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科心得集》~ 家用膏丹丸散方 (1)
家用膏丹丸散方 (1)
1. 家用膏丹丸散方
紅升丹,一名三仙丹。一切瘡瘍潰後,拔毒去腐,生新長肉,瘡口堅硬,肉黯紫黑,用丹少許,雞翎掃上,立刻紅活。外科若無升降二丹,焉能立刻奏效。
水銀(二兩),槍硝(二兩),白明礬(二兩)
白話文:
紅升丹,別名三仙丹。用於一切瘡瘍化膿潰爛後,拔除毒素去除腐肉,生出新肉,瘡口堅硬,肉色黯紫發黑,使用少許丹藥,用雞毛掃上,立刻紅潤活血。外科手術如果沒有升降二丹,怎麼能立竿見影。
先將硝礬研碎,放於鐵鍋內,中開低窩,以水銀傾入窩內,將硝礬蓋之,用磁碗蓋合,以棉紙捻條捺碗口,再以鹽泥封固後,將黃沙壓住碗旁,露出碗底,以新棉花著碗底內,用鐵磚壓上。先用文火一炷香,烘烊硝礬;次用武火一炷香,看碗底內棉花焦黑為度;如不焦,再煉半炷香。取下冷開,刮下之丹,磁瓶貯之,退火用。
白話文:
-
將硝石和明礬研磨成粉末,放入鐵鍋中。
-
在鍋中間挖出一個小凹坑,將水銀倒入凹坑中。
-
用硝石和明礬將水銀覆蓋起來,並用磁碗蓋上。
-
用棉紙捻成粗條,塞在碗口,並用鹽泥密封碗口。
-
在碗的周圍壓上黃沙,使碗底露出。
-
在碗底內放入新的棉花,並用鐵磚壓上。
-
先用文火加熱一炷香的時間,使硝石和明礬熔化。
-
然後用武火加熱一炷香的時間,直到碗底內的棉花燒焦為止。
-
如果棉花沒有燒焦,繼續加熱半炷香的時間。
-
取下鐵鍋,待其冷卻後,刮下鍋底的丹藥,並將丹藥儲存在磁瓶中。
-
將火熄滅後,留作下次使用。
一方有皂礬、雄黃、硃砂約各一兩,名大升丹,力量尤大。
白話文:
有一種方劑,其中包括皁礬、雄黃和硃砂,每種各約一兩,被稱為大升丹,其藥效尤為顯著。
白降丹,凡癰疽無名大毒,每用少許,瘡大者用六,七釐,小者用一、二釐,水調敷瘡頭上。初起者立刻起泡消散,成膿者腐肉即脫,拔毒消腫,誠乃奪命金丹也。
白話文:
白降丹,用於所有無名大毒的腫瘤和膿腫。
通常使用少量,如果瘡大,使用六到七釐,瘡小,使用一到二釐,用水調和塗敷在瘡口上。
剛發作時馬上起泡消散,形成膿液時腐肉就會脫落,拔出毒素消腫,真的如同救命金丹一樣。
水銀(一兩),火硝(一兩),白礬(一兩),白砒(五錢),食鹽(一兩),石青(三錢),硼砂(三錢),皂礬(一兩)
白話文:
水銀(60 克),火硝(60 克),白礬(60 克),白砒(30 克),食鹽(60 克),石青(18 克),硼砂(18 克),皁礬(60 克)
用陽城罐一隻,放微火上,徐徐挑藥入罐,化盡,微火逼令極干,所謂陰升之法,全在此刻;如火大,則汞先飛走;如不幹,則藥必倒塌無用,其難如此。
白話文:
使用一個陽城罐子,放在微火上,慢慢地挑出藥物放入罐子中,然後將藥物化盡,用微火逼迫藥物變得極其乾燥,這就是所謂的「陰升之法」,全在這一刻;如果火勢太大,那麼水銀就會先飛走;如果藥物沒有乾燥,那麼藥物必定會倒塌而無用,其困難就在於此。
結胎後,以瓦盆一隻,盛水半盆,將粗宮碗一隻,覆合於水內,碗底上以三寸盆仰放;後再以陽城罐倒合於盆內,用好棉紙截寸許闊,以罐子、泥草鞋灰、光粉三樣研細,以鹽滷汁和練極熟,於罐口合緊;一層泥,一層紙,糊五、六層,候乾;再將醬缸蓋,量陽城罐之大小,中鑿一洞,套於罐之半腰,恰蓋著於盆口上;外用新瓦三片,鐵絲紮緊,如煙通罐樣:入炭,用武火二炷香,其丹即降於盆內,退火冷開,即名白雪丹。降藥之神,不假刀砭,一伏時,便見功效,勝於刀針之險多矣。
白話文:
懷孕後,準備一個瓦盆,盛水約半盆,將一個粗的碗放入水中,碗底上再放一個三寸的盆;然後用陽城罐倒入盆內。準備好棉紙,裁成約一寸寬,用罐子、泥土草鞋灰和光粉三種材料研磨得很細,之後用鹽水混合並攪拌均勻,緊緊蓋住罐口;再用一層泥、一層紙,重複上五、六層,等待乾燥。接著用醬缸的蓋子,根據陽城罐的大小中間鑿一個洞,將蓋子套在罐子的中部,正好蓋住盆口;最外面用三片新瓦片,鐵絲綁緊,像煙囪一樣;放入炭火,用武火點燃兩根香,藥物就會沉降到盆內,等到火熄滅冷卻後,便得名為白雪丹。這種降藥的方式,不需要刀針,經過一次伏季,便可見到效果,勝過用刀針的方法讓人更安心。
上降藥法,癰疽初起,堅硬未成膿者。用水調一二釐,塗於瘡頂上,不可貼膏藥,少頃,即起一泡,挑破出水自消。
白話文:
「上降藥法」,是針對癰疽初起,堅硬未成膿的情況。
