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秉鈞

《瘍科心得集》~ 方匯 (12)

回本書目錄

方匯 (12)

1. 卷下

各藥要囫圇,忌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器,在瓦盆內炒,用木棰於石臼內打成末,篩淨,稱准分量,分作二十一服。每服五錢,每日用鮮土茯苓一斤,不見鐵器,於石臼內搗碎,放於瓦接罐中,用河水十二飯碗,煎六碗,去渣,下藥末五錢,再煎至三飯碗,朝午晚各服一碗,服此六十三日收功。然服此藥,須要忌一切鹽味;煎藥忌一切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器。

如犯上二項,即無效矣。

(陳氏),清肝導滯湯,治肝經濕熱,玉莖腫痛,小水澀滯作痛者服之。

扁蓄,瞿麥,滑石,甘草,大黃,引燈芯

(景岳),土萆薢湯,治楊梅瘡,及咽喉惡瘡,癰漏潰爛,筋骨拘攣疼痛,皆妙。

用土萆薢,即土茯苓二、三兩,以水三盅,煎二蠱,不拘時,徐徐服之。

若患久,或服攻擊之劑,致傷脾胃氣血等證,以此一味為主,外加對證之藥,無不神效。

(景岳),蘆薈丸,治疳癖消瘦,發熱潮熱,飲食少思,口乾作渴,或肝火食積,口臭生瘡,牙齦蝕爛等證。

蘆薈,胡黃連,木香,青皮,白蕪荑,當歸,茯苓,陳皮,甘草

米糊丸。

(丹溪),二妙散,治濕熱在經,筋骨疼痛,瘡瘍遍體。

蒼朮,黃柏

四妙丸,治前證而兼血虛者。

蒼朮,黃柏,當歸,細生地

若濕熱甚者,細生地、當歸或易萆薢、苡仁亦可。

(景岳),解毒雄黃散,治一切癰腫潰瘍,毒勢甚者,用此藥洗二、三次。

雄黃(一兩),白礬(四兩),寒水石(煅,一兩五錢)

上為末。用滾湯二、三碗,乘熱入藥末一兩,洗患處,以太乙膏或神異膏貼之。

(陳氏),石珍散,治天泡作爛疼痛,膿水淋漓。

石膏(煅),輕粉(各一兩),青黛,黃柏末(各三錢)

上為末。先將甘草湯洗瘡,後以此藥摻之,其痛即止。

(景岳),藜蘆膏,治一切瘡疽,胬肉突出。

用藜蘆一味為末,以生豬脂研為膏,塗患處,周日易之。

又方:苦參,藜蘆各一兩

用豬油八兩,熬枯去渣,入松香一兩,化開離火,加枯礬、雄黃各一兩,攪勻,治膿窠瘡,以此塗之。

《大全》,普濟丹,治疥癩等瘡。

硫黃,花椒(炒),潮腦(各一錢),生明礬(一錢五分),枯白礬(一錢五分),豬板油(二兩)

搗丸,夏布包,以火烘之,候溫擦之。

(陳氏),蛇床子散,治膿窠瘡,生於手足遍身,根硬作脹,癢痛非常。

蛇床子,大楓肉,松香,枯礬(各一兩),黃丹,大黃(各五錢),輕粉(三錢)

上為末。麻油調搽;濕爛者乾摻之。

(陳氏),一掃光,治血熱濕熱癢瘡。

苦參,黃柏(各一斤),煙膠(一升),木鱉肉,蛇床子,點紅椒,明礬,枯礬,硫黃,楓子肉,樟冰,水銀,輕粉(各三兩),白砒(五錢)

上為末,用熟豬油二斤四兩,化開,入藥,攪勻作丸,龍眼大,磁瓶收貯。用時搽擦瘡上,二次即愈。

白話文:

[卷下]

