六慾共七情也。不內外因者,由於飲食不節,起居不慎。過飲醇酒,則生火,消灼陰液;過飲茶水,則生濕停飲;過食五辛,則損氣血;傷飢失飽,則傷脾胃,凡此皆飲食之致病也。晝日過勞,挑輕負重,跌撲㨛墜等類,損其身形;夜不靜息,強力入房,勞傷精氣,凡此皆起居之致病也。

白話文:

所以說內因是七情六慾。不是內在因素或是外在因素,是因為飲食不節制,或起居不謹慎。過度飲用烈酒,就會產生火氣,燒灼陰液;過度飲用茶水,就會產生濕氣停滯飲水;過度食用辛辣食物,就會損傷氣血;飢餓卻不進食或吃太飽,就會損傷脾胃。凡是這些都屬於是飲食導致疾病的原因。白天過度勞累,挑抬過重的東西,跌撲墜落等類的事件,會損傷形體;晚上不靜養休息,勉強入房,會勞損精氣。凡是這些都屬於是起居導致疾病的原因。

其起於膏粱厚味者,多令人榮衛不從,火毒內結;起於藜藿薄食者,多令人胃氣不充,氣血虧少,凡此亦屬不內外因也。人之身體,計有五層:皮、脈、肉、筋、骨也。發於筋骨間者,名疽,屬陰;發於肉脈之間者,名癰,屬陽;發於皮里肉外者,名曰瘍毒;只發於皮膚之上者,名曰瘡癤。凡癰疽陽盛者,初起焮腫,色赤疼痛,則易潰易斂,順而易治,以其為陽證也。

白話文:

起因於膏脂豐厚或美味食物的人,大多導致榮衛不調,火毒內結;起因於藜、藿等粗陋飲食的人,大多導致胃氣不足,氣血虧虛,凡此也屬於內外因。人的身體,總共分為五層:皮、脈、肉、筋、骨。發於筋骨間的,稱為疽,屬於陰;發於肉脈之間的,稱為癰,屬於陽;發於皮肉之間的,稱為瘍毒;只發於皮膚表面的,稱為瘡癤。凡是癰疽陽盛的,初期紅腫,顏色發紅疼痛,則容易潰破和收斂,治療起來容易順利,因為它是陽證。

陰盛者,初起色黯不紅,塌陷不腫,木硬不疼,則難潰難斂,逆而難治,以其為陰證也。半陰半陽者,漫腫不高,微痛不甚,微焮不熱,色不甚紅,此證屬險。若能隨證施治,不失其宜,則轉險為順,否則逆矣。五善者,五善之證也,諸瘡見之為順,則易治。七惡者,七惡之證也,諸瘡見之為逆,則難治。

白話文:

陰盛:

症狀在剛開始時,顏色暗淡不紅潤,凹陷而不腫脹,堅硬而不疼痛,因此難以潰爛和癒合,逆著病情發展很難治癒,因為它是陰證。

半陰半陽:

症狀是腫脹不高,疼痛不甚,微熱但不發熱,顏色不很紅,這種情況屬於險證。

如果能夠根據症狀用藥治療,不偏離適當的治療方法,就能把險證轉變為順證,否則就會逆轉病情。

五善:

是五種好的症狀,在各種瘡症中見到便是順證,則容易治癒。

七惡:

是七種壞的症狀,在各種瘡症中見到便是逆證,則難以治癒。

凡患癰疽者,五善為順,七惡為逆。見三善者則必生;見四惡者,則必死也。醫者於臨證之時,須詳察色脈,宜溫者溫之,宜涼者涼之,宜補者補之,宜汗者汗之,宜攻者攻之,庶有濟也。然外證癰疽,猶如內證傷寒,善治傷寒,則雜病無不易治;能療癰疽,則諸瘡無不精妙。

白話文:

凡是患有癰疽的人,有五種好的徵象是順利,有七種不好的徵象是逆反。如果呈現三種好的徵象,則一定會康復;如果呈現四種不好的徵象,則一定會死亡。醫生在看診時,必須詳細觀察病人的面色和脈象,適合溫補的給予溫補,適合寒涼清熱的給予寒涼清熱,適合補養的給予補養,適合發汗的給予發汗,適合攻補的給予攻補,這樣纔有幫助。然而,外證癰疽,就像內證傷寒,善於治療傷寒的醫生,雜病沒有不擅長的;能治療癰疽的醫生,各種瘡症沒有不精通的。

