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《內科摘要》~ 卷上 (9)
卷上 (9)
1. 六、腎虛火不歸經發熱等症
吳江晚生沈察,頓首云云:僕年二十有六,所稟虛弱,兼之勞心,癸巳春發熱吐痰,甲午冬為甚,其熱時起於小腹,吐痰而無定時,治者謂脾經濕痰鬱火,用芩、連、枳實、二陳,或專主心火,用三黃丸之類,至乙未冬其熱多起足心,亦無定時,吐痰不絕,或遍身如芒刺然。
治者又以為陰火生痰,用四物、二陳、黃柏、知母之類,俱無驗,丙申夏,痰熱愈甚,盜汗,作渴。果屬痰火耶?陰虛耶?乞高明裁示云云。余曰:此症乃腎經虧損,火不歸經,當壯水之主,以鎮陽光。乃就診於余,果尺脈洪大,余卻虛浮,遂用補中益氣及六味地黃而愈。
後不守禁,其脈復作,余謂火令可憂,當慎調攝,會試且緩,但彼忽略,至戊戌夏,果歿於京。
白話文:
吳江晚輩沈察,恭敬地說:我今年二十六歲,天生體質虛弱,加上勞心操勞,癸巳年春天開始發燒、吐痰,甲午年冬天更加嚴重。發燒時熱感有時從小腹開始,吐痰的時間也不固定。醫生認為是脾經濕痰鬱積化火,用黃芩、黃連、枳實、二陳湯等藥方,有的則專注於心火,用三黃丸之類的藥。到了乙未年冬天,發熱大多從腳心開始,也沒有固定的時間,吐痰持續不斷,有時感覺全身像被芒刺刺到一樣。
醫生又認為是陰虛生痰,用了四物湯、二陳湯、黃柏、知母之類的藥,都沒效果。丙申年夏天,痰熱更加嚴重,出現盜汗、口渴的症狀。這真的是痰火引起的嗎?還是陰虛呢?希望您能指點。我說:這個病是腎經虧損,火氣無法歸藏於腎,應該要強盛腎水來制約陽火。後來他來找我看病,果然發現他的尺脈洪大但虛浮,我便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治好了他。
之後他沒有注意保養,脈象又變得不好,我說火氣的狀況令人擔憂,應該要謹慎調養,會試(科舉考試)先暫緩。但他卻疏忽了,到了戊戌年夏天,果真在北京去世了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