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一 (2)
卷一 (2)
1. 心經歌
少陰心經腋筋間,臑後肘臂內後廉,由內後廉至銳骨,小指內側爪甲端。
白話文:
少陰心經從腋下的筋脈之間開始,經過上臂的後側和肘部內側,再沿著前臂內側後方一直到手腕的突出骨頭處,最後到達小指內側指甲的末端。
【注】手少陰心經,起於臂內腋下筋間,循臂臑之外後廉,至肘內廉,循臂內後廉,下抵掌後銳骨之中,行於手小指內側,去爪甲角如韭葉許而終。
白話文:
手少陰心經,起始於手臂內側腋下筋膜之間,沿著手臂後外側,到達肘部內側,再沿著手臂內側後方,一直往下到達手掌後面的銳利骨頭處,然後行經小指內側,距指甲角大約韭葉的寬度,最後終於止於小指尖端。
2. 小腸經歌
太陽小腸小指端,循手外廉踝骨前,從手踝骨出肘外,上循臑外出後廉,上過肩解繞肩胛,交肩貫頸曲頰邊,面鳩骨下陷中取,耳中珠子經穴全。
白話文:
太陽小腸經在小指端開始,沿著手外側邊緣到腳踝骨前面,從腳踝骨出來到手肘外側,往上沿著上臂外側後緣,超過肩膀,繞過肩胛骨,交會於肩部,貫穿頸部,彎曲到臉頰邊,在顴骨下方的凹陷處取穴,耳朵中珠穴是經穴的全息部位。
【注】手太陽小腸經,起於手小指外側之端,去爪甲角如韭葉許,由手外側至手踝骨之前,行肘外後廉,上循臑外過肩後廉,而上行肩;自肩貫頸,過曲頰斜上顴骨,至耳前而終。
白話文:
手太陽小腸經,起始於小指外側的末端,距離指甲角一韭葉那麼大,從手外側向下行至手腕前面,然後經過肘部外側後緣,向上經過外側,越過肩膀後緣,再向上行至肩膀。從肩膀貫穿到脖子,經過側臉斜向上經過顴骨,到達耳朵前面而結束。
3. 膀胱經歌
太陽膀胱起內眥,上額交巔耳後尋,下項循肩肩膊內,俠脊抵腰下貫臀。貫臀斜入委中穴,與支下合膕中存,貫腨內出外踝後,小指外側終至陰。
白話文:
太陽膀胱經起始於內眼角,向上經過額頭,到達頭頂和耳後,然後向下經過頸項,沿着肩膀和手臂內側,到達脊柱,一直延伸到腰部,再到臀部。從臀部斜向下進入委中穴,與支下相合,再經過大腿後側,在外踝後方內出,沿着小指外側一直到達腳底的陰穴。
【注】足太陽膀胱經,起於目內眥,上額交顛,從顛至耳上角後行,下項循肩膊內,有二道:一道俠脊旁開寸半,抵腰中,腰中有四空,從腰中下貫臀,入膕中;一道又從膊內左右分,下貫胛,俠脊內,旁開三寸,下過髀樞,循髀外後廉,下合膕中,以下貫腨內,出外踝之後,循京骨至小指外側端,去爪甲角如韭葉許,至陰穴而終。
白話文:
足太陽膀胱經,起始於眼睛內側的眥,向上額頭交匯於顛,從顛部到耳上角之後,向下經過頸項,沿著肩膊內側,有兩條分支:一條分支在脊柱旁開寸半,止於腰部中央,腰部中央有四個空隙,從腰部向下貫穿臀部,進入膕窩中;另一條分支又從肩膊內側左右分開,向下貫穿肩胛骨,在脊柱內側,旁開三寸,向下經過髀樞穴,沿著大腿外側後緣,向下與膕窩相合,再向下貫穿小腿內側,從外踝之後出來,沿著京骨到小指外側端,距指甲角如韭葉般大小,止於陰穴。
4. 腎經歌
少陰腎經起足心,上內踝骨足後跟,上腨出膕入股內,行至胸中部位分。
白話文:
少陰腎經從腳底開始,向上經過內側踝骨和腳後跟,再往上穿過小腿後方進入大腿內側,一直行走到胸部區域。
【注】足少陰腎經,起於足心陷中,循內踝入足後跟,中行內踝之上,上腨分中,出膕內廉後股內,上行至合縫;自合縫上行,去腹中行旁開一寸至臍;從臍旁上行,復上去中行旁開一寸五分;從腹上行至胸中,旁開二寸而終。
白話文:
足少陰腎經,起於足心凹陷的中央,沿著內踝進入足後跟,在內踝上方的中間行走,上到小腿內側的分界線,從小腿後面的內側沿著大腿內側向上,到達大腿內側的縫隙;從縫隙向上行走,經過腹腔內部,偏離肚臍一寸的地方;從肚臍的旁邊向上行走,再次偏離開肚臍一寸五分;從腹部向上行走,到達胸腔,偏離肚臍兩寸而結束。
