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覺人編
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~ 下編 (2)

回本書目錄

下編 (2)

1. 十八問答

如手腳生疔,疼痛難忍者,以熱香油洗之,再以蝦蟆皮貼之。又有一種麻子疔者,此起彼伏,連綿不已,是為惡症,可用「太歲墨」內服、外敷,可以化險為夷。

疔瘡形象歌

初起如粟癢微生,未老白頭痛漸增,一燒二熱寒戰起,三四發疱硬如釘,破皮出水疼痛少,五朝紅紫六日青,人若犯此無膿症,先定吉凶辦前程。

五問曰:鬢疽、鬢漏、耳門癰,三者何辨?答曰:疽者生於鬢毛間,狀如癤子;平頭起者為癰,疼痛非常,或遠年不收口者為鬢漏。初起者,先以「太歲墨」塗之,繼服「金蚣丸」,再服「中九丸」自愈。耳門癰者,生於耳門之間,三者雖然不同,而治法則一,相症施治,不可拘泥。

六問曰:何為痰核、瘰癧?答曰:痰核僅一、二相連;瘰癧則重臺、子母,三、五不等,或有十餘枚成串者。毒痰毒血,只有二大原因,俱以行痰、順氣、軟堅、開鬱之法治之。凡症初起,或用海藻、昆布、螵蛸、海帶等藥生效者有之,或用斑蝥、全蠍等物攻下者有之,或有用草藥內服、外敷者有之。

如用此數法均不生效時,硬者自以內消為上,未穿潰者則用「化肉膏」敷貼,以藥線落子,七日見功;如浮腫不消者,可用「金蚣丸」、「中九丸」同服,「紫霞膏」亦有奇效。更有馬刀癧,堅硬如石,多在耳前、耳後,缺盆、頰車等處,堅而不潰,平而不尖,赤色如火燒烙,極痛難忍,急以「金蚣」、「中九」二丸服之,如不生效,則無方可治。痰核則子午潮燒,是為癆病,亦多難治。

七問曰:何為項下桃、擔肩瘤、竄脅癰?答曰:毒生於顎下者名項下桃;生於肩井上者名擔肩瘤;生於脅下者為竄脅癰。治法無二,可照前方選用。

八問曰:何為暗門閂?答曰;生於耳根下對喉處,如門之有閂,故曰暗門閂。其治法與癰疽同。

九問曰:何為乳癰、乳岩、乳花?答曰:乳癰初起,紅腫痛甚,或六、七日成膿,或十餘日成膿,或因有孕而內吹之,或因乳子而外吹之,皆為此病根源。初起可用蒲公英同酒糟搗敷之,或以白頭翁葉同酒糟搗敷之,或用馬前子去皮毛,香油炸透研末,黃酒沖服一分亦可,見汗即愈。

乳岩則因七情氣鬱而成,初起形如豆大,至四、五年時,乃漸大如彈子,或十餘年方始發作,其硬如石,潰則狀如山岩,故名乳岩。治法服「金蚣丸」、「中九丸」後而生膿者,則為可治之症,若年久潰而不斂者難治。尤忌開刀,可令人血出不止。倘有五善而無七惡者,尚屬可治,否則百無一生。

乳花者狀如背花,眼多肉綻,治法亦同。若三症毒未成膿者,俱可用內服仙方活命飲(山甲錢半,草節錢半,防風七分,歸尾一錢,陳皮七錢,銀花二錢,乳香一錢,沒藥一錢,花粉一錢,貝母七分,白芷梢七錢,頭劑用生軍二錢,酒煎服,二劑則去大黃),或「神效栝蔞散」及「連翹金貝散」等,亦可痊愈。

白話文:

如果手腳長了疔瘡,疼痛難忍,可以用熱香油清洗,然後再貼上蝦蟆皮。還有一種像麻子一樣的疔瘡,這邊剛好,那邊又長,連綿不斷,這是很嚴重的病症,可以用「太歲墨」內服和外敷,可以轉危為安。

