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秉鈞

《瘍科心得集》~ 卷上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4)

1. 辨鬢疽額疽論

夫鬢疽者,乃少陽三焦、膽相火妄動,又兼腎水不能生木,或感風熱而發。蓋鬢髮之際,肌肉相薄,最難腐潰。初起寒熱交作,頭眩,痛徹太陽,甚則耳目連鬢通腫。治法不可妄用針灸,必分陰陽表裡邪正虛實治之,庶不致誤。

白話文:

鬢疽,是由於少陽三焦和膽相火的異常,加上腎水不能生木,或被風熱侵襲而引起的。鬢髮之間,肌肉薄弱,很容易潰爛。初期,寒熱交加,頭暈,太陽穴刺痛,嚴重時耳目和鬢髮都會腫脹。治療鬢疽不能隨意使用針灸,必須分清陰陽表裡、邪正虛實再進行治療,這樣纔不會導致誤診。

如初見瘡時,多寒少熱,口乾作渴,好飲熱湯,六脈虛數無力,又兼患上堅硬,不甚焮痛,無潰無膿,瘡根流散,此乃真氣虛而邪氣實也,托裡為主,消毒佐之,如清肝養血湯、托裡消毒散之類。

白話文:

消毒潰瘍、膿瘡、痤瘡等皮膚感染

若初見瘡時,多熱少寒,頭眩作痛,口燥舌乾,渴欲飲冷,二便閉澀,六脈沉而有力,瘡形根腳不開,焮腫疼痛,身體發熱,易腐易膿,此乃正氣實而邪氣虛也,消毒為主,托裡佐之,如梔子清肝湯、鼠黏子湯之類。又有形色紫黑,瘡勢平陷,堅硬無膿,而毒流耳項,又兼氣味不正,形容不澤,精神不明,飲食不進者,俱為不治。

白話文:

剛開始見到瘡時,出現「上熱下寒」的情況,頭暈作痛、口乾舌燥、口渴想喝冷水、大小便不通暢,診脈發現脈象沉穩有力,瘡的根部沒有擴散,發炎腫脹疼痛,身體發熱,容易潰爛化膿,這是因為正氣充足,邪氣不足,治療方法以清熱解毒為主,適當扶助正氣,可以用梔子清肝湯、鼠黏子湯之類的藥方。另外,如果瘡的顏色呈紫黑色,瘡勢平坦、下陷,堅硬沒有膿,但是毒素流到耳朵和脖子上,同時伴有氣味不正常、外貌不光澤、精神不振、飲食不進等情況,一般都屬於不治之症。

額疽,生額上髮際之間曲差穴,屬足太陽膀胱經。起則多發寒熱,頭疼如砟,不可忍耐,項似拔,腰如折。先宜用萬靈丹汗之,以解散風邪;後用清托。又有左額疽、右額疽,狀如桃李,此屬足陽明胃經積熱而成。此處近太陽穴,於潰後外傷風水,即能害人,雖貼膏藥,亦須遮護謹密,又宜用藥使瘡口速斂。如經冬月,即變冷瘡。

況此處近太陽穴,上至額角,都為險處,如過時潰爛者不治。

白話文:

額疽,是指長在額頭上髮際之間的曲差穴處的疽瘡,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疾患。額疽發作時,往往會伴有發寒發熱、頭痛如被石頭擊打般劇烈、難以忍受,脖子像被拔起一樣,腰像要折斷一樣。治療額疽,首先應服用萬靈丹以發汗,以散風邪;然後再用清託的藥物治療。另外還有一種左額疽和右額疽,狀如桃李,這是由於足陽明胃經積熱所致。額疽部位靠近太陽穴,潰爛後容易受到風水的侵襲,從而危害人體,即使貼上膏藥,也必須嚴密遮護,同時也要用藥使瘡口儘快斂合。如果額疽發生在冬天,就會變成冷瘡。

2. 辨鳳眉疽眉心疔眉發論

鳳眉疽者,生於眉心,一名印堂疽。屬足太陽膀胱經風熱壅結,陰陽相滯而生。初起色黯根平,硬腫疼痛。如初起色赤浮腫焮痛,此名眉心毒;若色黑不痛,麻癢太過,根硬如鐵釘之狀,寒熱並作,即眉心疔也。治法初用萬靈丹發汗,內服荊防敗毒散;若不能消散者,即用奪命丹、活命飲攻之;有膿刺之,用升膏提毒,生肌散收口。

白話文:

鳳眉疽:長在眉心的部位,又叫印堂疽。屬於足太陽膀胱經風熱壅結,陰陽相滯而生的疾病。

初期:顏色暗淡,根部平坦,硬腫疼痛。

若初期症狀為顏色發紅,浮腫焮痛,這種情況叫眉心毒;如果顏色發黑,不痛,麻癢太過,根部堅硬如鐵釘,寒熱交替,這就是眉心疔。

治療方法:

