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秉鈞

《瘍科心得集》~ 方匯 (2)

回本書目錄

方匯 (2)

1. 卷上

柴胡,桔梗,羌活,防風,黃連,連翹,枳殼,荊芥,白芷,川芎,射干,黃芩,甘草

加姜煎服。

(景岳),連翹湯,治癰疽時毒,焮赤腫痛。

連翹,升麻,朴硝,玄參,芍藥,白蘞,防風,射干,大黃,甘草,杏仁

(景岳),定痛托裡散,治瘡瘍血虛疼痛之聖藥也。

粟殼,當歸,白芍,川芎,乳香,沒藥,肉桂

(景岳),托裡黃耆湯,治癰疽氣虛作瀉,甚效。

黃耆,甘草,天花粉

加人參亦可。

(東垣),普濟消毒飲,治疫癘憎寒壯熱,頭面腫盛,目不能開,氣逆上喘,咽喉不利,口舌乾燥。

黃連,黃芩,人參,生甘草,桔梗,柴胡,薄荷葉,連翹,鼠黏子,板藍根,馬屁勃,白殭蠶,升麻,玄參,大黃

(節庵),通聖消毒飲,凡頭面腫盛,兩目不開,鼻塞,口乾舌燥,內外有熱;或咽腫痛不利;或內實大便秘結,脈洪數,煩渴者,宜服之。

荊芥,防風,白芍,連翹,甘草,川芎,當歸,薄荷,黃芩,山梔,滑石,桔梗,石膏芒硝,大黃,麻黃,牛蒡子

腫不消,加元參。一方用犀角。

(仲景),小柴胡湯,治肝膽風熱,瘰癧結核;或腫痛色赤;或寒熱往來;或怒火,口苦,耳聾,耳癰,乳癰,乳疽等證。

柴胡,人參,黃芩,生薑,半夏,甘草,大棗,

(節庵),清涼救苦散,治大頭瘟腫甚者,以此敷之。

芙蓉葉,霜桑葉,白蘞,白芨,大黃,黃連,黃柏,紫車前,白芷,雄黃,赤小豆,芒硝

上各等分為末。用蜜水調敷腫處,頻掃之。

(崔氏),黃連解毒湯,治一切火毒熱毒,狂躁心煩,濕熱壅滯諸證,脈洪而數。

黃連,黃芩,黃柏,山梔

(陳氏),如意金黃散,治癰疽,發背,諸般疔毒,漆瘡,火丹,濕痰流毒,風熱天泡,肌膚赤腫,婦人乳疽,小兒丹毒。

天花粉,黃柏,大黃,白芷,厚朴,陳皮,甘草,蒼朮,南星

為末。或蜜水,或蔥湯,或蔥酒,又或大藍根葉汁調敷,要在臨證審用。

(景岳),清肝益營湯,治肝膽小腸經風熱血燥,筋攣結核,或耳項、胸乳、脅肋作痛,並一切肝火之證。

熟地,當歸,山梔,龍膽草,茯苓,白芍,柴胡,白朮,木瓜,川芎,炙甘草

(景岳),托裡消毒散,治癰疽已成,不得內消者,宜服此以托之。

人參,川芎,黃耆,當歸,白芍,白朮,茯苓,金銀花,白芷,甘草,桔梗,皂角刺

(景岳),梔子清肝湯,治少陽經虛,肝火風熱上攻,遂成鬢疽,痛連頸項、太陽等處,或耳內作癢生瘡,或出水疼痛,或胸乳間作痛,或寒熱晡甚,胸滿口苦,舌乾。

柴胡,川芎,當歸,牛蒡子,白芍,牡丹皮,石膏,山梔,黃芩,黃連,甘草

《大全》,鼠黏子湯,治鬢疽初起,寒少熱多,頭眩作痛,口燥咽乾,渴欲飲冷,二便秘澀,六脈沉實有力,煩悶疼痛者。

白話文:

卷上

柴胡、桔梗、羌活、防風、黃連、連翹、枳殼、荊芥、白芷、川芎、射干、黃芩、甘草。

加上薑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
(張景岳)連翹湯,治療癰疽(一種皮膚膿腫)和時毒,症狀是紅腫疼痛。

