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十三方考》~ 下編 (5)
下編 (5)
1. 臁瘡
此瘡生於腳連兒骨,此處骨多肉少,故有窮骨之稱。患症多由風濕而來,初時發硬搔癢,倘偶一不慎,失手搔破時,則出血水,常常不幹,且受風后更奇癢難堪,往往窮年累月,不能治愈,臨症時看其肉色紅活而作痛者易治,如烏黑不痛者難治。內服中九丸及下列之清解劑;若瘡四邊高中間凹者,必有繭骨,宜搽紅升丹,貼隔紙膏。
白話文:
這種瘡生長在腳踝骨附近。這個地方骨頭多,肉少,所以有「窮骨」之稱。患這種瘡多是由風濕引起的。一開始會覺得發硬發癢,如果不小心抓破了,就會出血,而且經常不會癒合。受風後會更加奇癢難忍,常常會長年累月都治不好。看診時,如果瘡的肉色是紅活的,並且有疼痛感,就比較容易治癒。如果瘡的肉色是烏黑的,而且沒有疼痛感,就比較難治。內服中九丸和以下的清解藥。如果瘡的四邊高,中間凹陷,那就一定有骨繭,應該塗抹紅升丹,貼上隔紙膏。
防風,荊芥,蘇合,黃芩,梔子,連翹,赤芍(各五錢),黃柏,苦參,牛膝,木瓜,銀花,蒼朮,花粉,白芷,木通(各三錢)
白話文:
防風、荊芥、蘇合、黃芩、梔子、連翹、赤芍藥(各五錢)
黃柏、苦參、牛膝、木瓜、銀花、蒼朮、花粉、白芷、木通(各三錢)
上水煎空心服。外用熏洗湯熏洗,後貼隔紙膏,一日一換;若四弦好肉作癢者,以太歲墨搽於弦上,紅腫自退,癢即頓止,此時可用加味天然散以生肌、平口。如瘡不紅活而現烏色,兼出腥水者,宜以除濕追風之劑主之:
白話文:
口服藥:將藥材用上水煎煮後,空腹服用。外用藥:用薰洗湯薰洗患處,然後貼上隔紙膏,每天更換一次。如果四弦上有好肉發癢,可以用太歲墨塗在弦上,紅腫會自行消退,瘙癢也會立即停止。此時可以使用加味天然散促進組織生長,使傷口平復。如果瘡口沒有發紅,反而呈現烏黑色,並伴有腥水流出,則宜使用祛除濕氣、追趕風邪的藥物來治療。
赤芍,防風,荊芥,白芷,薄荷,紫蘇,黃芩,黃柏,蒺藜,蒼朮,大黃,銀花,大楓子,蛇床子
白話文:
赤芍:具有活血化瘀、清熱涼血的功效。適用於治療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、月經不調、跌打損傷等症狀。
防風:具有解表散寒、祛風止痛的功效。適用於治療感冒風寒、頭痛、牙痛、關節痛等症狀。
荊芥:具有疏風解表、散寒止痛的功效。適用於治療感冒風寒、頭痛、鼻塞、流涕等症狀。
白芷:具有散寒止痛、祛風通竅的功效。適用於治療感冒風寒、頭痛、鼻塞、牙痛等症狀。
薄荷:具有清熱解暑、疏散風熱的功效。適用於治療感冒風熱、頭痛、咽喉腫痛、胃腸不適等症狀。
紫蘇:具有發汗解表、理氣安胎的功效。適用於治療感冒風寒、頭痛、咳嗽、哮喘、胎動不安等症狀。
黃芩:具有清熱涼血、燥濕止瀉的功效。適用於治療熱痢、黃疸、濕熱瘡瘍等症狀。
黃柏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。適用於治療熱痢、黃疸、濕熱瘡瘍等症狀。
蒺藜:具有疏肝解鬱、清肝明目的功效。適用於治療肝鬱氣滯、目赤腫痛等症狀。
蒼朮:具有燥濕健脾、化痰止瀉的功效。適用於治療濕阻脾胃、痰飲停滯、泄瀉等症狀。
大黃:具有瀉火通便、清熱涼血的功效。適用於治療熱結便祕、黃疸、血熱妄行等症狀。
銀花: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痢的功效。適用於治療感冒風熱、咽喉腫痛、痢疾等症狀。
大楓子:具有祛風利濕、活血通絡的功效。適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、跌打損傷、腰腿疼痛等症狀。
