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科心得集》~ 卷上 (6)
卷上 (6)
1. 辨牙咬托腮寒熱虛實傳變骨槽論
夫牙咬托腮者,一生於風寒暑熱,陽明濕熱交蒸;一生於陰虧絡空,少陽膽火循經上逆。生於風寒濕熱者,初起惡寒發熱,面浮腮腫,牙關不能開合,牙齦脹及咽喉,湯水似乎難入,實可下咽。斯時宜表散透邪,如牛蒡、薄荷、秦艽、殭蠶、夏枯草、荊芥、石斛等類,不可以喉脹熱盛,即用鮮地、羚羊清火等藥。若遏抑凝滯,則腫愈堅,牙關愈閉矣。
白話文:
有一種牙關緊閉、腮腫的病,發生的原因有兩種:
第一種是因風寒暑熱、陽明濕熱交蒸引起的;
第二種是因陰虧絡空,少陽膽火循經上逆引起的。
如果是因風寒濕熱引起的,剛開始會出現惡寒發熱、面浮腫脹、牙關緊閉、牙齦和咽喉腫脹,吃東西、喝水都很困難。此時需要使用解表散邪的藥物,如牛蒡、薄荷、秦艽、殭蠶、夏枯草、荊芥、石斛等。這時候要注意不要急著使用清熱瀉火的藥物,如鮮地、羚羊等,以免抑制病邪,加重腫脹和牙關閉合的症狀。
如果是因陰虧絡空,少陽膽火循經上逆引起的,則需要使用滋陰養血、清肝瀉火的藥物,如熟地、山藥、當歸、白芍、菊花、金銀花、牛黃等。
至三、四日後,寒熱不退,不能消散,其膿結於盤牙盡處者為牙咬,結於腮邊外者為托腮,結於牙根者為牙癰,是可清火徹熱,如羚羊、犀角、石斛、蘆根、薄荷、荊芥之屬;如舌白膩滑,噁心嘔逆者,即以芩、連、山梔或溫膽法;如大便燥實者,以肺胃火盛,即用鮮地、栝蔞、枳實、杏仁等類。穿潰後邪從膿泄,身熱自退,脾胃自復,牙關自開,調養數日,即膿盡收口。
白話文:
過了三、四天後,寒熱沒有退去,不能消散,膿結在牙齦盡頭的叫做牙咬,結在腮部邊緣的叫做托腮,結在牙根的叫做牙癰,這種情況可以用清火瀉熱的中藥,比如羚羊角、犀牛角、石斛、蘆根、薄荷、荊芥之類;如果舌苔白膩、滑膩,噁心嘔吐的,就用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或溫膽湯;如果大便乾燥、實熱的,說明肺胃火盛,就用生地黃、栝蔞、枳實、杏仁等類。膿腫潰破後,邪氣隨著膿液排出,發熱的症狀自然退去,脾胃也會逐漸恢復,牙關自然打開,調養幾天後,膿液排盡,創口就會收口。
其生於陰虧絡空者,或其人素嗜酒,不節欲,常有鬱勃不舒,偶感微邪,引動肝陽膽火上循入絡。起自牙關堅固不開,腮腫齦脹,惡寒身熱,脈細而數,漸漸成膿。至十日或半月後,膿從牙齦而泄,或從舌旁而出,或在左延及於右,或在右延及於左,即名沿牙毒;久則腮邊出頭,即名穿牙毒;外通里徹,即名骨槽風,延及必成朽骨,必俟多骨脫落,方能收功。此證雖不害人性命,然收功延日,難以速痊。
治當以疏肝散郁育陰為主,佐以解毒泄熱。
白話文:
這種疾病通常發生在身體虛弱、氣血虧損的人身上,也可能與個人飲酒過度、縱慾無度導致肝火旺盛有關,會出現抑鬱苦悶、心情不舒暢的症狀。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時,容易受到外邪入侵,導致肝陽膽火上逆,侵犯經絡。
最初的症狀是牙關緊閉、嘴巴難以張開,臉頰腫脹、牙齦發炎,並且會伴隨著畏寒、發熱、脈搏細而快的症狀。隨著病情發展,牙齦逐漸化膿,膿液可能會從牙齦或舌頭附近流出。如果膿液擴散到左邊或右邊,就會被稱為沿牙毒。如果病情進一步加重,膿液會穿過腮骨,形成穿牙毒。如果膿液繼續擴散並侵犯到骨骼深處,就會形成骨槽風,可能會造成骨骼壞死。
