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內外傷辨惑論》~ 卷中 (3)
卷中 (3)
1. 清暑益氣湯
黃耆(汗少者減五分),蒼朮(泔浸去皮,以上各一錢五分),升麻(一錢),人參(去蘆),白朮,橘皮,神麯(炒),澤瀉(以上各五分),甘草(炙),黃柏(酒浸),當歸身,麥門冬(去心),青皮(去白),葛根(以上各三分),五味子(九個)
白話文:
黃耆(如果流汗少的人則減少五分之一),蒼朮(用淘米水浸泡後去皮,以上各取一錢五分),升麻(一錢),人參(去除蘆頭),白朮,橘皮,神麴(炒過的),澤瀉(以上各取五分),甘草(經過炙烤的),黃柏(用酒浸泡過的),當歸身,麥門冬(去除中心),青皮(去除白色胎衣),葛根(以上各取三分),五味子(九個)
《內經》云:「陽氣者,衛外而為固也」,「炅則氣泄。」今暑邪干衛,故身熱自汗。以黃耆、人參、甘草補中益氣為君;甘草、橘皮、當歸身甘辛微溫養胃氣,和血脈為臣。蒼朮、白朮、澤瀉滲利除濕。升麻、葛根苦甘平,善解肌熱,又以風勝濕也。濕勝則食不消而作痞滿,故炒曲甘辛,青皮辛溫,消食快氣。
白話文:
《內經》雲:「陽氣者,衛外而為固也」,「炅則氣泄」陽氣有衛外而固表的作用,它一旦虛弱了,外邪便乘虛而入。夏天的暑邪邪熱,正是外邪的一種。外邪侵犯人體,讓人體發熱、自汗。
用黃耆、人參、甘草來補益中氣、健脾益氣為君。甘草、橘皮、當歸身甘辛微溫養胃氣,和血脈為臣。蒼朮、白朮、澤瀉滲利除濕。升麻、葛根苦甘平,善解肌熱,又以風勝濕也。濕勝則食不消而作痞滿,故炒曲甘辛,青皮辛溫,消食快氣。
腎惡燥,急食辛以潤之,故以黃柏苦辛寒,借甘味瀉熱補水虛者,滋其化源。以五味子、麥門冬酸甘微寒,救天暑之傷庚金為佐也。
白話文:
腎臟厭惡燥熱,服用辛辣的食物可以滋潤它,所以用黃柏的苦、辛、寒,藉助甘味來瀉熱,補益水虛的人,滋潤它們的化生之源。以五味子、麥門冬的酸、甘、微寒,來救治暑天的庚金之傷。
上㕮咀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,食遠。
此病皆因飲食失節,勞倦所傷,日漸因循,損其脾胃,乘暑天而作病也。
白話文:
以上藥物研磨成綠豆大小,一起煎煮,用水兩盞,煎至剩下一盞,去渣後稍微熱一下服用,在遠離飯點的時間服用。
這些疾病都是由於飲食無規律、過度勞累導致的,隨着時間推移逐漸損害脾胃,在炎熱的夏天發病。
如汗大泄者,津脫也,急止之。加五味子(十枚),炒黃柏(五分),知母(三分)。此按而收之也。
白話文:
如果出汗很多的人,津液脫失了,要趕快止住。加入五味子(十顆),炒黃柏(五分),知母(三分)。這樣按住而收斂它。
如濕熱乘其腎肝,行步不正,腳膝痿弱,兩腳欹側,已中痿邪,加酒洗黃柏、知母(以上各五分),令兩足湧出氣力矣。
白話文:
如果體內濕熱侵犯腎與肝,則行走不正,腳和膝蓋軟弱無力,雙腳歪斜,說明已經受到了風濕邪氣的侵襲,這時可加入酒洗黃柏和知母(以上各五分)治療,這樣就能使雙腳重新獲得力量。
如大便澀滯,隔一二日不見者,致食少,乃血中伏火而不得潤也。加當歸身、地黃(以上各五分),桃仁泥、麻仁泥(以上各一錢),以潤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大便排泄不暢,一兩天沒有大便,就會導致食慾不振,這是因為血中伏火而得不到滋潤。加入當歸身、地黃(以上各五分),桃仁泥、麻仁泥(以上各一錢),以滋潤之。
夫脾胃虛弱之人,遇六七月霖雨,諸物皆潤,人汗沾衣,身重短氣,更逢濕旺,助熱為邪,西北二方寒清絕矣,人重感之,則骨乏無力,其形如夢寐間,朦朦如煙霧中,不知身所有也。聖人立法,夏月宜補者,補天真元氣,非補熱火也,夏食寒者是也。故以人參之甘補氣,麥門冬苦寒,瀉熱補水之源,五味子之酸,清肅燥金,名曰生脈散。
孫真人云: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之氣,亦此意也。
白話文:
脾胃虛弱的人,如果在六七月份遇上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,到處都是濕漉漉的,人的汗水把衣服都打濕了,身體沉重、呼吸急促,再加上濕邪旺盛,助長熱邪,西北兩方寒氣清涼,人最容易感受寒邪,就會出現骨頭酸軟、無力,整天昏昏沉沉,像在夢中一樣,恍恍惚惚如在煙霧之中,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在哪裡。聖人制定養生法則,夏季應該吃一些滋補的食物,但補的不是熱火,而是天真的元氣,因此應該多吃一些寒涼的食物。可以用人參的甘味來補氣,麥門冬的苦寒來瀉熱補水,五味子的酸味來清肅燥金,這些藥材合在一起叫做生脈散。