5. 心包絡經歌
厥陰心包腋下起,腋下乳外臑內行,入肘下行兩筋間,入掌中指之端止。
白話文:
厥陰心包經從腋下開始,經過腋下外側乳房旁邊的手臂內側,然後向下到達肘部,在兩條肌腱之間穿行,最後進入手掌直到中指的尖端結束。
【注】手厥陰心包絡經,起於腋下三寸,乳外側一寸許,從腋下向外上轉,循臂內入肘內,下行兩筋之間入掌中,循中指出其端而終。
白話文:
手厥陰心包絡經,起始於腋下三寸、乳房外側一寸左右的地方。從腋窩向外往上,沿著手臂內側進入肘內,沿著兩條筋中間進入手掌,沿著中指指出來做為終點。
6. 三焦經歌
少陽三焦四指端,手腕臂外兩骨間,貫肘上肩項耳後,上繞耳前動脈間。
白話文:
少陽三焦的經絡從四個手指尖開始,經過手腕和手臂外側兩骨之間,向上穿過肘部到達肩膀、頸項後方,然後繞到耳後,在耳朵前方的動脈之間循行。
【注】手少陽三焦經,起於手小指次指之外側,去爪甲角如韭葉許,由小指次指岐骨之間,上行手腕臂外兩骨中間,貫肘上肩;由肩上項至耳後,上繞耳上角,下循耳前動脈而終。
白話文:
手少陽三焦經,經脈起始於手上的小指與無名指的外面,距離指甲約為一顆韭葉那麼寬的地方,經脈循著小指與無名指的分叉骨之間,向上行經手腕、手臂的外側兩塊骨頭中間,穿過手肘、上達肩部;然後由肩部經過脖子到耳朵後面,再繞到耳朵的上方,向下沿著耳朵前面的動脈而結束。
7. 膽經歌
少陽膽經起外眥,繞耳前後上額顱,巔後頸肩腋季脅,跨膝踝跗小指出。
白話文:
少陽膽經從眼角外側開始,繞過耳朵前後向上到頭頂,然後沿著頭後部、頸部、肩膀、腋下、側胸脅、大腿外側、膝蓋、腳踝,一直到小腳趾。
【注】足少陽膽經,起於目外眥,斜貫耳前,循行耳後,上抵額顱,至顛後行頸側,過肩下腋,走身側之季脅,下腿跨,行膝之外,至外踝之前,內行足跗,至足小指次指之外側,去爪甲角如韭葉許而終。
白話文:
足少陽膽經,起始於眼睛的外眼角,斜貫穿耳朵前面,沿著耳朵後面行走,向上到達額頭和顱骨,到達頭頂之後沿著頸部側面走,經過肩膀、腋下,走身體側面的季脅,向下經過大腿、跨部,行走在膝蓋的外側,直到外踝前面,內行足背,到達腳上的小指和次指(無名指)的外側,離開指甲角好像韭葉一樣的距離而結束。
8. 肝經歌
厥陰肝經起聚毛,循行足跗內踝間,上膕環陰器季脅,上行乳下二肋端。
白話文:
厥陰肝經從腳趾的毛髮處開始,沿著腳背內側到內踝之間走行,向上經過小腿內側、大腿內側,繞過生殖器和脅肋下方,再向上行至胸部乳頭下方第二根肋骨的位置。
【注】足厥陰肝經,起於足大趾後,去爪甲韭葉聚毛處,循行足跗上面,走內踝,上行膕腨過膝,直上環陰器,向外灣行至季肋內,斜上行直乳下二肋端而終。
白話文:
足厥陰肝經,起始於足部大拇指後方,在腳趾甲和趾縫之間的部位,沿著足背向上行,經過內踝,再向上沿著小腿後側到大腿,直達陰器周圍,然後向外彎折,沿著肋骨內側向上行至乳房下方的兩根肋骨的端點,最後結束。
9. 任脈歌
任脈起於兩陰中,上行毛際腹中行,頸下結喉中央上,唇稜下陷承漿名。
白話文:
任脈從會陰部位開始,向上經過腹部直到頸部,在喉結下方的中央位置結束,最後到達嘴唇下方、下巴上的凹陷處,這個地方叫做承漿穴。
【注】任脈起於前陰、後陰之中間,前行橫骨,上行毛際,由毛際直上腹之中行,上行頸下結喉上之中央,由結喉上行至下唇稜下陷中而終。
白話文:
任脈起於陰部前部和後部的中間,向前沿着橫骨延伸,向上沿着毛際走行,從毛際直上腹部正中,向上經過頸部以下,在喉結上方的正中央,從喉結向上走行至下脣稜下的凹陷處而結束。
10. 督脈歌
