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素問》~ 卷第二十一 (13)
卷第二十一 (13)
1.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
黃帝問曰:升降不前,氣交有變,即成暴郁,余已知之。如何預救生靈,可得卻乎?岐伯稽首再拜對曰:昭乎哉問!臣聞夫子言,既明天元,須窮法刺,可以折郁扶運,補弱全真,瀉盛蠲余,令除斯苦。帝曰:願卒聞之。岐伯曰:升之不前,即有甚凶也。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,木欲發郁亦須待時,當刺足厥陰之井。
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,火欲發郁亦須待時,君火相火同刺包絡之滎。土欲升而天衝窒抑之,土欲發郁亦須待時,當刺足太陰之俞。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,金欲發郁亦須待時,當刺手太陰之經。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,水欲發郁亦須待時,當刺足少陰之合。
帝曰:升之不前,可以預備,願聞其降,可以先防。岐伯曰:既明其升,必達其降也。升降之道,皆可先治也。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,降而不入,抑之郁發,散而可得位,降而鬱發,暴如天間之待時也,降而不下,郁可速矣,降可折其所勝也,當刺手太陰之所出,刺手陽明之所入。
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,降而不入,抑之郁發,散而可矣,當折其所勝,可散其鬱,當刺足少陰之所出,刺足太陽之所入。土欲降而地蒼窒抑之,降而不下,抑之郁發,散而可入,當折其勝,可散其鬱,當刺足厥陰之所出,刺足少陽之所入。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,降而不下,抑之郁發,散而可入,當折其勝,可散其鬱,當刺心包絡所出,刺手少陽所入也。
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,降而不下,抑之郁發,散而可入,當折其土,可散其鬱,當刺足太陰之所出,刺足陽明之所入。
帝曰:五運之至,有前後與升降往來,有所承抑之,可得聞乎刺法?岐伯曰:當取其化源也。是故太過取之,不及資之。太過取之,次抑其鬱,取其運之化源,令折鬱氣。不及扶資,以扶運氣,以避虛邪也。資取之法令出《密語》。
黃帝問曰:升降之刺,以知其要,願聞司天未得遷正,使司化之失其常政,即萬化之或其皆妄。然與民為病,可得先除,欲濟群生,願聞其說。岐伯稽首再拜曰:悉乎哉問!言其至理,聖念慈憫,欲濟群生,臣乃盡陳斯道,可申洞微。太陽復布,即厥陰不遷正,不遷正氣塞於上,當瀉足厥陰之所流。
厥陰復布,少陰不遷正,不遷正即氣塞於上,當刺心包絡脈之所流。少陰復布,太陰不遷正,不遷正即氣留於上,當刺足太陰之所流。太陰復布,少陽不遷正,不遷正則氣塞未通,當刺手少陽之所流。少陽復布,則陽明不遷正,不遷正則氣未通上,當刺手太陰之所流。陽明覆布,太陽不遷正,不遷正則復塞其氣,當刺足少陰之所流。
帝曰:遷正不前,以通其要,願聞不退,欲折其餘,無令過失,可得明乎?岐伯曰:氣過有餘,復作布正,是名不退位也。使地氣不得後化,新司天未可遷正,故復布化令如故也。巳亥之歲天數有餘,故厥陰不退位也,風行於上,木化布天,當刺足厥陰之所入。子午之歲,天數有餘,故少陰不退位也,熱行於上,火余化布天,當刺手厥陰之所入。
白話文:
刺法論篇第七十二
黃帝問道:氣機升降失常,氣血交錯紊亂,就會導致暴病,我已經知道了。那麼,如何預先救治百姓,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?
