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內科摘要》~ 卷上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8)

1. 十二、各症方藥

四物湯,治肝脾腎血虛發熱,或日晡熱甚,頭目不清,或煩躁不寐,胸膈作脹,或脅作痛,宜用此湯。若脾氣虛而不能生血,宜用四君子湯。若脾氣鬱而虛,宜用歸脾湯。若腎水涸而不能生肝血,宜用六味丸。

當歸,熟地黃(各三錢),芍藥(二錢),川芎(一錢五分)

上水煎服。

加味四物湯,即前方加白朮、茯苓、柴胡、丹皮。

四君子湯,治脾胃虛弱,飲食少進;或肢體腫脹,肚腹作痛;或大便不實,體瘦面黃;或胸膈虛痞,痰嗽吞酸。若因脾胃虛寒而致,宜香砂六君子;若因脾經鬱結而致,宜歸脾湯。若因肝木侮脾胃而致,宜用六君加木香、芍藥;若命門火虛而致,宜用八味丸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(各二錢),甘草(炙,一錢)

上薑、棗,水煎服。

異功散,治久咳不已,或腹滿少食,或面腫氣逆。又治脾胃虛弱,飲食少思等症。即前方加陳皮。

六君子湯,即四君子加半夏、陳皮。治脾胃虛弱,飲食少思,或久患瘧、痢。若見內熱,或飲食難化作酸,乃屬虛火,須加炮姜。其功甚速。

香砂六君子湯,即前方加香附、藿香、砂仁。

人參理中湯,治脾胃虛弱,飲食少思,或去後無度,或嘔吐腹痛,或飲食難化,胸膈不利,或瘧疾中氣虛損,久不能愈,或中氣虛弱,痰氣不利,口舌生瘡。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,治中氣虛寒而患前症,又治入房腹痛,手足逆冷,或犯寒氣,或食冷物。

人參,白朮,乾薑(炮),甘草(炙),各等分

上每服五、七錢,或一兩,水煎服。

附子理中湯,治脾胃虛寒,手足厥冷,飲食不入,或腸鳴切痛,嘔逆吐瀉。即前方加附子等分,照前服。

八珍湯,治氣血虛弱,惡寒發熱,煩躁作渴,或不時寒熱,眩暈昏憒,或大便不實,小便赤淋,或飲食少思,小腹脹痛等症。即四物、四君合方。

十全大補湯,即八珍加黃耆、肉桂,治症同前。又治遺精,白濁,自汗,盜汗;或內熱、晡熱、潮熱、發熱;或口乾作渴,喉痛舌裂;或胸乳膨脹,脅肋作痛;或臍腹陰冷,便溺余滴;或頭頸時痛,眩暈目花;或心神不寧,寤而不寐;或形容不充,肢體作痛;或鼻吸氣冷,急趨氣促。此皆是無根虛火,但服此藥,諸症悉退。

人參養榮湯,治脾肺俱虛,發熱惡寒,四肢倦怠,肌肉消瘦,面黃短氣,食少作瀉。若氣血虛而變見諸症,莫能名狀,勿論其病,勿論其脈,但用此湯,其病悉退。

白芍藥(一錢五分),人參,陳皮,黃耆(蜜炙),桂心,當歸,白朮,甘草(炙,各一錢),熟地黃,五味子(炒杵),茯苓(各七分半),遠志(五分)

上薑、棗,水煎服。

當歸補血湯,治氣血俱虛,肌熱惡寒,面目赤色,煩渴引飲,脈洪大而虛,重按似無。此脈虛血虛也。此病多有得於飢飽勞役者。

黃耆(炙,一兩),當歸(二錢,酒製)

上水煎服。

當歸六黃湯

當歸,黃耆(炒),生地黃,熟地黃(各一錢),黃芩,黃連,黃柏(各炒焦,五分)

上水煎服。

獨參湯,治一切失血,惡寒發熱,作渴煩躁。蓋血生於氣,故血脫補氣,陽生陰長之理也。

人參(二兩)

上棗十枚,水煎服。

歸脾湯,治思慮傷脾,不能攝血,致血妄行;或健忘,怔忡,驚悸,盜汗;或心脾作痛,嗜臥少食,大便不調;或肢體重痛,月經不調,赤白帶下;或思慮傷脾而患瘧、痢。

人參,白朮,白茯苓,黃耆,龍眼肉,酸棗仁(各二錢),遠志(一錢),木香,甘草(炙,各五分),當歸(一錢)