督脈起於尻骨端,後行脊背腰腦巔,前行鼻柱皆中道,唇內齒上齦縫間。
白話文:
督脈從尾骨開始,沿著背部脊椎向上到腰部、腦部頂端,向前延伸到鼻樑中央,最後到達嘴唇內側、牙齒上方的牙齦縫隙之間。
【注】督脈起於尻骨之端,由尻骨後行脊背之中行,上行至顛頂之中,前行至鼻下人中,至唇內門牙之中縫而終。
白話文:
督脈起源於尾骨尖端,沿著脊背正中向上行至頭頂,然後向前經過鼻下的人中,最後到嘴脣內門牙中間的縫隙處結束。
11. 脈訣
脈部位歌
脈為血脈百骸通,大會之地寸口宗,掌後高骨名關上,關之前後寸尺名。
白話文:
脈是血液流通全身的通道,而診脈的主要部位在手腕的寸口。手腕後方突出的骨頭叫做關,關前面的位置稱為寸,關後面的位置則稱為尺。
【注】脈者血之府也。周身血脈,運行貫通,十二經中,皆有動脈。獨取寸口者,蓋以其經每至寅時,各經之氣皆上朝而大會於肺,故曰寸口宗也。掌後有高骨隆起,界於尺脈、寸脈之間,名曰關部。關前之位,其名曰寸;關後之位,其名曰尺。尺、寸者,謂從關上至魚際長一寸,從關下至尺澤長一尺,故名之也。
脈分主歌
白話文:
脈搏是血的倉庫。周身血脈通暢,十二經脈中都有脈動。獨取「寸口」這個部位,是因為每到寅時,各經脈的氣血都會上行,在肺部匯聚,所以稱「寸口」為「宗脈」。手掌後方有高骨隆起,它位於尺脈和寸脈之間,這個部位叫做「關部」。關部前面的位置叫做「寸」,關部後面的位置叫做「尺」。「尺」和「寸」是指從關部以上到魚際的距離是一寸,從關部以下到尺澤的距離是一尺,所以取名為「尺」和「寸」。
上焦候寸下焦尺,中焦之候屬兩關,包絡與心左寸應,膽與肝家在左關,膀胱小腸腎左尺,胸中及肺右寸間,胃與脾脈右關取,大腸並腎右尺班。
白話文:
上焦的脈象在寸口,下焦的脈象在尺脈,中焦的脈象屬於兩關,包絡與心的脈象應在左寸,膽與肝的脈象在左關,膀胱、小腸、腎的脈象在左尺;胸中及肺的脈象在右寸,胃與脾的脈象在右關,大腸與腎的脈象在右尺。
【注】兩寸之脈,主候上焦胸中;兩關之脈,主候中焦膈中;兩尺之脈,主候下焦腹中。左寸之脈,浮候包絡,沉以候心;左關之脈,浮以候膽,沉以候肝;左尺之脈,浮候膀胱、小腸,沉以候腎。右寸之脈,浮候胸中,沉以候肺;右關之脈,浮以候胃,沉以候脾;右尺之脈,浮候大腸,沉亦候腎。此遵《內經》分配三部診脈法也。
白話文:
-
兩寸脈:主要反映上焦胸中的情況。
-
兩關脈:主要反映中焦膈中的情況。
-
兩尺脈:主要反映下焦腹中的情況
-
左寸脈:浮脈表示包絡(心包)的情況,沉脈表示心臟的情況。
-
左關脈:浮脈表示膽臟的情況,沉脈表示肝臟的情況。
-
左尺脈:浮脈表示膀胱、小腸的情況,沉脈表示腎臟的情況。
-
右寸脈:浮脈表示胸中的情況,沉脈表示肺臟的情況。
-
右關脈:浮脈表示胃臟的情況,沉脈表示脾臟的情況。
-
右尺脈:浮脈表示大腸的情況,沉脈也表示腎臟的情況。
-
這些脈象的分配是根據《內經》的說法,用來診斷疾病的三部分脈象的方法。
偽訣以大腸、小腸配寸,三焦、命門配尺,包絡竟置不問,悉屬不經。滑壽以左尺候小腸、膀胱,右尺候大腸。千古隻眼也,當從之。
浮沉脈歌
浮沉從肉上下行,皮浮屬肺血心經,筋沉屬肝骨沉腎,肌肉為脾候在中。
白話文:
所謂用寸脈來認識大腸、小腸,用尺脈來認識三焦、命門的作法是錯誤的,完全不符合醫經的道理,因為將包絡這個臟腑忽略了。滑壽認為左尺脈可以診斷出膀胱、小腸的狀況,右尺脈可以診斷出大腸的狀況,這種講法是千古以來的獨到見解,應該信從。
【按】《素問·脈要精微論》曰:尺內兩旁則季脅也。尺外以候腎,尺內以候腹。中附上,左外以候肝;內以候膈,右外以候胃,內以候脾。上附上,右外以候肺,內以候胸中,左外以候心,內以候膻中。然外以候腑,內以候臟,《內經》、脈書確然可考,豈有獨於脾胃則曰右外以候胃,內以候脾者耶?當以「右外以候胃,內以候脾」之句為正。其尺外之「外」,字,當是「內」字;尺裡之「里」字,當是「外」字。
