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內外傷辨惑論》~ 卷中 (4)
卷中 (4)
1. 硃砂涼膈丸
治上焦虛熱,肺脘咽膈有氣,如煙搶上。
白話文:
用於治療上焦虛熱,肺部和咽喉部位有氣上衝的症狀。
黃連,山梔子(以上各一兩),人參,茯苓(以上各五錢),硃砂(三錢,別研),腦子(五分,別研)
白話文:
黃連、山梔子各一兩、人參、茯苓各五錢、硃砂三錢(另搗碎研磨)、腦子五分(另搗碎研磨)。
右為細末,研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硃砂為衣,熟水送下五七丸,日進三服,食後。
白話文:
將右邊配製好的藥材研磨成細末,再加入煉製好的蜂蜜均勻攪拌,搓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藥丸,用硃砂包覆,以煮熟的溫水送服,每次服用5到7丸,每天服用三次,在餐後服用。
2. 黃連清膈丸
治心肺間有熱,及經中熱。
白話文:
用於治療心肺間有熱,以及經絡中的熱症。
麥門冬(去心,一兩),黃連(去須,五錢),鼠尾黃芩(淨刮,三錢)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三十丸,溫水送下,食後。
白話文:
麥門冬(去心,50克),黃連(去須,25克),鼠尾草黃芩(淨刮,15克)
3. 門冬清肺飲
治脾胃虛弱,氣促氣弱,精神短少,衄血吐血。
白話文:
用於治療脾胃虛弱,氣短乏力,精神不振,以及鼻出血和吐血。
紫苑茸(一錢五分),黃耆,白芍藥,甘草(以上各一錢)
白話文:
紫苑花絨毛(1.5克),黃耆、白芍藥、甘草(以上各1克)
人參(去蘆),麥門冬(以上各五分),當歸身(三分),五味子(三個)
白話文:
-
人參(去蘆):五分
-
麥門冬:五分
-
當歸身:三分
-
五味子:三個
上㕮咀,分作二服,每服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,食後。
《局方》中大阿膠丸亦宜用。
白話文:
以上藥物研磨成綠豆大小,分成兩份,每次煎煮一份,用水兩盞,煎至剩下一盞,去渣後溫服,在飯後服用。
《局方》中的大阿膠丸也非常適合使用。
4. 人參清鎮丸
治熱止嗽,消痰定喘。
白話文:
治療發熱引起的咳嗽,消除痰液,平定喘息。
柴胡,人參(以上各一兩五錢),生黃芩,半夏,甘草(炙以上各七錢五分),青黛(六錢),天門冬(去心,三錢),陳皮(去白),五味子(去核,二錢)
白話文:
柴胡、人參(以上各 60 公克,約合 1 兩 5 錢),生黃芩、半夏、甘草(炙以上各 37.5 公克,約合 7 錢 5 分),青黛 30 公克(約合 6 錢),天門冬(去心)15 公克(約合 3 錢),陳皮(去白)10 公克,五味子(去核)10 公克(約合 2 錢)
上件為細末,水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,溫白湯送下,食後。
《局方》中人參清肺湯亦宜用。
白話文:
將上述的細小藥粉,用溫水糊成丸狀,大小如梧桐種子一般。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粒藥丸,用溫暖的白開水送服,最好在飯後服用。
5. 皂角化痰丸
治勞風,心脾壅滯,痰涎盛多,喉中不利,涕唾稠黏,咽塞吐逆,不思飲食,或時昏憒。
白話文:
治療勞損風症,心脾阻滯,痰液多,喉嚨不舒服,鼻涕和唾液濃稠黏膩,咽喉阻塞,嘔吐,不想吃飯,有時昏昏沉沉。
皂角(木白皮酥炙),白附子(炮),半夏(湯洗七次),天南星(炮),白礬(枯),赤茯苓(去皮),人參(以上各一兩),枳殼(炒,二兩)
白話文:
皁角(木白皮用火微炙),白附子(用火炮製),半夏(用湯洗七次),天南星(用火炮製),白礬(用火煅至枯乾),赤茯苓(去皮),人參(以上各一兩),枳殼(炒過,二兩)
上為細末,生薑汁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溫水送下,食後。
白話文:
把它研磨成粉末,用麵粉拌合,加入生薑汁製成丸子,像梧桐籽般大小,每次吃30粒,用溫水送服,在飯後服用。
