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覺人編
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~ 下編 (1)

回本書目錄

下編 (1)

1. 十八問答

一問曰:何為腦花?答曰:腦為諸陽之首,乃經絡之總會也。花者如蓮房樣,或有數孔,或有十數孔,初起如粟米大,微疼微癢,三、四日間則作熱發疼,其毒亦漸長,無膿紅腫,十數日後出膿者,則易治,若不出膿,中間爛如敗絮棉團者,則難治。

白話文:

有人提問:什麼叫腦花?

回答說:腦部是所有陽經的總源頭,也是經脈的總匯總。所謂的腦花,外觀像蓮花的花托,可能有多個小孔,或者是十幾個小孔。病症剛開始時,小孔只有粟米粒那麼大,微微發疼、微微發癢,三天、四天後開始發熱變痛,毒性也逐漸加重。小孔沒有膿或紅腫。十幾天后出膿的,比較容易治療。如果不出膿,中間部位腐爛得像破敗的棉絮團一樣,就比較難治。

問曰:當何以治之?答曰:初起者以「麻涼膏」敷之,再以「熏洗湯」熏洗之,待膿出盡時,以「解毒膏」貼之,俟腐肉落盡,方可生肌;如氣血盛而脈洪大者,可內服「中九丸」,其毒即可漸退而愈。

白話文:

詢問:應該如何治療它呢?回答:剛開始發作時,用「麻涼膏」敷在患處。然後用「燻洗湯」燻洗患處。等膿液完全排出後,再貼上「解毒膏」。等到腐肉完全脫落後,才能生長出新的肌肉組織。如果氣血旺盛,脈搏強烈,可以服用「中九丸」,毒性就會逐漸消退而痊癒。

昔有一婦人生此瘡,無花如饅頭樣,紅腫無孔,此為腦癰,不可以花法治之,因經他人敷草藥過多,致表皮變硬,人皆以無名腫毒治之,故多不應;余以「化肉膏」貼之,並用針開孔出膿,惟此後膿久不幹,又用藥線插之方愈。

白話文:

從前有個婦人生了個瘡,沒有瘡口,形狀像饅頭,紅腫沒有孔,這是腦癰,不能用治療花瘡的方法來治它。因為之前經他人敷草藥太多,導致表皮變硬,人們都把它當成無名腫毒來治療,所以大多都治療無效;我用「化肉膏」敷它,並用針開孔排出膿,但是這瘡膿久久不乾,又用藥線插進去後才治好。

二問曰:何為對口花、對口疽、對口疔?答曰:花者眼多;疽者頂平;疔者頂尖多癢。又問曰:三者何以治之?答曰:名雖不同,其治則一。頭者經絡之徑路,前有口舌相干,不可言易,先須認清五善、七惡,治療方有把握。如在十餘日間有膿者,則易治,如不成膿,如一包敗絮者,則難治。

白話文:

第二個問題:什麼是對口花、對口疽、對口疔?

回答:花的多為眼部;疽的頂部平坦;疔的頂部尖銳且多癢。

又問:這三種病該如何治療?

回答:雖然名稱不同,但治療方法是一樣的。頭部是經絡的通道,前面有嘴巴和舌頭,不易治療。首先要弄清楚五善、七惡,治療纔有把握。如果十天左右有膿,那麼很容易治療。如果沒有形成膿,就像一包破棉絮,就難以治療。

治法可內服「中九丸」,外敷「麻涼膏」,再用熏洗之法,自易痊愈;如有管者,當用藥線取之,然後再以生肌藥斂口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可以內服「中九丸」,外敷「麻涼膏」,再用燻洗的方法,疾病自然就會痊癒了。如果有管狀的東西(膿瘡),要用藥線把它取出來,然後再用生肌藥來收口。

三問曰:何為背花?答曰:背花者其毒極重,臟腑皆繫於背,故背心生毒,要有膿出方為順症,爛肉落盡知痛者,方好治。若初起如粟米大,兼有膿頭者,不拘老幼,即灸艾火十餘壯,其毒即出。此種病候,丸藥取效者多,湯劑見效者少。患此症者,須飲食、二便如常,有膿,周圍沒有烏肉,兼知痛癢,方為善症。

白話文:

第三個問題:什麼是背花?

