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內科摘要》~ 卷下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2)

1. 十一、各症方藥

蒼朮,神麯(炒),撫芎,麥芽(炒),香附,山楂,山梔(各等分)

上為末,水調神麯、麥芽末,糊丸桐子大,每服五、七十丸,滾湯下。

茵陳五苓散,治酒積,分利其濕。

茵陳,白朮,豬苓(各一錢),桂(三分),澤瀉(一錢五分)

上水煎服。

葛花解酲湯,治酒積,上下分消。

白豆蔻,砂仁,葛花(各半兩),木香(五分),青皮(三錢),陳皮,白茯苓,豬苓,人參(各一錢半),白朮,神麯(炒),澤瀉,乾薑(各二錢)

上為末,每服五錢,白湯調,得微汗,酒病去矣。

益黃散,治脾土虛寒,寒水反來侮土,而嘔吐不食,或肚腹作痛,或大便不實,手足逆冷等症。

陳皮(一兩),青皮,訶子肉,甘草(炙),丁香(各二錢)

上每服四錢,水煎服。

人參安胃散,治脾胃虛熱,嘔吐,或泄瀉不食。

人參(一錢),黃耆(二錢),生甘草,炙甘草(各五分),白芍藥(七分),白茯苓(四分),陳皮(三分),黃連(二分)

上水煎服。

人參養胃湯,治外感風寒,內傷飲食,寒熱頭疼,或作瘧疾。

半夏,厚朴(薑製),橘紅(各八分),藿香葉,草果茯苓,人參(各五分),甘草(炙,三分),蒼朮(三分)

上姜七斤,烏梅一個,水煎服。

藿香正氣散,治外感風寒,內停飲食,頭疼寒熱,或霍亂泄瀉,或作瘧疾。

桔梗,大腹皮,紫蘇,茯苓,厚朴(制。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,藿香(一錢五分)

上薑、棗水煎,熱服。

白虎湯,治胃熱作渴,暑熱尤效。

知母,石膏(各二錢),粳米(半合)

上水煎服。

竹葉黃耆湯,治胃虛火盛而作渴。

淡竹葉(二錢),黃耆,生地黃,麥門冬,當歸,川芎,甘草,黃芩(炒),石膏(煨),芍藥,人參(各一錢)

上水煎服。

竹葉石膏湯,治胃火盛而作渴。

淡竹葉,石膏(煅),桔梗,木通,薄荷葉,甘草(各一錢)

上水煎服。

四七湯,治七情鬱結,心腹絞痛,或為膨脹。

人參,官桂,半夏(洗七次,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
上姜水煎服。

青州白丸子,治風痰咳嗽,或牙關緊急,或痰喘體麻。

南星(三兩),半夏(七兩),白附子(二兩),川烏(半兩,各生用)

上為末,絹袋盛,井水擺浸,仍換水浸三五日,曬乾,糯米粉丸。如急用,以薑汁糊丸亦可。

左金丸(一名四金丸),治肝火脅刺痛,或發寒熱,或頭目作痛,或大便不實,或小便淋秘,或小腹疼痛,一切肝火之症。

黃連(六兩),吳茱萸(一兩,湯煮片時用)

上為末,粥丸,白朮、陳皮湯下。

當歸龍薈丸,治肝經實火,大便秘結,小便澀滯,或胸膈作痛,陰囊腫脹。凡屬肝經實火,皆宜用之。

當歸,龍膽草,梔子仁,黃連,黃芩(各一兩),大黃,蘆薈,青黛(各五錢),木香(二錢五分),麝香(另研,五分)

白話文:

十一、各症方藥

消食丸

將蒼朮、炒過的麥芽、香附、山楂、山梔子,全部等份磨成粉末。用水調和磨成粉的炒神麯和炒麥芽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五、七十丸,用熱開水送服。

茵陳五苓散

這個方子是治療因為喝酒導致的積滯,可以幫助身體排除濕氣。藥材包含:茵陳、白朮、豬苓各一錢,桂枝三分,澤瀉一錢五分。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葛花解酲湯

這個方子也是治療因為喝酒導致的積滯,可以幫助身體上下分消。藥材包含:白豆蔻、砂仁、葛花各半兩,木香五分,青皮三錢,陳皮、白茯苓、豬苓、人參各一錢半,白朮、炒神麯、澤瀉、乾薑各二錢。全部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溫開水調服,微微出汗後,酒病就會消失。

益黃散

這個方子是治療脾胃虛寒的症狀,像是因為寒氣侵犯脾胃而引起的嘔吐、沒有食慾、肚子疼痛、大便不成形,或是手腳冰冷等。藥材包含:陳皮一兩,青皮、訶子肉、炙甘草、丁香各二錢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人參安胃散

這個方子是治療脾胃虛熱引起的嘔吐、腹瀉、沒有食慾。藥材包含:人參一錢,黃耆二錢,生甘草、炙甘草各五分,白芍藥七分,白茯苓四分,陳皮三分,黃連二分。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人參養胃湯

這個方子是治療外感風寒,又因為飲食不當而引起的寒熱、頭痛,或是類似瘧疾的症狀。藥材包含:半夏、用薑製過的厚朴、橘紅各八分,藿香葉、草果、茯苓、人參各五分,炙甘草三分,蒼朮三分。加入七片薑和一個烏梅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藿香正氣散

這個方子是治療外感風寒,又因為飲食不當而引起的頭痛、寒熱、霍亂、腹瀉,或是類似瘧疾的症狀。藥材包含:桔梗、大腹皮、紫蘇、茯苓、製過的厚朴各一錢,炙甘草五分,藿香一錢五分。加入薑和紅棗,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。

白虎湯

這個方子是治療胃熱引起的口渴,對於暑熱特別有效。藥材包含:知母、石膏各二錢,粳米半合。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竹葉黃耆湯

這個方子是治療因為胃虛火盛而引起的口渴。藥材包含:淡竹葉二錢,黃耆、生地黃、麥門冬、當歸、川芎、甘草、炒黃芩、煨石膏、芍藥、人參各一錢。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竹葉石膏湯

這個方子是治療胃火旺盛引起的口渴。藥材包含:淡竹葉、煅石膏、桔梗、木通、薄荷葉、甘草各一錢。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四七湯

這個方子是治療因為情緒鬱結而引起的心腹絞痛或是脹滿。藥材包含:人參、官桂、洗過七次的半夏各一錢,炙甘草五分。加入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青州白丸子

這個方子是治療風痰引起的咳嗽、牙關緊閉、痰多氣喘或是身體麻木。藥材包含:生南星三兩,生半夏七兩,生白附子二兩,生川烏半兩。全部磨成粉末,用絹布袋裝起來,在井水中浸泡,每天換水,浸泡三到五天後曬乾,再用糯米粉做成藥丸。如果急用,也可以用薑汁做成藥丸。

左金丸(又名四金丸)

這個方子是治療肝火引起的脅肋疼痛,或是發冷發熱、頭痛、眼睛痛、大便不成形、小便困難、小腹疼痛,一切因為肝火引起的症狀。藥材包含:黃連六兩,用熱水稍微煮過的吳茱萸一兩。全部磨成粉末,用粥做成藥丸,用白朮和陳皮煮的水送服。

當歸龍薈丸

這個方子是治療肝經實火引起的便秘、小便困難、胸膈疼痛、陰囊腫脹。凡是屬於肝經實火引起的症狀,都適合使用這個方子。藥材包含:當歸、龍膽草、梔子仁、黃連、黃芩各一兩,大黃、蘆薈、青黛各五錢,木香二錢五分,麝香(另外研磨)五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