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科心得集》~ 方匯 (3)
方匯 (3)
1. 卷上
桔梗,鼠黏子,赤芍,地骨皮,當歸,天花粉,元參,甘草梢,木通,防風,連翹,大黃
(景岳),神效黃耆湯,治癰毒內虛,毒不起化,及潰後諸虛,不能收口。
黃耆,麥冬,人參,熟地,茯苓,甘草,白芍,當歸,川芎,遠志,官桂,姜,棗
(陳無擇),蒼耳散,治鼻淵。
薄荷,辛夷,白芷,蒼耳子
蔥、茶調服。
(錢仲陽),六味地黃湯,治肝腎不足,真陰虧損,舌燥喉痛,虛火牙痛、牙漏、牙宣等證。
生地,山萸,茯苓,山藥,澤瀉,丹皮
(東垣),補中益氣湯,治瘡瘍元氣虧損,惡寒發熱;或因克伐,肢體倦怠,飲食少思;或不能起發消散,生肌收斂;或兼飲食勞倦,頭痛身熱,煩躁作渴,脈洪大弦虛,或微細軟弱,及脫肛、痔漏等證。
人參,黃耆,於朮,陳皮,柴胡,升麻,甘草,當歸
《大全》,加味逍遙散,治肝鬱氣滯,或口舌生瘡,或耳內作痛,乃乳癰、乳痰等證。
柴胡,白芍,當歸,茯苓,白朮,甘草,黃芩,半夏,白芷,陳皮,桔梗
(嚴氏),辛夷散,治鼻生瘜肉。
藁本,防風,辛夷,白芷,升麻,木通,川芎,細辛,甘草
辛夷清肺飲,治鼻痔。
辛夷,黃芩,山梔,麥冬,百合,石膏,知母,甘草,升麻,枇杷葉
《局方》,涼膈散,治心火上盛,中焦燥實,煩躁口渴,目赤頭眩,口瘡唇裂,吐血衄血,大小便秘,胃熱發斑,及小兒驚急,痘瘡黑陷,外瘍實火內攻,神識昏蒙,舌黑噦惡等證。
芒硝,大黃,山梔,連翹,薄荷,黃芩,甘草,竹葉
(陳氏),涼膈清脾飲,治癰瘍熱甚。
防風,荊芥,黃芩,石膏,山梔,薄荷,赤芍,連翹,生地,甘草
《局方》,紫雪丹,治外內煩熱不解,發斑、發黃、瘴毒、疫毒、熱毒,及小兒驚癇,外瘍疔毒走黃、神識昏迷。
黃金,寒水石,石膏,滑石,磁石,升麻,玄參,甘草,犀角,羚羊角,沉香,丁香,朴硝,硝石,辰砂,木香,麝香
製法詳《醫方集解》。
《葉案》,至寶丹
犀角,硃砂,雄黃,琥珀,玳瑁,西牛黃,麝香,龍腦,金銀箔,水安息香
為極細末,將安息香膏重湯煮,入諸藥搜和,丸如彈子大,外用蠟護。臨服剖開,用人參湯下。
(景岳),奪命丹,治疔瘡、發背等證,或麻木,或嘔吐,重者昏憒。此藥服之,不起者即起,不痛者即痛,痛甚者即止,昏憒者即蘇,嘔吐者即解,未成即消,已成即潰,有奪命之功,乃惡證中之至寶也。
蟾酥(酒化),輕粉,麝香,枯礬,銅綠,乳香,沒藥,寒水石(煅),硃砂,蝸牛
上為末,用蝸牛或酒糊搗,丸綠豆大。每服二、三丸,蔥酒下;外用一丸入瘡孔內,以膏蓋之。
蟾酥丸,治疔瘡、發背、腦疽、乳癰、附骨臀腿等疽,一切惡證。
白話文:
卷上
桔梗、鼠黏子(牛蒡子)、赤芍、地骨皮、當歸、天花粉、元參、甘草梢、木通、防風、連翹、大黃。
(張景岳的)神效黃耆湯,治療癰瘡腫毒因身體虛弱,導致毒素無法發散,以及潰爛後身體虛弱,傷口無法癒合的情況。
黃耆、麥冬、人參、熟地、茯苓、甘草、白芍、當歸、川芎、遠志、肉桂(官桂)、生薑、紅棗。
(陳無擇的)蒼耳散,治療鼻淵(鼻竇炎)。
薄荷、辛夷、白芷、蒼耳子。 用蔥和茶一起調服。
(錢仲陽的)六味地黃湯,治療肝腎不足,真陰虧損,症狀有口乾舌燥、喉嚨痛、虛火引起的牙痛、牙齦鬆動、牙齒外露等。
生地黃、山茱萸、茯苓、山藥、澤瀉、牡丹皮。