上薑、棗,水煎服。

加味歸脾湯,即前方加柴胡、山梔。

加減八味丸,治腎水不足,虛火上炎,發熱作渴,口舌生瘡,或牙齦潰爛,咽喉作痛;或形體憔悴,寢汗,發熱,五臟齊損。即六味丸加肉桂一兩。

六味丸(一名地黃丸,一名腎氣丸。)

治腎經不足,發熱作渴,小便淋秘,氣壅痰嗽,頭目眩暈,眼花耳聾,咽燥舌痛,齒牙不固,腰腿痿軟,自汗盜汗,便血諸血失音,水泛為痰,血虛發熱等症。其功不能盡述。

熟地黃(八兩,杵膏),山茱萸肉,乾山藥(各四兩),牡丹皮,白茯苓,澤瀉(各三兩)

上各另為末,和地黃加煉蜜,丸桐子大,每服七、八十丸,空心食前滾湯下。

八味丸,治命門火衰,不能生土,以致脾胃虛寒,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,臍腹疼痛,夜多漩溺等症。即六味丸加肉桂、附子各一兩。

余方見下卷。

白話文:

[十二、各病症治療方藥]

四物湯:適用於肝、脾、腎血虛導致的發熱,尤其在下午時刻發熱更為明顯,或是頭腦不清醒,情緒煩躁無法安眠,胸部感到脹悶,或是脅部疼痛,這種情況下適合服用此湯。如果脾氣虛弱無法生成血液,應改用四君子湯。如果脾氣鬱結且虛弱,則宜使用歸脾湯。如果腎水枯竭無法滋養肝血,應使用六味丸。

主要成分為當歸、熟地黃(各約9克)、芍藥(約6克)、川芎(約4.5克)。以水煎煮後服用。

加味四物湯:在四物湯的基礎上,添加白朮、茯苓、柴胡、丹皮。

四君子湯:用於脾胃虛弱,食慾不振;或是身體浮腫,腹部疼痛;或是大便不成形,體型消瘦面色蒼黃;或是胸口虛弱痞滿,咳嗽有痰或反酸。如果是由脾胃虛寒導致的問題,建議使用香砂六君子湯;如果是脾氣鬱結所致,宜用歸脾湯。若是肝氣過盛影響脾胃,應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、芍藥;如果是因命門火虛導致,宜使用八味丸。

主要成分為人參、白朮、茯苓(各約6克)、炙甘草(約3克)。加入薑、棗,以水煎煮後服用。

異功散:針對長期咳嗽不止,或是腹部脹滿食慾不佳,或面部浮腫呼吸困難。也適用於脾胃虛弱,食慾不振等症狀。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,添加陳皮。

六君子湯: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,加入半夏、陳皮。適用於脾胃虛弱,食慾不佳,或是長期患有瘧疾、痢疾。若出現內熱,或是食物難消化產生酸味,屬於虛火,需添加炮製過的薑。此方效果迅速。

香砂六君子湯: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,添加香附、藿香、砂仁。

人參理中湯:適用於脾胃虛弱,食慾不佳,或是排泄失常,嘔吐腹痛,或是食物難消化,胸口不適,或是瘧疾導致中氣虛損,久久未能痊癒,或是中氣虛弱,痰氣不順,口腔生瘡。若添加附子,稱為附子理中湯,適用於中氣虛寒導致上述症狀,同時也能治療房事後腹部疼痛,手腳冰冷,或是受寒,食用冷食。