用藥方法是將藥粉調成稀糊狀,塗抹在瘡口上,不可以貼膏藥。
不久,瘡口上就會起一個大水泡,挑破水泡,流出黃水後,癰疽就會自行消退。
已成而內膿急脹,按之隨手而起者,此膿已熟矣。用水調一二釐,點正頂上,以膏貼之,一伏時,大膿自泄,不假刀針。
如陰疽根腳走散,瘡頭平陷,即用降丹七、八釐,或分許,水調,掃於瘡頭堅硬處,次日即轉紅活,便是吉兆。
白話文:
當腫瘤已經形成,而內部膿液急劇脹大,用手按壓時,腫瘤會立刻彈起來,這表示膿液已經成熟了。這時,可以用水調和一兩分麻黃,點在腫瘤的正中央,然後用膏藥貼上。大約一伏天的時間,腫瘤中的膿液就會自動流出來,不需要用刀針來切開。
如瘡毒內膿已成,久不穿潰者,只要出一小頭,怕頭出過大。可用棉紙一塊,量瘡大小,中剪一孔,以水潤貼瘡上,然後調降藥,點放紙孔內,揭去紙,以膏貼之,則所降之頭不致過大。若瘡小藥大,反令痛傷胃口,焮及良肉,不可不知。
白話文:
如果瘡毒的內部膿汁已經形成,長時間沒有穿破潰爛的,只要將膿頭稍稍挑出即可,怕膿頭太大。可以用一塊棉紙,按照瘡的大小,剪個孔洞,用清水潤濕後貼在瘡上,然後調製消散化膿藥,點入棉紙孔洞內,揭去棉紙,再用膏藥貼上,這樣膿頭就不會過大。如果瘡小藥大,反而會損傷食慾,燒傷健康肉,這是不可不知的。
白降丹點在瘡毒上,即追蝕毒氣,有幾分深,必追至病根方止,所以點後疼痛非常。若內膿已脹,皮殼不厚,點之,便不十分痛楚,有用蟾酥化汁,調白降丹用,其疼稍減。水煉降藥法:新煉出白降丹,研細,用元色緞五寸,將降藥篩勻,緞上卷緊,以麻線捆紮極緊,放瓦罐內,清水煮,約一伏時內,換水三次,將緞卷取起,掛風處陰乾,然後打開,以雞翎掃下,磁瓶收貯。凡治癰疽用之,並無痛楚。
應用膏,治疔、疽、流注、腿癰,穿潰者用此。
白話文:
白降丹點在瘡毒上,是為了追及和消蝕毒氣,無論毒氣有多深,一定要追溯到病根才停止,因此點降丹後疼痛會非常劇烈。如果內膿已經腫脹,皮膚殼不厚,點降丹時就不會很疼痛。可以用蟾酥化汁,和白降丹調和使用,可以減輕疼痛。
水煉降藥法如下:將新煉出的白降丹研磨成細粉,用五寸長的元色緞料,將降藥均勻地篩在緞料上,將緞料捲緊,用麻線捆紮得很緊,放入瓦罐中,加入清水煮沸,大約一個伏(三十天)的時間內,換水三次,將緞料捲取出,掛在通風陰涼處晾乾,然後打開,用雞毛掃下降藥,放入磁瓶中保存。凡是治療癰疽時使用,都不會感到疼痛。
當歸,連翹,白芨,白蘞,大黃,山梔(各八錢),官桂(二錢),蒼朮,羌活,天麻,防風,黃耆,荊芥,川甲,甘草,芫花(各六錢)方八,蓖麻子,小生地(各一兩)
白話文:
-
當歸、連翹、白芨、白苣、大黃、山梔(各40公克)
-
官桂(10公克)
-
蒼朮、羌活、天麻、防風、黃耆、荊芥、川甲、甘草、芫花(各30公克)
-
方八、蓖麻子、小生地(各50公克)
用真麻油十斤,入藥,文武火熬枯,濾去渣,再熬至滴水成珠,稱每斤淨油,春秋下潤淨東丹五兩,冬四兩,夏六兩,收成膏後,下乳香、沒藥末各一兩,攪勻攤用。
白話文:
用十斤純正的麻油作為藥物,使用文火和武火交替加熱,直到熬得非常乾枯,然後過濾掉渣滓,再繼續熬製,直到滴出的油像珠子一樣圓潤。稱取一斤淨油,在春秋季節加入五兩經過潤淨的東丹,冬季加入四兩,夏季加入六兩,熬成膏狀後,加入一兩乳香末和一兩沒藥末,攪拌均勻攤開使用。
萬靈膏,治一切無名腫毒,未成即消,已成即潰,並治一切寒濕之證。
白話文:
萬靈膏,可以治療一切不明原因的腫脹疼痛,患處若還沒形成,立即可以消散;如果已形成腫脹,也可以立即潰爛(將膿皰打開排出膿液,進而痊癒)。此外,萬靈膏也可以治療一切寒濕類的病症。
生地,歸身,川芎,蒼耳子,大戟,尖檳,甘菊,蒲公英,生大黃,土槿皮,羌活獨活,紅花,川烏,草烏,赤芍,紫草,香附,川椒,番木鱉,桂枝,狗脊,澤蘭,生薑胡椒,附子,牙皂,白附子,荊芥,金銀花,黃柏,山慈菇,生首烏,全蟲,玄胡,殭蠶百部,南星,白蒺藜,山甲,白芷,白芥子,花粉,益母草,蛇床子,川牛膝,黃耆,大楓子肉,細辛,苦參,龜板,桑寄生,升麻,黃芩,胡麻,杜菖蒲根,冬瓜皮,天麻,楊樹須,鬧羊花,茜草(以上各五錢),土茯苓(一兩)
白話文:
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川芎、蒼耳子、大戟、檳榔、菊花、蒲公英、生大黃、槿皮、羌活、獨活、紅花、川烏、草烏、赤芍藥、紫草、香附、花椒、木鱉子、桂枝、狗脊、澤蘭、生薑、胡椒、附子、皁角刺、白附子、荊芥、金銀花、黃柏、慈姑、生何首烏、全蠍、玄胡、僵蠶、百部、南星、蒺藜、穿山甲、白芷、白芥子、花粉、益母草、蛇牀子、川牛膝、黃耆、楓子肉、細辛、苦參、龜板、桑寄生、升麻、黃芩、胡麻、菖蒲根、冬瓜皮、天麻、楊樹須、鬧羊花、茜草(以上各五錢),茯苓(一兩)
用香油八斤,將前藥入油,加嫩桑枝二、三斤,熬藥至枯,濾去渣,入後藥。
白話文:
用八斤香油,將前面的藥材放入油中,再加入二、三斤嫩桑枝,將藥材熬煮至枯乾,濾掉渣滓,加入後面的藥材。
松香(四兩),朴硝,雄黃,桂圓核灰,皂礬,牛皮灰,樟冰(各五錢),麝香(三錢),冰片(三錢),龍骨(五錢),再入東丹三斤,收成膏。
白話文:
松香(四兩),朴硝、雄黃、桂圓核灰、皁礬、牛皮灰、樟冰(各五錢),麝香(三錢),冰片(三錢),龍骨(五錢),再加入東丹三斤,收成膏狀。
內傷膏,治內傷,腰疼足酸,寒濕流筋、流絡、流注、鶴膝瘋、痹等證。
白話文:
內傷膏,用於治療內傷,症狀包括腰痛、足部痠痛、寒濕流筋、流絡、流注、鶴膝瘋、痹症等。
毛鹿角(切,二兩),烏藥(八兩),紅花(二兩),全當歸(切,一兩二錢),木瓜(一兩),上官桂(二兩)生薑(去毛,打,二兩),秦艽(二兩),老鸛草(二兩),離鄉草(三兩),虎骨酥(炙,二兩),商陸(三兩)
白話文:
-
毛鹿角:2 兩(切碎)
-
烏藥:8 兩
-
紅花:2 兩
-
全當歸:1 兩 2 錢(切碎)
-
木瓜:1 兩
-
上官桂:2 兩
-
生薑:2 兩(去除外皮,拍打)
-
秦艽:2 兩
-
老鸛草:2 兩
-
離鄉草:3 兩
-
虎骨酥:2 兩(炙烤過)
-
商陸:3 兩
用麻油十斤,浸藥二十一日,煎枯,濾去渣,離火,入淘淨飛丹六斤,收成膏,再入肉桂(去皮研末)二兩、乳香、沒藥末各二兩,麝香二錢,攪勻,用紅布或青皮攤貼。
紫金膏,治痰核瘰癧。
白話文:
使用十斤麻油浸泡藥物二十一天,煎煮至乾枯,過濾去除渣滓,離火,加入淘洗乾淨的飛丹六斤,收成膏狀,再加入肉桂(去皮研磨成粉)二兩、乳香、沒藥粉末各二兩、麝香二錢,攪拌均勻,用紅布或青皮攤貼。
官桂(六兩),生地(十二兩),秦艽(五兩),羌活(三兩),黃芩(二兩),防風(三兩),木通(三兩),川連(一兩五錢),當歸(九兩),木瓜(六兩),白朮(三兩),方八(十二兩),鱉甲(六兩),白芷(三兩),遠志(三兩),大蜈蚣(十五條),丹參(五兩),紫草(十二兩),毛慈姑(五兩),生甲片(一兩五錢),血餘(五兩),茜草(六兩),商陸根(三斤)
白話文:
-
官桂(六兩):肉桂,具有溫陽散寒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-
生地(十二兩):生地黃,具有涼血清熱、養陰益血的功效。
-
秦艽(五兩):秦艽,具有祛風濕、活血止痛的功效。
-
羌活(三兩):羌活,具有祛風濕、舒筋活絡的功效。
-
黃芩(二兩):黃芩,具有清熱瀉火、燥濕止血的功效。
-
防風(三兩):防風,具有祛風解表、發表散寒的功效。
-
木通(三兩):木通,具有利水消腫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-
川連(一兩五錢):川連,具有清熱燥濕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
-
當歸(九兩):當歸,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的功效。
-
木瓜(六兩):木瓜,具有消積導滯、化痰平喘的功效。
-
白朮(三兩):白朮,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的功效。
-
方八(十二兩):方八,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尿消腫的功效。
-
鱉甲(六兩):鱉甲,具有滋陰補血、清熱涼血的功效。
-
白芷(三兩):白芷,具有祛風散寒、通竅止痛的功效。
-
遠志(三兩):遠志,具有補益心脾、安神益智的功效。
-
大蜈蚣(十五條):大蜈蚣,具有祛風止痙、活血通絡的功效。
-
丹參(五兩):丹參,具有活血化瘀、涼血消腫的功效。
-
