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覺人編
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~ 下編 (6)

回本書目錄

下編 (6)

1. 腦疽

此症生於後腦骨上,其症狀為患部初時硬起一塊,因其不紅不腫,遂忽視之,及至漸漸腫痛時,方始察覺者頗不乏人。治法初起時以麻涼膏敷之,內服中九丸兼金蚣丸,其毒自散;如不散時,必定成膿,可照前面治癧之法治之。如穿頭膿水不幹,延至日久,恐成繭時,當以藥線日插三次,六、七日間其繭則落,用熏洗湯洗淨,以天然散生肌、平口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發生在後腦骨上面,病症的起初在患部會硬化腫起一塊,因為不會紅腫疼痛,所以就輕忽了;等到漸漸腫痛的時候,才開始發現的人其實不少。治療的方法在早期發作時,使用麻涼膏敷貼患部,內服中九丸和金蚣丸,毒素就會自行消散;如果毒素沒有消散,一定會變成膿包,就可以按照前面的「癧」的治療方法來治。如果穿頭膿水不乾,拖延到很長時間,恐怕會變成膿塊的時候,就要用藥線一天插入三次,大概六、七天膿塊就會掉落,然後用燻洗湯清洗乾淨,用天然散生肌膚,把傷口平復。

2. 對口瘡

此瘡生於後頸窩對喉之處,險症也,遷延失治,足以致死。治法先以麻涼膏敷之,看其疼痛若何,若敷後痛止者,是為易治之症,內服中九丸,並照治癰疔法,以清涼之劑敷散之;若初起時搔癢,皮內黑硬,如石一條橫插,影響兩耳腫痛,日輕夜重,久不成膿,飲食不思者,是犯七惡,亦照前治癰疔法,施以托裡排膿之劑,六、七日黑色轉紅,四圍起白泡,如粟米大小,內成膿而腐爛,先用熏洗湯洗之,次貼隔紙膏,至腐肉淨後,以加味天然散加雞內金末摻之,即愈。

白話文:

此瘡的生長位置在後頸窩正對喉嚨的部位,是很危險的症狀。如果延誤治療、施治不當,很容易致命。治療的步驟是:先用麻涼膏敷上去,觀察它的疼痛狀況如何。如果敷藥後疼痛停止了,就是屬於容易治好的症狀,可以服用中九丸,並依照治療癰疽的方法,使用清涼之藥劑敷敷抹抹使它消散。若是在病患發作初期,出現搔癢的症狀、皮內黑硬、就像有一條石頭橫著插進皮肉裡、影響到兩耳腫脹疼痛、白天發作得比較輕、晚上則發作得很嚴重、久久未能化膿、沒有食慾,這種屬於犯了七惡,也依照前面治療癰疽的方法,使用能夠引導膿液排出體外的藥劑來治療。大約在六、七天後,黑色部分會緩緩轉紅、四週長出米粒大小的白色小泡,裡面蓄滿膿液並漸漸腐爛,首先使用燻洗湯洗淨傷口,再貼上一層隔紙膏,等到腐肉徹底清除乾淨之後,再以加味天然散加上研磨成粉的雞內金撒在傷口上,就能夠痊癒。

3. 左肩花症

此瘡生於左肩井穴上窩心內,治法與前乳花同,服中九丸生肌、平口。

白話文:

這個瘡生長在左肩井穴上方的窩心內,治療方法和前面提到的乳花相同,服用中九丸來生肌和平復創口。

4. 右肩花症

此瘡與左肩花同,治法亦然。

5. 左右發背症

此瘡生於左右飯匙骨上,治法與肩花同。

6. 附骨疽

此瘡多生於大胯上有肉之處,因患者體厚,嗜食煎炒厚味,又兼酒色過度,招受風濕,致痰濕凝滯不行,屢積而成,其初起時梆骨作脹,不甚大痛,攻起一塊,外面肉色灰白,延至期月,遂大如斗,潮熱,頭痛,身疼,六、七日後,潮熱不退者,其大胯內之梆骨必然作痛,醫者每多作風濕痰凝或筋骨疼痛治之,故恆不效。豈知此乃陰毒之症,故痛則日輕夜重。

白話文:

這種瘡通常生長在大腿上肉多的地方,因為患者身材肥胖,喜歡吃煎炒和油膩的食物,加上縱慾酗酒和房事過度,因此容易招惹風濕,導致痰濕凝滯,無法正常運行,最後逐漸積累而形成。一開始的時候,患者會感覺到患處的骨頭脹痛,但不十分疼痛。隨著病情的發展,患處會出現一塊突起,外面肉色灰白,歷經一個月左右的時間,腫瘤就會長到鬥那麼大。患者會感到潮熱、頭痛、全身疼痛。六七天後,如果潮熱不退,那麼大腿內側的骨頭一定會疼痛。醫生們通常將這種疾病診斷為風濕痰凝或筋骨疼痛,因此治療效果往往不佳。殊不知,這種疾病實際上是陰毒之症,因此疼痛在白天較輕,在晚上較重。

治法以火蔥一斤,生薑一斤,搗爛,入鍋炒熱,用布包之,以熨痛處,冷了又換又熨,熨後再加石菖蒲二兩入內,再炒再熨,其毒必出於皮膚而轉紅腫,內服中九丸,並前方托裡之劑加人參三錢,外敷麻涼膏,至膿干應指時,以化肉膏貼之,視肉變黑色時,以針撥開瘡頭,使膿隨針出,若無膿出者,再以化肉膏插入孔內,再爛一個時辰,再用針撥,膿必出矣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是用火蔥一斤,生薑一斤,搗爛後放入鍋中炒熱,用布包起來,敷在疼痛部位,敷涼了就更換新的敷,敷完後再加入石菖蒲二兩,再炒再敷,毒素必定會從皮膚表面排出,轉為紅腫。內服中九丸,並按照之前託裡之劑,加人參三錢,外敷麻涼膏,直到膿液乾枯可以指出時,用化肉膏貼上,等到肉變成黑色時,用針撥開瘡頭,讓膿液順著針孔流出,如果沒有膿液流出,再用化肉膏插入孔中,再腐爛一個時辰,再用針撥,膿液必定會流出。