治療這種疾病需要一段時間,並且需要多塊骨頭脫落,才能完全康復。雖然這種疾病通常不會危及生命,但治療過程漫長,難以快速痊癒。
又幼孩生此證者,彼既無醇酒炙煿,又無肝邪鬱滯,是因齒生未齊,骨髓未滿,營衛未充,偶感風寒客熱,襲入骨髓,正不卻邪而發。腮頰漫腫,里雖出膿,勢必外潰,久不斂口,亦成多骨。治法總以調和氣血、扶養胃氣為主,俟正氣充足,方能脫骨收口矣。
白話文:
另外,幼童發生腮腺炎的病症,他們既沒有飲用烈酒,也沒有吃辛辣的食物,也沒有肝臟的邪氣鬱滯,是因為他們的牙齒還沒有長齊,骨髓還沒有長滿,營衛之氣還沒有充足,偶然受到風寒客熱的侵襲,進入骨髓,正氣無法抵抗邪氣而發作。腮腺腫脹,內部雖然化膿,但勢必會向外潰破,長久不癒合,也會形成多骨。治療方法總是以調和氣血、扶養胃氣為主,等到正氣充足了,才能脫骨收口。
2. 骨槽風后論
夫骨槽風之證,固有傳變而成者矣,亦有非傳變而成者。其人或有憂愁思慮驚恐悲傷,以致氣血凝滯;或由風寒襲入筋骨,邪毒交生。起於耳前,連及腮頰,筋骨之間,隱隱疼痛,漸漸漫腫堅硬,寒熱如瘧,牙關緊急,難於進食,久則腐潰,腮之裡外,仍然漫腫硬痛。此證屬在筋骨陰分,故初起腫硬難消,潰後瘡口難合,肝脾受傷,熱毒蘊積,是以筋骨緊急,肌肉腐爛,而膿多臭穢。
白話文:
骨槽風的病情,有的是經過傳染而來的,也有的是非感染而成。有的人因為憂愁思慮驚恐悲傷,導致氣血凝滯;有的人因為風寒侵襲筋骨,邪毒交生。症狀開始於耳前,蔓延到腮頰,筋骨之間隱隱作痛,逐漸腫脹堅硬,出現寒熱交替,牙關緊閉,難以進食,時間久了就會潰爛,腮部內外仍然腫脹疼痛。這種症狀屬於筋骨陰分,所以一開始腫硬難消,潰爛後瘡口難以癒合,肝脾受損,熱毒蘊積,因此筋骨緊繃,肌肉腐爛,膿液多而臭穢。
初宜用艾灸以解其毒,服降火化痰清熱消腫之劑;潰後或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,補托藥中,宜加麥冬、五味。亦有過服寒涼,以致肌肉堅凝腐臭者,非理中湯佐以附子不能回陽,非殭蠶不能搜風也。若牙關拘急不開,宜用生薑片墊灸頰車穴(穴在耳垂下五分陷中)二七壯,兼用針刺口內牙盡處出血,其牙關自開。如外腐不脫,膿水不清,久則必成朽骨,俟朽骨脫去,始能收口。
白話文:
初期宜用艾灸以解除毒素,服用降火化痰、清熱消腫藥物;潰爛後或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,在補藥中加入麥冬、五味子。也有因過服寒涼藥品,導致肌肉僵硬、腐臭者,非理中湯佐以附子不能使陽氣恢復,非殭蠶不能祛風止痛。若牙關緊閉不開,宜用生薑片墊灸頰車穴(穴位在耳垂下五分處的凹陷處)二至七壯,同時用針刺口腔內牙齒盡處出血,牙關自然會開啟。若外傷腐爛不脫落,膿水不清澈,時間久了必定成為朽骨,等到朽骨脫落,才能收口。
如或穿腮落齒,虛熱不退,形焦體削,痰盛不食者,俱為逆證。設至後脾氣醒復,飲食加增,亦有向愈收功者。其腐爛處,用口疳藥加牛黃、珍珠、兒茶吹之,外用升膏提之。
白話文:
如果患穿腮或是掉牙,虛熱不退,身體消瘦,痰多不食,都屬於嚴重的症狀。如果病情到後來脾氣甦醒恢復,飲食增加,也有朝向康復收穫功勞的。腐爛的地方,用口瘡藥加入牛黃、珍珠、兒茶吹之,外部用升膏拉提。
3. 辨牙漏牙宣牙疔論