回答:背花是一種毒性極強的疾病,五臟六腑都與背部相連,所以背部生毒,必須要有膿液排出纔是順利的症狀。腐爛的肉掉了才知道疼痛,才能治好。如果剛開始像小米粒那麼大,又化膿了,無論老幼,立即灸艾火十餘壯,毒就會消退。這種病症,丸劑比湯劑更有效。患有這種疾病的人,一定要飲食、大小便正常,有膿,周圍沒有黑色的肉,又有疼痛和瘙癢,纔是好症狀。

治法則一,可內服「中九丸」,外用「化肉膏」化去腐肉,自易痊愈。

四問曰:疔毒起於何經?答曰:起於心經,乃極熱惡症。發於六腑者易治,發於五臟者難治,不痛不癢,周圍烏黑者難治。疔有三十六種,外有五種不測之症,或食牛羊犬馬,或飲酒毒物而生,初起不疼不癢,或出水,或翻花,或無頭,不作膿,如冬瓜皮樣,或頭白,或烏黑,通走九竅,眼耳鼻口舌骨里,有生膿血,由頭面傳於咽喉者必死。

白話文:

第四個問題:疔毒是由哪個經絡引起的?

回答:疔毒是由心經引起的,是一種極熱的惡性疾病。發於六腑的疔毒容易治療,發於五臟的疔毒難以治療。不痛不癢,周圍烏黑的疔毒很難治療。疔毒有三十六種,外面有五種不確定的症狀,或者吃了牛羊犬馬的肉,或者喝了酒和有毒的東西而引起的,剛開始不疼不癢,或者出水,或者翻花,或者沒有頭,不化膿,像冬瓜皮一樣,或者頭部是白的,或者烏黑的,遍佈九竅,眼耳鼻口舌骨頭裡,流膿血,從頭面傳染到咽喉的肯定會死亡。

且疔生二、三日,必有外徵確候,生於頭面者,將走黃時,咽喉必痛;生於手足者,將走黃時,腋下必有疙瘩,其疔之附近,亦必有紅線內攻,與他瘡殊異。凡初起時,如粟米大作癢,搔之不疼,未老先白頭,三、四日後潮熱寒戰,疱硬如疔,或是出水,或者作疼,五、六日作紫青色,可內服「疔毒復生湯」(銀花、生梔、骨皮、大力、木通連翹、川軍、花粉、公英、菊花乳香沒藥,水煎服),外以針刺紅線出血,塗以旱菸油,再以鮮馬齒莧、鮮柏葉、明礬、雞子清,搗爛塗疔。訣云「治疔先刺血」是也。

白話文:

一般而言,疔瘡在生長兩三天後,就會出現明確的外在徵兆。生長在頭面部的疔瘡,將要化膿時,咽喉必定會疼痛;生長在手腳部的疔瘡,將要化膿時,腋下必定會出現疙瘩,並且在疔瘡附近,必定會有紅線向內延伸,與其他瘡異不同。

凡是疔瘡初起時,就像粟米大小,並且發癢,搔抓時不疼,還沒有化膿就已經先長出白頭,三天至四天後,會出現潮熱、寒戰的症狀,疔瘡變硬且呈現紫青色,可以服用「疔毒復生湯」(銀花、生梔子、骨皮、大力子、木通、連翹、川軍、花粉、蒲公英、菊花、乳香、沒藥,加水煎煮服用),另外,還可以用針刺破紅線,讓血流出後,再塗抹旱菸油,最後再將搗爛的新鮮馬齒莧、新鮮柏葉、明礬、雞蛋清,敷在疔瘡上。俗話說「治疔先刺血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

如手腳生疔,疼痛難忍者,以熱香油洗之,再以蝦蟆皮貼之。又有一種麻子疔者,此起彼伏,連綿不已,是為惡症,可用「太歲墨」內服、外敷,可以化險為夷。

白話文:

如果手腳長了疔瘡,疼痛難忍,可以用熱香油清洗,再用蟾蜍皮貼上。還有一種麻子疔,此起彼伏,連綿不絕,這是一種惡性的疾病,可以用「太歲墨」內服和外敷,可以化險為夷。

疔瘡形象歌

初起如粟癢微生,未老白頭痛漸增,一燒二熱寒戰起,三四發疱硬如釘,破皮出水疼痛少,五朝紅紫六日青,人若犯此無膿症,先定吉凶辦前程。

白話文:

一開始好像小米粒一樣的小癢點微微長出來,還沒有老的時候,頭痛漸漸增多,發燒二次、發熱三次,寒戰開始。經過四五次發作後,水泡變硬像釘子一樣,刺破皮膚流出水的疼痛不太嚴重。五天變成紅色,六天變青色,如果有人得到這種沒有膿的疾病,先要決定吉凶並安排後事。

五問曰:鬢疽、鬢漏、耳門癰,三者何辨?答曰:疽者生於鬢毛間,狀如癤子;平頭起者為癰,疼痛非常,或遠年不收口者為鬢漏。初起者,先以「太歲墨」塗之,繼服「金蚣丸」,再服「中九丸」自愈。耳門癰者,生於耳門之間,三者雖然不同,而治法則一,相症施治,不可拘泥。

白話文:

第五個問題:鬢疽、鬢漏、耳門癰這三種疾病有什麼區別?

回答者說:鬢疽是指發生在鬢毛之間,狀如癤子的疾病;平頭腫起的是癰,疼痛非常,或者多年不癒合的是鬢漏。發病初期,先用「太歲墨」塗抹患處,然後服用「金蚣丸」,再服用「中九丸」就會痊癒。耳門癰是指發生在耳門之間的疾病。這三種疾病雖然不同,但治療的方法是一致的,應根據症狀採用相應的治療方法,不能拘泥於某一種治療方法。

六問曰:何為痰核、瘰癧?答曰:痰核僅一、二相連;瘰癧則重臺、子母,三、五不等,或有十餘枚成串者。毒痰毒血,只有二大原因,俱以行痰、順氣、軟堅、開鬱之法治之。凡症初起,或用海藻昆布、螵蛸、海帶等藥生效者有之,或用斑蝥全蠍等物攻下者有之,或有用草藥內服、外敷者有之。

白話文:

第六個問題:什麼是痰核、瘰癧?

回答:痰核只有一個或兩個相連,瘰癧則為多個,有母子之別,數量不等,有的有十幾個串在一起。

導致痰核、瘰癧的毒痰和毒血,只有兩個主要原因,都是用行痰、順氣、軟堅、開鬱的方法來治療。

通常,疾病剛開始時,有些人用海藻、昆布、螵蛸、海帶等藥物治療有效,有些人用斑蝥、全蠍等藥物攻下有效,還有些人用草藥內服、外敷有效。

如用此數法均不生效時,硬者自以內消為上,未穿潰者則用「化肉膏」敷貼,以藥線落子,七日見功;如浮腫不消者,可用「金蚣丸」、「中九丸」同服,「紫霞膏」亦有奇效。更有馬刀癧,堅硬如石,多在耳前、耳後,缺盆、頰車等處,堅而不潰,平而不尖,赤色如火燒烙,極痛難忍,急以「金蚣」、「中九」二丸服之,如不生效,則無方可治。痰核則子午潮燒,是為癆病,亦多難治。

白話文:

如果用這些方法都無效時,硬結的膿腫最好由內部消散,如果還沒穿破潰爛,可以用「化肉膏」敷貼,再用藥線放膿,七天就能見效。如果是腫脹消不下去,可以用「金蚣丸」、「中九丸」一起服用,「紫霞膏」也有奇效。還有一種馬刀瘡,堅硬得像石頭,多長在耳前、耳後,太陽穴、顴骨等地方,堅硬卻不會潰爛,平坦不尖銳,顏色發紅像被火燒烤過,非常疼痛難忍,趕快服用「金蚣」和「中九」這兩種藥丸,如果無效,就沒有其他的辦法可治。痰核就會在子夜和中午發燒,這是癆病,也難以治癒。

七問曰:何為項下桃、擔肩瘤、竄脅癰?答曰:毒生於顎下者名項下桃;生於肩井上者名擔肩瘤;生於脅下者為竄脅癰。治法無二,可照前方選用。

白話文:

第七個詢問道:何謂項下桃、擔肩瘤、竄脅癰?答覆道:毒生於顎下者,稱為項下桃;生於肩井上者,稱為擔肩瘤;生於脅下者,稱為竄脅癰。治療方法大同小異,可以參照前面的方法選擇使用。

八問曰:何為暗門閂?答曰;生於耳根下對喉處,如門之有閂,故曰暗門閂。其治法與癰疽同。

九問曰:何為乳癰、乳岩、乳花?答曰:乳癰初起,紅腫痛甚,或六、七日成膿,或十餘日成膿,或因有孕而內吹之,或因乳子而外吹之,皆為此病根源。初起可用蒲公英酒糟搗敷之,或以白頭翁葉同酒糟搗敷之,或用馬前子去皮毛,香油炸透研末,黃酒沖服一分亦可,見汗即愈。

白話文:

第九個問題:什麼是乳癰、乳巖、乳花?