  1. 初期使用萬靈丹發汗,內服荊防敗毒散。

  2. 如果不能消散,即使用奪命丹、活命飲攻之。

  3. 有膿液的時候刺開,用升膏提毒,生肌散收口。

眉發生於眉稜,無論左右,皆膀胱小腸肝膽四經積熱所致。形長如瓜,疼痛引腦,二目合腫,堅硬色赤,按之有根,易成膿者,順;無膿者,逆;至十四朝不潰,煩悶嘔逆不食者凶。治法與前症同。東垣云:初起宜用海馬崩毒法救之。

白話文:

眉毛生長在眉稜上,不論左右眉,都是由於膀胱、小腸、肝膽四條經絡積熱造成的。眉毛形狀細長像瓜,疼痛會延伸到腦部,兩眼腫脹閉合,眉毛堅硬並且發紅,按壓時有根感,容易化膿的,病情較順;不易化膿的,病情較逆;到第十四天還不潰爛,煩悶嘔吐、不想吃東西的,病情較兇險。治療方法與前面證候的治療方法相同。東垣說:眉毛初起時,應使用海馬崩毒法來救治。

海馬崩毒法:凡發背、對口、眉疽等證,初起時用熱水自肘後洗至手六經起端處止,日洗數十遍,以泄熱毒,務洗至指甲皮穰方可住洗。蓋三陽經俱屬督脈經所領,洗至指甲皮穰者,俾熱從根本而解也。此係秘傳,慎勿輕忽。

白話文:

海馬崩毒法:凡是出現背部、對口、眉間長瘡等症狀,在初期時使用熱水從手肘後方一直洗到手六經的起端處,每天洗數十遍,以便於將毒熱排掉,務必等到指甲皮開裂才能停止清洗。因為三陽經都屬於督脈經的統領,洗到指甲皮開裂的目的,是讓毒熱從根本上被解除。這是祕傳的方法,切勿輕視。

3. 辨眼丹眼漏論

夫眼丹者,生於眼胞,或在上,或在下。眼胞屬脾胃,證雖見於脾胃之部,實由心經受毒,熱傳脾胃,熱毒升上,以致氣血凝聚而成丹毒也。風多者,則浮腫易消;熱甚者,則堅腫難散。宜以如意金黃散敷之,湯飲則用羚羊、甘菊、石決明、夏枯草、金銀花、丹皮、山梔等。如膿成,急以針刺之,遲則眼頭自破。此乃睛明穴,內空難斂,成漏者多。

白話文:

眼丹,長在眼皮上,有時長在上眼皮,有時長在下眼皮。眼皮屬脾胃,症狀雖然出現在脾胃的部位,但實際上是心經受了毒,熱氣傳給了脾胃,熱毒上升,以至於氣血凝聚而形成丹毒。風多的話,丹毒容易消腫;熱重的話,則腫塊堅硬,不易消散。應該用如意金黃散敷在眼丹上,湯藥則用羚羊角、甘菊花、石決明、夏枯草、金銀花、丹皮、山梔子等。如果丹毒化膿,應趕快用針刺破,如果耽誤了,就會從眼角自行破潰。眼角就是睛明穴,裡面是空的,不易收斂,所以往往會形成漏孔。

眼漏一名漏睛瘡,生於目內眥下,由肝熱風濕,病發於足太陽膀胱經睛明穴,其穴系藏淚之所。初起如豆如棗,紅腫疼痛,瘡形雖小,根源甚深,斯時宜用清解清散。如穿潰每難收斂,遂成漏管,以升藥條插入提之,一日一換,數十日方收口。內服神效黃耆湯,或作為丸亦可。此證又有潰斷眼邊弦者,最難收口。

白話文:

眼漏病,又稱漏睛瘡,發病於眼睛內眥下方。由於肝火上炎,風邪濕熱外侵,導致足太陽膀胱經的睛明穴出現病變,此穴乃是藏淚之所在。

眼漏病初期症狀為眼角長出一個小紅腫,如豆子或棗子般大小,疼痛紅腫。雖然瘡口看起來不大,但根源往往很深。在這個階段,應採用清熱解毒、清散風熱的方法治療。

如果眼漏病發展到穿孔潰爛,則很難收斂,最終形成漏管。此時需將藥條插入漏管中提拉,每天更換一次。經過數十天,漏口才有可能收斂。

內服藥物方面,可使用神效黃耆湯,也可以做成藥丸服用。此方對眼漏病有顯著療效。

眼漏病還有一種情況,就是潰爛破裂,導致眼瞼邊緣斷裂,這種情況最難收口。

4. 辨眼胞菌毒眼胞痰核論

眼胞菌毒者,乃脾經素有濕熱,思鬱氣結而成。其患眼胞內生出如菌,頭大蒂小,漸長垂出,甚者眼翻流淚,久則致昏矇。治法用軟綿紙蘸水,蔭於眼胞上少頃,用左手大指甲墊於患根,右手以披針尖頭,齊根切下,血出不妨,隨用翠云錠磨濃塗之,其血自止。內宜服涼膈散、清脾飲;若初起時,以清涼丸洗之。

