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覺人編
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~ 下編 (4)

回本書目錄

下編 (4)

1. 乳癌

此症生於乳頭之下,其發生時如豆大,或如棗核,漸漸擴大時可如雞卵,其硬如石,但不紅腫,如受風熱或氣惱時,即紅腫而痛,經六、七日後,又復如常,不可針破,若不慎而針破後,即血出不止,或弦翻不收,病遂危矣。治法在初起一、二年者,服中九丸多次後,則漸漸消化,或用陽和湯送服中九丸亦可。若年久自潰者,則百無一生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發生在乳頭下方,起初像豆子那麼大,或者像棗核那麼大,逐漸增大時會像雞蛋那麼大,硬如石頭,但是不紅腫,如果受到風熱或生氣時,就會紅腫疼痛,經過六七天後,又恢復正常,不能針灸刺破,如果不小心針灸刺破後,就會血流不止,或者外翻不收,病情就會危及生命。治療方法是:在初發一、二年時,服用中九丸多次後,就會逐漸消散,或者用陽和湯送服中九丸也可以。但如果是年久自潰的,就幾乎沒有生存的希望了。

2. 腰疽

此症生於左右腰眼下裙帶處,皮膚色紅,腫硬頭平,痛甚。在初起時可用艾火灸之,痛者灸至癢,癢者灸至痛,毒即可散,縱或不散,為害亦少。治法與乳花同,服中九丸,敷洗熏貼,生肌、平口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發生在左右腰部下方的裙帶處,皮膚呈紅色,腫脹、堅硬、表面平坦,疼痛劇烈。在初期時可以用艾灸來治療,疼痛時灸到發癢,發癢時灸到疼痛,毒性就可以散去;即使不散,危害也較小。治療方法與乳房腫瘤相同,服用中九丸,外敷、清洗、燻蒸、貼敷,生肌、平復瘡口。

3. 上肚角疽

此症生在臍上,約離臍三寸處,皮膚不紅不腫,肉內隆起一塊,按之微痛,醫多誤作痰核治之,或作奔豚氣治之,故皆無效。病之來源,多因酒色過度後,風邪乘虛所致。治法以生薑、火蔥一握,木捶捶爛,入鍋炒熱,敷於患部,冷後又炒又敷,以散其風邪,內服中九丸金蚣丸,外敷麻涼膏,或兼服排膿敗毒之劑以攻之: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發生在肚臍上方,距離肚臍約三寸處,皮膚不紅也不腫,肉裡面隆起一個塊狀,按壓時會感到隱隱作痛。許多醫生錯誤地將其診斷為痰核,或者將其診斷為奔豚氣,因此治療都無效。這種疾病的來源,大多是喝酒過度或性生活過度,導致風邪乘虛而入所致。治療方法是取用生薑、火蔥各一把,用木槌搗碎,放入鍋中炒熱,敷在患處,冷卻後再炒再敷,以散發其風邪;內服中九丸和金蚣丸,外敷麻涼膏,或同時服用排膿敗毒的藥劑來治療。

白朮茯苓當歸川芎,炙耆,人參(各三錢),云風,白芷黃芩,山梔,連翹,銀花,蜈蚣,殭蠶,全蠍蟬蛻大黃芒硝甘草大棗(三枚引)

白話文:

  • 白朮,茯苓,當歸,川芎,炙耆,人參(各三錢):這六種中藥材,每種取三錢。

  • 雲風,白芷,黃芩,山梔,連翹,銀花:這六種中藥材,取適量。

  • 蜈蚣,殭蠶,全蠍,蟬蛻:這四種中藥材,取適量,但應注意適當用量。

  • 大黃,芒硝:這兩種中藥材,取適量,並注意適當用量。

  • 甘草,大棗(三枚引):這兩種中藥材,甘草取適量,大棗取三枚。

上水煎空心服,日二次,其毒即可不出皮膚;如成膿或自潰時,其膿即由大便而出,再服蠟礬丸干膿收功:

白話文:

用上等的藥水煎服,一天兩次,其毒素就可以不從皮膚上排出;如果膿已經形成或者自行潰爛,其膿液就會從大便中排出,繼續服用蠟礬丸,直到膿液乾涸,治療完成。

黃蠟(二兩),明礬(二兩),硃砂(一兩)

