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實功

《外科正宗》~ 卷之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1)

1. 癰疽原委論第一

癰疽發背為何生,好好身驅出此形。

凡人處世而無疾病者,水升火降精秘血盈也。養生篇曰:毋搖爾精,毋勞爾形,皈心靜默,可以長生,此皆遠世俗、忘名利、無貪嗔、卻疾病,此惟修身保命之士所能,今人豈能及哉!蓋謂靜則生水,動則生火;又水能生萬物,火能克萬物,故百病由火而生。火既生,七情六慾皆隨應而入之;既入之後,百病發焉。

白話文:

一般人在生活中沒有疾病的人,是因為體內水升火降,精液飽滿血液充足的緣故。養生篇上說:不要耗損你的精氣,不要勞累你的形體,心靈歸於寧靜沉默,就可以長壽。這些都是遠離世俗、忘記名利、沒有貪嗔、排除疾病,只有修身保命的人才能做到,現在的人哪裡能做到呢?所謂靜則生水,動則生火;此外水能生萬物,火能克萬物,所以百病都是由火而生的。火既產生,七情六慾全都跟著進入身體內部;一旦進入體內後,百病跟著發作。

發於內者,為風勞、蠱膈、痰喘、內傷;發於外者,成癰疽、發背、對口、疔瘡,此皆言其大略也。故成癰者壅也,為陽,屬六腑毒騰於外,其發暴而所患浮淺,因病原稟於陽分中。蓋陽氣輕清浮而高起,故易腫、易膿、易腐、易斂,誠為不傷筋骨易治之症也。疽者沮也,為陰,屬五臟毒攻於內,其發緩而所患深沉,因病原稟於陰分中。

白話文:

由內部引起的疾病,包括風勞、蠱膈、痰喘、內傷;由外部引起的疾病,則會形成癰疽、發背、對口、疔瘡,這些都是粗略地概括了病情。成癰是因為毒素淤積,是陽症,與六腑中毒在外表,發病迅速,患處較淺,病源是由陽性部分引發的。陽氣輕清浮而高起,因此容易腫脹、化膿、腐爛、收斂,通常不傷筋骨,容易治療。疽是毒素鬱積,是陰症,與五臟中毒在內部,發病緩慢,患處較深,病源是由陰性部分引發的。

蓋陰血重濁性質多沉,故為傷筋蝕骨難治之症也。凡年壯氣血勝毒則順,年老毒勝氣血則險。治法載於第二論中,宜詳觀之。

內被七情干臟腑,憂愁思慮總關心。

白話文:

陰血性質沉重混濁,因此造成傷筋蝕骨,難以治癒的症狀。一般來說,年紀壯盛的人,氣血勝過毒氣,因此病情會比較順利。年紀大的人,毒氣勝過氣血,因此病情比較危險。治療方法記載在第二論中,請仔細參閱。

七情六慾者,盜人元氣之賊也。人能疏於此者,無不多安多壽,人若親於此者,無不有損有傷,但人能味之者鮮矣。蓋情欲之動作,無所不好,無所不為,故喜傷心,怒傷肝,憂傷肺,思傷脾,悲傷於魂魄,恐傷腎,驚傷膽。此等七情,皆耗人一身元氣之萌孽也。至於六慾者,耳聽聲音,眼觀物色,鼻聞香氣,舌貪滋味,心帷大地,意幄萬方,此等六慾,皆損人三世鍾靈之真性也。又所以為苦、為疾、為夭、為疼,以及休廢衰敗,諸病諸瘡,盡皆出於此等之情欲也。

醫者患者亦宜慎察之。

外又六淫傷氣血,風寒暑濕火相臨。

白話文:

七情六慾是盜取人體元氣的賊寇。人若能疏遠這些,沒有不身體安康、長壽的,人若沉迷其中,沒有不身體受損的,但能真正體味其中滋味的人很少。情慾的行為,沒有什麼不好,沒有什麼不做,所以高興傷心,生氣傷肝,憂愁傷肺,思考傷脾,悲傷傷魂魄,恐懼傷腎臟,驚嚇傷膽。這些七情,都是消耗人體元氣的來源。至於六慾是指,耳朵聽聲音,眼睛看東西,鼻子聞香味,舌頭貪圖美味,心裡包容大地,思慮萬物,這些六慾,都損害人三世的靈性。因此,所謂的痛苦、疾病、夭折、疼痛,以及衰老、衰敗、各種疾病和瘡傷,都是由這些情慾引起的。

