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科心得集》~ 方匯 (11)
方匯 (11)
1. 卷下
化斑解毒湯,治三焦風熱上攻,致生火丹,延及遍身癢痛者。
玄參,人中黃,知母,生甘草,石膏,牛蒡子,升麻,川連,連翹,淡竹葉
(河間),防風通聖散,治外證陽毒,腸風痔漏。
大黃,芒硝,荊芥,防風,山梔,白芍,連翹,甘草,桔梗,川芎,當歸,石膏,滑石薄荷,黃芩,白朮,麻黃,牛蒡子,姜,蔥
(錢氏),升麻葛根湯,治丹毒,身體發熱,面紅氣急,啼叫驚搐等證。
升麻,葛根,白芍,柴胡,黃芩,黑山梔,木通,甘草
麻黃一劑飲,治遍體黴瘡初起,節骱酸楚。服此一劑,以透發其毒。
麻黃(一錢),防風(一錢),銀花(三錢),白蘚皮(三錢),當歸(一隻,切),胡麻(三錢),甘草(一錢),羌活(一錢),秦艽(一錢)
用肥羊肉一斤,河水三大碗,煎至一大碗,取汁,吹去面上浮油,將前藥煎至一飯碗,溫服,以羊肉淡食過口,仰面睡於帳前。不可見風,取汗為度。
(景岳),仙遺糧湯,治一切楊梅瘡,不拘始終虛實,皆可取效。
當歸,生地,防風,金銀花,木通,苡仁,連翹,白蘚皮,黃連,白朮,甘草,皂角刺
土茯苓,即名仙遺糧,用鮮者四兩,洗淨,以木石臼捶碎,用水三碗,煎二碗,入前藥,加燈心二十根煎服。
(陳氏),金蟬脫甲酒,治楊梅瘡,不拘新久輕重,皆效。
大蛤蟆一隻,好酒五斤,將蛤蟆浸入,封瓶口,煮香二炷,取起,待次日隨量飲之,以醉為度,蓋覆出汗。存酒,次日只飲量之一半,酒盡瘡愈。服酒後,不許見風,忌房事,慎口。
芎歸二術湯,治結毒。
川芎,當歸,防風,獨活,人參,茯苓,銀花,厚朴,苡仁,木瓜,白朮,皂角刺,甘草,山甲,土茯苓,精羊肉
(景岳),五寶丹,治九種楊梅結毒,並及兒女者。
真珠(新白者佳,三分五釐),琥珀(透明血色者,甘草水煮,三分五釐),硃砂(透明者,三分五釐),滴乳石(木香、甘草水煮乾,研,四錢),片腦(半分)
各研細末,稱准,共合一處,每用藥末二分半,入飛羅面二分半,再研和勻。每日用鮮土茯苓一斤,洗淨,用石臼木棰搗碎,用水十二飯碗,煎至六碗,濾去渣,再煎至四碗,然後將藥五分,細摻於土茯苓湯內,隨手攪勻,一日吃完,重者四十服,輕者一、二十服,即愈。若舊有輕粉等毒,服藥後當盡發出,不使少留。
若病在上者,加木香二錢;病在下,加牛膝一兩,與土茯苓同煎。服湯之法,病在上飽服,在下飢服。忌茶酒,並一切發風動氣之物。其毒貼清涼膏,或加摻藥收口。
十味淡齋方,治下疳廣瘡,誤服輕粉升藥,致爛喉塌鼻,遍體節骱酸楚,或腐爛不堪,他藥不效者。
川貝母(去心,生研,一兩),白芷(焙,一兩),防風(焙,一兩),海螵蛸(浸淡,漂淨,去甲,一兩),當歸(炒,一兩),川芎(炒,一兩),金銀花(曬,一兩),花粉(曬,一兩),半夏(薑汁製炒,一兩),南星(薑汁製炒,一兩五錢)
白話文:
[卷下]
化斑解毒湯,治療三焦風熱上攻,導致火丹,並蔓延全身,引起瘙癢疼痛。藥材包括:玄參、人中黃、知母、生甘草、石膏、牛蒡子、升麻、川連、連翹、淡竹葉。
河間派的防風通聖散,治療外在陽毒、腸風痔漏。藥材包括:大黃、芒硝、荊芥、防風、山梔、白芍、連翹、甘草、桔梗、川芎、當歸、石膏、滑石、薄荷、黃芩、白朮、麻黃、牛蒡子、薑、蔥。
錢氏派的升麻葛根湯,治療丹毒,症狀包括身體發熱、面紅氣急、哭鬧驚厥等。藥材包括:升麻、葛根、白芍、柴胡、黃芩、黑山梔、木通、甘草。
麻黃一劑飲,治療全身梅毒初期,關節酸痛。服用此方以促使毒素排出。藥材包括:麻黃、防風、金銀花、白癬皮、當歸、胡麻、甘草、羌活、秦艽。 藥物需用肥羊肉一斤,河水三大碗煎煮,取汁去油後,再將藥材煎煮服用。服用後需蓋被睡覺,避免見風,以出汗為度。
景岳派的仙遺糧湯,治療各種梅毒,不論病程長短、虛實皆可服用。藥材包括:當歸、生地、防風、金銀花、木通、薏苡仁、連翹、白癬皮、黃連、白朮、甘草、皂角刺、土茯苓(鮮品)。 土茯苓需先搗碎煎煮,再加入其他藥材同煎。
陳氏的金蟬脫甲酒,治療梅毒,不論新舊輕重皆有效。藥材包括:大蟾蜍一隻,好酒五斤。將蟾蜍浸入酒中,煮至酒香,次日飲用,以微醺為度,並蓋被出汗。剩餘的酒次日再飲一半。服用期間忌風寒,忌房事,謹慎飲食。
芎歸二術湯,治療毒邪鬱結。藥材包括:川芎、當歸、防風、獨活、人參、茯苓、金銀花、厚朴、薏苡仁、木瓜、白朮、皂角刺、甘草、山甲、土茯苓、精羊肉。
景岳派的五寶丹,治療九種梅毒,包括兒童。藥材包括:真珠、琥珀、硃砂、滴乳石、冰片。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與飛羅面混合,每日服用,並用鮮土茯苓煎煮的湯劑送服。 若毒邪在上,加木香;在下,加牛膝。服藥方法,毒在上則飽腹服用,在下則空腹服用。忌茶酒及一切易動風氣之物。患處可貼清涼膏或加藥收口。
十味淡齋方,治療下疳、廣泛潰瘍,因誤服輕粉、升藥而導致咽喉潰爛、鼻塌陷、全身關節酸痛,或腐爛不堪,其他藥物無效者。藥材包括:川貝母、白芷、防風、海螵蛸、當歸、川芎、金銀花、花粉、半夏、南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