紫草(十二兩):紫草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
-
毛慈姑(五兩):毛慈姑,具有化痰止咳、平喘利水的功效。
-
生甲片(一兩五錢):生甲片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
-
血餘(五兩):血餘,具有活血化瘀、止血消腫的功效。
-
茜草(六兩):茜草,具有清熱涼血、止血消腫的功效。
-
商陸根(三斤):商陸根,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尿消腫的功效。
上藥俱囫圇,不切碎。加柳枝五兩,桃枝五兩,棗枝五兩,桑枝五兩,槐枝五兩,用真麻油二十斤,將前藥浸十日,熬枯去渣,用淨飛丹十五斤,炒透收膏;再下明乳香(去油,研)五兩,沒藥(去油研)五兩。
肉桂膏,治一切寒濕痹痛、乳痰、乳癖、瘰癧等證。
白話文:
上等的藥材,全都完整不切碎。再加入柳樹枝5兩、桃樹枝5兩、棗樹枝5兩、桑樹枝5兩和槐樹枝5兩,再加入20斤麻油,將上述藥材浸泡10天,熬乾後去除渣滓,再加入15斤淨飛丹,炒透收膏。最後,放入5兩明乳香(去油研磨)和5兩沒藥(去油研磨)。
川烏,草烏,海藻,當歸,甘草,白芨,甘遂,白芷,細辛,芫花,半夏,肉桂,紅花大戟,虎骨(各七錢五分),麻黃(一兩),五倍子(一兩)
白話文:
川烏、草烏、海藻、當歸、甘草、白芨、甘遂、白芷、細辛、芫花、半夏、肉桂、紅花大戟、虎骨(各42.6公克),麻黃(59.1公克),五倍子(59.1公克)
用麻油二斤、青油一斤五兩,入藥煎枯,去渣;下淨東丹炒一斤,收成膏;再下乳香(去油,研)、沒藥(去油,研)各一兩,寸香(研)五錢,百草霜一兩,攪勻,用紅布攤貼。
白話文:
使用二斤麻油、一斤五兩的青油,加入藥物煎煮至乾燥,去除渣滓;再加入一斤淨東丹炒至成膏狀;再加入乳香(去除油脂,研磨)、沒藥(去除油脂,研磨)各一兩,寸香(研磨)五錢,百草霜一兩,攪拌均勻,用紅布攤開貼敷。
紫霞膏,治老年結毒,穿潰不斂。
嫩松香(六兩),糠青(研,二兩),乳香(去油,研),沒藥(去油研,各五錢)
用麻油六兩,熬至滴水成珠,下松香,再煎二、三十沸,下糠青,再熬,自有紫色,離火,下乳香、沒藥。
白玉膏,治濕毒瘡,白泡臁瘡,燙傷等。收濕生肌長肉,甚效。
白話文:
紫霞膏主治老年人結毒,傷口潰爛不愈合。用嫩松香六兩、糠青研磨成粉二兩、乳香去油研磨、沒藥去油研磨各五錢。先用麻油六兩熬至滴水成珠,再加入松香,繼續煎煮二、三十沸,再加入糠青熬煮至呈現紫色,離火後加入乳香和沒藥。白玉膏主治濕毒瘡、白泡臁瘡、燙傷等,具有收斂濕氣、生肌長肉的功效,效果顯著。
鯽魚(大者,兩條),鉛粉(一斤),輕粉(五錢),象皮(烘研,一兩),真珠(研,三錢)
白話文:
鯽魚(兩隻,大的),鉛粉(一斤),輕粉(五錢),象皮(烘乾研磨,一兩),真珠(研磨,三錢)
用麻油一斤,入鯽魚,煎至枯,瀝去骨,再煎一、二十沸,離火少頃;然後下鉛粉、輕粉、象皮末、珍珠末,攪勻成膏。
玉紅膏,去腐生新。此外科收斂藥中之神方也。
白話文:
取一斤麻油,然後將鯽魚放入油中,煎至魚肉變乾變硬,瀝去魚骨後,繼續煎煮約一、二十次滾沸,然後將鍋子離火,靜置一會兒。接著加入適量的鉛粉、輕粉、象皮末和珍珠末,攪拌均勻,直到成為膏狀。
白芷(五錢),甘草(一兩),歸身(二兩),瓜兒血竭,輕粉(各四錢),白占(二兩),紫草(五錢)
白話文:
-
白芷(五錢):具有美容養顏、防治感冒、緩解疼痛和炎症的功效。
-
甘草(一兩):具有補氣益中、清熱解毒、緩解咳嗽和咽喉疼痛的功效。
-
歸身(二兩):具有補益氣血、溫經通絡、緩解疼痛和虛寒的功效。
-
瓜兒血竭(四錢):具有止血、散瘀、消腫和止痛的功效。
-
輕粉(四錢):具有殺菌、消炎、止癢和收斂的功效。
-
白佔(二兩):具有補益氣血、調經止帶、緩解疼痛和炎症的功效。
-
紫草(五錢):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消腫、緩解疼痛和炎症的功效。
用麻油一斤,先將白芷、歸身、甘草、紫草四味入油,熬枯,濾去渣,復煎滾,下血竭,化盡,次下白占,微火亦化,退火,下輕粉,攪勻,傾入磁罐內聽用。凡用藥將牙簪挑藥,施於瘡頭上,以膏蓋之。
千捶紅玉膏,治濕毒流注,無名腫毒,未經穿潰者。
白話文:
用一斤麻油,先將白芷、當歸、甘草、紫草這四味藥材放入油中,熬到干枯,濾掉渣滓,再重新煎煮沸騰,加入血竭,煮到完全溶化,接著放入白礬,用小火慢慢煮到溶化,關火,加入輕粉,攪拌均勻,倒入瓷罐中備用。每次使用時,用牙籤挑取藥膏,塗抹在患處,用膏藥覆蓋住。
千捶紅玉膏可以治療濕毒流注、無名腫毒,尚未潰爛的。
蓖麻子(去殼),松香(蔥頭汁煮)四兩,南星(研,五錢),半夏(研,五錢),乳香(去油,五錢),沒藥(去油,五錢),銀硃(七八錢)
白話文:
蓖麻子(去殼),松香(用蔥頭汁煮過)四兩,南星(研磨,五錢),半夏(研磨,五錢),乳香(去油,五錢),沒藥(去油,五錢),銀硃(七八錢)
搗成膏,看老嫩,以蓖麻肉增減,用布攤貼。
千捶綠雲膏,治痰核甚效。
白話文:
搗成膏狀,根據老嫩調整,以蓖麻仁的多少來增減,用布舖開後貼上。
千捶綠雲膏,治療痰核非常有效。
蓖麻子(去殼),松香(蔥頭汁煮,四兩),海藻(炙,研,五錢),昆布(炙,研,五錢),南星(研,五錢),半夏(研,五錢),杏仁(五錢),糠青(研,一兩)
白話文:
蓖麻子(去殼)
松香(用蔥頭汁煮過,四兩)
海藻(炙過,研磨成粉,五錢)
昆布(炙過,研磨成粉,五錢)
南星(研磨成粉,五錢)
半夏(研磨成粉,五錢)
杏仁(五錢)
糠青(研磨成粉,一兩)
搗成膏。一方有乳五香、沒藥各五錢。
十層膏,專治年久新起臁瘡,已經去腐,生肌長肉,神效。
白話文:
搗成膏藥。一個配方包含乳香、五香、沒藥各五錢。
十層膏,專門治療長期或新發的臁瘡,能夠去除腐肉,促進肌肉生長,效果神奇。
黃芩,黃柏,白芷(各二錢),乳香(去油,研),沒藥(去油研,各二錢),血竭(研,三錢),黃占(一兩),白占(五錢),輕粉(研,一錢),血餘(二錢),象皮(炙,研,二錢),密陀僧(研,一兩),珍珠(研,一錢)
白話文:
黃芩、黃柏、白芷各兩錢,乳香去油研磨,沒藥去油研磨各兩錢,血竭研磨三錢,黃占一兩,白占五錢,輕粉研磨一錢,血餘兩錢,象皮炙烤研磨兩錢,密陀僧研磨一兩,珍珠研磨一錢。
用麻油十兩,先將芩、柏、芷三味,入油,煎枯,濾去渣;次下血餘,煎枯,去血餘;再下黃占、白占溶化;然後下乳沒、血竭、陀僧、輕粉、象皮、珍珠末,攪勻。將皮紙一張,分作六小張,以一張染膏提出,攤於臺上,用手兩面泥勻,再持一張,染膏如前法,攤在前一張上,共作十層。如遇臁瘡,將此膏依瘡大小剪下,扎於瘡上,一日揭去一層,扎完瘡愈,極妙神方也。
白話文:
需要麻油十兩,先將黃芩、柏子、白芷三味藥放入油中煎熬,煎至變焦枯為止,然後將藥渣濾掉。然後再放入血餘繼續煎熬,煎至變焦枯為止,將血餘去除。再放入黃蠟、白蠟,使其融化。最後放入乳香、血竭、陀僧、輕粉、象皮末、珍珠末,攪拌均勻。將一張牛皮紙撕成六張小紙片,用其中一張紙沾取藥膏塗抹在傷口上,再放在平臺上,用手將藥膏均勻地塗抹好,隨後再將第二張紙沾取藥膏塗抹,並將其貼在前一張藥紙上,重複十次形成十層藥紙。如果遇到臁瘡,將此藥膏依照瘡口的大小裁剪,敷貼在瘡口上,每天揭去一層藥紙,敷貼完後瘡口就會癒合,這是一個非常靈驗的藥方。
麻黃膏,治牛皮血癬,營枯血燥,遍體發癩發癢。
川連,黃芩,黃柏,紫草,麻黃(各一錢),斑毛(七枚),小生地(三錢)
白話文:
麻黃膏,用於治療牛皮癬、營血乾燥,全身發癢。
成分包括:川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紫草、麻黃(各一錢),斑蝥(七枚),小生地(三錢)。
用雄豬板油十兩,將上藥熬枯,濾去渣,入黃蠟一兩、白蠟五錢,烊化,再入蓖麻子肉、大楓子肉各一錢,搗爛如泥,調和離火,俟半冷後入:
白話文:
使用十兩雄性豬的板油,將上述藥物煮到乾枯,濾掉藥渣,加入一兩黃蠟、五錢白蠟,一起融化,再加入一錢蓖麻子仁、一錢大楓子仁,搗碎成泥狀,混合均勻,離開火源,等稍微冷卻後加入:
雄黃(三錢),樟冰(二錢),生礬(三錢),五倍子(二錢),輕粉(一錢),銅青(二錢),東丹(二錢),金底(二錢)
研細調勻,磁碗收貯。不時頻揸。
玉樞丹,治一切無名腫毒。
白話文:
雄黃(三錢):一種礦物,具有解毒、殺蟲的功效。
樟冰(二錢):又稱冰片,是一種芳香的結晶體,具有清熱、鎮靜的功效。
生礬(三錢):又稱硫酸鋁鉀,是一種無色晶體,具有止血、收斂的功效。
五倍子(二錢):是一種植物的果實,具有止血、澀腸的功效。
輕粉(一錢):又稱氧化鋅,是一種白色粉末,具有收斂、止癢的功效。