六淫者,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是也。風為四時不正浩蕩肅殺之氣,發而最能中人;寒乃節候不調、疾風暴雨、冰雪嚴寒所傷,或口貪生冷之物;暑因亢陽酷日、爍火流金、濕熱熏蒸而中,濕從坐臥久陰卑濕之地,或身驟臨風雨潮氣所侵;燥為陰虛內熱,消爍津液,不能滋潤臟腑,以致皮膚枯槁、便乾為燥;火生於心緒煩擾、醇酒膏粱、房欲不閒所動。此六淫者,皆從外而入之,體實之人遇而不中者有,體弱之人感而隨發者多。

膏粱厚味多無忌,勞傷房欲致虧陰。

白話文:

也有感到身體不適的時候,邪氣入侵臟腑、經絡、關節內部,累積日久,或是等待內部受傷,或是因為外感,邪氣觸動而發作,發作之後,要根據寒熱溫涼、邪正勝負來治療。

又有感之不發,邪氣客於臟腑、經絡、關節之內,積襲日久,或待內傷,或因外感,邪氣觸而發之,既發之後,當參寒熱溫涼、邪正勝負而治之。

膏粱者,醇酒肥鮮炙爆之物也。時人多以火炭烘燻,或以油酥燥煮,其味香燥甘甜,其性鹹酸辛辣,又至於塗藏厚料,頓煮重湯,以取其爽口快心,不顧其消陰爍臟。又得於寵妾滿前,精神飛曠,溫床厚被,爐火圍匡,每至於未飢先食,未冷先綿,快意從心,色力太過,稍有不及,便去興陽,惟取快意於一時,不覺陰消於平日。

白話文:

膏粱之物是指醇酒、肥胖海鮮、烘烤的食物。現在的人多以火炭烘烤或以油脂過度烹調這些食物,其味道香、燥、甘、甜,性質鹹、酸、辛辣。再結合塗料、厚料、煮沸和燉湯,以獲得清爽、快樂的口感,而不管食物會削弱陰、損害臟器。在寵妾面前吃得心滿意足,精神飛揚,溫暖的牀和厚被子,爐火環繞。往往還沒餓就先吃,還沒冷就先穿暖,一切隨心所欲,色力過度。身體稍有缺乏,就治療陽氣,只顧一時的快樂,卻不覺得平日陰氣會消耗。

況所生是疾者,不起於藜藿,盡屬於膏粱,誰識膏粱味短不及藜藿味長,凡知命者,當遠之避之,擇而用之可也。

故將五臟多乖變,自然六腑不調勻。

白話文:

造成的疾病,並不源於粗茶淡飯,盡屬於山珍海味,誰認識山珍海味的味道短暫不及粗茶淡飯的味道長久,凡是懂得養生的人,應當遠離這些,避免它們,選擇具有滋補價值的還可以。

五臟屬五行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是也。常欲相順相生,所得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此五臟相合相生,理稟太和之氣,其疾何以生焉。是為疾者,五臟必相反相剋,所被木剋土,土剋水,水剋火,火剋金,金剋木。此五臟相刑相剋,理返互變之機,其疾再無不作者,所謂相生者昌,相剋者亡。

白話文:

五臟分別對應五行中的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五臟常要順應五行相生之理,才能保持健康。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,如此五臟相合相生,身體才能保持陰陽平衡,疾病也就無從產生。相反,如果五臟相剋,就會導致疾病發生。木剋土,土剋水,水剋火,火剋金,金剋木,五臟相刑相剋,就會導致身體失衡,疾病叢生。所以說,相生者昌盛,相剋者衰亡。

此誠為萬物生克一定之理,豈止於疾病言哉!又謂五臟不和則六腑不通,六腑不通則九竅疲癃,九竅疲癃則留結為癰。蓋癰疽必出於臟腑乖變,開竅不得宣通而發也。治當寒邪而痛者,以溫熱散之;濕腫強痛者,滲而導之;燥搐攣痛者,滋而潤之;泄而痛者溫之,塞而痛者通之,虛而痛者補之,實而痛者瀉之,陰陽不和者調燮之,經絡秘澀者沖和之,膿脹而痛者開之,惡肉侵蝕者去之,勞而痛者逸之,損而痛者續之,此等皆為活法,惟在用者詳之。

