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內科摘要》~ 卷上 (8)
卷上 (8)
1. 五、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等症
竊觀仲景先生治傷寒,云:桂枝下咽,陽盛乃斃;硝黃入胃,陰盛乃亡。不辨而自明矣。吾恐前言致誤患者,故表而出之。
白話文:
我仔細觀察張仲景先生治療傷寒的論述,他說:「桂枝這種溫熱的藥物如果吞下,陽氣過盛就會導致死亡;硝石、黃芩這類寒涼的藥物如果進入胃裡,陰氣過盛也會導致死亡。」這個道理不需多加解釋,自然就能明白。我擔心之前的論述會誤導患者,所以特別提出來加以說明。
2. 六、腎虛火不歸經發熱等症
大尹沈用之,不時發熱,日飲冰水數碗,寒藥二劑,熱、渴益甚,形體日瘦,尺脈洪大而數,時或無力。王太僕曰:熱之不熱,責其無火;寒之不寒,責其無水。又云:倏熱往來,是無火也;時作時止,是無水也。法當補腎,用加減八味丸,不月而愈。
通安橋顧大有父,年七十有九,仲冬將出,少妾入房,致頭痛發熱,眩暈,喘急,痰涎壅盛,小便頻數,口乾引飲,遍舌生刺,縮斂如荔枝然,下唇黑裂,面目俱赤,煩躁不寐,或時喉間如煙火上衝,急飲涼茶少解,已濱於死。脈洪大而無倫,且有力,捫其身,烙手,此腎經虛火遊行於外,投以十全大補加山茱、澤瀉、丹皮、山藥、麥門、五味、附子。一鍾熟寐良久,脈症各減三四,再與八味丸,服之諸症悉退,後畏冷物而痊。
下堡顧仁成,年六十有一,痢後入房,精滑自遺,二日方止。又房勞感寒,怒氣遂發寒熱,右脅痛連心胸,腹痞,自汗、盜汗如雨,四肢厥冷,睡中驚悸,或覺上升如浮,或覺下陷如墮,遂致廢寢,或用補藥二劑,益甚,脈浮大洪數,按之微細,此屬無火虛熱,急與十全大補加山藥、山茱、丹皮、附子。一劑諸症頓愈而痊。
此等元氣百無一二。(二顧是父子也)。
一儒者,口乾,發熱,小便頻濁,大便秘結,盜汗,夢遺,遂致廢寢,用當歸六黃湯二劑,盜汗頓止,用六味地黃丸,二便調和,用十全大補湯及前丸兼服,月餘悉愈。
州同韓用之,年四十有六,時仲夏,色欲過度,煩熱作渴,飲水不絕,小便淋瀝,大便秘結,唾痰如湧,面目俱赤,滿舌生刺,兩唇燥裂,遍身發熱,或時如芒刺而無定處,兩足心如烙,以冰折之作痛,脈洪而無倫,此腎陰虛,陽無所附而發於外,非火也。蓋大熱而甚,寒之不寒是無水也。
當峻補其陰,遂以加減八味丸料一斤內肉桂一兩,以水頓煎六碗,冰冷與飲,半餉已用大半,睡覺而食溫粥一碗,復睡至晚,乃以前藥溫飲一碗,乃睡至曉,食熱粥二碗,諸症悉退。翌日畏寒,足冷至膝,諸症仍至,或以為傷寒。余曰:非也,大寒而甚,熱之不熱,是無火也。
陽氣亦虛矣,急以八味丸一劑服之稍緩,四劑諸症復退。大便至十三日不通,以豬膽導之,諸症復作,急用十全大補湯數劑方應。
舉人陳履賢,色欲過度,丁酉孟冬發熱無時,飲水不絕,遺精不止,小便淋瀝。或用四物、芩、連之類,前症益甚,更加痰涎上湧,口舌生瘡。服二陳、黃柏、知母之類,胸膈不利,飲食少思。更加枳殼、香附,肚腹作脹,大便不實,脈浮大按之微細。余朝用四君為主,佐以熟地、當歸,夕用加減八味丸,更以附子唾津調搽湧泉穴,漸愈。
後用十全大補湯,其大便不通,小腹作脹,此直腸乾澀,令豬膽通之,形體殊倦,痰熱頓增,急用獨參湯而安,再用前藥而愈。但勞發熱無時,其脈浮洪,余謂其當慎起居,否則難治。彼以余言為迂,至乙巳夏復作,乃服四物、黃柏、知母而歿。
白話文:
六、腎虛火不歸經發熱等症
沈用之經常發熱,每天喝很多冰水,服用寒涼藥物兩劑後,熱症和口渴反而加重,身體日漸消瘦,脈象洪大而快速,有時還感到無力。王太僕說:發熱不熱,是因為沒有陽火;怕冷又不真正寒冷,是因為沒有陰液。又說:忽冷忽熱,是因為沒有陽火;時發時止,是因為沒有陰液。治療方法應當補腎,使用加減八味丸,不到一個月就痊癒了。