牙漏之患,起於心胃火鬱,腎陰消涸,或心事郁遏,胃熱挾其五志之火而發。有生於上牙齦者,亦有生於下牙齦者。初則高腫作痛,久則上現黃泡,破後出膿漸安,然其口難合,細如針孔,但遇操勞,或心緒煩擾,或煎炒菸酒過度,即再發而腫痛,時出穢膿,更有串至左右齒根者。雖不妨命,為累亦甚。
白話文:
牙漏的疾病,起因於心臟和胃部的火熱鬱積,腎陰虧虛,或者心裡的事情鬱悶不暢,胃熱挾帶著五種情緒之火而發作。有的長在上牙齦,也有的長在下牙齦。初期會高腫疼痛,時間久了在上牙齦出現黃色膿包,破裂後流出膿液,漸漸平復,但牙上的小孔難以癒合,細如針孔,只要遇到勞累、心緒煩亂,或者煎炒的食物和菸酒過度,就會再次發作而腫痛,時常流出膿液,更有延伸到左右牙齒根部的。雖然不影響生命安全,但也是很麻煩的。
初起宜升陽散火法,或甘露飲;久則當用六味地黃湯加元參、石斛、麥冬、蘆根,或涼八味,或大補陰丸等,多服久服,自可全愈。初治切不可用苦寒之藥,內服外搽,致令心胃之火鬱而又郁,反使火毒根株愈深;亦不可早用斂藥,亦能使火毒內斂,便有腐蝕脫根落齒之害。
白話文:
在初期,應採用升陽散火法治療,或服用甘露飲。如果病情時間較長,就應該使用六味地黃湯,加入元參、石斛、麥冬、蘆根,或者服用涼八味,或服用大補陰丸等。長期服用,可以根治。在治療初期,切不可使用苦寒的藥物,內服外擦,導致心胃之火鬱結得更加嚴重,反而會使火毒的根源更加深;也不可早早使用斂藥,也會導致火毒內斂,從而導致腐爛、脫根、落齒等危害。
牙宣又名齒衄,從牙縫中出血,或鮮血時從牙齦外溢。齒乃骨之餘,腎之所主也。心腎火邪逼血妄行,故齒出血;然少陰氣多血少,血必點滴而出,齒亦隱隱而痛,多欲者恆犯之。治當涼心滋腎,玉女煎或六味地黃湯,或涼八味加骨碎補、女貞子、阿膠、地骨皮等主之。亦有胃經實火上攻,而齒齦出血者,陽明氣血俱多,火旺則血如潮湧,善飲者每犯之。
白話文:
牙宣也叫齒衄,是指從牙縫中出血,或鮮血不時從牙齦外溢。牙齒是骨骼的一部分,與腎臟有關。如果心腎之火太旺,能逼迫血液亂流,所以牙齒會出血;然而陰氣多、血氣少,血一定會一滴一滴地流出,牙齒也會隱隱作痛,好色的人經常會犯。治療上應當清涼心火、滋養腎水,玉女煎或六味地黃湯,或清涼八味湯加骨碎補、女貞子、阿膠、地骨皮等藥物為主。也有胃經實火上攻,而牙齦出血的,是指陽明氣血都很旺盛,火氣旺盛,血就會像潮水一樣湧上來,嗜酒的人經常會犯。
宜清熱涼血,犀角地黃湯主之,清胃散亦可。又有胃虛火動,腐爛牙齦,淡血常流者,宜歸芍地黃湯;仍不止,亦用犀角地黃湯,或玉女煎;吹以殺疳止血藥。
白話文:
應當清熱涼血止血,犀角地黃湯最適合,清胃散也可以。還有胃陰不足,陽氣偏亢,腐爛牙齦,淡血經常流出的情況,宜服用歸芍地黃湯。仍不能止住,也可以用犀角地黃湯,或服用玉女煎。用殺疳止血藥物吹敷患處。
風熱牙疔,如寒熱而起者,初則牙痛,後即齦腫,腫連腮頰,頂尖高突,按之引手,內有膿也,刺之即瘥。治以清透散邪,牛蒡解肌湯或玉女煎,或犀角地黃湯,各宜酌量治之。
白話文:
風熱引起的牙痛,會先從牙痛開始,然後牙齦腫脹,腫脹會擴大到臉頰甚至下巴,腫處突起尖尖的,按壓時會疼痛,裡面有膿,刺破膿腫就會痊癒。治療方法是清熱解毒,驅散邪氣,可以使用牛蒡解肌湯或玉女煎,也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,具體用藥需要根據病情來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