疔瘡的樣子,剛開始像小米粒一樣,有點癢,還沒變老時會出現白色膿頭,疼痛感會慢慢增加,接著會發燒、發熱、發冷顫,然後會出現像釘子一樣的硬水泡,水泡破了流出水,疼痛感會減輕,五天後會變成紅紫色,六天後會變成青色。如果人長了這種沒有膿的疔瘡,就要先判斷吉凶,做好準備。

有人問:鬢疽、鬢漏、耳門癰這三種病怎麼區分?回答說:疽是長在鬢毛間的,樣子像癤子;平頭突起的叫做癰,疼痛非常劇烈;如果很久都無法癒合的就叫做鬢漏。剛開始長的時候,先用「太歲墨」塗抹,接著服用「金蚣丸」,再服用「中九丸」就會自己好。耳門癰是長在耳門附近的。這三種病雖然不同,但是治療方法都一樣,要根據病情來治療,不能拘泥於一種方法。

有人問:什麼是痰核、瘰癧?回答說:痰核只有一兩個相連;瘰癧則是一堆、像母子一樣,三五個不等,或者有十幾個連成一串的。毒痰和毒血是造成這兩種病的主要原因,都要用化痰、理氣、軟化堅硬腫塊、疏通鬱結的方法來治療。剛開始長的時候,有的可以用海藻、昆布、螵蛸、海帶等藥物有效,有的可以用斑蝥、全蠍等藥物攻下,有的可以用草藥內服和外敷。

如果這些方法都沒效,比較硬的腫塊最好用內消的方法,還沒破潰的可以用「化肉膏」敷貼,用藥線引流,七天就能見效;如果浮腫不消,可以用「金蚣丸」、「中九丸」一起服用,「紫霞膏」也有奇效。還有一種馬刀瘰癧,堅硬如石頭,大多長在耳朵前面、耳朵後面、鎖骨上方、臉頰等地方,堅硬不破潰,平坦不尖,紅色像火燒烙一樣,非常疼痛,要趕快服用「金蚣丸」和「中九丸」,如果沒效就沒有辦法治療了。痰核如果出現午時或子時發燒的狀況,那是因為勞病造成的,也很難治療。

有人問:什麼是項下桃、擔肩瘤、竄脅癰?回答說:毒瘡長在下巴下面的叫做項下桃;長在肩井穴上面的叫做擔肩瘤;長在肋骨下面的叫做竄脅癰。治療方法都一樣,可以按照前面說的方法選用。

有人問:什麼是暗門閂?回答說:長在耳朵根部對著喉嚨的地方,像門的閂一樣,所以叫做暗門閂。治療方法和癰疽一樣。

有人問:什麼是乳癰、乳岩、乳花?回答說:乳癰剛開始長的時候,紅腫疼痛劇烈,有的六七天會化膿,有的十幾天會化膿,有的因為懷孕造成內在的發炎,有的因為哺乳造成外在的發炎,這些都是這個病的根源。剛開始長的時候,可以用蒲公英和酒糟搗碎敷上,或者用白頭翁葉和酒糟搗碎敷上,或者用馬前子去皮毛,用香油炸透後研成末,用黃酒沖服一分也可以,發汗就好了。

乳岩是因為情緒不佳、氣機鬱結造成的,剛開始像豆子一樣大,過了四五年會慢慢變大,像彈珠一樣,有的要十幾年才會發作,硬得像石頭,破潰後像山岩一樣,所以叫做乳岩。治療方法是服用「金蚣丸」和「中九丸」,如果開始化膿,就是可以治好的病症。如果長久破潰無法癒合,就很難治療。尤其忌諱開刀,可能會造成血流不止。如果出現五善而沒有七惡的狀況,還算可以治療,否則就幾乎沒救了。

乳花樣子像背部的花紋,眼睛的地方會出現肉芽,治療方法也一樣。如果這三種病的毒還沒有化膿,都可以用內服仙方活命飲(穿山甲五分、皂角刺五分、防風七分、當歸尾一錢、陳皮七分、金銀花二錢、乳香一錢、沒藥一錢、花粉一錢、貝母七分、白芷梢七分,第一劑用生大黃二錢,用酒煎服,第二劑就去掉大黃),或者「神效栝蔞散」和「連翹金貝散」等,也可以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