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十三方考》~ 中編 (9)
中編 (9)
1. 第十方·熏洗湯
歌曰:大凡惡毒瘀血成,不曾發散致痛疼,秘授奇方熏洗法,羌獨荊防花木行,薄蘇桃槐桑木葉,金銀川草顯威靈,將藥入鍋同煎水,一熏洗後見太平。
(處方),銀花(三錢),羌活,獨活,川烏,草烏,防風,蒼朮,薄荷,蘇葉(各二錢),桑葉,桃葉,槐葉,樟葉(各一握)
(製法),各藥共同煎水備用。
(用法),將煎好藥水,乘熱先熏後洗,洗後避風,功能祛風解毒,散結消腫,倘再加入黃柏、川軍、生地更妙。未成者,熏洗之後,將藥渣搗塗患處,已成者,再加豬蹄湯淋洗,化腐生肌之功,效無其匹。
附方如次:
白芷,川芎,藿香,木香,防風,甘草(各三錢),火蔥(一握)
上以米泔水六、七碗,將藥投入其中,入鍋煎濃,濾去藥渣不用,以新棉蘸湯淋洗患處,湯冷再易熱者,並隨以手輕擦患處四周,令瘡內縮,膿隨湯出,以盡為度。
萬潛齋云:熏洗有盪滌之功,滌洗則氣血自然舒暢,其毒易於潰腐而無壅滯也。凡腫在四肢者溻冼之,在腰腹、脊背者淋之,在下部者浴之,俱以布帛或棉蘸洗,稍涼即易。輕者日洗一次,重者日夜洗二次,每日洗之,不可間斷。凡洗時,冬月要猛火以逼寒氣,夏月要閉窗以避涼風,若不慎此,輕則有妨收口,重則恐變純陰。
夫洗藥不一,如初腫與將潰者,俱用「蔥歸溻腫湯」洗;如陰症不起者,俱用「艾茸湯敷法」如潰後,俱用「豬蹄湯」燙洗。用豬蹄湯者,以助肉之氣而逐腐也。此洗滌之法,乃瘍科之要藥,方附於後,以備參考:
一、蔥歸溻腫湯
凡癰腫瘡瘍,初腫將潰之時,用此湯洗之,以瘡內熱癢為度。
蔥頭(七個),當歸,獨活,白芷,甘草(各三錢)
上五味,以水三大碗,煎至湯醇,濾去渣,以絹帛蘸湯熱洗,如稍涼再易之,洗時切忌風寒。
二、艾茸湯敷法
凡陰瘡黑陷不痛者,皆可用之,以知痛則生,不知痛而出死血者死。並須內服大補回陽之劑以助之,方可轉危為安。
硫黃(五錢),雄黃(五錢),艾茸(一握)
上以硫、雄二味為末,同艾水煎半日,水將干,取出艾搗爛,溫敷患處,再煎再易,十餘次為度。
三、豬蹄湯
凡癰疽諸毒流膿者,熬好洗之,以助肉氣,消腫散風,脫腐止痛,去惡肉,活死肌,潤瘡口。如腐盡者,不必用之,當以米泔水熱洗之,令瘡潔淨,不可過洗,過洗則傷水,皮膚破爛,難生肌肉,不易斂口。
黃芩,甘草,當歸,赤芍,白芷,蜂房,羌活(等分)
上七味,共為粗末,看證之大小,定藥之多少。先將豬前蹄一雙,用水六碗煮之,蹄軟為度,將汁濾清,吹去汁上油花,即用粗藥末一兩,投於汁中,再用微火煎十數沸,濾去渣,候湯微溫,即以方盤一個,於瘡下靠身放定,隨用軟絹蘸湯,淋洗瘡上,併入孔內,輕手捺盡內膿,使敗腐宿膿隨湯而出,以淨為度,再以軟帛疊七、八重,蘸湯勿令太乾,覆於瘡上,兩手輕按片時,帛稍涼再換,如此再按四、五次,可以流通血氣,解毒、止痛、去瘀,洗訖,用絹帛拭乾,即隨症以應用之藥貼之。
白話文:
第十方·熏洗湯
古方記載:凡是因邪毒瘀血導致的疾病,沒有得到及時疏散而產生疼痛,可以用這個秘方熏洗治療。方中用到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蒼朮、薄荷、蘇葉等藥材,還有桑葉、桃葉、槐葉、樟葉及金銀花、川烏、草烏等,藥力強大。將藥材煎煮成水,熏洗患處後,病情就能好轉。