發於心上多危險,五臟相干事可明。

白話文:

這確實是萬物生剋一定的道理,豈止是可以用於疾病而論!又說五臟不調和,則六腑不通,六腑不通,則九竅虛弱,九竅虛弱,則淤積結成膿腫。膿腫一定是由臟腑發生變化,開竅不能宣通而發生的。治療時,應該對寒邪而疼痛的,以溫熱的方法來散發它;濕腫疼痛的,以滲導的方法來處理;燥搐攣痛的,以滋潤的方法來處理;瀉而疼痛的,以溫暖的方法來處理;塞而疼痛的,以通暢的方法來處理;虛而疼痛的,以補益的方法來處理;實而疼痛的,以瀉下的方法來處理;陰陽不調和的,以調燮的方法來處理;經絡閉塞的,以通暢的方法來處理;膿脹而疼痛的,以開膿的方法來處理;惡肉侵蝕的,以去除的方法來處理;勞累而疼痛的,以休息的方法來處理;損害而疼痛的,以接續的方法來處理。這些都是活用的治療方法,只看用藥的人是否詳細地診斷病情。

五臟者,心、肝、脾、肺四臟皆繫於背,惟腎經一臟獨居於下。雖居於下,其臟精華、津液、元氣、元神盡行灌溉榮注於上,故四臟之火,皆賴一臟之水以濟之,所謂五臟根本皆繫於背,即此之意也,凡發癰疽者,未有不先傷五臟而後發之,況背乃太陽膀胱、督脈所主,太陽者,六經之首領也;督脈者,十二經絡之統脈也。所以瘡生於背,毒犯於此,況心乃又屬君主之位,豈容毒相犯之。

凡發於此,故多成危險難治之症,醫者不可不慎而察之。

心之已下多成順,六腑之因亦許評。

白話文:

五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)皆連接於背部,只有腎臟一臟獨位於下面。雖然腎臟位於下面,但是其精華、津液、元氣、元神都灌溉榮注於上面,因此四臟之火,皆依靠一臟之水以濟之,所謂五臟根本皆繫於背,就是這個意思。凡是發生癰疽的人,沒有一個不是先傷五臟然後才發病的,況且背部是太陽膀胱、督脈所主,太陽是六經之首領,督脈是十二經絡的統脈。因此瘡生於背,毒犯於此,況且心又屬於君主之位,豈容毒相犯之。

凡瘡生於心之以下者,除腎俞一穴外皆為緩。六腑者,足陽明胃經、手太陽小腸經、足太陽膀胱經、手厥陰心包絡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足少陽膽經,此六經,其名屬腑,其形在下,其氣主表,其病為癰。故疾發於五臟者為重,生於六腑者為輕,此為表裡臟腑輕重之別也。

脾家積毒生肩脊。

白話文:

凡是瘡生在心以下的部位,除了腎俞穴之外,其他穴位都可以緩解。六腑是足陽明胃經、手太陽小腸經、足太陽膀胱經、手厥陰心包絡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足少陽膽經,這六條經脈,其名稱屬於腑,其形狀在下,其氣主表,其病為癰瘡。所以,疾病發生在五臟的是重的,發生在六腑的是輕的,這就是表裡臟腑輕重的區別。

發生於肩下脊上者,乃因飲食膏粱積毒所致。發出高腫鮮明,根腳不過兩肩者為順。先宜解毒護心為主,次宜內托清心為要,間用蠟礬丸、護心散防毒攻心。如腫平堅硬,漸大漸開,攻注兩肩胸項、腫而不定者危。

心經火毒對心臨

白話文:

發生於肩下脊上的疼痛,通常是飲食過度、油膩積毒所導致。疼痛部位高聳腫脹、鮮明突出,根源不過兩肩之間,這是順利的症狀。首先應以解毒保護心臟為主,之後應以內託清心為關鍵,期間服用蠟礬丸、護心散來防止毒素攻心。如果腫塊平坦堅硬,逐漸變大並且擴散,攻注到兩肩、胸膛和頸項,且腫脹不定,則情況危急。

對心發者,乃心火妄動熱極而發之也。況心為主宰,周身蘊熱流會於此,其結為患,又稱毒剗。君位最易傷人,刑截督經,害非輕淺。況此穴背脊多坑,固難起發,瘡形落陷,腫不高尖,治當大降心火,急疏蘊熱,頂用針通,隨行拔法,務使毒氣內外疏通,各從門出,庶不內攻,方為成守。保至十五日後,內無變症,得膿為解。