白話文:
註解:《素問·脈要精微論》中說:尺脈兩側,就是兩脅。尺脈靠外的地方,用來測定腎臟的情況,尺脈靠裡的地方,用來測定腹部的狀況。尺脈的中附上,左邊靠外的地方,用來測定肝臟的情況;左邊靠裡的地方,用來測定膈肌的情況。右邊靠外的地方,用來測定胃臟的情況;右邊靠裡的地方,用來測定脾臟的情況。尺脈的上附上,右邊靠外的地方,用來測定肺臟的情況;右邊靠裡的地方,用來測定胸中氣候的情況。左邊靠外的地方,用來測定心臟的情況;左邊靠裡的地方,用來測定膻中的情況。然而,靠外的地方用來測定腑臟,靠裡的地方用來測定臟臟,這在《內經》和脈書中都是明確無誤的,怎麼可能會唯獨在脾臟和胃臟上,說是右邊靠外的地方用來測定胃臟,右邊靠裡的地方用來測定脾臟呢?應該以「右邊靠外的地方用來測定胃臟,右邊靠裡的地方用來測定脾臟」這句話為正確。尺脈靠外一側的「外」字,應該是指「內」字;尺脈靠裡一側的「裡」字,應該是指「外」字。
中附上,左右之「內」、「外」字;上附上,左右之「內」、「外」,字,皆當改之。故不循舊圖所列,以符內候臟、外候腑之義。
白話文:
在脈學家繪製的圖表中,左右手之「內」、「外」二字,上下的「內」、「外」二字,都應予以更正。因此,不依循舊圖所列,以符合內臟、外候腑的意義。
【注】脈從肉上行者,謂之浮;脈從肉下行者,謂之沉。然心、肺俱浮,於皮毛取之而得者,肺之浮也;於血脈取之而得者,心之浮也。故曰皮浮屬肺血心經也。肝腎俱沉,以筋平取之而得者,肝之沉也;至骨取之而得者,腎之沉也。故曰筋沉屬肝骨沉腎也。肌肉在浮沉之間,屬脾。
白話文:
脈搏浮在肉上行走的,稱為浮脈;脈搏沉在肉裡行走的,稱為沉脈。然而,心臟、肺臟都浮在上面,從皮毛上取到的,是肺的浮脈;從血脈上取到的,是心的浮脈。因此說,皮表的浮脈屬於肺,血脈的浮脈屬於心臟。肝臟、腎臟都沉在下面,從筋脈上取到的,是肝臟的沉脈;從骨頭上取到的,是腎臟的沉脈。因此說,筋脈的沉脈屬於肝臟,骨頭的沉脈屬於腎臟。肌肉在浮沉之間,屬於脾臟。
其候在中,故曰候在中也。凡脈以部位而得名者,皆統於浮沉。故以浮沉為提綱,以統濡、弱、芤、伏、牢、革、虛、實、微、散諸脈也。
白話文:
指候的存在處在中間,所以稱它為候在中。所有通過按脈所處部位而得名的脈象,全都統屬於浮沉。所以用浮沉來做綱要,以此來統治濡、弱、弦、伏、牢、革、虛、實、微、散諸脈。
濡、弱、芤、伏、牢、革諸脈歌
浮沉無力曰濡弱,中取無力芤脈看,沉極筋骨為伏脈,浮沉極力革牢參。
白話文:
浮沈無力的脈象稱為濡弱,中取無力則是芤脈,沈到筋骨極處的是伏脈,而極度有力無論是浮還是沈則屬於革牢脈。
【注】浮而無力謂之濡脈,沉而無力謂之弱脈。浮沉有力,中取無力,狀如蔥管,謂之芤脈。沉極推至筋骨,按之而始得者,謂之伏脈。浮而極有力者,謂之革脈。沉而極有力者,謂之牢脈。
白話文:
浮起來卻沒有力道,叫做濡脈;沉下去卻沒有力道,叫做弱脈。浮沉都有力道,中間摸起來卻沒有力道,形狀像蔥管一樣,叫做芤脈。向下壓到筋骨的程度,按下去才能摸到的,叫做伏脈。浮起來而且非常有力的,叫做革脈。沉下去而且非常有力的,叫做牢脈。
虛、實、微、散諸脈歌
三部有力曰實脈,三部無力虛脈稱,三部無力而且小,似有如無微脈名,三部無力而且大,渙漫不收散脈形。
白話文:
三部脈位如果感覺有力,就稱為實脈;如果三部都無力,則稱為虛脈;若三部不僅無力而且脈象細小,彷彿若有若無的,這樣的脈象叫做微脈;而當三部無力但脈象顯得寬大,散漫而不聚攏時,這種脈象則被稱為散脈。