岐伯拜謝後回答道:您問的真是精闢!臣聽聞您已經明瞭天元之理,只要深入研究刺法的運用,就能夠疏通鬱結,扶正祛邪,補益虛弱,使人恢復健康,消除痛苦。
黃帝說:我很想詳細聽聞。
岐伯說:氣機上升受阻,將會出現很凶險的症狀。 木氣欲上升而受到天柱的阻滯,木氣鬱結也需要等待時機,應該刺足厥陰經的井穴。
火氣欲上升而受到天蓬的阻滯,火氣鬱結也需要等待時機,應刺包絡經的滎穴(君火、相火同時針刺)。
土氣欲上升而受到天衝的阻滯,土氣鬱結也需要等待時機,應該刺足太陰經的俞穴。
金氣欲上升而受到天英的阻滯,金氣鬱結也需要等待時機,應該刺手太陰經的經穴。
水氣欲上升而受到天芮的阻滯,水氣鬱結也需要等待時機,應該刺足少陰經的合穴。
黃帝說:氣機上升受阻可以預先準備,我想聽聽氣機下降時如何預防。
岐伯說:明白了氣機上升的道理,就能夠理解氣機下降的規律。升降的變化,都可以預先治療。
木氣欲下降而受到地晶的阻滯,下降卻不能進入,阻滯導致鬱結,疏通後就能恢復正常位置;下降而鬱結,就像天上的星宿等待時機一樣,下降而不下,鬱結就會很快加重,此時可以針刺其所克之經脈以治療,應該刺手太陰經的起始穴位和手陽明經的入穴。
火氣欲下降而受到地玄的阻滯,下降卻不能進入,阻滯導致鬱結,疏通後就可以恢復正常,此時可以針刺其所克之經脈以治療,可以散其鬱結,應該刺足少陰經的起始穴位和足太陽經的入穴。
土氣欲下降而受到地蒼的阻滯,下降卻不能進入,阻滯導致鬱結,疏通後就能進入,此時可以針刺其所克之經脈以治療,可以散其鬱結,應該刺足厥陰經的起始穴位和足少陽經的入穴。
金氣欲下降而受到地彤的阻滯,下降卻不能進入,阻滯導致鬱結,疏通後就能進入,此時可以針刺其所克之經脈以治療,可以散其鬱結,應該刺心包絡經的起始穴位和手少陽經的入穴。
水氣欲下降而受到地阜的阻滯,下降卻不能進入,阻滯導致鬱結,疏通後就能進入,此時可以針刺其所克之經脈以治療,可以散其鬱結,應該刺足太陰經的起始穴位和足陽明經的入穴。
黃帝說:五運的運行,有先後順序和升降變化,會互相制約,能否聽聽關於刺法的相關論述?
岐伯說:應該掌握其運化的根本規律。所以,過盛的要瀉去,不足的要補益。過盛的要瀉去,其次是疏通鬱結,從運行的根本規律入手,使鬱結之氣得以疏通。不足的要補益,以扶助正常的運化,以避免外邪侵襲。補益的方法詳見《密語》。
黃帝問道:關於升降的刺法,其要領是什麼?我想聽聽司天之氣沒有正常運行,導致司化之氣失常,萬物變化都會出現異常。這會導致疾病發生,能否預先消除,以拯救百姓?請講解一下。
岐伯拜謝後回答道:您問的真是精闢!您講的都是至理,您有救濟百姓的聖明之心,臣將盡力闡述此道,使您能洞悉其中的奧妙。
太陽之氣重新布散,而厥陰之氣沒有正常運行,氣機阻塞於上,應該瀉足厥陰經的流注穴位。
厥陰之氣重新布散,而少陰之氣沒有正常運行,氣機阻塞於上,應該刺心包絡經的流注穴位。
少陰之氣重新布散,而太陰之氣沒有正常運行,氣機停滯於上,應該刺足太陰經的流注穴位。
太陰之氣重新布散,而少陽之氣沒有正常運行,氣機阻塞不通,應該刺手少陽經的流注穴位。
少陽之氣重新布散,而陽明之氣沒有正常運行,氣機阻塞不通,應該刺手太陰經的流注穴位。
陽明之氣重新布散,而太陽之氣沒有正常運行,氣機再次阻塞,應該刺足少陰經的流注穴位。
黃帝說:氣機運行不正常,如何掌握其要領?我想聽聽氣機不退的情況,如何消除其餘邪,避免過失,能詳細講解嗎?
岐伯說:氣機過盛,重新布散運行,這就叫做氣機不退位。使地氣不能後續運化,新的司天之氣不能正常運行,所以重新布散運化,使其恢復原狀。巳亥之年天數過盛,所以厥陰之氣不退位,風邪在上,木氣布散於天,應該刺足厥陰經的入穴。子午之年天數過盛,所以少陰之氣不退位,熱邪在上,火氣布散於天,應該刺手厥陰經的入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