回答:乳癰的初期症狀為又紅又腫而且疼痛很劇烈,有的六、七天就會化膿,也有的十幾天後才會化膿。有的因懷孕而內吹使然,有的因乳子而外吹導致。這些都是這個病的根源。初期可用蒲公英和酒糟搗碎敷在患處,或是用白頭翁葉和酒糟搗碎敷在患處,或是用馬前子去皮毛,用香油炸透後研成細末,用黃酒送服一錢的劑量也可以,只要發汗了就會痊癒。

乳岩則因七情氣鬱而成,初起形如豆大,至四、五年時,乃漸大如彈子,或十餘年方始發作,其硬如石,潰則狀如山岩,故名乳岩。治法服「金蚣丸」、「中九丸」後而生膿者,則為可治之症,若年久潰而不斂者難治。尤忌開刀,可令人血出不止。倘有五善而無七惡者,尚屬可治,否則百無一生。

白話文:

乳巖是因為七情鬱積而形成。最開始的時候像黃豆那麼大,到四五年後逐漸長成彈子一般大,也有可能過十幾年才發作,硬得像石頭一樣。潰爛後,形狀像山岩,因此得名乳巖。治療方法是服用「金蚣丸」、「中九丸」,如果形成膿包,就是可以治癒的症狀。如果已經潰爛很久,卻沒有收斂的跡象,那就很難治癒。尤其忌諱開刀,否則會導致出血不止。如果符合五善而不包含七惡,還有治癒的空間,否則治癒的機率很低。

乳花者狀如背花,眼多肉綻,治法亦同。若三症毒未成膿者,俱可用內服仙方活命飲(山甲錢半,草節錢半,防風七分,歸尾一錢,陳皮七錢,銀花二錢,乳香一錢,沒藥一錢,花粉一錢,貝母七分,白芷梢七錢,頭劑用生軍二錢,酒煎服,二劑則去大黃),或「神效栝蔞散」及「連翹金貝散」等,亦可痊愈。

白話文:

乳花形狀像背花,眼睛多汁綻放,治療方法也相同。如果這三種症狀的毒性尚未形成膿,都可以服用內服仙方活命飲(山甲錢半、草節錢半、防風七分、歸尾一錢、陳皮七錢、銀花二錢、乳香一錢、沒藥一錢、花粉一錢、貝母七分、白芷梢七錢,第一劑用生軍二錢,酒煎服,第二劑則去除大黃)。或「神效栝蔞散」及「連翹金貝散」等,也可以痊癒。

十問曰:對心漏、對心癰,何以治之?答曰:照前癰疽、漏瘡、竄脅癰等法治之,或可獲萬一生望,因此屬於絕症也。

白話文:

第十個問題:對心漏、對心癰,該如何治療?

回答:按照前面癰疽、漏瘡、竄脅癰等方法治療,或者可以得到一萬分之一的生機,因而是屬於絕症。

十一問曰:何為上肚角、下肚角,魚口、便毒,及陰疳、鬥精瘡?答曰:上肚角平臍,去臍四指;下肚角去前陰上三指,胯眼上二指;魚口在胯眼,其形長;便毒同部位,其形圓,與前諸症同一治法。

白話文:

  • 第十一問:什麼是上肚角、下肚角、魚口、便毒,以及陰疳和鬥精瘡?

