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內科摘要》~ 卷下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0)

1. 十一、各症方藥

小柴胡湯,治肝膽症,寒熱往來,或日晡發熱,或濕熱身熱,默默不欲食;或怒火口苦,耳聾,咳嗽發熱,脅下作痛,甚者轉側不便,兩祛痞滿;或泄瀉咳嗽,或吐酸食苦水,或因怒而患瘧、痢等症。

柴胡(二錢),黃芩(一錢五分),人參,半夏(各七分),甘草(炙,五分)

上姜水煎服。

加味小柴胡湯,治血虛大勞,大怒火動,熱入血室,或婦女經行,感冒發熱,寒熱如瘧,夜間熱甚或譫語,即前方加生地黃一錢。

黃芩半夏生薑湯,治膽腑發咳,嘔苦水如膽汁。

黃芩(炒),生薑(各三錢),甘草(炙),半夏(各二錢)

上姜水煎服。

桔梗湯,治心臟發咳,咳而喉中如梗狀,甚則咽腫喉痹。

苦梗(三錢),甘草(六錢)

上水煎服。

芍藥甘草湯,治小腸腑發咳,咳而失氣。

芍藥,甘草(炙,各四錢)

上水煎服。

升麻湯,治脾臟發咳,咳而右脅下痛,痛引肩背,甚則不可以動。

升麻,白芍藥,甘草(各二錢),葛根(三錢)

上水煎服。

烏梅丸,治胃腑發咳,咳而嘔,嘔甚則長蟲出。

烏梅(三十個),細辛,附子,桂枝,人參,黃柏(各六錢),乾薑(一兩),黃連(一兩五錢),當歸,蜀椒(各四兩)

上為末,用酒浸烏梅一宿,去核蒸之,與米飯搗如泥,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白湯下。

麻黃湯,治肺臟發咳,咳而喘急有聲,甚則唾血。

麻黃(三錢),桂枝(二錢),甘草(一錢),杏仁(二十個)

上水煎服。

赤石脂禹餘糧湯,治大腸腑發咳,咳而遺屎。

赤石脂,禹餘糧(各二兩,並打碎)

上水煎服。

麻黃附子細辛湯,治腎臟發咳,咳則腰背相引而痛,甚則咳涎,又治寒邪犯齒,致腦齒痛,宜急用之,緩則不救。

麻黃,細辛(各二錢),附子(一錢)

上水煎服。

茯苓甘草湯,治膀胱腑發咳,咳而遺溺。

茯苓(二錢),桂枝(二錢半),生薑(五大片),甘草(炙,一錢)

上水煎服。

異功散,治久咳不已,或腹痛少食而腫,氣逆。又治脾胃虛弱,飲食少思等症。

人參,茯苓,白朮,甘草,陳皮(各等分)

上每服三五錢,薑、棗、水煎。

法制清氣化痰丸,順氣快脾,化痰消食。

半夏,南星(去皮尖),白礬,皂角(切),乾薑(各四兩)

上先將白礬等三味,用水五碗,煎取水三碗,卻入半夏二味,浸二日。再煮至半夏、南星無白點為度,曬乾。

陳皮,青皮(去穰),紫蘇子(炒),蘿蔔子(炒另研),杏仁(去皮尖,炒、研),葛根,神麯(炒),麥糵(炒),山楂子,香附子(各二兩)

上為末蒸餅,丸梧子大。每服五、七十丸,臨臥、食後,茶湯下。

升陽益胃湯,治脾胃虛弱,肢體怠惰,或體重節痛,口舌乾渴,飲食無味,大便不調,小便頻數,飲食不消,兼見肺病,灑淅惡寒,悽慘不樂,乃陽不和也。

白話文:

十一、各症方藥

小柴胡湯用於治療肝膽疾病,症狀包括寒熱往來、午後發熱、濕熱導致的身體發熱、食慾不振、怒火攻心導致的口苦、耳聾、咳嗽發熱、脅肋疼痛(嚴重時翻身困難)、兩脅脹滿;也可能伴隨腹瀉咳嗽、嘔吐酸苦水,或因發怒而誘發瘧疾、痢疾等症。 藥方:柴胡二錢,黃芩一錢五分,人參、半夏各七分,炙甘草五分。薑水煎服。

加味小柴胡湯用於治療血虛勞累,大怒導致的肝火上升,熱邪侵入血分,或婦女經期感冒發熱,寒熱如瘧疾,夜間加重甚至神志不清等症。在原方基礎上,加生地黃一錢。

黃芩半夏生薑湯用於治療膽腑咳嗽,嘔吐苦水,如同膽汁。藥方:炒黃芩、生薑各三錢,炙甘草、半夏各二錢。薑水煎服。

桔梗湯用於治療心臟咳嗽,咳嗽時喉嚨有異物感,嚴重時咽喉腫痛。藥方:桔梗三錢,甘草六錢。水煎服。

芍藥甘草湯用於治療小腸咳嗽,咳嗽時氣短。藥方:芍藥、炙甘草各四錢。水煎服。

升麻湯用於治療脾臟咳嗽,咳嗽時右脅下疼痛,疼痛牽扯到肩背,嚴重時無法活動。藥方:升麻、白芍藥、甘草各二錢,葛根三錢。水煎服。

烏梅丸用於治療胃腑咳嗽,咳嗽伴隨嘔吐,嘔吐嚴重時甚至會吐出蟲子。藥方:烏梅三十個,細辛、附子、桂枝、人參、黃柏各六錢,乾薑一兩,黃連一兩五錢,當歸、蜀椒各四兩。將藥磨成粉末,用酒浸泡烏梅一夜,去核蒸熟,與米飯一起搗成泥狀,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白開水送服。

麻黃湯用於治療肺臟咳嗽,咳嗽伴隨喘息,聲音急促,嚴重時會咳血。藥方:麻黃三錢,桂枝二錢,甘草一錢,杏仁二十個。水煎服。

赤石脂禹餘糧湯用於治療大腸咳嗽,咳嗽伴隨大便失禁。藥方:赤石脂、禹餘糧各二兩(打碎)。水煎服。

麻黃附子細辛湯用於治療腎臟咳嗽,咳嗽時腰背部疼痛,嚴重時會咳出唾液。也用於治療寒邪侵犯牙齒引起的牙齒和頭部疼痛,宜緊急使用,延遲治療效果不佳。藥方:麻黃、細辛各二錢,附子一錢。水煎服。

茯苓甘草湯用於治療膀胱咳嗽,咳嗽伴隨尿失禁。藥方:茯苓二錢,桂枝二錢半,生薑五大片,炙甘草一錢。水煎服。

異功散用於治療久咳不愈,或腹痛、食慾不振、腹部腫脹、氣逆等症,也用於治療脾胃虛弱,飲食減少,食慾不振等症。藥方: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、陳皮等分。每次服用三到五錢,薑、棗、水煎服。

法制清氣化痰丸用於順氣、健脾、化痰、消食。藥方:半夏、南星(去皮尖)、白礬、皂角(切)、乾薑各四兩。先將白礬等三味藥用水五碗煎成三碗,再加入半夏、南星浸泡二日,再煮至半夏、南星無白點,曬乾。陳皮、青皮(去瓤)、紫蘇子(炒)、蘿蔔子(炒另研)、杏仁(去皮尖,炒、研)、葛根、神麴(炒)、麥芽(炒)、山楂子、香附子各二兩。將藥磨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丸,睡前或飯後用茶湯送服。

升陽益胃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,四肢無力,或身體沉重、關節疼痛、口乾舌燥、食慾不振、大便不調、小便頻數、消化不良,同時伴有肺部疾病,畏寒、發冷、悲傷等症狀,屬於陽氣不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