白話文:

眼瞼上長毒瘡,是脾經素來有濕熱,思慮憂鬱,氣結而成。患處眼瞼內生出像菌一樣的東西,頭大柄小,漸漸長大垂出,嚴重的會導致眼睛翻轉流淚,時間久了會導致視力模糊。治療方法是用柔軟的棉紙蘸水,敷在眼皮上片刻,用左手的大拇指指甲墊在患處的根部,右手用披針尖頭,在患處根部齊根切除,出血也沒關係,隨後用翠雲錠研磨成濃汁塗抹患處,血就會自行停止。內服涼膈散、清脾飲;如果是在剛開始發病時,可以用清涼丸清洗患處。

眼胞痰核,結於上下眼胞皮里肉外。其形大者如棗,小者如豆,推之移動,皮色如常,硬腫不疼。由濕痰氣鬱而成。外用生天南星蘸醋磨濃,頻塗眼皮,日數淺者,即消;日數深者,雖不能即消,常常塗之,塗令皮薄,微微剝損,以手指甲擠出如白粉汁即愈。然消散者多。

白話文:

眼皮上長了痰核,聚集在上下眼皮的皮肉外面。大的像棗子,小的像豆子,推動它時會移動,皮膚顏色正常,硬腫但不疼痛。由濕痰氣鬱積而成。外用生天南星蘸醋研磨成濃汁,頻頻塗抹眼皮,病程較淺的,很快就會消失;病程較深的,雖然不能立即消失,但經常塗抹,塗抹到皮膚變薄,微微剝落,用指甲擠出像白粉汁一樣的物質,就會痊癒。然而,很多情況下痰核會自然消散。

5. 辨鼻淵鼻痔鼻衄論

鼻淵者,鼻流濁涕不止,或黃或白,或帶血如膿狀,久而不愈,即名腦漏。乃風熱爍腦而液下滲,此腎虛之證也。經曰:腦滲為涕。又曰:膽移熱於腦。《原病式》曰:如以火爍金,熱極則化為水。然究其原,必腎陰虛而不能納氣歸元,故火無所畏,上迫肺金,由是津液之氣不得降下,並於空竅,轉為濁涕,津液為之逆流矣。於是腎肝愈虛,有升無降,有陽無陰,陰虛則病,陰絕則死。

白話文:

鼻淵是指鼻孔總是流出混濁的鼻涕,有時是黃色的,有時是白色的,有時還會帶有血絲,就像膿一樣,而且長時間都不能治癒,這種情況就叫做腦漏。這是因為風熱之邪灼傷了腦部,導致體液向下滲漏,這是腎虛的徵狀。經典中說:腦滲漏就會流鼻涕。又說:膽熱上移到腦部。在《原病式》中說:就像用火去熔化金屬,熱到極致就會化為水。然而探究其根源,必定是腎陰虛,不能將氣歸於丹田,因此陽氣無所畏忌,向上迫害肺金,導致津液之氣不能下降,並在空竅中轉化為濁涕,津液因此逆流了。於是腎臟和肝臟更加虛弱,只有上升沒有下降,只有陽氣沒有陰氣,陰虛則會生病,陰絕則會死亡。

此宜戒怒以養陽,絕欲以養陰,斷炙煿,遠酒面,以防作熱。然後假之良醫,滋腎清肺為君,開鬱順氣為臣,補陰養血為佐,俾火息金清,降令胥行,氣暢郁舒,清竅無壅,陽開陰闔,相依相附,臟腑各司乃職,自慎以培其根,藥餌以治其病,間有可愈者。苟或驕恣不慎,或誤投涼藥,雖倉扁不能使之長生矣。

白話文:

這個時候應該戒怒氣來養陽氣,斷絕房事來養陰氣,不再吃炙烤的食物,遠離酒和辛辣食物,以防止產生熱氣。然後,尋求好的醫生,以滋補腎陰、清肺熱的藥物為主藥,以疏肝解鬱、理氣順氣的藥物為輔藥,以滋補陰氣、養血的藥物為佐藥。這樣,可以使火氣平息下來,金氣清涼,使陰陽協調,氣血運行順暢,使精竅沒有阻礙,陽氣舒展、陰氣閉藏,陰陽相互依附。臟腑各司其職,自然可以康復。自己謹慎地保養根本,用藥物治療疾病,間或可以痊癒。如果驕縱恣肆不加謹慎,或者誤用了寒涼藥物,即使是扁鵲也無法使他長生久視。