主要成分為人參、白朮、乾薑(炮製)、炙甘草,比例相等。

每次服用約15至21克,或30克,以水煎煮後服用。

附子理中湯:適用於脾胃虛寒,手腳冰涼,食慾不振,或是腸鳴劇烈疼痛,嘔吐拉肚子。在人參理中湯的基礎上,添加附子,按照前述方式服用。

八珍湯:適用於氣血雙虛,畏寒發熱,煩躁口渴,或是時冷時熱,頭暈眼花,或是大便不成形,小便顏色深紅,或是食慾不佳,小腹脹痛等症狀。結合四物湯與四君子湯的配方。

十全大補湯:在八珍湯的基礎上,添加黃耆、肉桂,適用症狀與八珍湯相同。還能治療遺精,白濁,自汗,盜汗;或是內熱、晡熱、潮熱、發熱;或是口乾口渴,喉嚨疼痛舌頭裂開;或是胸部、乳房脹痛,脅部疼痛;或是臍周及下腹部寒冷,排尿不盡;或是頭頸部偶爾疼痛,頭暈眼花;或是心神不安,失眠;或是面容枯槁,肢體疼痛;或是吸氣時感覺冷,快速行走時氣喘。這些都是無根虛火的表現,只要服用此藥,所有症狀都能得到緩解。

人參養榮湯:適用於脾肺都虛弱,發熱畏寒,四肢疲倦乏力,肌肉消瘦,面色蒼黃氣短,食慾不佳易腹瀉。若是氣血虛弱導致的各種症狀,無法明確描述,無論病情如何,無論脈象如何,只要使用此湯,病情就能得到改善。

主要成分為白芍藥(約4.5克)、人參、陳皮、黃耆(蜜炙)、桂心、當歸、白朮、炙甘草(各約3克)、熟地黃、五味子(炒搗)、茯苓(各約2.25克)、遠志(約1.5克)。

加入薑、棗,以水煎煮後服用。

當歸補血湯:適用於氣血雙虛,肌膚發熱畏寒,面色紅潤,煩渴口渴,脈象虛大,輕按時脈搏跳動強烈,但重按卻似無脈。這是脈象虛弱和血虛的表現。這種病多發生在饑餓過飽或勞累過度的人身上。

主要成分為黃耆(炙,約30克)、當歸(約6克,酒製)。

以水煎煮後服用。

當歸六黃湯:

主要成分為當歸、黃耆(炒)、生地黃、熟地黃(各約3克)、黃芩、黃連、黃柏(各炒焦,約1.5克)。

以水煎煮後服用。

獨參湯:適用於各種出血,畏寒發熱,口渴煩躁。因為血液由氣生成,所以失血後應補氣,遵循陽氣生長陰氣隨之增加的道理。

主要成分為人參(約60克)。

加入十枚棗,以水煎煮後服用。

歸脾湯:適用於思慮過度傷害脾臟,無法控制血液,導致血流異常;或是健忘,心悸,驚恐,盜汗;或是心脾疼痛,喜臥少食,大便不調;或是肢體沉重疼痛,月經不調,赤白帶下;或是思慮過度傷害脾臟導致瘧疾、痢疾。

主要成分為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黃耆、龍眼肉、酸棗仁(各約6克)、遠志(約3克)、木香、炙甘草(各約1.5克)、當歸(約3克)。

加入薑、棗,以水煎煮後服用。

加味歸脾湯:在歸脾湯的基礎上,添加柴胡、山梔。

加減八味丸:適用於腎水不足,虛火上升,發熱口渴,口腔生瘡,或是牙齦潰爛,咽喉疼痛;或是身體消瘦,睡覺時出汗,發熱,五臟功能減弱。在六味丸的基礎上,添加肉桂約30克。

六味丸(又名地黃丸,腎氣丸。)

適用於腎經不足,發熱口渴,小便頻繁,氣滯痰嗽,頭暈眼花,視力模糊,聽力下降,咽喉乾燥舌頭疼痛,牙齒鬆動,腰腿無力,自汗盜汗,便血,聲音嘶啞,水濕泛濫為痰,血虛發熱等症狀。其功效無法盡述。

主要成分為熟地黃(約240克,搗成膏狀)、山茱萸肉、乾山藥(各約120克)、牡丹皮、白茯苓、澤瀉(各約90克)。

將各成分分別研磨成粉末,與熟地黃膏混合,加入煉製的蜂蜜,製成大小如梧桐子的丸,每次服用70至80粒,空腹時在飯前用熱水送服。

八味丸:適用於命門火衰,無法滋養脾胃,導致脾胃虛寒,食慾不佳,大便不成形,腹部疼痛,夜晚頻繁起夜等症狀。在六味丸的基礎上,添加肉桂、附子各約30克。

其他方劑詳見下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