6. 白朮和胃丸
治病久厭厭不能食,而臟腑或結或溏,此胃氣虛弱也。常服則和中理氣,消痰去濕,和脾胃,進飲食。
白話文:
治療長期病後厭食,臟腑有時便祕有時腹瀉,這是胃氣虛弱的表現。經常服用可以調節中焦,理順氣機,化痰去溼,調理脾胃,增進食慾。
白朮(一兩二錢),半夏(湯洗七次),厚朴(薑製,以上各一兩),陳皮(去白,八錢),人參(七錢),甘草(炙,三錢),枳實(麩炒),檳榔(以上各二錢五分),木香(一錢)
白話文:
白朮(1兩2錢),半夏(煮水洗七次),厚朴(用薑製作,以上各1兩),陳皮(去除白的部分,8錢),人參(7錢),甘草(烘焙後,3錢),枳實(用麩炒),檳榔(以上各2錢5分),木香(1錢)。
上件為細末,生薑汁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溫開水送下,食遠。
白話文:
上述治療方法是將細末的藥粉與生薑汁混合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三十丸,可以用溫開水送服,餐後服用即可。
7. 肺之脾胃虛方
脾胃虛則怠惰嗜臥,四肢不收,時值秋燥令行,濕熱少退,體重節痛,口乾舌乾,飲食無味,大便不調,小便頻數,不欲食,食不消;兼見肺病,灑淅惡寒,慘慘不樂,面色惡而不和,乃陽氣不伸故也。當升陽益氣,名之曰升陽益胃湯。
白話文:
脾胃虛弱,就會懶惰愛睡覺,四肢無力,正值秋季燥氣盛行,濕熱退卻,就會出現體重減輕,關節疼痛,口乾舌燥,飲食沒有味道,大便不規律,小便頻繁,不想吃東西,吃下去的東西也無法消化;同時還會伴有肺部疾病,容易感冒和畏寒,心情低落,面色不好,這是因為陽氣沒有得到舒展的緣故。這種情況下,應該採用升陽益氣的方法進行治療,方名為升陽益胃湯。
8. 升陽益胃湯
黃耆(二兩),半夏(洗,此一味脈澀者用),人蘆(去蘆),甘草(炙,以上各一兩),獨活,防風(以秋旺,故以辛溫瀉之),白芍藥(何故秋旺用人參白朮芍藥之類反補肺,為脾胃虛則肺最受邪,故因時而補,易為力也。),羌活(以上各五錢),橘皮(四錢),茯苓(小便利不渴者勿用),柴胡,澤瀉(不淋勿用),白朮(以上各三錢),黃連(一錢)
白話文:
黃耆(二兩),半夏(洗淨,此味藥性收澀的人用),人參(去蘆),甘草(炙過,以上各一兩),獨活,防風(因秋天太旺盛,所以用辛溫藥來瀉之),白芍藥(為什麼秋天旺盛時使用人蔘、白朮和芍藥等反倒補肺,因為脾胃虛弱則肺最容易受到邪氣侵襲,所以因時而補,更容易奏效。),羌活(以上各五錢),橘皮(四錢),茯苓(小便通暢不口渴的人勿用),柴胡,澤瀉(不小便淋漓的人勿用),白朮(以上各三錢),黃連(一錢)
上㕮咀,每服秤三錢,水三盞,生薑五片,棗二枚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,早飯後。或加至五錢。
服藥後如小便罷而病加增劇,是不宜利小便,當少去茯苓、澤瀉。
白話文:
上㕮咀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三小碗煎,加入生薑五片,棗子兩枚,煎到剩下一小碗,過濾掉渣滓,溫熱服用,在早餐後服用。也可以增加到五錢。
若喜食,一二日不可飽食,恐胃再傷,以藥力尚少,胃氣不得轉運升發也,須薄味之食或美食助其藥力,益升浮之氣而滋其胃氣,慎不可淡食以損藥力,而助邪氣之降沉也。
白話文:
如果你喜歡吃美食,一兩天內不能吃飽,恐怕胃會再次受傷,因為藥力還很弱,胃氣不能正常運行和宣發。此時,你應該吃清淡或美味的食物來幫助藥力,增強胃氣上升的力氣,滋養胃氣。要小心,不要吃淡而無味的食物,以免損傷藥力,並助長邪氣的下沉。
可以小役形體,使胃與藥得轉運升發;慎勿太勞役,使氣復傷,若脾胃得安靜尤佳。若胃氣稍強,少食果以助谷藥之力。經云:「五穀為養,五果為助」者也。
白話文:
可以適當地運動身體,幫助胃和藥物的運化吸收;不要過度勞累,否則會再次損傷氣血,如果脾胃能夠安靜地運化是最好的。如果胃氣稍強,可以少量食用水果來幫助飲食、藥物的運化。經書上說:“五穀是用來養生的,五果是用來輔助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