銅青(二錢):又稱鹼式碳酸銅,是一種綠色粉末,具有殺蟲、消毒的功效。
東丹(二錢):又稱硫酸銅,是一種藍色晶體,具有殺蟲、消毒的功效。
金底(二錢):又稱氧化鉛,是一種黃色粉末,具有收斂、止血的功效。
山慈姑(有毛者佳,洗淨去皮,焙乾,二兩),川五倍(捶破,洗刮內垢,焙乾,二兩),紅牙大戟(去蘆根,洗淨,焙乾,二兩),大硃砂(水飛,三錢),明雄黃(水飛,三錢),麝香(三錢),千金子(去殼,草紙包,捶去油成霜,二兩)
白話文:
山慈姑(帶毛的品質較佳,洗淨後去除外皮,烘焙乾燥,二兩)
川五倍子(敲碎後洗淨並刮除內部的污垢,烘焙乾燥,二兩)
紅牙大戟(去除蘆根後洗淨,烘焙乾燥,二兩)
大硃砂(使用水飛法提煉,三錢)
明雄黃(使用水飛法提煉,三錢)
麝香(三錢)
千金子(去除外殼並用草紙包覆,敲打去除油脂後變成霜狀,二兩)
各研極細,用糯米粥打和,分作四十丸。凡遇無名腫毒,或酒或米飲下一丸,外即以清水磨塗,神效。
黎洞丹,治一切跌打損傷,並可磨塗諸腫。
白話文:
將中藥研磨得非常細,用糯米粥調和,做成四十個小丸子。凡是遇到不明原因的腫毒,服用一丸,無論是酒還米湯送服都可以,之後在外面用清水磨擦塗抹,有神奇的效果。
血竭(研末,三錢),牛黃(一錢),阿魏(三錢),天竺黃(三錢),兒茶(三錢),三七(三錢),藤黃(一錢五分),五倍子(焙,三錢),乳香(去油,二錢),沒藥(去油,三錢),山羊血(五錢),千金子(去殼油,三錢),硃砂(二錢),冰片(一錢)
白話文:
血竭(研磨成粉末,三錢),牛黃(一錢),阿魏(三錢),天竺黃(三錢),兒茶(三錢),三七(三錢),藤黃(一錢五分),五倍子(烘焙過,三錢),乳香(去除油脂,二錢),沒藥(去除油脂,三錢),山羊血(五錢),千金子(去除殼和油,三錢),硃砂(二錢),冰片(一錢)
共研極細末,糯米糊丸,金箔為衣,每丸重一錢。陳酒送下一丸。
梅花點舌丹,治無名腫毒,未成即消,已成即潰。
白話文:
把藥研磨得非常細緻,用糯米糊丸劑,用金箔包覆,每個藥丸重一錢。用陳年老酒送服一丸。
蟾酥(一錢),熊膽(一錢),牛黃(三分),麝香(三分),雄黃(三錢),血竭(三錢),硼砂(一錢),葶藶子(三錢),沉香(一錢),乳香(去油,三錢),沒藥(去油,三錢),冰片(三分),硃砂(三錢)
白話文:
蟾蜍乾燥後的皮膚(一錢),熊的膽汁(一錢),牛黃(三分),麝香(三分),雄黃(三錢),血竭(三錢),硼砂(一錢),葶藶子(三錢),沉香(一錢),乳香(去除油脂,三錢),沒藥(去除油脂,三錢),冰片(三分),硃砂(三錢)
共研極細末,即將蟾酥、熊膽酒化,搗丸,辰砂為衣。每服三分,蔥頭湯送下。一方加蝸牛、輕粉、膽礬、銅綠。
白話文:
將所有的藥材研磨成極為細小的粉末。然後把蟾酥、熊膽酒混合,搗成丸劑,塗上辰砂作為外衣。每次服用三分,用蔥頭湯送服。另一種方子加入蝸牛、輕粉、膽礬、銅綠。
西黃化毒丹,治疔疽火毒內陷,神識模糊,不醒人事者。
西黃(一分),真珠(三分),血珀(五分),膽星(三分),辰砂(三分)
共為細末。均作三服,燈心湯下。
瘍余化毒丹,治疔疽餘火未清,艱於收口難斂者,以此化之。
白話文:
西黃化毒丹用於治療疔疽火毒內陷,患者神志不清、昏迷不醒。將西黃、真珠、血珀、膽星、辰砂研磨成細末,分三次服用,以燈心湯送服。瘍余化毒丹則用於治療疔疽餘火未消,傷口難以癒合的情況,可以幫助化解餘毒。
滴乳石(一錢),西黃(一分五釐),真珠(四分),天竺黃(六分),陳膽星(一錢),血竭(一錢),川連(五分),硃砂(一分)
白話文:
滴乳石(六克),西黃(一克),珍珠(二點四克),天竺黃(三點六克),陳膽星(六克),血竭(六克),川連(三克),硃砂(零點六克)
上為末。加燈心灰四分,每服三分,金銀花湯下。
痘後化毒丹,治痘證後餘毒走絡,遍體發瘍者。
白話文:
服用時將藥物磨成粉末,加入四分燈心草灰,每次服用三分,用金銀花湯送服。
【痘後化毒丹】,用於治療痘疹痊癒後殘餘毒素流竄經絡,導致全身長瘡的情況。
西黃(一分),藥珠(三分),血珀(五分),燈心灰(二分),膽星(三分),冰片(一分),天竺黃(三分),甘草,人中黃(五分)
白話文:
西黃一分,藥珠三分,血珀五分,燈心灰兩分,膽星三分,冰片一分,天竺黃三分,甘草,人中黃五分。
共為細末。每服三分,金銀花露調下。
猴疳化毒丹,治幼孩遍體胎火胎毒,臀赤無皮,音啞鼻塞,或赤遊丹毒。