白話文:

針對發於心的疾病,是由於心火妄動、熱極而發生的。況且心臟是全身的主宰,全身的熱氣都匯聚於此,一旦凝結為患,又稱之為毒瘡。心臟的位置最容易受到傷害,刑截督脈,危害非同小可。況且這個穴位位於背脊,坑坑窪窪,本來就難以發作,瘡形低陷,腫脹不高尖,治療時應該大量降低心火,緊急疏散蘊熱,用針刺通頂部,隨行拔罐,務必使毒氣內外疏通,各從門路排出,這樣才能防止內攻,才能算作治癒。保證在十五天之後,體內沒有變症,出現膿液就算是痊癒了。

如是期變症漸生,堅硬漸大不作膿者,死在二十二朝先後。但此症貴在乎早治,十中可保其三、四也。

兩肩左右雙生髮,肺肝積受不虛名。

白話文:

如果是這種病情逐漸變化,腫塊變得越來越硬且不會化膿,那麼病人很可能在二十二天內去世。但是這種病症如果能夠及早治療,十個人中可以有三、四人得救。

兩邊肩膀上長出的病灶,多是由於肺和肝的積累問題所引起,這樣的診斷並非虛言。

左搭屬肝,右搭屬肺,俱生於左、右肩骨移動之處為可治。古云:左搭串右,右搭串左,俱為難治。今治不然。余每醫左、右相串者,未嘗見其死,惟在治法得宜。有此症者,先用萬靈丹發汗疏通內外,次以清肝解鬱湯、柴胡清肝湯;氣用四君子湯,血用四物湯,潰後八珍湯,俱兼六郁湯參而調治,誠為妥當。但此症原起於痰凝、氣滯、火鬱,氣血不調所生。

白話文:

左邊的搭屬於肝臟,右邊的搭屬於肺臟,都生長在左右肩骨移動的地方,纔可以治療。古話說:左搭串右,右搭串左,都難以治療。現在的治療方法不一樣了。我每次治療左右相串的患者,從未見過有人死亡,只要治療方法得當。有這種症狀的人,先用萬靈丹發汗疏通內外,然後用清肝解鬱湯、柴胡清肝湯;用四君子湯調氣,用四物湯調血,潰爛後用八珍湯,都兼用六鬱湯參著一起調治,纔是妥當的。但這種症狀原本是痰凝、氣滯、火鬱、氣血不調所引起的。

正謂郁者開之,滯者行之,如誤用瘡科解毒泄氣、誤補誤攻之藥,必致多危。

蓮子蜂窠防毒陷

白話文:

應該疏通鬱積,流通阻滯。如果錯誤地使用外科解毒散氣、錯誤地補充或攻伐的藥物,必定會造成更多的危險。

蓮子和蜂巢可以防止毒素陷入。

蜂窠、蓮子二發,多生於背,與心相近,與脊中平,輕者形長高腫,或偏半背;重者形斜平塌,兩脅俱傷,孔似蜂窠,突如蓮子,瘡形雖畏,常能多險。多生老弱不堪,反取常安常穩。大規只怕不純陽,治法何妨瘡勢惡。護心護膜,丸丹須要調停;執藥執方,活法在乎醫意。機參總論,法決存亡。

腰間腎俞發難生。

白話文:

蜂窩瘡、蓮子瘡,多發於背部,與心臟位置相近,與脊椎中線在同一水平線上。輕微的患者,患處會出現細長的腫塊或偏於背部的一側;嚴重的患者,患處會表現為傾斜的平坦潰瘍,兩側都受到傷害,孔洞類似蜂窩,突起像蓮子。雖然這種瘡看起來可怕,但通常可以有多種險情。多發於體弱的老年患者,反而可以經常保持安寧和穩定。最大的顧慮只是不純陽,儘管瘡的病情很惡劣,但治療方法又何必拘泥呢。保護心臟和隔膜,丸藥丹藥需要調和使用;選擇藥物和方法,靈活的用法在於醫生的意圖。抓住要領總體論述,決定治療方法可以決定患者的生死。

