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杲

《內外傷辨惑論》~ 卷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中 (2)

1. 除風濕羌活湯

羌活(七分),防風,升麻,柴胡(以上各五分),藁本,蒼朮(以上各一錢)

上件銼如麻豆大,都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柤,大溫服之,空心,食前。

所以然者,為風藥已能勝濕,故另作一服與之。

肩背痛,汗出,小便數而少,風熱乘肺,肺氣鬱甚也,當瀉風熱則愈,通氣防風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除風濕羌活湯

羌活用量較多,防風、升麻、柴胡用量相同,藁本和蒼朮用量較少,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每次用量為上述比例混合而成,用兩碗水煎成一碗,去掉藥渣,溫熱服用,空腹,飯前服用。

之所以另立一方,是因為風藥本身就能夠克服濕邪。

若出現肩背疼痛、出汗、小便次數多但量少等症狀,這是風熱之邪侵犯肺部,導致肺氣鬱結不通所致。應當瀉去風熱,則可痊癒,此時應服用通氣防風湯。

2. 通氣防風湯

防風,羌活,陳皮,人參,甘草(以上各五分),藁本,青皮(以上各三分),白豆蔻,黃柏(以上各二分),升麻,柴胡,黃耆(以上各一錢)

上㕮咀,都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,食後。

如面白脫色,氣短者,不可服。

肩背痛不可回顧者,此手太陽氣鬱而不行,以風藥散之。脊痛項強,腰似折,項似拔,此足太陽經不通行,以羌活勝濕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通氣防風湯

藥方組成:防風、羌活、陳皮、人參、甘草(各5分),藁本、青皮(各3分),白豆蔻、黃柏(各2分),升麻、柴胡、黃耆(各1錢)。

用法:將所有藥材混合,每次取一劑量,用兩碗水煎成一碗,去渣,溫熱服用,飯後服用。

注意事項:臉色蒼白無血色、呼吸短促者,不宜服用此方。

若肩背疼痛,無法回頭,這是手太陽經氣鬱不通,可用祛風藥物治療。若脊背疼痛、頸項僵硬,腰部感覺像斷了一樣,頸部像被人拉扯一樣,這是足太陽經不通,應服用羌活勝濕湯治療。

3. 羌活勝濕湯

羌活,獨活(以上各一錢),藁本,防風,甘草(炙),川芎(以上各五分),蔓荊子(三分)

上㕮咀,都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大溫服,食後。

如身重,腰沉沉然,經中有寒濕也,加酒洗漢防己(五分),輕者附子(五分),重者川烏(五分)。

白話文:

羌活勝濕湯

羌活、獨活各一錢,藁本、防風、炙甘草、川芎各五分,蔓荊子三分。 將藥材混合後,每次服用量為一劑,用兩碗水煎成一碗,去渣,溫服,飯後服用。

如果覺得身體沉重,腰部沉甸甸的,經絡中有寒濕,可以加酒洗過的防己五分(輕症),症狀較輕者加附子五分,症狀較重者加川烏五分。

4. 升陽順氣湯

治因飲食不節,勞役所傷,腹脅滿悶,短氣。遇春則口淡無味,遇夏雖熱,猶有惡寒,飢則常如飽,不喜食冷物。

黃耆(一兩),半夏(三錢,湯洗七次),草豆蔻(二錢),神麯(一錢五分,炒),升麻,柴胡,當歸身,陳皮(以上各一錢)甘草(炙),黃柏(以上各五分),人參(去蘆,三分)

脾胃不足之證,須用升麻、柴胡苦平,味之薄者,陰中之陽,引脾胃中清氣行於陽道及諸經,生髮陰陽之氣,以滋春氣之和也;又引黃耆、人參、甘草甘溫之氣味上行,充實腠理,使陽氣得衛外而為固也。凡治脾胃之藥,多以升陽補氣名之者此也。

上件㕮咀,每服三錢,水二盞,生薑三片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,食前。

白話文:

升陽順氣湯

治療因飲食不節、過度勞累所造成的腹脅脹滿、胸悶、呼吸短促。春天時感覺口淡無味,夏天即使天氣炎熱,卻仍然覺得怕冷,飢餓時卻像吃飽了一樣,不喜歡吃冷的食物。

藥方組成:黃耆一兩,半夏三錢(用溫水洗七次),草豆蔻二錢,神麴一錢五分(炒過),升麻、柴胡、當歸身、陳皮各一錢,炙甘草、黃柏各五分,去蘆的人參三分。

此方治療脾胃虛弱的症狀,使用升麻、柴胡味苦而性平,味淡,屬陰中之陽,可以引導脾胃中的清氣運行於陽經和全身經絡,生髮陰陽之氣,以滋養春天溫和的氣候;又能引導黃耆、人參、甘草的甘溫之氣上升,充實肌膚組織,使陽氣能夠護衛體表而使身體強壯。凡是治療脾胃的藥方,多用「升陽補氣」來命名,此方也是如此。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兩碗水,加三片生薑,煎煮至一碗水,過濾去渣,溫服,飯前服用。

5. 升陽補氣湯

治飲食不時,飢飽勞役,胃氣不足,脾氣下溜,氣短無力,不能寒熱,早飯後轉增昏悶,須要眠睡,怠惰,四肢不收,懶倦動作,及五心煩熱。

厚朴(薑製,五分),升麻,羌活,白芍藥,獨活,防風,甘草(炙),澤瀉(以上各一錢),生地黃(一錢五分),柴胡(二錢五分)

上件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生薑三片,棗二枚,煎至一盞,去渣,大溫服,食前。

如腹脹及窄狹,加厚朴。

如腹中似硬,加砂仁三分。

白話文:

升陽補氣湯

治療飲食不定時、飢飽勞累,導致胃氣不足、脾氣下垂,出現氣短乏力、畏寒怕熱等症狀,飯後容易昏沉想睡、懶惰、四肢無力、行動遲緩,以及五心煩熱。

處方:厚朴(薑製,5克)、升麻、羌活、白芍藥、獨活、防風、炙甘草、澤瀉(以上各1克)、生地黃(1.5克)、柴胡(2.5克)。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5克,用兩碗水(約400毫升),加生薑三片、大棗兩枚,煎煮至一碗,過濾藥渣,溫服,飯前服用。

如果腹部脹滿或感覺狹窄,可以加厚朴。

如果腹部感覺堅硬,可以加砂仁3克。

6. 暑傷胃氣論

《刺志論》云:「氣虛身熱,得之傷暑」。熱傷氣故也。《痿論》云:「有所遠行勞倦,逢大熱而渴,渴則陽氣內伐,內伐則熱舍於腎,腎者水臟也,今水不能勝火,則骨枯而髓虛,故足不任身,發為骨痿。故《下經》曰:骨痿者,生於大熱也。」此濕熱成痿,令人骨乏無力,故治痿獨取陽明。

時當長夏,濕熱大勝,蒸蒸而熾。人感之多四肢困倦,精神短少,懶於動作,胸滿氣促,肢節沉痛;或氣高而喘,身熱而煩,心下膨痞,小便黃而少,大便溏而頻,或痢出黃糜,或如泔色;或渴或不渴,不思飲食,自汗體重;或汗少者,血先病而氣不病也。其脈中得洪緩,若濕氣相搏,必加之以遲,遲病雖互換少差,其天暑濕令則一也。

宜以清燥之劑治之,名之曰清暑益氣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暑傷胃氣論

《刺志論》說:「氣虛身熱,是因暑氣侵襲所致。」這是暑熱傷損元氣造成的。 《痿論》說:「如果長途跋涉勞累,又遇到酷熱而口渴,口渴就會導致陽氣內耗,陽氣內耗就會使熱邪停留在腎臟,腎臟是水臟,現在水氣不能制約火氣,就會導致骨骼乾枯、髓液虛弱,所以腿腳無力,發展成骨痿。因此,《下經》說:骨痿是由於酷熱引起的。」這種濕熱導致的痿證,會讓人骨骼無力,所以治療痿證單獨選取陽明經。

現在正值長夏,濕熱之氣盛行,暑氣蒸騰而熾熱。人們受其影響,大多出現四肢倦怠、精神不振、懶於活動、胸悶氣短、關節沉重疼痛;或者氣往上衝而喘息,身體發熱煩躁,心窩部脹滿,小便顏色黃且量少,大便稀溏且頻次多,或者痢疾排出黃色粘稠物,或者像淘米水一樣;有的口渴有的不口渴,不想吃東西,自汗且身體沉重;或者汗少的人,是血先受病而氣未受病。其脈象通常是洪大而緩慢,如果與濕氣相搏,脈象就會更加遲緩,雖然遲脈和其它病症會相互變化,但其根本原因都是暑濕之邪。

應該用清熱燥濕的藥物治療,叫做清暑益氣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