真珠(三分),血珀(五分),飛滑石(八分)
上為末。每服三分,乳汁調下。
紫金錠,治一切風火腫痛。
白話文:
「猴疳化毒丹」是用來治療幼童全身胎火胎毒,症狀包括臀部發紅脫皮、聲音嘶啞、鼻塞,或出現紅色遊走性的丹毒。藥方由真珠三分、血珀五分、飛滑石八分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三分,用金銀花露調服。
「紫金錠」則是用來治療各種風火引起的腫痛。
大黃(一兩),降香屑(五錢),山慈菇(三錢),紅牙大戟(去蘆根,五錢),南星(五錢),生半夏(五錢),雄黃(三錢),麝香(三分),乳香(去油,三錢),沒藥(去油,三錢)
共研極細末,以麵糊打丸,捻錠子。鮮菊葉汁磨敷。
白話文:
-
大黃:一兩
-
降香屑:五錢
-
山慈菇:三錢
-
紅牙大戟:去除蘆根,五錢
-
南星:五錢
-
生半夏:五錢
-
雄黃:三錢
-
麝香:三分
-
乳香:去除油脂,三錢
-
沒藥:去除油脂,三錢
八將丹,一切疽毒不起,疔毒不透,腐肉不脫,用此提毒化毒,甚妙。
白話文:
「八將丹」這個藥方,可以預防所有瘡毒的產生,化解疔毒無法穿透、腐肉無法脫落的情況,用來提毒化毒,效果非常顯著。
西黃(三分),冰片(三分),蟬退(烘,七枚),大蜈蚣(炙,七條),麝香(三分),山甲(炙,七片),全蟲(炙,七個),五倍子(焙,三錢)
白話文:
-
西黃(三分):曬乾的菊花,三分。
-
冰片(三分):冰片的結晶,三分。
-
蟬退(烘,七枚):曬乾的蟬蛻,七片。
-
大蜈蚣(炙,七條):烤乾的大蜈蚣,七條。
-
麝香(三分):麝香的結晶,三分。
-
山甲(炙,七片):烤乾的穿山甲鱗片,七片。
-
全蟲(炙,七個):烤乾的全蠍,七個。
-
五倍子(焙,三錢):炒乾的五倍子,三錢。
共為細末。用少許摻於瘡頂上,以膏蓋之。
八寶丹,收口生肌長肉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。取少量撒在瘡口上,再用膏藥覆蓋。
八寶丹,促進瘡口愈合,生肌長肉。
珍珠(五分),血珀(燈心同研,一錢),象皮(切,烘,一錢),龍骨(煅,一錢),辰砂(一錢),乳香(五分),沒藥(五分),白芨(一錢)
共乳極細,磁瓶密貯。待用。
十寶丹,又:
白話文:
珍珠(五分)、血珀(和燈心末研磨,一錢)、象皮(切片、烘乾,一錢)、龍骨(煅燒,一錢)、辰砂(一錢)、乳香(五分)、沒藥(五分)、白芨(一錢)
琥珀(五分),珍珠(三分),乳香(五分),沒藥(五分),象皮(五分),血竭(五分),兒茶(五分),龍骨(一錢),辰砂(五分),麝香(一分)
共為極細末,密貯待用。
生肌散,又:
白話文:
琥珀(0.6公克),珍珠(0.36公克),乳香(0.6公克),沒藥(0.6公克),象皮(0.6公克),血竭(0.6公克),兒茶(0.6公克),龍骨(1.2公克),辰砂(0.6公克),麝香(0.12公克)
珍珠(生研,一錢),象皮(烘,二錢),白蠟(一錢),兒茶(一錢),輕粉(五分),鉛粉(五分),大冰片(一分),瓜兒竭(一錢),乳香(箬上洪,一錢),沒藥(箬上烘,一錢)
白話文:
珍珠(生研製成粉末,量為一錢),象皮(烘製,量為二錢),白蠟(量為一錢),兒茶(量為一錢),輕粉(量為五分),鉛粉(量為五分),大冰片(量為一分),瓜兒竭(量為一錢),乳香(箬上洪,量為一錢),沒藥(箬上烘製,量為一錢)。
共乳極細末。先用豬蹄湯或濃茶洗淨,用少許摻之。
珍珠散,止痛生肌收口。
白話文:
使用豬蹄湯或是濃茶先清洗乾淨,然後取少量的藥粉混合使用。
珍珠散,具有止痛、促進組織再生及收斂傷口的功效。
珍珠(生研,三錢),蘆甘石(煅,一兩),石膏(在童便內浸四十九日,朝曬夜露,不可經雨,煅,研,一兩五錢)
白話文:
珍珠(生研,三錢),蘆甘石(煅,一兩),石膏(在童便內浸四十九日,朝曬夜露,不可經雨,煅,研,一兩五錢)
珍珠(生研,三錢):將珍珠生研成細末,用量三錢。
蘆甘石(煅,一兩):將蘆甘石煅燒成灰,用量一兩。
石膏(在童便內浸四十九日,朝曬夜露,不可經雨,煅,研,一兩五錢):將石膏浸泡在童便中四十九天,每天早晨曬太陽,晚上晾露水,注意不要淋到雨水。然後將石膏煅燒成灰,研成細末,用量一兩五錢。
共為極細末。摻之。
神妙生肌散,余腐未盡,而不收口者,用此:
白話文:
共磨成非常細的粉末。混合使用。