2. 參朮調中湯
瀉熱補氣,止嗽定喘,和脾胃,進飲食。
白話文:
瀉熱補氣,止咳平喘,調理脾胃,增進食慾。
白朮(五分),黃耆(四分),桑白皮,甘草(炙),人參(以上各三分),麥門冬(去心),青皮(去白),陳皮(去白),地骨皮,白茯苓(以上各二分),五味子(二十個)
白話文:
白朮(15公克),黃耆(12公克),桑白皮、甘草(各9公克),人參(9公克),麥門冬(去心)、青皮(去白)、陳皮(去白)、地骨皮、白茯苓(各6公克),五味子(20個)
《內經》云:「火位之主,其瀉以甘。」以黃耆甘溫,瀉熱補氣;桑白皮苦微寒,瀉肺火定喘,故以為君。「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。」以五味子之酸,收耗散之氣,止咳嗽。脾胃不足,以甘補之,故用白朮、人參、炙甘草,苦甘溫補脾緩中為臣。地骨皮苦微寒,善解肌熱;茯苓甘平降肺火;麥門冬甘微寒,保肺氣為佐。
白話文:
《內經》中提到:「火位之主,其瀉以甘。」所以用甘溫的黃耆來瀉熱補氣;桑白皮苦微寒,能瀉肺火定喘,所以作為君藥。「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。」所以用酸味的五味子來收斂耗散的肺氣,止咳。脾胃不足,用甘味來補養,所以用白朮、人參、炙甘草,苦甘溫補脾胃,緩和中焦,作為臣藥。地骨皮苦微寒,善於清解肌熱;茯苓甘平,能清降肺火;麥門冬甘微寒,能滋養肺氣,作為佐藥。
青皮、陳皮去白,苦辛溫散胸中滯氣為使也。
上件㕮咀如麻豆大,都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大溫服,早飯後。忌多語言勞役。
白話文:
青皮、陳皮去除白色部分,因其味苦辛性溫,可以疏散胸中的滯氣。
以上藥物研磨成綠豆大小,一起煎煮,用水兩盞,煎至剩下一盞,去渣後溫服,在早飯後服用。需要注意避免過多言語和勞動。
3. 升陽散火湯
治男子婦人四肢發睏熱,肌熱,筋骨間熱,表熱如火燎於肌膚,捫之烙手。夫四肢屬脾,脾者土也,熱伏地中,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也。又有胃虛過食冷物,郁遏陽氣於脾土之中,並宜服之。
白話文:
治療男人和女人四肢感覺疲倦發熱、肌肉發熱、骨頭和肌肉之間發熱,外表像火燒到皮膚一樣熱,手摸起來感覺很燙。四肢屬脾,脾屬土,熱伏地中,這種病多由血虛引起。另外,胃虛過食寒涼食物,鬱抑陽氣於脾土之中,也適合服用。
升麻,葛根,獨活,羌活,白芍藥,人參(以上各五錢),甘草(炙),柴胡(以上各三錢),防風(二錢五分),甘草(生,二錢)
上件㕮咀如麻豆大,每服秤五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大溫服,無時,忌寒涼之物。
白話文:
升麻、葛根、獨活、羌活、白芍藥、人參(以上各 15 公克),炙甘草、柴胡(以上各 9 公克),防風(7.5 公克),生甘草(6公克)
4. 當歸補血湯
治肌熱,燥熱,困渴引飲,目赤面紅,晝夜不息。其脈洪大而虛,重按全無。《內經》曰:「脈虛血虛。」又云,血虛發熱,證象白虎,惟脈不長實有辨耳,誤服白虎湯必死。此病得之於飢困勞役。
白話文:
治療肌肉燥熱,燥熱,口渴引飲,眼睛發紅,臉色發紅,晝夜不息。其脈象洪大而虛弱,重按完全沒有脈搏。《內經》說:「脈象虛弱是氣血虛弱。」又說,氣血虛弱發熱,證狀與白虎湯類似,只有脈搏不長實有區別,誤服白虎湯必死。這種疾病是飢餓、睏乏、勞累引起的。
黃耆(一兩),當歸(酒洗,二錢)
上件㕮咀,都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,空心食前。
白話文:
黃芪(一兩)、當歸(酒洗,二錢)
以上藥物研磨成綠豆大小,一起煎煮,用水兩盞,煎至剩下一盞,去渣後溫服,在空腹時飯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