蛇牀子:具有祛風止癢、殺蟲止瀉的功效。適用於治療疥癬、瘙癢、泄瀉等症狀。
上銼片,以上濃醋一大碗,取土罐一隻,入藥在內,煎一炷香時,將桐子葉約百十疋,入醋內泡軟,冷定取貼瘡上,一日一換,至瘡口不癢,瘡弦紅活時,貼膈紙膏,洗熏洗湯,摻天然散,生肌、平口。
白話文:
先把藥材切碎成片狀,然後用一大碗濃醋,取一個陶製的罐子,將藥材放入罐子中,煎煮一炷香的時間,再取約一百多片桐樹葉,放入醋液中浸泡軟化,待冷卻後取出敷貼在瘡口上,每天更換一次,直到瘡口不癢且瘡口呈現紅活的狀態,再貼上膈紙膏,並以燻洗湯進行清洗,最後撒上天然散,以促進生肌和讓瘡口平整。
2. 裙邊瘡
此瘡亦生於連兒骨上,女子生者名裙邊瘡,男子生者名臁瘡,故治法與臁瘡同。
白話文:
這種瘡也長在連兒骨上,女性患者稱為裙邊瘡,男性患者則稱為臁瘡,因此治療方法與臁瘡相同。
3. 踝花症
此瘡生於踝上,故有是名。治法與前之乳花相同。在初起時,可以蒲公英、野芋頭各三兩,同搗爛,用酒糟和勻,敷於瘡上,乾燥又換,頗有痊愈希望。
白話文:
這種瘡長在踝關節上,所以有這個名稱。治療方法與前面的乳花瘡相同。在初期的時候,可以用蒲公英、野芋頭各三兩,一起搗爛,用酒糟和勻,敷在瘡上,乾燥後再換,有很大的治癒希望。
4. 蠟燭疳
此瘡生於龜頭之上,初起時發水泡,微癢,繼則皮破出水。初起時用熏洗湯熏洗之,以太歲墨搽之,即可痊愈;如不幸而擴大時,可內服中九丸,外貼隔紙膏,待痛止後,摻加味天然散,至肉轉紅活色時,即可痊愈。若肉不紅而又痛不止者,則以後方熏之:
白話文:
這種瘡生長在龜頭上,剛開始時會出現水泡,稍微發癢,之後皮破水流。剛開始時,可以用燻洗湯薰洗患處,再用太歲墨塗抹,就可以治癒;如果不幸擴大了,可以內服中九丸,外貼隔紙膏,等到疼痛停止後,加入加味天然散,直到肉色轉紅發活時,就可以治癒。如果肉色不紅又疼痛不止,那麼就用以下的方法燻洗:
水銀(一錢),硃砂(一錢),麝香(半分),猩紅(一錢),響錫(一錢)
白話文:
-
水銀(六克)
-
硃砂(六克)
-
麝香(三克)
-
猩紅(六克)
-
響錫(六克)
上將錫先入小鐵鍋中,就炭火上熔化,加水銀攪勻,俟銀成粉,再加百草霜一錢,共眾藥研成細末,分作三份,以安息香三枝浸濕,每枝同藥一份,用棉紙捲成條,共成三條。用時每以一條點燃,熏入鼻中,口含淨水滿口,水熱又換,愈勤愈佳。熏時患者當坐於背風之所,勿使風吹煙亂,不易入鼻;如換水不勤者,必有喉牙疼痛之苦(即惹起口腔發炎),慎之!如此日日熏之,約六、七日即可痊愈。
白話文:
首先將上將錫放入小鐵鍋中,在炭火上熔化,加入水銀攪拌均勻,等到上將錫變成粉末後,再加入一錢的百草霜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分成三份。用三枝安息香浸濕,每枝藥材一份,用棉紙捲成條狀,總共完成三條。每次使用時,點燃其中一條,將煙霧燻入鼻子中,並在口中含滿清水,當清水變熱後,就換另一口新的清水,越勤勞越好。燻藥時,患者應坐在背風的地方,不要讓風吹散煙霧,以免不易進入鼻子;如果換水不勤勞,可能會引起喉嚨和牙齒疼痛(即引起口腔發炎),務必小心謹慎!如此每天燻藥,大約六、七天即可痊癒。
5. 下疳
此瘡亦生於龜頭上,或左或者,疼痛非常,患部崩裂,若不早治而爛至陰根時,即十中難獲一痊矣。治法與蠟燭疳同,內服中九丸,洗熏洗湯,摻天然散,生肌、平口。
白話文:
瘡疾可能生長在龜頭上,可能在左側或右側,會引起極大的疼痛,患部崩裂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進一步感染到陰部根部,治愈難度非常高,十個中有一個可能康復。治療方法與蠟燭疳相似,內服中九丸,使用熏洗湯進行外洗,並且撒上天然散以促進生肌和癒合傷口。