先將礬、砂研細,合於一處,將黃蠟入鍋熔化後,方下礬、砂攪勻,乘熱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白開水送下,至大便膿盡時收功。

白話文:

首先將明礬、細沙研磨成細末,混合在一起。將黃蠟放入鍋中融化後,再加入明礬和細沙,攪拌均勻。趁熱將混合物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以白開水送服。一直服用到排便中的膿液完全消失為止。

4. 下肚角疽

此症生於臍下左右,約離臍三寸處,有硬塊一條,橫過胯眼上下作痛,醫者多誤作奔豚或小腸之氣,故治鮮有效。患此者多由酒色過度後,乘熱臥於當風之處,使氣遏痰不能周流所致,其形狀與上肚角症相似,治法亦同。惟人體虛弱者當兼服三香丸,敷麻涼膏,經六、七日後,皮膚腫起痛甚者,可用化肉膏貼之,至肉黑時,用針撥開,膿即隨手出矣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產生在臍下左右,距離臍約三寸的地方,有一條硬塊,橫過胯骨,上下作痛,醫生大多誤認為奔豚病或小腸之氣,因此治療效果不佳。患上這種病的人大多是因沉迷酒色過度後,趁著身體燥熱時,睡在有風的地方,導致氣體停滯,痰濕不能運行所致。它的形狀與上肚角症相似,治療方法也相同。但如果患者體虛,應該服用三香丸,外敷麻涼膏。六七天後,皮膚腫脹,疼痛加劇時,可使用化肉膏貼敷,直到肉變黑時,用針挑開,膿液隨即流出。

若膿不幹者,可用藥線三次,其膿自干;若膿成而不出膚,必然內潰而由小便中出,以燈心湯中九丸服之,即可痊愈。

白話文:

如果膿液沒有乾涸,可以用藥線塞入三次,膿液就會乾涸。如果膿液已經形成,但沒有流出到皮膚表面,必然會在體內潰爛,並從小便中排出。這時可以用燈心湯送服中九丸,即可治癒。

5. 便毒

此症在胯眼下有結核,初如彈子大,漸擴張大至雞卵狀,不甚痛。初起時服中九丸金蚣丸,外貼麻涼膏,即可內消;如不消時,可再以五虎下西川法主之:

白話文:

這個疾病在胯骨下方有腫塊,剛開始像彈珠一樣大小,逐漸擴大到雞蛋一樣大,不太疼痛。剛開始時服用中九丸和金蚣丸,並外敷麻涼膏,就能讓腫塊內部消失;如果沒有消失,可以再用五虎下西川的方法來治療:

蜈蚣全蠍,殭蠶,蟬蛻,山甲,當歸赤芍黃芩梔子連翹枳殼,銀花,防風荊芥,生地,木通豬苓,二醜,大黃芒硝黃連白芷甘草

白話文:

  • 蜈蚣:一種多足節肢動物,外形細長,身體分節,有毒,可入藥。

  • 全蠍:一種節肢動物,身體分節,背部有毒刺,可入藥。

  • 殭蠶:又稱僵蠶,是一種昆蟲的幼蟲,形狀細長,身體分節,可入藥。

  • 蟬蛻:蟬蛻是指蟬在蛻皮後留下的外殼,中醫認為具有清熱、化痰、利尿的功效。

  • 山甲:又稱穿山甲,是一種哺乳動物,外形似穿山甲,有鱗片,可入藥。

  • 當歸: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部肥大,常被用於補氣養血。

  • 赤芍:又稱赤芍藥,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部肥大,常被用於活血化瘀。

  • 黃芩: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部肥大,常被用於清熱瀉火。

  • 梔子:又稱梔子花,是一種多年生灌木植物,果實可入藥,常被用於清熱解暑。

  • 連翹:是一種落葉灌木,花朵黃色,果實黑色,可入藥,常被用於清熱解毒。

  • 枳殼:又稱枳實,是一種落葉灌木,果實球形,表面粗糙,可入藥,常被用於理氣化痰。

  • 銀花:又稱金銀花,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花朵白色,可入藥,常被用於清熱解毒。