【注】浮、中、沉三部俱有力,謂之實脈。浮、中、沉三部俱無力,謂之虛脈。浮、中、沉三部無力,按之且小,似有似無,謂之微脈。浮、中、沉三部無力,按之且大,渙漫不收,謂之散脈。
白話文:
浮、中、沉三部皆有力,稱為實脈。浮、中、沉三部皆無力,稱為虛脈。浮、中、沉三部無力,按下去脈搏很細弱,若有若無,稱為微脈。浮、中、沉三部無力,按下去脈搏很大,鬆散不集中,稱為散脈。
遲、數、緩、疾、結、促、代諸脈歌
三至為遲六至數,四至為緩七至疾,緩止為結數止促,動止難還代脈識。
白話文:
遲脈是每分鐘跳動三下,數脈是每分鐘跳動六下;緩脈是每分鐘跳動四下,疾脈是每分鐘跳動七下。緩脈中止叫結脈,數脈中止叫促脈,跳動停止難以恢復的是代脈。
【注】一呼一吸,謂之一息。一息三至,謂之遲脈。一息四至,謂之緩脈。一息六至,謂之數脈。一息七至,謂之疾脈。緩脈動時一止,謂之結脈。數脈動時一止,謂之促脈。結促之脈,動而中止,不能自還,謂之代脈。凡脈以至數而得名者,皆統於遲數。故以遲數為提綱以統緩、疾、結、促、代五脈也。
滑、澀、弦、緊、洪、細、大、長、短、動諸脈歌
白話文:
● 一次吸氣吐氣,稱為一個「息」。
● 一個「息」三次脈搏,稱為「遲脈」。
● 一個「息」四次脈搏,稱為「緩脈」。
● 一個「息」六次脈搏,稱為「數脈」。
● 一個「息」七次脈搏,稱為「疾脈」。
● 緩脈跳動時,有一次停止,稱為「結脈」。
● 數脈跳動時,有一次停止,稱為「促脈」。
● 結脈和促脈,脈搏跳動時突然停止,不能自行恢復,稱為「代脈」。
● 所有脈搏的名稱都是根據跳動的快慢而來的,都屬於遲或數的範疇,所以用遲和數作為綱領,把緩、疾、結、促、代這五種脈搏都包括在內。
滑脈如珠溜不定,澀脈滯澀往來艱,弦脈端直細且勁,緊比弦粗勁且彈。來盛去衰洪脈是,細則如絲大豁然,長脈迢迢短縮縮,如豆搖搖作動看。
白話文:
滑脈像珍珠在盤中滾動,不定且順暢。澀脈像阻礙不通,往來困難。弦脈端正、細長且有力。緊脈比弦脈粗、有力且有彈性。來勢盛、去勢衰的是洪脈。脈搏細微如絲、突然變得寬闊的是大豁脈。脈搏細長綿延叫長脈,短促急促叫縮脈。脈搏像豆子一樣搖動的是動脈。
【注】形狀如珠,滑溜不定,謂之滑脈。往來滯澀,進退維艱,謂之澀脈。狀如弓弦,細而端直,按之且勁,謂之弦脈。較弦則粗,按之勁,左右彈者,謂之緊脈。上來應指而盛,下去減力而衰,謂之洪脈。脈形軟直如絲者,謂之細脈。脈形粗大豁然者,謂之大脈。來去迢迢而長,謂之長脈。
白話文:
-
滑脈:脈象就像珍珠一樣,滑溜不定。
-
澀脈:脈象往來滯澀,進退維艱。
-
弦脈:脈象就像弓弦一樣,細而端直,按壓時感覺有力。
-
緊脈:脈象比弦脈粗,按壓時感覺有力,左右彈動。
-
洪脈:脈象上來時應於手指,脈勢盛大,下去時減力而衰弱。
-
細脈:脈象軟直如絲。
-
大脈:脈象粗大豁然。
-
長脈:脈象來去迢迢而長。
來去縮縮而短,謂之短脈。其形如豆,約約動搖不移者,謂之動脈。凡脈以形狀而得名者,皆統於滑澀。故以滑澀為提綱,以統弦、緊、洪、細、大、長、短、動八脈也。
癰見疽脈、疽見癰脈歌
癰脈脈宜洪大數,若逢牢短化膿難,疽脈最宜沉與弱,浮大且散命歸泉。
白話文:
來迴流動、長短不定,稱為「短脈」。形狀如小豆,輕微搖擺,不會移動的,稱為「動脈」。所有以形狀來命名的脈象,都歸屬於「滑脈」和「澀脈」。因此以「滑脈」和「澀脈」為總綱,來統「弦」、「緊」、「洪」、「細」、「大」、「長」、「短」、「動」等八種脈象。
【注】癰乃陽毒,應見陽脈。若洪大而數,則毒易潰。若見牢短之脈,則為陰凝氣少,故曰化膿難也。疽乃陰毒,脈應見沉與弱,是為順脈。若見浮大而散,則為陽脫氣敗,故曰命歸泉也。
癰疽伏脈歌
癰疽伏脈理當明,毒閉於經六脈停,審證無凶宜穿發,氣通脈道自然行。