蓋以能辨表裡、陰陽、虛實、寒熱也。

3. 癰疽陽證歌

陽證初起焮赤痛,根束盤清腫如弓,七日或疼時或止,二七瘡內漸生膿。痛隨膿減精神爽,腐脫生新氣血充,嫩肉如珠顏色美,更兼鮮潤若榴紅。自然七惡全無犯,應當五善喜俱逢,須知此屬純陽證,醫藥調和自有功。

白話文:

陽性症狀一開始時,患處發焮熱、發紅、疼痛,根部硬結、發緊,腫脹成弓狀,七天之後疼痛有時發作、中斷。二七天之後,瘡內慢慢長出膿。隨著膿的減少,疼痛減輕,精神爽朗。腐爛脫落後,長出新的血肉,氣血充盈,嫩肉像珍珠般晶瑩剔透,顏色美麗,更加鮮艷潤澤,如同石榴花一樣紅。自然而然,七種邪惡全無侵犯,應當有五種善行俱備,喜事臨門。要知道這是純屬陽性症狀,只要醫藥調和,就能奏效。

【注】凡癰疽初起,焮熱赤痛根束者,暈不散也;盤清者,不漫腫也;腫如弓者,高腫也。此皆屬陽之證。故潰膿脫腐,生新收口,俱見易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腫瘤初起時,紅腫熱痛而範圍較集中,暈圈不擴散的,是毒氣沒有擴散的癥狀;表面光滑清晰的,不會發生大範圍腫脹;腫脹如弓形,是高度腫脹的癥狀。這些都屬於陽性的癥狀。因此膿瘍潰破後,膿液排出,壞死腐肉脫落,生出新肉,癒合結痂,都比較容易。

4. 癰疽陰證歌

陰證初起如粟大,不紅不腫疙瘩僵,木硬不痛不焮熱,瘡根平大黯無光。七朝之後不潰腐,陷軟無膿結空倉,瘡上生衣如脫甲,孔中結子似含芳。紫黑膿稀多臭穢,若見七惡定知亡,須知此屬純陰證,雖有岐黃命不長。

白話文:

陰證剛開始發作時,像小米粒那麼大,不紅不腫,硬塊僵硬,不痛不熱,瘡根平坦、顏色深暗、沒有光澤。七天之後沒有潰爛腐敗,陷下去軟軟的沒有膿,空空洞洞的,瘡上長了一層皮,像脫落的盔甲,孔中結了痂,好像含著香氣。紫黑色膿液稀少,臭氣難聞,如果出現了七個惡兆,就一定會死亡。要知道這屬於純陰證,即使有精通醫術的醫生也難以醫治,恐怕活不長了。

【注】凡癰疽初起,如粟米大之疙瘩,不紅不腫,不焮熱,木硬不痛,瘡根散漫,色黯無光者,此皆屬陰之證,故不潰腐,空倉無膿,生衣如甲葉不脫,孔中結子,如花含子,紫黑膿清臭穢,俱見難愈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癰疽初起,就像粟米大小的疙瘩,不紅不腫,不灼熱,木硬不痛,瘡根散漫,顏色黯淡無光澤的,這些都是屬於陰證,所以不會潰爛腐臭,空洞內沒有膿液,生出的新肉像甲葉一樣堅硬而不脫落,孔穴中結出小肉塊,像花朵中含著花蕊,紫黑膿液清稀而有臭味,以上這些症狀都難以治癒。

5. 癰疽半陰半陽歌

陰陽相半屬險證,陽吉陰凶生死昭,似陽微痛微焮腫,如陰半硬半腫高。腫而不潰因脾弱,潰而不斂為膿饒,五善之證雖兼有,七惡之證不全逃。若能飲食知味美,二便調和尚可療,按法施治應手效,陽長陰消自可調。

白話文:

陰陽各佔一半的病情屬於險證,陽氣旺盛,陰氣衰弱,生死昭然若揭。如果陽氣旺盛,則疼痛輕微,腫脹發熱;如果陰氣旺盛,則腫塊半硬半軟,較為高聳。腫塊不潰破是因為脾氣虛弱,潰破不收斂是因為膿液太多。儘管有五種好的證候兼而有之,也會逃不掉七種壞的證候。如果病人還能飲食有味,二便通暢,尚可治療。按照醫理施治,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。陽氣增長,陰氣消退,病情自然可以好轉。

【注】凡癰疽,似陽不甚焮熱腫痛,似陰不甚木硬平陷,此屬半陰半陽之險證。若漸生善證則生,漸生惡證則死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癰疽,像是陽症但不十分紅腫熱痛,像是陰症但不十分堅硬平陷,這屬於半陰半陽的危險證候。若逐漸出現好轉的徵兆則會生還,若逐漸出現惡化的徵兆則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