  • 防風:又稱防風草,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部肥大,常被用於祛風解表。

  • 荊芥:又稱荊芥草,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花朵白色或淡紫色,可入藥,常被用於發散風寒。

  • 生地:又稱生地黃,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部肥大,常被用於滋陰補血。

  • 木通:又稱木通草,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莖蔓生,花朵白色,果實球形,可入藥,常被用於利尿通淋。

  • 豬苓:又稱豬苓菌,是一種真菌,菌體球形,表面黃褐色,可入藥,常被用於利尿消腫。

  • 二醜:又稱二妙丸,是一種中成藥,主要成分是番瀉葉和天花粉,具有清熱解毒、潤腸通便的功效。

  • 大黃:又稱大黃根,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部肥大,常被用於瀉熱通便。

  • 芒硝:又稱硫酸鎂,是一種無機化合物,白色晶體,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。

  • 黃連:又稱黃連根,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部肥大,常被用於清熱瀉火。

  • 白芷:又稱白芷根,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部肥大,常被用於活血化瘀。

  • 甘草:又稱甘草根,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部肥大,常被用於補氣健脾。

上水煎空心服,日三次,其毒自消。如作膿時,以上肚角疽之排膿劑服之,或在放膿時以化肉膏貼之,至穿頭時洗以熏洗湯,貼以解毒膏;膿盡後,用天然散以平口、生肌,須忌發物。

白話文:

早上空腹服用上水煎劑,每天三次,可以自然化解毒瘡。如果化膿了,就服用肚角疽的排膿劑,或者在排膿時貼上化肉膏。膿頭穿透皮膚後,用燻洗湯清洗,貼上解毒膏。膿液排盡後,使用天然散來平復瘡口,促進肌肉生長。在此期間,要注意忌口,避免食用發物。

6. 魚口

此症生於胯間,與便毒相似,惟便毒圓而魚口長,是其不同處,潰後則形同魚口,故有是名。治法亦如便毒,敷服熏貼,生肌、平口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發生在胯骨之間,與便毒相似,但便毒是圓形的,魚口瘡是長形的,這是它們的不同之處。潰瘍後形狀像魚的嘴巴,所以有這個名字。治療方法也像便毒一樣,敷藥、服藥、燻蒸、貼敷,以生肌、平復瘡口。

山甲(三大片炒),歸尾(三錢),大黃(三錢),殭蠶(一錢炒),黑醜(一錢),土木鱉(三個),甘草節(三錢)

白話文:

  • 山甲(三大片炒):將山甲的甲片炒熱。

  • 歸尾(三錢):使用三錢的當歸尾。

  • 大黃(三錢):使用三錢的大黃。

  • 殭蠶(一錢炒):使用一錢的僵蠶,炒過。

  • 黑醜(一錢):使用一錢的黑醜。

  • 土木鱉(三個):使用三個的土木鱉。

  • 甘草節(三錢):使用三錢的甘草節。

上以酒水各一盅,煎至八分時,空心服之,渣再煎服,俟便利四次後,食稀粥以補之。除黃甲串外,九龍丹亦為內消魚口良方,過去重慶某醫曾以此方製成「魚口內消丸」成藥出售,獲利不資,且有不少同道購作診室常用品,其著有療效可知。

白話文:

  1. 首先,將酒和水各倒入一個杯子裡,等煮到只剩下八分滿時,空腹喝下。

  2. 剩下的渣滓再繼續煎煮,煎好後喝下。

  3. 等到排便四次後,吃稀飯來補充營養。

  4. 除了黃甲串之外,九龍丹也是治療魚口瘡的一種良方。

  5. 過去重慶有一位醫生曾經用這個方子做成「魚口內消丸」成藥出售,賺了很多錢。

  6. 而且有很多同行醫生都購買了這種藥丸,作為診所的常備藥品。

  7. 從這點就可以知道,這個藥方確實有療效。

九龍丹

木香乳香(制),沒藥(制),兒茶,血竭(另研),巴豆(去油不去心各等分)

白話文:

木香、乳香 ( 去油 )、沒藥 ( 去油 )、兒茶、血竭 ( 另研 )、巴豆 ( 去油不取心,各等份 )