白話文:
癰瘡是陽氣的毒氣,應當見陽脈(洪大而數)如果脈象大而有力,且跳的快,毒氣容易化膿。如果見到脈象沉短,就是陰氣凝聚,元氣不足,所以說難以化膿。疽瘡是陰氣的毒氣,脈象應當沉弱,這是順脈。如果脈象浮大而散亂,就是陽氣脫離,元氣衰敗,所以說會死亡。
【注】癰疽二證,有見伏脈者,皆由於毒氣閉塞經絡,營衛壅滯之故,以致六脈停止,沉伏不見也。若審其證無凶象,非死脈也。治之惟宜穿通經絡,宣發營衛,使氣得通,而脈道自然行矣。
腫瘍、潰瘍浮脈歌
腫瘍浮脈恐多虛,或有風寒在表居,潰後脈浮氣外瀉,頻加補劑始相宜。
白話文:
癰疽這兩種疾病,有人見到脈搏沉伏不見的,都是由於毒氣閉塞經絡,營衛壅滯的緣故,以致六脈停止,沉伏不見也。如果審查病人的證候,沒有兇險的徵象,不是死脈。治療的時候,應該首先疏通經絡,宣發營衛,使氣得以通暢,脈道自然運行
【注】腫瘍脈浮者,非氣血不足,即為風寒在表,須詳證施治。潰瘍脈浮者,乃氣從外瀉,須補劑調養,始為合法。
腫瘍、潰瘍沉遲脈歌
腫瘍沉脈多毒閉,潰後多毒在內存,無力須詳毒內陷,遲寒數熱更當分。
白話文:
【註解】腫瘤的脈搏浮浮的,不是氣血不足,就是風寒在肌膚表面,需要詳細的診斷,才能治療。潰瘍的脈搏浮浮的,是氣體從體外散逸,需要用補藥進行調理,才能符合治療法則。
【注】腫瘍不當脈沉而脈沉者,乃毒閉使然也。潰後而沉者,是毒尚存於內也。若沉而無力,恐內虛毒陷,當詳審之:沉而遲則為兼寒,沉而數則為兼熱,更當分別。
腫瘍、潰瘍數脈歌
腫瘍數脈宜熱毒,數且兼洪欲作膿,潰後洪大為病進,膿出洪數治無功。
白話文:
-
當腫瘤還沒消退時,脈搏卻逐漸微弱,這是因為毒素閉塞引起的。
-
如果腫瘤已經潰爛,脈搏也仍然微弱,則說明毒素仍然存在於體內。
-
如果脈搏微弱且無力,擔心內臟虛弱、毒素陷於體內,必須仔細診查和判斷:
- 脈搏微弱且緩慢,還伴有寒冷,則為虛寒兼證。
- 脈搏微弱且快速,還伴有發熱,則為虛熱兼證。
- 需要進一步診斷和區分這些情況。
【注】腫瘍脈數,作膿兼洪,皆正應之脈也。若潰後洪大,膿出數洪者,皆為邪盛正虛,病脈相反,其病日進,治亦無功。
腫瘍、潰瘍滑脈歌
腫瘍滑脈尚為順,初起有痰治痰宜,潰後痰多恐氣乏,喘生毒陷死之機。
白話文:
腫瘤的脈搏數、化膿兼洪,這些都是正氣應對邪氣的脈象。如果潰瘍後脈搏洪大,膿液排出數洪,則都是邪氣盛,正氣虛,病脈相反。這種情況下,病情會日益加重,治療也無濟於事。
【注】滑主流通。腫瘍初起,脈滑無痰,尚為順脈。若有痰,則當以治痰為急,恐潰後痰多氣乏,必致喘生毒陷而死也。
腫瘍、潰瘍澀脈歌
腫瘍澀脈屬毒滯,有力為實無力虛,潰後脈澀為傷血,急補氣血莫遲疑。
白話文:
【註解】滑流暢通。腫瘤剛開始發生的時候,脈搏流暢且沒有痰,這表示還是順脈。如果出現了痰,應當以治療痰液為首要任務,否則擔憂潰爛後痰液增多,氣息不足,必定導致喘息,毒素陷入而死亡。
【注】澀主滯澀。腫瘍初起脈澀者,乃氣血為毒滯之徵。若按之有力,毒滯為實;按之無力,正損為虛,不可不辨。若潰後脈澀,為傷血不足之象,急當大補氣血,莫遲疑也。
腫瘍、潰瘍虛實脈歌
腫瘍脈虛宜內托,潰後內虛大補寧,腫瘍脈實宜消散,潰後如實毒未清。
白話文:
澀脈的主症狀是氣血不通暢。如果腫瘤剛開始出現的時候,脈搏澀,這是氣血被毒邪阻滯的徵兆。如果按壓腫瘤時有力,表示毒邪阻滯為實證;如果按壓無力,表示正氣虧損為虛證,必須要仔細辨別。如果腫瘤潰爛後脈搏澀,這是氣血不足的表現,必須要及時的大補氣血,不要遲疑。
【注】腫瘍未潰脈虛者,不須攻毒,惟宜內托;已潰脈應虛者,急當以大補收功。如腫瘍未潰,脈實者,當消毒散毒;已潰脈實者,乃毒氣猶未清也。
腫瘍、潰瘍長脈歌
