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秉鈞

《瘍科心得集》~ 方匯 (4)

回本書目錄

方匯 (4)

1. 卷上

蟾酥(酒化),輕粉,枯礬,寒水石,銅綠,乳香,沒藥,麝香,膽礬,雄黃,蝸牛,硃砂

共為末,端午日於淨室中,先將蝸牛研爛,再用蟾酥研勻,方入各藥搗勻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三丸,用蔥白嚼爛,包藥在內,將熱酒一杯送下,被蓋臥出汗。

《濟生》,歸脾養營湯,治思慮太過,勞傷心脾,驚悸盜汗,發熱體倦,食少不眠;或脾虛不能挕血,致血妄行;及婦人經帶,瘍後氣血不復,盜汗不眠等證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棗仁,遠志,歸身,木香,黃耆,炙甘草,龍眼肉

(陳氏),清涼甘露飲,治繭唇,膏粱所釀,暴怒所結,遂成斯疾,高突堅硬,或損破流血,或虛熱生痰,或渴證久作,並治。

犀角,銀柴胡,茵陳,石斛,枳殼,麥冬,甘草,生地,黃芩,知母,枇杷葉,竹葉,燈芯

知柏四物湯,治血虛煩熱。

生地,歸身,白芍,川芎,知母,黃柏

四物逍遙散

柴胡,當歸,白芍,茯苓,白朮,炙甘草,川芎,生地,生薑,薄荷

(仲景),理中湯,臟腑中寒,四肢強直。

人參,白朮,泡姜,甘草

八珍湯,治氣血俱虛,惡寒發熱,煩躁作渴,大便不實,飲食不進,小腹脹痛,眩暈昏憒;瘍科氣血俱傷,膿水清稀,久不收斂等證。

人參,生地,茯苓,當歸,白朮,川芎,白芍,炙甘草

十全大補湯,治癰瘍氣血虛弱,患久不愈,或潰瘍膿清,寒熱,自汗盜汗,食少體倦,發熱作渴。

人參,生地,黃耆,肉桂,白朮,當歸,白芍,茯苓,川芎,炙甘草

(東垣),升陽散火湯,治陽經火鬱,瘍毒壅滯。

葛根,升麻,柴胡,羌活,獨活,防風,人參,芍藥,炙甘草,生甘草,生薑,大棗

《千金》,甘露飲,治胃經火熱,口臭,喉瘡,齒齦宣露,吐血、衄血、齒血,陽證骨槽。

生地,熟地,茵陳,黃芩,枳殼,枇杷葉,石斛,甘草,天冬,麥冬

知柏八味丸,治陰虛火動。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。

即六味地黃湯加知母、黃柏。

(丹溪),大補陰丸,降陰火,補腎水。

熟地,龜板,黃柏,知母

上為末,將豬脊髓蒸熟,煉蜜同搗和為丸。

(景岳),玉女煎,治水虧火盛,少陰不足,陽明有餘,口疳碎腐。

石膏,熟地,麥冬,知母,牛膝

(東垣),清胃散,治胃經火熱,唇口腫痛,齒齦潰爛焮痛,上連頭面,或惡寒發熱。

生地,升麻,黃連,當歸,牡丹皮,石膏

歸芍地黃湯,治瘍後營虧胃弱,飲食少思。

當歸,白芍,生地,人參,茯苓,於朮,炙甘草,陳皮

(新方),牛蒡解肌湯,治頭面風熱,或頸項痰毒,風熱牙癰等證。

牛蒡子,薄荷,荊芥,連翹,山梔,丹皮,石斛,玄參,夏枯草

(河間),地黃飲子,治舌喑不能言,足廢不能行,此少陰氣厥不至,急當溫之,名曰痱證。凡陰虛有二:有陰中之水虛,有陰中之火虛。此治火虛之劑。

白話文:

卷上

將蟾酥(用酒化開)、輕粉、枯礬、寒水石、銅綠、乳香、沒藥、麝香、膽礬、雄黃、蝸牛、硃砂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。在端午節這天,於乾淨的房間裡,先將蝸牛搗爛,再把蟾酥放進去一起研磨均勻,然後加入其他的藥粉混合搗勻,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顆,用蔥白嚼爛後包裹藥丸,再用一杯熱酒送服,然後蓋上被子睡覺,使身體發汗。