  • 回答:

  • 上肚角在肚臍平齊,距離肚臍四個手指的寬度。

  • 下肚角距離陰部上面的邊緣三根手指、鼠蹊窩以上兩根手指的寬度。

  • 魚口在鼠蹊窩,形狀細長。

  • 便毒位於同樣的部位,但形狀是圓的,治療方法與上述疾病相同。

魚口便毒初起用「通聖散」,加蜈蚣去頭足三分,清油炙過,全蠍去頭尾,洗去鹽,三分,山甲五分炒,殭蠶五分炒,制乳香五分,制沒藥五分,此六味共研細末,衝入煎藥中服之,其毒即下,若年遠日久者,則不必服此藥,可照前法治之。陰疳與蠟燭花不同,陰疳或破皮,或作癢,或疼痛,或皮爛;蠟燭花則必先有一小子,或作癢,或作疼,漸爛開,出膿水,周圍漸大,長成肉球,其陰莖則爛而開花。

白話文:

在治療魚口便毒初期,可以服用「通聖散」,並加入去頭足的三分蜈蚣,以清油炙烤過,以及去頭尾,洗去鹽的三分全蠍,炒過的五分穿山甲,炒過的五分僵蠶,製作過的五分乳香和五分沒藥。這六種藥材研磨成細粉,沖入煎好的藥汁中服用,毒性就會消退。如果病情已經持續很久了,就不需要服用這種藥物,可以按照前面的方法進行治療。

陰疳與蠟燭花不同,陰疳可能會使皮膚破損、發癢或疼痛,或者皮膚潰爛;而蠟燭花則必須先有一個小瘡,可能會發癢或疼痛,然後逐漸潰爛,流出膿水,周圍逐漸擴大,長成肉球,陰莖就會潰爛並開花。

治法先用「化肉膏」化去肉球,再用廣錫二錢,水銀一錢,於鐵勺中熔化攪勻後,傾出冷定,研為細末,與天然散三錢和勻,乾摻患處,內服「中九丸」。若爛至陰,則成鬥精瘡時,有如黃油或如肉之物鬥出,乃淫精風火濕熱所出,可用「天然散」,加輕粉二錢,制兒茶一分,煆石膏一分,制銅綠一分,醋煮石青一分,共研細末,有水則乾摻,無水則用公豬膽汁調搽,內服「中九丸」,即可漸痊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式首先使用「化肉膏」去除肉球,然後使用廣錫二錢,水銀一錢,在鐵勺中熔化後攪拌均勻,倒出後冷卻凝固,研磨成細末,與天然散三錢混合均勻,乾撒在患處,內服「中九丸」。如果腐爛到陰部,形成鬥精瘡的時候,會出現像黃油或肉一樣的東西從瘡口冒出來,這是由於淫精風火濕熱的共同作用造成的。使用「天然散」,加入輕粉二錢,制兒茶一分,煆石膏一分,制銅綠一分,醋煮石青一分,共研細末。如有液體就乾撒,無液體就用公豬膽汁調和後塗抹。內服「中九丸」即可逐漸痊癒。

十二問曰:卵癀、卵癰、卵花、卵漏,何以辨別?答曰:卵者睪丸也,俗名卵子,如腫而成膿,必要針開。卵癰者皮紅腫大,毒在皮上。卵花者在腫處潰七、八眼,厥狀如花。卵漏者內穿一、二眼,出清膿黃水,日久不幹。此皆濕熱下墜膀胱,或者酒色過度而成,此毒甚有卵子裂破而人不死者,亦有因患梅毒,其毒未盡而發此症者。治法外以紫蘇葉包之,並乾摻「天然散」加赤石脂,內服「中九丸」。

白話文:

第十二個問題:卵癀、卵癰、卵花、卵漏,要如何辨別?

回答:卵是指睪丸,俗稱卵子,如果腫脹化膿,需要用針刺破膿包。卵癰是指皮膚紅腫腫脹,毒素在皮膚表面。卵花是指腫脹處潰爛了七、八個洞,看起來像花朵。卵漏是指內部穿了一個或兩個洞,流出清澈的黃色膿水,長時間不會乾掉。這些都是因為濕熱下降到膀胱,或者因為過度飲酒作樂而造成的。這種毒素很嚴重,有的人卵子破裂了人都還是不會死,也有的人是因為患有梅毒,毒素沒有完全清除而發作了這個疾病。治療方法是外敷紫蘇葉包,並乾敷「天然散」加赤石脂,內服「中九丸」。

其餘一切卵症,均可照此治法。

十三問曰:附骨疱、附骨癰、附骨疽、附骨漏,何以分別?答曰:毒在胯尖上,不紅腫,有時而胯上作痛,有時而胯下作痛,時上時下,時好時歹,如脛骨樣,至於時久而痛在一處,皮膚如故,按之則疼痛,而現形不測,此為附骨疽也。治法內服「中九丸」,外以「化肉膏」貼之,膿成者則針之。

白話文:

第十三個問題:附骨皰、附骨癰、附骨疽、附骨漏,它們之間有甚麼分別?