主治之方,如初起用蒼耳散,久則六味地黃湯、補中益氣湯、麥味地黃湯、加味逍遙散,酌而用之可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的方法,例如初期可以使用蒼耳散,時間久了則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、補中益氣湯、麥味地黃湯、加味逍遙散,依照個人情況酌情使用,都可以。

鼻痔者,鼻內瘜肉,結如榴子,漸大下垂,或時縮進,或時垂出,閉塞孔竅,使氣不得宣通。此由肺氣不清,風濕鬱滯而成。夫鼻孔為肺之竅,為呼吸之門戶,其氣上通於腦,下行於肺,肺氣壅盛,一有阻滯,諸病生焉,故有鼻痔之患。宜內服辛夷散,或辛夷清肺飲;外以硇砂散逐日點之,漸化為水乃愈。宜慎起居,節飲食,庶不致再發。

白話文:

鼻痔是指鼻腔內的瘜肉,像石榴子一樣,逐漸增大並下垂,有時縮進鼻腔,有時又垂出來,堵塞鼻孔,使呼吸不暢。這是由於肺氣不清,風濕鬱滯所致。鼻孔是肺的竅穴,是呼吸的門戶,它的氣向上通往大腦,向下通往肺,肺氣壅盛,一旦受到阻滯,就會產生各種疾病,所以才會患有鼻痔。治療方法是內服辛夷散或辛夷清肺飲,外用硇砂散,每天點鼻,逐漸化為水就會痊癒。要注意起居,節制飲食,以免復發。

鼻衄者,或心火,或肺火,或胃火,逼血妄行,上干清道而為衄也。有因六淫之邪,流傳經絡,湧泄清道而致者;有因七情所傷,內動其血,隨氣上溢而致者;有因過食膏粱積熱而致者。

白話文:

鼻出血的人,可能是因為心火、肺火或胃火,火氣迫使血妄行,衝上頭部,因而流鼻血。有可能是因為六淫之邪,流竄在經絡中,湧出而造成流鼻血;也有可能是因為情緒受到傷害,激動了血液,隨著氣往上溢而導致流鼻血;還有可能是因為過量食用高油脂、高膽固醇的食物,積熱導致流鼻血。

治法:外因者,以辛涼清潤為主,如羚羊、犀角、細生地、石斛、生石膏、知母、元參、連翹、山梔、丹皮等;內因者,若系肝陽化風上逆,則宜甘鹹柔婉,如阿膠、生地、石決明、天冬、麥冬之屬;若腎陰虧損,虛陽浮越者,則以滋潛為主,如六味丸、虎潛丸之類;其由飲食不節而火盛者,則用和陽消毒,如黃連解毒湯是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外因引起的,以辛涼清潤為主,如羚羊、犀角、細生地、石斛、生石膏、知母、元參、連翹、山梔、丹皮等;內因引起的,如果肝陽化風上逆,則宜甘鹹柔婉,如阿膠、生地、石決明、天冬、麥冬之類;如果腎陰虧損,虛陽浮越者,則以滋陰為主,如六味丸、虎潛丸之類;由飲食不節而火盛者,則用和陽消毒,如黃連解毒湯是也。

又書謂:婦人產後,口鼻有黑氣,及見鼻衄為不可治者,何也?蓋五臟之華,皆上注於面,凡色紅赤者,陽熱之生氣也;青黑者,陰寒之絕氣也。況口鼻為陽明多血多氣之部,而見陰寒慘殺之氣,則胃中陽和之氣衰敗可知矣;復至鼻衄,則陽亡陰走也;胃絕肺敗,陰陽兩亡,故不可治。

白話文:

古書上說:婦女生完孩子之後,如果口鼻出現黑氣,或者出現流鼻血的現象,就屬於無法治癒的,這是為什麼呢?

這是因為五臟的精華,都會上升到臉部,如果臉色紅潤,代表身體的陽氣旺盛,生的機率大;而如果臉色青黑,則代表身體的陰氣重,死的機率大。而且,口鼻部位是陽明經絡分佈的地區,氣血旺盛,如果出現陰寒慘殺之氣,則胃中的陽氣衰敗。此外,如果出現流鼻血的現象,則表示陽氣衰弱,陰氣增強。胃氣衰竭,肺氣衰敗,陰陽兩敗俱傷,所以無法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