6. 鬥精瘡
此瘡生於莖中尿管內,莖部腫硬,延至日久,管內排泄白色膿漿,小便刺痛,醫每誤作淋症治之,故屢治無效。其瘡之生也,多因酒色過度,或體弱火旺,忍精不泄,屢積逆精,致成此症。治法內服中九丸,兼服利水之劑:
白話文:
木通、滑石、瞿麥、萹蓄、車前、炒梔、甘草(各7分),豬苓、澤瀉(各5分),白朮、丑牛(各6分),肉桂(3錢),通草(3錢),燈心草
木通,滑石,瞿麥,萹蓄,車前,炒梔,甘草(各七分),豬苓,澤瀉(各五分),白朮,丑牛(各六分),肉桂(三錢),通草(三錢),燈心引
上水煎空心服。另以熏洗湯濃煎一大碗,候水溫時,將龜頭入罐中浸之,使藥氣通入尿道管內(如照新法,利用水節,將藥水注入尿道中洗之,更妙),然後取後列小藥插入莖中:
白話文:
-
將藥物用水煮沸,然後空腹服用。
-
另外準備一大碗濃煎的燻洗湯,等水溫適當時,將龜頭浸入罐中,讓藥物氣味通入尿道管內(如果按照新的方法,可以使用水節將藥水注入尿道中清洗,效果更好)。
-
然後取出以下列出的小藥物,插入莖中。
五倍子一枚,開一小孔,將明礬末裝入使滿,以碗片一塊掩蓋其孔,外用藥泥包裹,慢火將泥燒乾後,再入炭火中燒之,至泥發裂起煙時取出,冷定去泥,將倍、礬研末,用棉紙捲成條,塗以麵糊,黏惹藥末於條上,陰乾,插入莖中,一日更換二次,不過七、八日,莖中之患即一掃而去,其膿遂亦不生矣。
白話文:
將一個五倍子切開一個小口,將明礬粉末裝入其中直到裝滿,用碗碎片蓋住小口,外用藥泥包覆起來,用小火將藥泥慢慢燒乾,然後再放入炭火中燒,直到藥泥出現裂縫並冒出煙的時候,再將藥泥取出,待藥泥冷卻後去除藥泥,將五倍子和明礬研磨成細末,再用棉紙捲成條狀,並塗上麵糊,然後將藥末黏附在條狀物上,陰乾後插入病竈處,每天更換兩次,只要不到七、八天,病竈中的病患就會全部消失,膿液也不會再產生了。
然後以加味天然散生肌、平口,上天然散時亦如前法,以麵糊紙條黏惹天然散入莖中,使其生肌,但不可犯發物,並內服中九丸以協助之。
白話文:
將加味天然散敷在傷口上,平整後,在敷上天然散時也要照前面的方法操作,用麵糊紙條沾粘天然散放入傷口深度位置,來讓傷口生肌,但飲食上要避免食用發物的食物,而且還要內服中九丸來輔助治療。
又一治法,系以牡蠣一錢,白蓮鬚、丹皮、棗皮、茯苓、芡實各一兩,澤瀉五錢,地黃二兩(脾胃不健者可加白朮一兩,枳實一兩,麥冬一錢),共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七八十丸,兼服中九丸、三香丸,外用下面摻藥:
白話文:
另外一個治療方法,是使用牡蠣一錢、白蓮鬚、丹皮、棗皮、茯苓、芡實各一兩、澤瀉五錢、地黃二兩(脾胃不健康的人可以加白朮一兩、枳實一兩、麥冬一錢),將這些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煉成丸劑,丸子的大小約莫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七八十粒,搭配服用中九丸和三香丸,外用下面摻藥:
黃柏一兩,去皮洗淨,以豬膽一枚,將柏皮烘熱,搽豬膽汁,又烘又搽,然後研為細末備用。
白話文:
-
黃柏一兩,將外皮去除乾淨。
-
將豬膽取一枚,將柏皮烘乾。
-
將豬膽汁塗在柏皮上,烘乾後再塗,如此重複多次。
-
將塗好豬膽汁的柏皮研磨成細末,備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