腫瘍長脈為有餘,消散之方任所施,潰後得之為氣治,條然和暢不須醫。
白話文:
【解釋】腫瘤還沒有破出膿水,脈虛的病人,不要攻毒,應該是用內部的方法託住(拖延時間);腫瘤已經破出膿水,脈虛的病人,應當用大補藥物來收功。腫瘤還沒有破出膿水的,脈實的人,應該用消毒散毒的藥物;腫瘤已經破出膿水,脈實的人,是毒氣還沒有清除乾淨。
【注】腫瘍見脈長者,乃氣血有餘,消散之方,任意施治。潰後脈長者,乃氣之暢也,故曰氣治,不待醫藥自能愈也。
腫瘍、潰瘍短脈歌
腫瘍短脈元氣虛,大加補劑始相宜,潰後脈短為虛甚,補之仍短決死期。
白話文:
腫瘤看見脈搏增長的人,是氣血過盛,消散的方法,可以任意治療。潰爛後脈搏增長的人,是因為氣血暢通,所以說氣血調理,不需要藥物就能自行痊癒。
【注】腫瘍脈短者,元氣虛也,非大加補益之劑不可。潰後脈短者,虛之甚也,若補之而脈仍短者,則為敗證,其死必矣。
腫瘍、潰瘍洪脈歌
腫瘍洪脈陽熱盛,宣熱攻毒必有功,潰後洪脈毒留內,治之不退自然凶。
白話文:
【解釋】腫瘤發展,脈搏短小,這是元氣虛弱的表現,非用大量補益的藥物不可。潰爛後的瘤體,脈搏依然短小,這是虛弱到了極點。如果施以補益的藥物,脈ボー仍然短小,就是衰敗的證候,死亡也就不可避免了。
【注】腫瘍未潰,脈洪者熱盛也,宣熱攻毒之法可施;若潰後脈洪者,邪盛也。服藥而脈洪不退者,為正虛邪盛,其凶不免。
腫瘍、潰瘍微脈歌
腫瘍微脈為虛候,內托受補始能痊,潰後見此雖為順,微細無神作逆觀。
白話文:
腫瘤沒有潰爛之前,脈搏洪大是熱邪盛盛的表現,可以採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來治療。如果腫瘤潰爛以後脈搏洪大,說明邪氣盛盛。服用藥物後脈搏洪大沒有減輕,說明正氣虛弱,邪氣盛盛,病情兇險,難以治癒。
【注】腫瘍脈微者,乃虛候也,當以內托補劑為主,受補者方能痊可。若潰後脈微,雖為順候,設按之微細無神,則根本已虧,亦當作逆證觀也。
腫瘍、潰瘍動緊脈歌
腫瘍將發脈動緊,乃因毒氣外搏經,潰後見之毒內搏,此為殘賊證不輕。
白話文:
腫瘤患者脈搏微弱,是虛弱的症狀,應以補虛健脾的藥物為主,使氣血充盈才能痊癒。如果腫瘤潰瘍後脈搏微弱,雖然是病情好轉的徵兆,但如果按脈時感覺脈搏細小無力,則說明患者的元氣虧損嚴重,也應當作為病情加重的症狀看待。
【注】腫瘍見動脈、緊脈者,乃毒氣外搏於經之象也。若潰後見動、緊之脈,則為毒氣內搏於臟腑之象。蓋動、緊乃殘賊之脈,潰後不宜見之,故曰證不輕也。
腫瘍、潰瘍緩脈歌
腫瘍脈緩何須藥,和緩從容最吉祥,潰後見之為胃好,便和飲食自然康。
白話文:
腫瘤出現動脈、緊脈,是毒氣在經絡外發生的現象。如果潰瘍後發現動脈、緊脈,則是毒氣在臟腑內發生的現象。動脈、緊脈是殘餘的脈象,潰瘍後不應出現,所以說病情不輕。
【注】腫瘍脈緩,乃氣血和平,不待服藥,自然安愈之吉兆也。潰後見之,則為胃和,飲食自甘,二便自調,其證自然康寧也。
腫瘍、潰瘍芤弦脈歌
腫瘍芤脈血原虛,潰後見芤理所宜,腫瘍弦脈邪作痛,潰後而弦邪病脾。
白話文:
腫瘤患者脈搏緩和,表示氣血平和,不需要服藥,自然會好轉,這是好的徵兆。潰瘍後見脈緩,表示胃和,飲食甘甜,大小便正常,病情自然康復。
【注】腫瘍未潰,脈芤者,其血必素虛也。潰後見芤,乃去血之後,亦理之所宜也。腫瘍脈弦者,乃毒攻作痛之象,蓋弦主痛也;若潰後脈弦者,則為肝邪侮脾,蓋弦乃肝脈也。
腫瘍、潰瘍牢脈歌
腫瘍牢脈為邪固,未作膿時脈見牢,已潰見牢邪難已,結核瘰癧不能消。
白話文:
腫瘤尚未潰爛,脈搏有力而緩慢,這是因為患者原本就血虛的原因。腫瘤潰爛後,脈搏仍然有力而緩慢,這是因為放血後,氣血有所虧損,這是正常的現象。腫瘤脈搏弦而緊硬,這是毒素攻入,引起疼痛的徵兆,因為弦脈主痛;如果腫瘤潰爛後,脈搏仍然弦緊,則說明肝邪侵犯脾臟,因為弦脈是肝臟的脈象。
【注】腫瘍脈牢,未作膿時見之,主毒邪牢固難消;潰後見之,邪亦難已。若一切結核瘰癧,見此牢脈,皆主牢固不能消之候也。
腫瘍、潰瘍濡弱脈歌
腫瘍濡弱脈不足,扶虛托裡始能痊,潰後雖為脈病應,但無虛候始得安。
白話文:
當腫瘤的脈搏堅實時,在還沒化膿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,這表明毒邪牢固難以消除;潰爛後出現這種症狀,說明邪氣也難以消除。若一切結核、瘰癧,都出現這種堅實的脈搏,都預示著病情牢固難以消除。
【注】腫瘍脈見濡弱不足者,必用扶元托裡之劑,始能痊也。潰後脈見濡弱,雖為脈病相應,但無虛證,始得安全。若精神疲憊,飲食不思,亦危候也。
白話文:
【註】腫瘤的脈象,如果見到了濡弱不足的,必須使用扶助元氣,託護裡面的藥物,才能完全治癒。潰瘍以後的脈象,如果見到了濡弱的,這雖然是脈病相應(脈病與病變相符),但是沒有虛證,那麼才開始安全。如果精神疲憊,飲食不思,也是危險的徵候。
腫瘍、潰瘍散脈歌
腫瘍散脈最可愁,毒盛氣散不能收,潰後見斯亦為逆,急投補固或無憂。
白話文:
腫瘍散的脈象最讓人擔心,毒勢旺盛而正氣散失無法收斂,潰瘍後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也是不好的徵兆,應該迅速使用補益固本的方法或許可以無憂。
【注】腫瘍最忌散脈,蓋散脈為毒盛氣散,不能收功之診。潰後見之,亦主逆也。急投補虛收固之劑,或有生者。
腫瘍、潰瘍大細脈歌
腫瘍脈大為順候,潰後脈大不相宜,腫瘍潰後脈細小,總主癰疽氣血虛。
白話文:
腫瘤最怕脈搏散亂,因為脈搏散亂是毒氣盛行,不能奏效的診斷。潰瘍後出現脈搏散亂,也主逆證。趕緊投用益氣補虛、收斂固攝的藥物,或有可能生還。
【注】腫瘍脈大為正實,毒必易出,為順候也。潰後脈大為病進,其毒難化,為不宜也。腫瘍、潰瘍,脈見細小者,總屬氣血兩虛,惟宜大補為主。
腫瘍、潰瘍促脈歌
白話文:
-
腫瘤的脈象大而有力是正常的,毒素容易排出,這是順利的徵兆。潰瘍後脈象大,病情加重,毒素難以消除,這是危險的徵兆。
-
腫瘤和潰瘍,脈象細小者,總的來說是氣血兩虛,以大補為主。
促脈無分腫潰瘍,總為陽結不宜常,漸退毒散猶可愈,常進不退必然亡。
白話文:
促脈出現表示沒有區分腫脹潰瘍,總是因為陽氣鬱結不常常出現,逐漸消退毒性散去還可治癒,經常加重不退去就會死亡。
【注】腫瘍、潰瘍脈見促者,皆為陽結,但宜暫而不宜常也。如促脈漸漸而退,則毒亦漸漸而散,猶或可愈。若常進不退,其亡必矣。
腫瘍、潰瘍結代脈歌
腫瘍結脈為陰結,急宜溫解始能康,潰後見結陰虛歇,如代之歇定然亡。
白話文:
【註解】對於腫瘤、潰瘍的脈象,如果見到了促脈,皆為陽氣凝結的表現,但這種情況只能暫時出現,而不應該持續存在。如果促脈逐漸消失,那麼毒素也逐漸消散,尚且還有治癒的可能。如果促脈一直存在且沒有消退的跡象,那麼患者必死無疑。
【注】腫瘍脈結者,乃陰結也。急用溫散解毒之劑,始可獲效。若潰後見結脈,則為陰虛之歇止,尚不主死。若如代脈之歇,動而中止,不能自還,則為真臟之脈見,定主亡也。
白話文:
【解釋】腫瘤脈結,是屬於陰結。必須趕緊使用溫暖、疏散、解毒的藥物,才能收到效果。潰爛之後,見到結脈,那是陰虛所致,一般不會死。但是,如果像代理脈搏那樣中斷,動一動就中斷,不能自行恢復,那就表明真正的臟脈出現了,一定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