(李東垣的)補中益氣湯,治療瘡瘍因元氣虧損,導致怕冷發熱;或者因過度攻伐,導致身體疲勞倦怠、食慾不振;或瘡瘍無法消散、生肌收斂;或者兼有飲食勞累,頭痛身熱、煩躁口渴、脈象洪大但摸起來虛軟,或脈象微細軟弱等情況,以及脫肛、痔瘡等症狀。
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陳皮、柴胡、升麻、甘草、當歸。
《醫方大全》記載的加味逍遙散,治療肝氣鬱結,或者口舌生瘡,或者耳朵痛,以及乳癰、乳房腫塊等情況。
柴胡、白芍、當歸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、黃芩、半夏、白芷、陳皮、桔梗。
(嚴氏的)辛夷散,治療鼻瘜肉。
藁本、防風、辛夷、白芷、升麻、木通、川芎、細辛、甘草。
辛夷清肺飲,治療鼻痔(鼻息肉)。
辛夷、黃芩、山梔子、麥冬、百合、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升麻、枇杷葉。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記載的涼膈散,治療心火旺盛,中焦燥熱,導致煩躁口渴、眼睛紅腫、頭暈、口瘡唇裂、吐血、流鼻血、大小便秘、胃熱發斑,以及小兒驚風、痘瘡顏色黑陷、外瘡實火內攻、神智不清、舌苔黑、噁心等情況。
芒硝、大黃、山梔子、連翹、薄荷、黃芩、甘草、竹葉。
(陳氏的)涼膈清脾飲,治療癰瘡腫毒熱毒很盛的情況。
防風、荊芥、黃芩、石膏、山梔子、薄荷、赤芍、連翹、生地黃、甘草。
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記載的紫雪丹,治療內外煩熱無法解除,發斑、發黃、瘴毒、疫毒、熱毒,以及小兒驚癇、外瘡疔毒擴散、神智昏迷等情況。
黃金、寒水石、石膏、滑石、磁石、升麻、玄參、甘草、犀牛角、羚羊角、沉香、丁香、朴硝、硝石、辰砂、木香、麝香。 製法詳見《醫方集解》。
《葉氏醫案》記載的至寶丹。
犀牛角、硃砂、雄黃、琥珀、玳瑁、牛黃、麝香、冰片、金箔、銀箔、安息香。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然後將安息香膏隔水加熱煮軟,再加入其他藥粉攪拌均勻,搓成彈珠大小的藥丸,外層用蠟包裹。服用時剖開藥丸,用人參湯送服。
(張景岳的)奪命丹,治療疔瘡、發背等症狀,可能伴隨麻木、嘔吐,嚴重者會昏迷。此藥服用後,沒反應的會起效,不痛的會開始痛,痛的劇烈的會止痛,昏迷的會甦醒,嘔吐的會停止,未成形的會消散,已成形的會潰破,具有奪回生命的功效,是治療惡性疾病的珍貴藥物。
蟾酥(用酒化開)、輕粉、麝香、枯礬、銅綠、乳香、沒藥、煅過的寒水石、硃砂、蝸牛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蝸牛或酒調成糊狀,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兩三顆,用蔥和酒送服。外用時,取一顆藥丸塞入瘡口內,再用藥膏蓋住。
蟾酥丸,治療疔瘡、發背、腦疽、乳癰、附骨疽(長在骨頭上的癰瘡)、臀腿等處的癰瘡,以及一切惡性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