回答:毒在胯部尖端上,沒有紅腫的現象,有時胯骨上疼痛,有時胯骨下疼痛,時而疼痛在上面,時而疼痛在下面,有時好轉了,有時又惡化了,就像小腿骨一樣,到後來疼痛只在一處,而皮膚沒有變化,按壓時會疼痛,但卻看不到明顯的腫脹,這就是附骨疽。

治療方法:內服「中九丸」,外敷「化肉膏」,膿包形成時就針灸。

附骨疱、附骨癰,則必先潮熱,或乍寒乍熱,先則骨肉作疼,繼則皮上紅腫而硬,亦有因傷寒後而成此毒者,名為汗後脫遺,痛不可忍。治法外以「麻涼膏」貼敷,內服「中九丸」。至於附骨漏者,必先因患癰疽疱時,久不收口,風邪內侵,兼之病者求功太急,致腐肉未化,毒出未盡,因之時久成繭成漏,膿水不幹。治法必須取出多骨,化繭去腐,後上「天然散」,服「中九丸」,方可痊愈。

白話文:

附骨皰、附骨癰,必定先有發冷發熱的症狀,或忽冷忽熱,一開始是骨肉疼痛,然後皮膚紅腫而硬,也有因為傷寒後而形成這種毒瘡的,叫做「汗後脫遺」,疼痛難忍。治療方法是外用「麻涼膏」貼敷,內服「中九丸」。至於附骨漏瘡,必定是因為患有膿瘡皰時,瘡口長期不癒合,風邪入侵,再加上病人求治心切,導致腐肉還沒有化膿,毒素還沒有完全排出,因此時間一久就形成了繭,形成了漏瘡,膿水一直流不止。治療方法必須取出多餘的骨頭,化掉繭,去除腐肉,然後敷上「天然散」,服「中九丸」,才能痊癒。

他如汗後脫遺,在未穿潰時,亦有用蠟、醋調陳米粉敷之而愈者。

十四問曰:鶴膝風、鶴膝癰、人面瘡、臁瘡,何以別之?答曰:鶴膝風者膝關節常常疼痛,時久後則膝頭腫大,如鶴之膝,故名鶴膝。治法內服止痛藥;外用牛皮膠蒸化,入生薑汁調和成膏貼之。鶴膝癰以紅腫痛者為佳,若不紅、不腫、不痛,且不作膿者,便不可治;若現出頭來,終成絕症。人面瘡者,膝上生一肉瘤,如人面樣,耳目口鼻畢具,患此症者,百難一痊。

白話文:

第十四個問題:鶴膝風、鶴膝癰、人面瘡、臁瘡,如何區分?

回答:鶴膝風是指膝關節經常疼痛,時間久了膝蓋就會腫大,就像鶴的膝蓋一樣,因此得名。治療方法是服用止痛藥,外用牛皮膠蒸化,加入生薑汁調和製成膏藥貼敷。鶴膝癰以紅腫痛者為佳,若不紅、不腫、不痛,而且不化膿,就無法治療。如果出現膿頭,最終會發展成絕症。人面瘡是指膝蓋上長了一個肉瘤,像人臉的樣子,耳目口鼻俱全。患上這種疾病的人,很難治癒。

治法但以川貝一味研末敷之,是否能愈,姑盡人事。臁瘡者生在臁兒骨上,或因外面跌破皮肉,受風作癢,搔抓而成,或因疳毒愈後復發而成,或因風熱、濕毒未盡驅除而成。治法若不癢者,以「紫霞膏」貼之,內服「中九丸」,或用輕粉五分,生豬板油二兩,同新蒸出之饅頭皮共搗,塗之亦妙。

白話文:

治療的方法,只用川貝研磨成粉末敷在傷口上,是否能治癒,姑且盡了人事努力。腿上的瘡瘡發生在腿骨上,可能因為外傷跌倒破壞皮膚和肌肉,受到風吹而發癢,抓撓後形成;或者因為疳病痊癒後復發形成;或者因為風熱、濕毒沒有完全治癒而形成。治療的方法,如果不發癢,用「紫霞膏」貼上,內服「中九丸丸」;或者用輕粉五分,生豬板油二兩,和剛蒸出來的饅頭皮一起搗碎,塗抹在瘡上也很有效。