【處方】銀花三錢,羌活、獨活、川烏、草烏、防風、蒼朮、薄荷、蘇葉各二錢,桑葉、桃葉、槐葉、樟葉各一握。
【製法】將所有藥材一起煎煮成水備用。
【用法】將煎好的藥水趁熱先熏後洗患處,洗後注意保暖。此方具有祛風解毒、散結消腫的功效。如果再加入黃柏、川軍、生地效果更好。對於尚未潰爛的傷口,熏洗後可用藥渣搗碎敷在患處;已經潰爛的傷口,則可以加入豬蹄湯清洗,以達到化腐生肌的效果,療效極佳。
另附一方:白芷、川芎、藿香、木香、防風、甘草各三錢,火蔥一握。用米泔水六七碗煎煮濃縮後,濾去藥渣,用乾淨棉花蘸取藥湯淋洗患處。藥水涼了就換熱的,同時輕輕擦拭患處四周,使膿液隨著藥水排出,直到膿液排盡為止。
萬潛齋說:熏洗有清潔的作用,清潔後氣血自然舒暢,毒邪就能更容易排出,不會淤積在體內。腫脹在四肢的,用藥水洗;在腰腹、脊背的,用藥水淋;在下部的,用藥水浴;都用布或棉花蘸藥水清洗,稍涼就換熱的。病情輕的,一天洗一次;病情重的,一天洗兩次,每天都要洗,不能間斷。冬天洗的時候要用猛火,以驅散寒氣;夏天洗的時候要關窗,避免涼風吹到,否則輕則影響傷口癒合,重則可能導致病情惡化。
不同的情況需要不同的洗藥方法:初期腫脹和將要潰爛的傷口,都用「蔥歸溻腫湯」清洗;陰症沒有發作的,都用「艾茸湯敷法」;潰爛後,都用「豬蹄湯」熱洗。用豬蹄湯是為了補充肌膚營養,排除腐敗物質。這些洗滌方法是外科治療的重要方法,以下列出相關方劑以供參考:
一、蔥歸溻腫湯:凡癰腫瘡瘍,初期腫脹將要潰爛時,用此湯清洗,以瘡內感到熱癢為度。蔥頭七個,當歸、獨活、白芷、甘草各三錢。將以上藥材用水三大碗煎煮濃縮後,濾去藥渣,用絹帛蘸取熱藥湯清洗,稍涼就換熱的,洗的時候要注意避免風寒。
二、艾茸湯敷法:凡陰瘡發黑凹陷不痛的,都可以用此法治療。只有感覺到疼痛才是好的徵兆,如果沒有感覺到疼痛而排出死血,則預後不良。同時需要內服大補回陽的藥物輔助治療,才能轉危為安。硫黃五錢,雄黃五錢,艾茸一握。將硫黃、雄黃研成粉末,與艾葉一起煎煮半日,水將乾時,取出艾葉搗爛,溫敷患處,再煎煮再敷,如此反覆十多次。
三、豬蹄湯:凡癰疽等毒邪流膿的,熬好豬蹄湯清洗,可以補充肌膚營養,消腫散風,脫腐止痛,去除壞死組織,使壞死的組織恢復活力,滋潤瘡口。如果腐敗物質已經清除乾淨,則不需要使用豬蹄湯,可以用熱米泔水清洗,使傷口清潔,但不可清洗過度,清洗過度會傷及皮膚,導致皮膚破爛,不利於傷口癒合。黃芩、甘草、當歸、赤芍、白芷、蜂房、羌活等分。將以上藥材研成粗末,根據瘡瘍的大小決定用藥量。先將豬前蹄一雙用水六碗煮至軟爛,濾取湯汁,去除油花,加入藥末一兩,用小火煎煮十幾沸,濾去藥渣。待藥湯微溫後,將藥盤放在瘡瘍下方,用軟絹蘸取藥湯淋洗瘡瘍,並深入孔內,輕輕按壓排出膿液,直到膿液排盡為止。然後用軟帛疊七、八層,蘸取藥湯(不宜過乾),敷在瘡瘍上,輕輕按壓片刻,稍涼就換,如此反覆四五次,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解毒止痛,去除瘀血。清洗完畢,用絹帛擦乾,再根據病情敷用其他藥物。
瘡瘍的清洗方法,西醫非常重視,但其目的主要在於清潔殺菌;而中醫洗滌的目的在於舒暢營衛、調和氣血,兩者目的不同。因此,中醫的洗滌方法,實應該受到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