顧大有的父親,七十九歲,仲冬時節與年輕妾室同房,導致頭痛發熱、頭暈、呼吸急促、痰多、小便頻繁、口乾引飲、舌頭佈滿刺痛、舌頭捲縮如荔枝狀、下唇發黑開裂、面部通紅、煩躁失眠,有時喉嚨感覺像有煙火往上衝,喝一點涼茶才能稍微緩解,已經接近死亡邊緣。脈象洪大紊亂,有力,觸摸身體感到很燙,這是腎經虛火外遊的症狀,於是給他服用十全大補湯,並加入山茱萸、澤瀉、丹皮、山藥、麥冬、五味子、附子。服用一劑藥後,睡得很香很長時間,脈象和症狀都減輕了三四成,再次服用八味丸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,之後怕冷才完全康復。
顧仁成,六十一歲,痢疾痊癒後同房,出現遺精,兩天後才停止。之後因房事勞累受寒,又因發怒,出現寒熱交替,右脅疼痛並連及心胸,腹部痞滿,自汗、盜汗如雨,四肢厥冷,睡夢中驚悸,有時感覺身體向上飄浮,有時感覺向下墜落,因此無法入睡。曾服用補益藥物兩劑,症狀反而加重,脈象浮大洪數,按之則微細,這是屬於虛熱無火的症狀,立即給予十全大補湯,並加入山藥、山茱萸、丹皮、附子。服用一劑藥後,所有症狀立即痊癒。
以上這些病人,元氣都已損耗殆盡。(顧大有父子)
一位儒者,口乾、發熱、小便頻數混濁、大便秘結、盜汗、遺精,導致無法入睡。服用當歸六黃湯兩劑後,盜汗立即停止;服用六味地黃丸後,二便恢復正常;服用十全大補湯並繼續服用前述藥丸,一個多月後完全痊癒。
韓用之,四十六歲,仲夏時節,房事過度,煩熱口渴,不停地喝水,小便淋漓不盡,大便秘結,唾液痰液湧出,面部通紅,滿舌生刺,嘴唇乾燥開裂,全身發熱,有時像芒刺在身,位置不定,腳心像烙鐵一樣灼熱,用冰塊冷敷還會疼痛,脈象洪大而紊亂,這是腎陰虛,陽氣無所依附而外洩,並非陽火過盛。雖然發熱很嚴重,但怕冷又不真正寒冷,是因為陰液不足。
應該迅速補益腎陰,於是用加減八味丸(藥量是一斤,肉桂一兩),用水煎煮六碗,放涼後服用,半個時辰就喝掉大半,睡覺並吃一碗溫粥,繼續睡到晚上,再喝一碗溫藥水,睡到天亮,吃兩碗熱粥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。第二天怕冷,腳冷到膝蓋,所有症狀又都出現了,有人認為是傷寒。我說:不是的,怕冷很嚴重,但發熱又不真正發熱,是因為陽火不足。
陽氣也虛弱了,立即服用八味丸一劑,症狀稍微緩解,服用四劑後,所有症狀再次消失。大便十三天不通,用豬膽汁導瀉,所有症狀又再次出現,緊急服用十全大補湯幾劑才見效。
舉人陳履賢,房事過度,丁酉年孟冬時節開始無時不發熱,不停地喝水,遺精不止,小便淋漓不盡。服用四物湯、黃芩、黃連等藥物後,症狀加重,並出現痰涎湧出、口舌生瘡。服用二陳湯、黃柏、知母等藥物後,胸膈不舒暢,飲食減少,食慾不振。加入枳殼、香附後,腹部脹滿,大便不成形,脈象浮大,按之則微細。我早上用四君子湯為主方,輔以熟地黃、當歸,晚上用加減八味丸,並用附子研末和唾液調勻塗抹湧泉穴,漸漸痊癒。
後來服用十全大補湯,大便不通,小腹脹滿,這是直腸乾燥,用豬膽汁通便,身體非常疲倦,痰熱突然加重,緊急服用獨參湯才得以緩解,再次服用之前的藥物而痊癒。但是只要勞累就會無時不發熱,脈象浮洪,我告誡他應該注意生活起居,否則難以治癒。他不聽勸告,到了乙巳年夏天,病情復發,服用四物湯、黃柏、知母等藥物後死亡。
吳江一位年輕人沈察,叩頭拜謝說:我二十六歲,體質虛弱,加上操勞傷神,癸巳年春天開始發熱吐痰,甲午年冬天症狀加重,發熱有時起於小腹,吐痰沒有規律,醫生認為是脾經濕痰鬱火,服用黃芩、黃連、枳實、二陳湯等藥物,或者專治心火,服用三黃丸等藥物,到乙未年冬天,發熱多起於腳心,也沒有規律,不停地吐痰,有時全身像芒刺在身一樣。
醫生又認為是陰虛生痰,服用四物湯、二陳湯、黃柏、知母等藥物,都沒有效果,丙申年夏天,痰熱加重,盜汗,口渴。到底是痰火還是陰虛?懇請您指點迷津。我說:這是腎經虧損,火不歸經,應該增強腎水以鎮壓陽火。他於是來找我診治,果然尺脈洪大,但按之虛浮,於是服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而痊癒。
後來他不遵守禁忌,脈象又出現了,我說陽火過盛令人擔憂,應該注意調養,科舉考試暫且緩一緩,但他不聽勸告,到戊戌年夏天,在京城去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