若膿久不幹者,可用藥線插入一次,以解毒膏貼之,常服中九丸,解去熱毒,方不生變,當忌發物。

白話文:

如果膿液長時間無法排出,可以用藥線插入膿腫處一次,以解毒膏貼於傷口上,並常服中九丸藥物,可以清除熱毒,膿腫就不會發生變化,但需忌食發物。

7. 鶴膝風

此症生於膝眼上兩鬼眼穴內,腫起痛如針刺,其症之起因,大抵由少年時不知保重身體,過於酒色斫喪,兼受風濕所致。治法在初起時,可用八法神針針入鬼眼穴內,補瀉運氣,起針後,用艾火灸十餘壯,痛即可止,內服中九丸兼藥酒,酒方如次:

白話文:

這種症狀生長在膝蓋內側股二頭肌肌腱內側上緣,腫起來、疼痛得像針刺一樣。症狀發生的原因,大多是因為少年時期不注意保養身體,過度縱慾、酗酒,加上受了風濕所致。治療方法在剛開始發作時,可以使用八法神針針入鬼眼穴內,補瀉運氣,針灸後,用艾火灸十幾次,疼痛就會停止,內服中九丸加藥酒,藥酒的方子如下:

當歸,赤芍,川芎,白芷,防風,牛膝,木瓜,苡仁,羌活,厚朴,蒼朮,陳皮,荊芥,土苓,熟地,升麻,甘草,桑寄生,石楠藤,白蒺藜

白話文:

當歸: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、潤腸通便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血虛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產後血虛、腸燥便祕等症狀。

赤芍:具有活血化瘀、散瘀止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瘀血引起的疼痛,如跌打損傷、瘀血腫痛、月經不調、痛經等症狀。

川芎: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、祛風止痙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瘀血引起的疼痛,如頭痛、牙痛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中風等症狀。

白芷:具有散風解表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、頭痛鼻塞、牙痛、咽喉腫痛、皮膚瘙癢等症狀。

防風:具有解表祛風、通絡止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、頭痛發熱、肢體痠痛、神經痛等症狀。

牛膝:具有強筋壯骨、活血通絡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腰膝痠痛、風濕關節炎、跌打損傷等症狀。

木瓜:具有消食導滯、潤腸通便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、食積腹脹、便祕等症狀。

苡仁:具有健脾益氣、清熱除濕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脾虛食少、腹瀉、水腫等症狀。

羌活:具有祛風濕、活血止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炎、痛風、跌打損傷等症狀。

厚朴:具有溫中止嘔、理氣化痰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胃寒嘔吐、呃逆、痰多咳嗽、水腫等症狀。

蒼朮:具有燥濕健脾、化痰止咳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濕盛、腹瀉、水腫、痰多咳嗽等症狀。

陳皮:具有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胸悶腹脹、消化不良、痰多咳嗽等症狀。

荊芥:具有疏風解表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、頭痛發熱、咽喉腫痛、皮膚瘙癢等症狀。

土苓:具有利水滲濕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水腫、尿少、癤瘕等症狀。

熟地:具有補血養陰、滋腎填精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血虛萎黃、月經不調、陰虛發熱、盜汗等症狀。

升麻:具有升陽舉陷、解毒透疹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脫肛、子宮下垂、瘡癤腫毒等症狀。

甘草:具有補中益氣、扶正祛邪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體虛乏力、氣短懶言、久咳不癒、氣管炎、哮喘等症狀。

桑寄生:具有補肝益腎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肝虛腎虧、腰膝痠痛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產後血虛等症狀。

石楠藤:具有清熱利濕、祛風止痙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水腫、腹瀉、痢疾、風濕關節炎、跌打損傷等症狀。

白蒺藜:具有疏風清熱、化痰止咳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風熱感冒、頭痛發熱、咳嗽痰多、咽喉腫痛等症狀。

上共銼成片,布袋盛之,以好酒十斤放罐內,入藥其中,罐口用荷葉封住,放在火內燒三炷香久,冷定取起,每日空心飲之,儘量而止。腫處以棉包里,不可受風,以常溫暖為佳。

白話文:

將所有的藥材磨成粉末狀,裝入布袋中,再將十斤的好酒倒入罐子裡,把藥材放入酒裡,用荷葉將罐子口封住,放入火中燒三炷香的時間,之後等冷卻後取出,每天空腹飲用,以自身身體狀況而定,不要過量。腫脹的地方用棉花包起來,不要讓風吹到,以保持溫暖為宜。

8. 腳背花

此瘡生於腳背,不拘左右。初起治法與前背花同,服中九丸,熏洗,生肌、平口。

白話文:

這種瘡生長在腳背上,不管是左腳還是右腳。初期治療方法和前面背部瘡相同,服用中九丸,燻洗,生肌,平口。

9. 手掌花

此瘡生於掌心中,治法與疔花相同,服中九丸,熏洗貼,生肌、平口。

白話文:

這種瘡生長在手掌中心,治療方法和疔花一樣,服用中九丸,進行熏洗和貼敷,以促進新肌生長、使瘡口平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