十五問曰:裙邊瘡、蹭癀、踝花、鵝掌疔、鵝掌風、牛皮癬,何以別之?答曰:裙邊瘡婦人多有之,因搔抓破皮,肌肉潰爛,年深日久,風濕熱交熾,或因腳氣而血脈不行,致成此症,其瘡大多難治。

白話文:

第十五個問題:裙邊瘡、蹭癀、踝花、鵝掌疔、鵝掌風、牛皮癬,該如何分別?回答:裙邊瘡多發於女性,由於搔抓皮破,肌肉潰爛,時間長了,風濕熱交織在一起,或者由於腳氣而血脈不通,由此引發此症,此瘡大多難以治癒。

蓋足為諸陰之所會,肌肉淺薄,氣血難到,故治療不能速愈,可用「紫霞膏」或「白玉膏」貼之,兼用熏洗等法,一方用好醋二碗,入土罐內,將白蠟樹葉不拘多少,入罐同煮,俟煮至一碗時,再入輕粉二錢,稍煮之後,用蠟葉貼之即愈。蹭癀生於腳蹭上,穿頭出膿者易治,如穿頭後,日久年深,不能收口者難治,當以藥線治之。

白話文:

腳底是所有陰經的交匯處,肌肉薄弱,氣血難以到達,所以治療時很難快速痊癒,可以用「紫霞膏」或「白玉膏」貼敷,再輔以燻洗等方法。一方是取好醋兩碗,放入土罐中,再放入適量白蠟樹葉,一起煮至一碗時,加入二錢輕粉,稍煮片刻後,用蠟葉貼敷即可治癒。蹭癀生長在腳底上,如果膿液穿頭而出,則容易治療。但如果膿頭穿出後,時間很長,多年未癒,難以收口,則很難治療,應當以藥線治療。

花生螺螄骨上,有眼出膿,須用藥線奪下方好,若眼多而七惡有一、二見者,多不可救。鵝掌疔生於腳板心,其狀如瘤,出水流膿,若日久不收口者,當用藥線落瘤,並去敗物,方可生肌。鵝掌風系生過楊梅毒瘡,服藥過急,收毒入內,不能發出,故發生此瘡,可內服「中九丸」,外用桐油搽之,兼用黑牛糞燒煙燻之,即可痊愈。

白話文:

腳踝上長的疔瘡,出膿有孔洞,必須用藥線刺入膿孔將膿抽出,病情才會好轉。如果膿孔很多,並且出現七種惡化徵象中的一、兩種,那麼大多數情況下無法治癒。腳板心上長的疔瘡,形狀像瘤,流膿出水,如果長時間不癒合,則應該用藥線紮住疔瘡,並且清除壞死的組織,才能使新的肌肉生長出來。鵝掌風是因為患過楊梅瘡毒,服藥過於急切,毒素未完全排出體外而留在體內,導致此瘡的發生。可以服用「中九丸」來治療,外用桐油塗抹,再用黑牛糞燒出的煙燻患處,即可治癒。

牛皮癬生於頸項及腰腕、胯腿之間,皆由風熱之毒中於肌膚,必用銀針外刺截住,以川槿皮磨醋搽之,內服「中九丸」,或用煙硫、石青、生巴豆、川槿皮、鍋烈搽之,無不愈者。

白話文:

牛皮癬發作於頸部、腰部、手腕、胯部和大腿等部位,都是由風熱之毒侵襲肌膚引起的。一定要用銀針在患處刺破,然後用川槿皮磨粉加上醋塗抹。同時服用「中九丸」,或用煙硫、石青、生巴豆、川槿皮和鍋烈一起混合作成藥膏塗抹,沒有治不好的。

十六問曰:何為痔漏?答曰:痔生於肛門弦上,如榴子樣者為痔,有眼孔而出膿水者為漏。痔有二十四種,名雖不同,根源皆為濕熱下注,或酒色勞碌所傷而成。少年發者極少,至四五十歲時發者甚多。治法若痔上有眼者,以藥線插之,其綿管即落,外用「天然散」加赤石脂搽之,「生肌膏」蓋之,再加銀翠、石青更妙。

白話文:

十六問:痔漏是什麼?