所有的藥材都要保持完整,忌用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等器皿,要在瓦盆內炒製,然後用木槌在石臼裡搗成粉末,篩除雜質,準確稱量好分量,分成二十一服。每次服用五錢,每天用新鮮的土茯苓一斤,不要接觸鐵器,在石臼內搗碎,放入瓦罐中,加入十二碗河水,煎煮至六碗,去除藥渣,加入五錢藥粉,再煎煮至三碗,早、中、晚各服用一碗,服用六十三天即可見效。服用此藥時,必須禁食一切鹽味食物;煎藥時忌用一切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等器皿。

如果觸犯以上兩項禁忌,就會沒有效果。

(陳氏)清肝導滯湯,治療肝經濕熱,導致陰莖腫痛、小便澀滯疼痛的病症。

藥材:扁蓄、瞿麥、滑石、甘草、大黃,引藥用燈芯草。

(景岳)土萆薢湯,治療梅毒瘡,以及咽喉惡瘡、癰腫潰爛、筋骨拘攣疼痛等症狀,效果都很好。

藥材:土萆薢(即土茯苓)二到三兩,加入三盅水煎煮至二盅,不限時間,慢慢服用。

如果患病時間較長,或者服用過於攻伐的藥物,導致損傷脾胃氣血等症狀,可以用這一味藥為主,再根據具體情況添加對症的藥物,效果都很好。

(景岳)蘆薈丸,治療疳積、消瘦、發熱潮熱、食慾不振、口乾口渴,或者肝火積食引起的口臭生瘡、牙齦腐爛等症狀。

藥材:蘆薈、胡黃連、木香、青皮、白蕪荑、當歸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。

將以上藥材混合製成米糊丸。

(丹溪)二妙散,治療濕熱在經絡,導致筋骨疼痛、全身長瘡的症狀。

藥材:蒼朮、黃柏。

四妙丸,治療以上症狀,同時兼有血虛的患者。

藥材:蒼朮、黃柏、當歸、細生地。

如果濕熱情況嚴重,可以將細生地、當歸替換成萆薢、薏苡仁也可以。

(景岳)解毒雄黃散,治療一切癰腫潰瘍,毒性很強的,用此藥清洗二、三次。

藥材:雄黃(一兩)、白礬(四兩)、寒水石(煅後,一兩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用二、三碗滾燙的開水,趁熱加入一兩藥粉,清洗患處,然後用太乙膏或神異膏貼敷。

(陳氏)石珍散,治療天疱瘡潰爛疼痛,膿水淋漓的症狀。

藥材:石膏(煅後)、輕粉(各一兩)、青黛、黃柏末(各三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先用甘草湯清洗瘡口,然後將藥粉撒在上面,疼痛就能立刻停止。

(景岳)藜蘆膏,治療一切瘡疽,贅肉突出的症狀。

藥材:藜蘆一味藥磨成粉末,用生豬油研磨成膏狀,塗抹在患處,每天更換一次。

另一種配方:苦參、藜蘆各一兩。

用豬油八兩,熬至藥渣焦枯去除,加入松香一兩,使其融化後離火,再加入枯礬、雄黃各一兩,攪拌均勻,治療膿皰瘡,用此藥塗抹。

《大全》普濟丹,治療疥瘡等皮膚病。

藥材:硫黃、花椒(炒過)、冰片(各一錢)、生明礬(一錢五分)、枯白礬(一錢五分)、豬板油(二兩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爛製成丸,用夏布包好,用火烘熱後擦拭患處。

(陳氏)蛇床子散,治療膿皰瘡,長在手足全身,根部堅硬腫脹,瘙癢疼痛非常嚴重。

藥材:蛇床子、大楓子肉、松香、枯礬(各一兩)、黃丹、大黃(各五錢)、輕粉(三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用麻油調和後塗抹;如果濕爛,就直接撒上藥粉。

(陳氏)一掃光,治療血熱濕熱引起的瘙癢瘡。

藥材:苦參、黃柏(各一斤)、煙膠(一升)、木鱉肉、蛇床子、點紅椒、明礬、枯礬、硫黃、楓子肉、樟腦、水銀、輕粉(各三兩)、白砒(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熟豬油二斤四兩,加熱融化,加入藥粉,攪拌均勻製成丸,如龍眼大小,用磁瓶儲存。使用時塗抹在瘡上,塗抹兩次就能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