《濟生》裡的歸脾養營湯,可以治療因為思慮過度、勞累傷及心脾而引起的驚悸、盜汗、發熱、身體疲倦、食慾不振、失眠等症狀;或者因為脾虛不能控制血液,導致血不循常道而妄行;以及婦女月經不調、產後氣血虛弱、盜汗失眠等症狀。

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酸棗仁、遠志、當歸身、木香、黃耆、炙甘草、龍眼肉。

(陳氏)的清涼甘露飲,可以治療嘴唇長繭的疾病,這通常是飲食過於肥膩、暴怒而導致的,形成的繭會高出皮膚且堅硬,有時會破裂流血,或者因為虛熱而生痰,或者口渴的症狀持續很久,這些情況都可以用此方治療。

藥材包含:犀角、銀柴胡、茵陳、石斛、枳殼、麥門冬、甘草、生地、黃芩、知母、枇杷葉、竹葉、燈芯草。

知柏四物湯,可以治療血虛而引起的煩熱症狀。

藥材包含:生地、當歸身、白芍、川芎、知母、黃柏。

四物逍遙散

藥材包含:柴胡、當歸、白芍、茯苓、白朮、炙甘草、川芎、生地、生薑、薄荷。

(仲景)的理中湯,可以治療臟腑中寒,導致四肢僵硬的狀況。

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朮、炮薑、甘草。

八珍湯,可以治療氣血兩虛,引起的畏寒發熱、煩躁口渴、大便稀溏、食慾不振、小腹脹痛、頭暈昏厥等症狀;以及外科疾病中氣血俱傷,導致膿液清稀、傷口久不癒合等情況。

藥材包含:人參、生地、茯苓、當歸、白朮、川芎、白芍、炙甘草。

十全大補湯,可以治療癰瘡久治不癒,是由於氣血虛弱引起的;或是潰瘍膿液清稀、時冷時熱、自汗盜汗、食慾不佳、身體疲倦、發熱口渴等症狀。

藥材包含:人參、生地、黃耆、肉桂、白朮、當歸、白芍、茯苓、川芎、炙甘草。

(東垣)的升陽散火湯,可以治療陽經之火鬱結,導致癰瘡毒素阻塞的情況。

藥材包含:葛根、升麻、柴胡、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人參、芍藥、炙甘草、生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

《千金方》裡的甘露飲,可以治療胃經火熱,引起的口臭、喉嚨生瘡、牙齦外露、吐血、流鼻血、牙齦出血、以及陽性骨槽疾病。

藥材包含:生地、熟地、茵陳、黃芩、枳殼、枇杷葉、石斛、甘草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。

知柏八味丸,可以治療陰虛火旺,這是通過滋養腎陰來抑制陽火的原理。

藥材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,加入知母和黃柏。

(丹溪)的大補陰丸,可以降低陰虛之火,並補充腎臟的陰液。

藥材包含:熟地、龜板、黃柏、知母。
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然後將豬脊髓蒸熟,與煉製的蜂蜜一同搗爛,製成藥丸。

(景岳)的玉女煎,可以治療因腎水不足、虛火上炎,導致陰虛陽亢,出現口瘡潰爛等問題。

藥材包含:石膏、熟地、麥門冬、知母、牛膝。

(東垣)的清胃散,可以治療胃經火熱,引起的嘴唇腫痛、牙齦潰爛疼痛,甚至蔓延到頭面部,或者伴隨畏寒發熱的情況。

藥材包含:生地、升麻、黃連、當歸、牡丹皮、石膏。

歸芍地黃湯,可以治療癰瘡之後,由於營養不足、脾胃虛弱,導致食慾不佳的情況。

藥材包含:當歸、白芍、生地、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炙甘草、陳皮。

(新方)的牛蒡解肌湯,可以治療頭面部風熱,或者頸項出現痰毒,以及風熱引起的牙癰等症狀。

藥材包含:牛蒡子、薄荷、荊芥、連翹、山梔、丹皮、石斛、玄參、夏枯草。

(河間)的地黃飲子,可以治療舌頭僵硬不能說話、腿腳無力不能行走的情況,這是由於少陰經氣虛弱,不能到達四肢而引起的,應當用溫補的方法治療,這種病稱為「痱證」。陰虛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陰中的水液不足,一種是陰中的火虛。這個方劑是治療火虛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