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仙授理傷續斷秘方》~ 序
序
1. 序
此方,乃唐會昌間,有一頭陀,結草菴於宜春之鐘村,貌甚古,年百四五十歲。買數畝墾畲種粟以自給。村氓有彭叟者,常常往來其廬,顏情甚捻,或助之耕。一日,彭之子,升木伐條,誤墜於地,折頸挫肱,呻吟不絕。彭訴於道人,道人請視之,命買數品藥,親制以餌。俄而痛定,數日已如平時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,是唐朝會昌年間,有一位頭陀,在宜春的鐘村蓋了一間草庵,他的容貌非常古老,年齡在一百四五十歲左右。他買了幾畝地開墾荒地種植穀物來維持生計。村里有個叫做彭叟的老人家,經常到他住的地方來往,和他關係很親近,有時候還會幫他耕地。有一天,彭叟的兒子,爬上樹砍樹枝,不小心掉到地上,脖子斷了,胳膊也骨折了,一直痛苦地呻吟著。彭叟向道人求助,道人就請他去看一看,並吩咐買幾種藥材,親手製作成藥給他吃。不久之後,疼痛就消失了,幾天後就恢復到平時一樣了。
始知道人能醫,求者益眾。道人亦厭之。乃取方授彭,使自制以應求者,且誓之以無苟取,毋輕售,毋傳非人。由是言治損者宗彭氏。彭叟之初識道人三十許,今老矣,然風采無異前時。問其姓名,曰藺道者。問其氏,曰長安人也。始道人閉門不通人事,人亦少至,惟一鄧先生,每春晴秋爽,攜稚過之,必載酒餚從焉。
白話文:
自從人們知道他能夠治病後,求醫的人漸漸多了起來。道士也厭煩了,便把藥方傳授給彭叟,讓他親自去製作藥物應付求醫者,還讓彭叟發誓,不苟且地索取,不輕易地出售。不把藥方傳授給非親屬的人。因此,世人稱治病的人為彭氏。彭叟剛開始認識道士時,大約有三十多歲,如今已經老了,但風采和以前沒有什麼不同。問他叫什麼名字,他說叫藺道者。又問他姓什麼,他說自己姓長安。最初,道士閉門謝客,不和世人來往,拜訪他的人也很少,只有鄧先生一人,每逢春天晴朗、秋天爽朗的日子,攜帶小孩去拜訪他,必定備上酒肉相贈。
道人懸一椰瓢壁間,鄧至則取瓢更酌,彭或遇之亦酌。二人皆談笑竟晷。醉則高歌,其詞曰:經世學,經世學成無用著;山中樂,山中樂土堪耕鑿;癭瓢有酒同君酌,醉臥草廬誰喚覺;松陰忽聽雙鳴鶴,起來日出穿林薄。彭踳樸不知所言為何,惟熟聽其歌,亦得其腔。每歸對人歌之,人亦不省。
白話文:
道人把一個椰子殼掛在牆上,鄧來他就取下椰子殼再倒酒,彭有時候遇到他也是這樣。兩個人談笑一整天。喝醉了就高歌,歌詞是:「治理國家學問,治理國家學問,學成了沒有用處可以実踐;山中的快樂,山中的快樂,是真的可以耕種居住的地方。椰子殼裡有酒和您一起喝,醉倒在茅草屋裡,誰來叫醒呢。松樹陰下忽然聽見雙鶴鳴叫,起牀後,太陽從樹林中升起。」彭笨拙樸實不知所說的內容是什麼,只是認真地聽他唱,還能找到那個調。每次回家後,他就對著人唱,別人也不理解。
居久,鄧先生不至,彭問道人,道人云已仙去,彭卒不悟。後江西觀察使行部至袁州,聞彭所歌,異之,詰其詞,得道人姓氏,遂遣人同彭叟至其廬邀之。至則行矣,惟瓢存焉。廉大以為恨,謂彭傳其治損諸方,因易其村曰鞏,道人有書數篇,所授者特其最後一卷云。
白話文:
時間過去了很久,鄧先生還是沒有來,彭叟問道人,道人說鄧先生已經成仙去世了,彭叟始終無法理解。後來江西觀察使巡視到袁州,聽聞彭叟所唱的歌,感到很奇怪,追問他歌詞的來源,得知了道人的姓名。於是派人與彭叟一起到道人的住所去拜訪他。到達後,道人已經離開了,只剩下一個瓢。觀察使感到十分遺憾,認為彭叟將道人的治病方法傳授給各個地方,因此把道人居住的村莊改名為鞏村。道人有幾部著作,他只將最後一卷傳授給了彭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