腎俞發者,生於兩腰內腎陷肉之間,或正中亦發,凡生於此者,最為險候。蓋內腎乃為性命根本,藏精、藏氣、藏神,又謂受命先天,育女、育男、育壽,此等皆出於腎臟之一竅也。是為疾者,房勞過度,氣竭精傷,欲火消陰,外陽煽惑,以致真水真陰從此而耗散,既散之後,其臟必虛,所以諸火諸邪乘虛而入,既入之後,渾結為瘡。

白話文:

腎俞發是生在兩條腰內腎臟凹陷的肉之間,有時候正中間也會發作,凡是長在此處的瘡,都是最危險的症狀。因為內腎是生命之本,它藏著精、氣、神,又說是受命於先天,它不僅負責懷孕生子,還負責讓人長壽,這些都出於腎臟的一個竅門。得了這種病的人,都是因為房事過度,導致精氣受損,腎陰不足,外邪侵襲,導致真水真陰耗散。真水真陰耗散之後,腎臟必定虛弱,所以各種火邪乘虛而入,進入之後,就會凝聚成瘡。

如本臟稍有真陰制火,瘡形自可紅活高腫為膿,治以人參養榮湯加山萸、五味子、黃柏、知母及加減八味丸以救其源也;若瘡形色紫黑乾枯、堅硬不作膿者,為真陰內敗,再無可生之理,必死在十五日前後為期也。

督脈經虛從項發,俗名對口故相稱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者的本體中仍存有降低火熱值的陰性物質,則患處就會呈紅色、亮光、流水狀,可治癒。可以用人參養榮湯加山、五味子、黃柏、知母及減肥八味丸來救援疾病的根源。但是如果患處顏色呈紫、黑,則說明其內部陰性物質已經失去,不可能生出更具有降低火熱值的陰性物質,這種情況下,患者必在十五個日間失去生命。

對口者,生於項後而對前口者是也,但有偏正之不同。發於正者,屬督脈所主;發於偏者,乃太陽膀胱所司。二者皆起於濕熱上攻凝結而成也。督脈者,發瘡雖正而反為易治,因督脈起於下,而貫脊行於上,故毒氣得之,反能衝突高腫,使邪毒不致下流低陷,乃為外發,故多易治。

白話文:

對口瘡,生長在脖子後面與嘴巴對應的位置,但有正、偏之分。

長在正中者,屬於督脈所主;

長在偏側者,則由太陽膀胱經掌管。

這兩種瘡,都是由於濕熱之氣上攻凝結而成。

督脈的瘡,雖然長在正中,但反而容易治療,這是因為督脈起於下,貫穿脊椎而行至上,所以毒氣一旦進入督脈,反而能將毒氣衝高,使毒氣不致下流低陷,因此以瘡以表現在外面,所以多易於治療。

膀胱者,發瘡雖偏,而每為難治,蓋膀胱之脈起於巔頂,貫項兩旁、順下而行,乃與瘡毒交會下流,故瘡多平塌;又太陽膀胱主司寒水,其質多冷多沉,故瘡於此多難起發,形色多難紅活,堅硬難潰,又易流注,兩肩、胸、項作腫,十五日外無膿者,必然變黑歸陰,故多不治。

白話文:

膀胱:無論瘡發生在哪個身體部位,往往都是難以治癒的。因為膀胱的脈絡起於頭頂,貫穿脖子兩側,然後向下運行,最終與瘡毒匯合並向下流動,所以瘡口常常是平坦的。另外,太陽膀胱經主司寒水,其性質多冷多沉,所以瘡瘍在此處往往難以發作和癒合,瘡口顏色多難紅潤鮮活,堅硬難以潰爛,還容易蔓延擴散,導致兩肩、胸部、頸部腫脹。如果瘡瘍在十五天內沒有膿液產生,那麼它必然會變成黑色並歸於陰,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法治癒的。

俗呼以正為重,以偏為輕,此皆庸說,不得其消息故也,治以黃連消毒飲主之,余皆降火、化痰、解毒、清心、托裡為要也。

何期耳後多生髮,夭疽銳毒不非輕。

白話文:

人們通常認為用正藥為主,用偏藥為輔,這些都是庸俗的說法,因為他們不瞭解藥物的性能和作用。治療時應以黃連消毒飲為主,其他藥物的作用主要是清火、化痰、解毒、清心、託裡。