答:痔生長在肛門的下方,像石榴籽一樣的就是痔,有孔洞並流出膿水的叫做漏。痔瘡有二十四種,名稱雖然不同,但根源都是濕熱下注,或因喝酒、色慾過度、勞碌等原因而造成。年輕時發病的很少,到了四五十歲時發病的人很多。治療方法:如果痔瘡上有孔洞,可以用藥線插入,讓棉管脫落,然後外敷「天然散」加赤石脂,再覆蓋「生肌膏」,再加入銀翠、石青會更好。

若是血痔,可內服「中九丸」,若是通腸痔漏,則先用三丫草(即牛蒡子草)透入腸內,然後插入藥線,自能漸愈。

白話文:

如果得了血痔,可以內服「中九丸」來治療。如果是通腸痔漏,則先用三丫草(即牛蒡子草)透入腸內,然後插入藥線,就能逐漸好轉。

十七問曰:口內有蟲疳、熱疳、走馬牙疳等症,何以別之?答曰:蟲疳者是肉內有蟲,逞及傍骨,爛出肉如敗絮是也。走馬牙疳者口唇俱腫,外是好皮,內肉腐爛,鼻梁俱脫,鼻腐爛如柑子皮是也,甚則眼耳口鼻,俱不可救,用醋洗去爛肉見血者,十有一、二可治。治法用鍋烈、銅綠、天然散各二分,藥線末一分半,煙硫二釐,冰片三釐,共和勻撒之,內服「中九丸」。此症如爛去皮肉,出水出膿者好治;如爛來像肝子樣,又無膿血者,則不可治。

白話文:

第十七問:患者口中出現蟲疳、熱疳、走馬牙疳等疾病,應該如何區分?

答:蟲疳是由於體內有蟲,蔓延到牙齦、牙牀導致骨骼腐蝕,爛掉的肉像爛棉絮一樣。走馬牙疳是指嘴脣都腫脹,外表看起來完好,但內裡已經腐爛,鼻樑也脫落,鼻子腐爛得像橘子皮一樣。嚴重時,眼、耳、口、鼻都會受到感染,無法挽救。用醋清洗爛肉,看到有血的話,十有八九可以治癒。治療方法是使用鍋烈、銅綠、天然散各二分,藥線末一分半,煙硫二釐,冰片三釐,混合均勻撒在患處,內服「中九丸」。這種疾病如果爛掉的是皮肉,並出現水膿,則容易治癒;如果爛掉的部位像肝臟一樣,又沒有膿血,則無法治癒。

熱疳則不過牙齦出血,洗搽之法,俱與上同,或以人中白煆過,同白頸蚯蚓、白砒(棗肉燒過)研末,搽之亦佳。

白話文:

對於熱疳,通常只會發生牙齦出血的症狀,並且用清水洗淨或塗搽藥物的方法,都和前面講的一樣。或者可以使用人中白的藥材經過燒炙後,和白頸蚯蚓、白砒(經過棗肉燃燒後) 都研磨成細末,塗抹在患處也有不錯的效果。

十八問曰:何為鵝口瘡?答曰:滿口舌上俱是白皮,口內流涎是也。治法以黃連乾薑、炒蒲黃各等分,為末搽之,出涎即愈。

白話文:

第十八個問題:什麼是鵝口瘡?

答:整張嘴和舌頭上都佈滿了白色皮膜,嘴巴裡流著口水。

治療方法是:將黃連、乾薑、炒蒲黃各等份,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處,口水流出來後就會痊癒。

又喉中有暗門閂是為喉癰,傍咽舌兩邊有兩個肉瘤,如有眼,即以藥線插入眼內落瘤,吹藥生肌斂口。又有牙眶骨上生痰癰,堅硬如石,發作時牙眶腫脹,歪在一邊,可用披針開眼,上入藥線,此為惡症,十中難愈一、二,此症前未詳及,故重言之。

白話文:

另外,喉嚨中有暗門閂,這是喉嚨癤瘡,咽喉舌的兩邊有兩個肉瘤,像長了眼睛一樣,於是就用藥線插入眼睛裡面掉入腫瘤,吹藥使肌肉再生,收斂傷口。又有牙牀骨頭上生成的痰癤瘡,堅硬得像石頭,發作時牙牀腫脹,歪向一邊,可以用柳葉針打開瘤子,插入藥線,這是惡性腫瘤,十個中只有一、兩個可以治癒,這個病症以前沒有詳細記載,所以纔再重點講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