上研末,以生蜜調成一塊,瓷器收貯。臨用時丸如豌豆大,每服一丸,空腹時熱酒送服。又一本云:丸如綠豆大,每服九丸,故名「九龍丹」。以編者過去經驗,一粒似太少,九粒又嫌過多,大都視患者體質強弱、以三丸至七丸為最適當;但偶爾也有用到九丸的,病勢減退雖快,而患者有下利不休副作用,是不免過分吃苦耳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成粉末,再用生的蜂蜜調成一塊,用瓷器收起來保存。要服用時,將藥丸丸成一粒一粒,每粒大約像豌豆一樣大。一劑吃一粒,空腹時用熱酒送服。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,將藥丸丸成綠豆一樣大,每一劑吃九粒。所以取名為「九龍丹」。以編者的過去經驗來看,一粒似乎太少,九粒又太多了,大多都是根據患者體質的強弱,以三粒到七粒為最合適。但偶爾也有人吃到九粒,病情雖然減退得很快,但患者會出現腹瀉不止的副作用,畢竟這並非長久之計。

又文叔來外科摘錄中之九龍丹方,與此小有不同,專治魚口便毒,懸癰橫痃,初起未成膿者宜服,方為兒茶、血竭、乳香、沒藥、木香、甲珠各一兩,共為末,以歸尾三兩,紅花二兩,酒煎膏,和丸如梧子大,每服二錢,空心熱酒送服,數服自潰。余意便毒既成,在未化膿時,必須用快刀斬亂麻手段以殺其勢,使不化膿,今將猛烈峻瀉之巴豆除去,似失其制方意義,但用歸尾、紅花煎膏和丸部分,殊屬可取。

白話文:

又,文叔在外科摘錄中記載的九龍丹方與此小有不同,專門治療魚口便毒、懸癰橫痃,在瘡毒初期尚未化膿時服用,處方是兒茶、血竭、乳香、沒藥、木香、甲珠各一兩,共研成細末,加入歸尾三兩、紅花二兩,用酒煎煮成膏狀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時用熱酒送服,服用幾次後瘡毒就會潰破流膿。我的想法是,如果便毒已經形成,在尚未化膿時,就必須用快刀斬亂麻的手段以殺其勢,使不化膿,現在將猛烈峻瀉的巴豆除去,似乎失去了配方意義,但只用歸尾、紅花煎膏和丸的部分,還是值得取用的。

編者臨症上常用家傳之「魚口內消丸」治便毒,效力極為確實穩妥,特將其方介紹如次:

白話文:

編者在臨牀中經常使用家傳的「魚口內消丸」來治療便毒(肛門生瘡),效力非常確實而妥當,特別將其藥方介紹如下:

黃柏荊芥防風,花粉,蟬蛻,蒺藜,木通,槐子,山甲,斑蝥(各等分),蜈蚣全蠍,黑砂(較前藥分量加倍)

白話文:

  • 黃柏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濕熱痢疾、瘡瘍腫毒、目赤腫痛等症。

  • 荊芥:具有發汗解表、疏散風熱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風寒頭痛、身痛發熱等症。

  • 防風:具有解表散寒、祛風止痛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頭痛、身痛、關節疼痛等症。

  • 花粉: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、跌打損傷等症。

  • 蟬蛻:具有退熱解毒、止驚鎮痙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、高熱煩躁等症。

  • 蒺藜:具有清熱解毒、明目退翳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目赤腫痛、翳障等症。

  • 木通:具有通利小便、清熱解毒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小便不利、水腫、瘡瘍腫毒等症。

  • 槐子:具有清熱止血、涼血止痢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大便帶血、痢疾、崩漏等症。

  • 山甲:具有活血化瘀、通經下乳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瘀血阻滯、產後血瘀、乳汁不下等症。

  • 斑蝥:具有拔毒消腫、止痛通絡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、跌打損傷等症。

  • 蜈蚣:具有熄風鎮痙、通絡止痛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中風、癲癇、破傷風等症。

  • 全蠍:具有清熱解毒、熄風止痙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驚風、癲癇、抽搐等症。

  • 黑砂: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作用,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、吐血、衄血等症。

上研末,為丸如梧子大,每服二十丸,熱黃酒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