發生於耳後一寸三分致命之處,誠為險惡之候。又左為夭疽,右為銳毒,夭者妖變之物也,故屬肝木;銳者鋒利之器也,是屬肺金。二者皆起於積想在心,謀慮不決,致火旺而又郁,鬱而又旺以成此疾也。故形多堅硬,頭多隱伏,未潰先黑,未膿先腐,臭穢易生,元氣易敗,常得此者,毒氣多致不得外發,後必內攻而死。

白話文:

這個病痛發生在耳後一寸三分的致命部位,真是危險的時候。又分為左邊的夭疽和右邊的銳毒,夭疽是妖變之物,所以屬於肝木;銳毒是鋒利之器,那是屬於肺金。這兩種病痛都是因為心事積壓,謀慮不決,導致火氣旺盛又鬱結,鬱結又旺盛,以至於成了這個病。所以形狀大多堅硬,大多隱伏著,潰爛之前就發黑,化膿之前就腐爛,容易產生惡臭,元氣容易敗壞,往往得到這個病的人,毒氣大多無法向外發散,最後必定向內攻入而死。

但此症者,初生起於隱微,令人多不知覺,及其知覺,毒已入內矣,如紅活高腫,易膿易腐者無妨。

又有脫疽生手足,□□□□□□□。

白話文:

但是這種病症,一開始發生時很隱藏細微,大多數人不會察覺,等到察覺時,毒素已經侵入體內了。如果出現紅腫高起,容易化膿腐爛的情況,則沒有大礙。

另外,還有脫疽這種病長在手腳上,……。

脫疽之發,脫者,落也;疽者,黑腐也。此毒皆……多生手足。發在骨筋,初生如粟,色似棗形,漸開漸大,筋骨伶仃,烏烏黑黑,痛割傷心,殘殘敗敗,汙氣吞人,延至踝骨,性命將傾,此非天命,自喪其身,古人有法,截割可生,今人誰肯,割截為名,治法雖有,詳在後文。

慢腫難治焮腫易,總論中間法可憑。

白話文:

脫疽的發生,脫落是指肌肉組織壞死脫落;疽是指黑色的腐爛。這些毒素都經常生長在手和腳上。發作在骨頭和肌腱上,一開始像小米粒那麼小,顏色像棗子,逐漸變大,筋骨鬆散,烏黑一片,疼痛難忍,傷口潰爛,污濁的氣味讓人窒息,一直蔓延到腳踝,生命垂危。這不是天生的疾病,而是自己糟蹋自己的身體造成的。古人有方法,截肢可以保命,但現在的人誰願意呢?截肢會被人議論,儘管有治療方法,但詳細內容在後面的文章中。

慢腫者,肉腫瘡不腫是也;焮腫者,瘡腫肉不腫亦是也。此二者,發瘡陰陽之大體,辨症順逆之末節,由此觀之,一決而定也,瘡之初起,理當升發;潰膿之後,不可用內消,宜用托藥。如不應者,乃毒勝氣血,死在旬日。或已發出而不腐潰,根腳堅硬;或軟而散大者,急投托藥,大補脾胃,不應死在二旬。

白話文:

慢腫:指肉腫而瘡不腫的狀況。

焮腫:指瘡腫而肉不腫的狀況。

這兩種情況,是瘡腫陰陽的總綱,也是辨別症狀順逆的關鍵。由此可見,一經辨別,就可以確定病症。瘡瘍在剛開始發作時,應該用升發的方法治療;在潰膿之後,則不宜用內消的方法,應該用託藥來治療。如果這樣治療後仍然沒有效果,說明毒氣勝過氣血,患者會在十天左右死亡。或者瘡瘍已經發出來了,但沒有腐潰,根腳堅硬;或者瘡瘍雖然軟,但散佈的面積很大,這時應該趕快用託藥來治療,並且大力補益脾胃,如果不這樣治療,患者會在二十天左右死亡。

若已潰而色不變紅活,亦不生肌收斂,瘡口暈大,腫痛不減,胃氣不回,急須峻補;不應者,乃脾崩,死在月餘。

諸瘡另有分門說,豈許輕於紊此呈。

白話文:

如果膿瘡已經潰爛,但是顏色沒有變鮮紅,也沒有生出新肉,瘡口周圍暈紅,腫痛不減,胃氣不恢復,需要緊急使用強力補益藥物;如果沒有效果,那麼是脾臟崩潰,一個月內就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