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十三方考》~ 中編 (6)
中編 (6)
1. 第五方·藥線
歌曰:諸家藥線不相同,吾門藥線有奇功,雖然砒礬一樣用,火候之中看雌雄,不論痰核並蠒骨,化腐乾膿顯神通。
(處方),白砒(三錢),明礬(七錢),
(製法),上各研細末,先於鍋中滴麻油幾滴,次將砒末放入,再將明礬末蓋於面上,將鍋在武火上燒之,俟砒、礬乾結成餅,煙將盡未盡時,取出研末,以麵糊做成細條(如粗絲線)備用。經此制煉之後,砒性已純,凡瘰癧成蠒,及癰疽之久不幹膿等,皆可用之。
外科大成之痔漏退管藥線方中,有一方亦僅砒、礬二味,只制煉方法微有不同,亦摘錄於此,以示此方作用之廣:
白砒五錢,明礬一兩五錢,將白砒入鐵鍋內鋪勻,上蓋明礬末,以火煆之,至礬枯時,噴冷水一口於砒上,隨以棉紙蓋於砒上,再隨噴水三、五口於紙上,從鍋蓋邊紙上看之,以有白霜透出時為率,如無白霜發現,可再煆再噴,直至有霜時為止,去紙,入去油乳、沒各少許,蓋於礬上,離火候冷,取出為末,以麵糊為條備用。用時將此條插入漏孔,待管退出時為度。
如於此方之中再加入蠍尾七枚,生草烏末一錢,即為最佳之枯痔藥,編者枯痔時亦常用之。其他外科百效書之「點玄丹」,亦系砒、礬二物,且云善治惡毒,可見此藥線一方專作去腐蝕綿之泛用品,蓋頑固腐肉,非仗此種大刀闊斧之猛烈峻劑,實不能去此冥頑不靈之大患也。
此線短處是去腐甚痛,病者多不樂接受。王肖舫氏則以「蛤豆條」代之,化腐不疼,且極穩妥。其法系以蚊蛤一個,焙至焦黃色,再取生巴豆三粒,去皮心,焙研細末,加冰片少許,共合一處,調捻為條(以巴豆油質能黏和成條為度,否則須相勢加油加藥)。此條用時爛而不疼,功在藥線之上。
白話文:
第五方·藥線
古人用藥線的方法各有不同,我們這一派的藥線卻有奇效。雖然都使用砒霜和明礬,但關鍵在於火候的掌握。不論是痰核還是骨疽,都能化腐生肌,顯現神效。
【處方】白砒三錢,明礬七錢。
【製法】將白砒和明礬研成細末。先在鍋中滴幾滴麻油,然後放入砒霜末,再將明礬末蓋在上面。用大火加熱,等到砒霜和明礬乾了結成餅狀,煙快要散盡還沒完全散盡時,取出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製成細條(像粗絲線一樣)備用。經過這樣的煉製後,砒霜的毒性會得到提純,凡是瘰癧成骨疽,以及久治不愈的癰疽等,都可以使用。
外科大成中治療痔漏的藥線方,也有一方只用砒霜和明礬兩種藥材,只是製法略有不同,也記錄在此,以說明此藥線用途廣泛:
白砒五錢,明礬一兩五錢。將白砒均勻鋪在鐵鍋裡,上面蓋上明礬粉末,用火煅燒,直到明礬燒枯時,往砒霜上噴一口冷水,然後用棉紙蓋在砒霜上,再往紙上噴三到五口冷水。從鍋蓋邊緣觀察棉紙,看到有白色霜出現時就停止。如果沒有看到白霜,可以繼續煅燒再噴水,直到出現白霜為止。取下棉紙,加入少許豬油或蜂蜜,蓋在明礬上,離火冷卻後,取出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製成細條備用。使用時將藥線插入廔管,待管子脫落即可。
如果在此方中再加入蠍子尾七枚,生草烏末一錢,就是最好的治療枯痔的藥物,編者治療枯痔時也常用這個方子。其他外科書籍裡的「點玄丹」,也是用砒霜和明礬兩種藥材製成,據說善於治療毒瘡,由此可見,這種藥線是一種泛用性的腐蝕劑,對於頑固的腐肉,只有依靠這種猛烈峻急的藥物才能去除。
這種藥線的缺點是去腐蝕過程非常疼痛,病人多半不願意接受。王肖舫先生則用「蛤豆條」代替,化腐不痛,而且非常安全可靠。其方法是用一個蚊母蛤,焙烤至焦黃色,再取生巴豆三粒,去掉皮和心,焙乾研成細末,加入少許冰片,混合在一起,搓成細條(用巴豆的油性可以粘合在一起,否則需要加點油或藥)。這種藥條使用時不會感到疼痛,效果比藥線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