連翹、升麻、朴硝、玄參、芍藥、白蘞、防風、射干、大黃、甘草、杏仁。

(張景岳)定痛托裡散,是治療瘡瘍因為血虛而疼痛的特效藥。

罌粟殼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乳香、沒藥、肉桂。

(張景岳)托裡黃耆湯,治療癰疽因為氣虛導致腹瀉,效果很好。

黃耆、甘草、天花粉。

也可以加入人參。

(李東垣)普濟消毒飲,治療瘟疫,症狀是怕冷發熱,頭面部腫脹嚴重,眼睛睜不開,氣逆上衝,呼吸困難,咽喉不舒服,口舌乾燥。

黃連、黃芩、人參、生甘草、桔梗、柴胡、薄荷葉、連翹、牛蒡子、板藍根、馬勃、白殭蠶、升麻、玄參、大黃。

(薛己)通聖消毒飲,凡是頭面腫脹嚴重,兩眼睜不開,鼻塞,口乾舌燥,身體內外都有熱象;或者咽喉腫痛不舒服;或者體內有實熱導致大便秘結,脈象洪大快速,煩躁口渴的人,都適合服用這個方子。

荊芥、防風、白芍、連翹、甘草、川芎、當歸、薄荷、黃芩、山梔子、滑石、桔梗、石膏、芒硝、大黃、麻黃、牛蒡子。

如果腫脹不消退,可以加入玄參。有個方子也用犀牛角。

(張仲景)小柴胡湯,治療肝膽有風熱,導致瘰癧(淋巴結核)結塊;或者腫痛發紅;或者忽冷忽熱;或者因怒火引起,口苦、耳聾、耳癰、乳癰、乳疽等病症。

柴胡、人參、黃芩、生薑、半夏、甘草、大棗。

(薛己)清涼救苦散,治療大頭瘟(一種嚴重傳染病)腫脹很厲害,用這個藥敷在患處。

芙蓉葉、霜桑葉、白蘞、白芨、大黃、黃連、黃柏、紫車前、白芷、雄黃、赤小豆、芒硝。

以上藥材都研磨成粉末。用蜂蜜水調勻後敷在腫脹的地方,頻繁塗抹。

(崔氏)黃連解毒湯,治療各種火毒熱毒引起的疾病,症狀是狂躁心煩,濕熱積滯,脈象洪大而快速。

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山梔子。

(陳氏)如意金黃散,治療癰疽、發背(背部癰腫)、各種疔瘡、漆瘡(接觸漆樹引起的皮膚病)、火丹(一種皮膚紅腫疾病)、濕痰流毒、風熱引起的皮膚皰疹、皮膚紅腫、婦女的乳腺炎、小兒丹毒等疾病。

天花粉、黃柏、大黃、白芷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蒼朮、南星。

磨成粉末。可以用蜂蜜水,或者蔥湯,或者蔥酒,或者用大藍根葉汁調勻後外敷,具體用哪種要根據病情判斷。

(張景岳)清肝益營湯,治療肝膽小腸經有風熱,導致血燥,筋脈攣縮結塊,或者耳朵、脖子、胸、乳房、脅肋等部位疼痛,以及所有肝火引起的疾病。

熟地黃、當歸、山梔子、龍膽草、茯苓、白芍、柴胡、白朮、木瓜、川芎、炙甘草。

(張景岳)托裡消毒散,治療癰疽已經形成,無法使它消散於無形的情況,適合用這個藥來托起膿液,使之排出。

人參、川芎、黃耆、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、茯苓、金銀花、白芷、甘草、桔梗、皂角刺。

(張景岳)梔子清肝湯,治療少陽經虛弱,肝火風熱向上衝,導致形成鬢疽(耳鬢附近的膿腫),疼痛連到脖子、太陽穴等處,或者耳朵內發癢生瘡,或者流膿疼痛,或者胸乳之間疼痛,或者忽冷忽熱且下午加重,胸悶口苦,舌頭乾燥。

柴胡、川芎、當歸、牛蒡子、白芍、牡丹皮、石膏、山梔子、黃芩、黃連、甘草。

《大全》鼠黏子湯,治療鬢疽剛開始發病,怕冷較輕但發熱較重,頭暈疼痛,口燥咽乾,想喝冷飲,大小便不通暢,脈象沉實有力,煩悶疼痛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