對於膿瘡尚未完全清除,且傷口不易癒合的情況,使用此方:神妙生肌散。
赤石脂,兒茶,海螵蛸,血竭,黑鉛(各一錢),硼砂(生肌在此),乳香,沒藥(各二錢),輕粉(三分)
先將黑鉛加水銀一錢同煎化,再將前藥研細,入於鉛汞內,研極細,摻之。
白話文:
赤石脂、兒茶、海螵蛸、血竭、黑鉛(各一錢),硼砂(生肌就在這裡),乳香、沒藥(各二錢),輕粉(三分)
冰硼散,一名金丹。吹喉間腫痛,或蛾癰。
白話文:
冰硼散,又稱金丹。可治喉嚨腫痛,或蛾癰(一種喉嚨腫痛的疾病)。
硼砂(二錢),風化霜(二錢),殭蠶(炙,三錢),薄荷葉(一錢),生礬(一錢),冰片(五分),滴乳石(三錢),人中白(煅,三錢)
共研極細,磁瓶收貯。
白話文:
硼砂(二錢):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炎止痛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
風化霜(二錢):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殺蟲止癢的功效。
殭蠶(炙,三錢):中藥,具有息風止痙、清熱明目的功效。
薄荷葉(一錢):中藥,具有清熱解暑、疏肝解鬱、理氣止痛的功效。
生礬(一錢):中藥,具有止血、收斂、燥濕、殺蟲的功效。
冰片(五分):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炎止痛、止咳化痰的功效。
滴乳石(三錢):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、收斂止汗的功效。
人中白(煅,三錢):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炎止痛、止血消腫的功效。
風化霜法:將嫩黃瓜一條,挖去穰,以銀硝研細納入,掛於檐下透風處,三日後,瓜皮上自有白霜釣出,拭下,以磁瓶收貯待用。
白話文:
風化霜法:取一條嫩黃瓜,挖去內部的果肉,然後將銀硝研磨成細粉放入其中,將其懸掛在風吹得到的地方,三天後,黃瓜皮上會自然出現白霜,將白霜擦下來,並用磁瓶收集保存以備使用。
冰青散,一名碧丹。吹口糜疳腐,及爛頭喉蛾、喉痹、喉疳、喉癬。
白話文:
冰青散,又名碧丹。治療口瘡、口腔潰瘍和腐敗,以及潰爛的頭部和喉嚨腫痛、喉嚨疼痛、喉嚨潰瘍和喉嚨癬。
川連,兒茶,青黛,燈心灰(各三分),西黃(二分),冰片(三分),人中白(煅,五分)
證重者,加珍珠。如痧痘後,牙齦出血,或成走馬疳毒,加糠青、五倍子、白芷末。
白話文:
川連、兒茶、青黛、燈心灰(各三錢),西黃(二錢),冰片(三錢),人中白(煅,五錢)
珠黃散,治爛喉疳腫腐,湯水難入者;並治遠年爛喉結毒,腐去蒂丁,及幼孩口疳、口糜等證。
白話文:
珠黃散,用於治療喉嚨嚴重潰爛腫脹腐敗,以致湯水難以下嚥的症狀;也用於治療多年喉嚨潰爛中毒,腐蝕掉懸雍垂,以及幼童口腔潰瘍、嘴角潰爛等症狀。
西黃(一分),大硃砂(一錢),珍珠(三分),上滴乳石(一錢),月石(一分五釐),寸香(三分),雄精(一錢),兒茶(一錢),大梅片(二分),人中白(煅,一錢五分)
白話文:
-
西黃(十分之一)
-
大硃砂(一錢)
-
珍珠(三分之一)
-
上滴乳石(一錢)
-
月石(一分五釐)
-
寸香(三分之一)
-
雄精(一錢)
-
兒茶(一錢)
-
大梅片(二十分之一)
-
人中白(煅,一分五錢)
先將珠研極細,後入余藥,俱研極細,磁瓶收貯,勿令泄氣。
珠寶散,治火燙灼傷,腐爛不堪者。
白話文:
先將珍珠研磨至非常細,再加入其他藥材,全部一起研磨至非常細,用磁瓶裝好,不要讓氣味散出。
珠寶散,用於治療火燙或灼傷,以及皮膚腐爛的情況。
珍珠(三分),西黃(一分),鉛粉(五分),密陀僧(一錢),熟石膏(一錢),冰片(一分),大黃(三錢),寒水石(三錢),甘草,人中黃(三分)
白話文:
珍珠三份,西黃一分,鉛粉五分,密陀僧一錢,熟石膏一錢,冰片一分,大黃三錢,寒水石三錢,甘草,人中黃三分。
共為極細末。用雞子清調敷;如濕爛無皮者,乾摻。
陽鐵箍散,此方遇陰證用之。
白話文:
共磨成極細的粉末。使用雞蛋清調勻後敷上;如果是濕爛沒有皮的情況,可以直接撒上乾粉。
陽鐵箍散,這個處方適用於陰證的情況。
細辛(半斤),川烏(半斤),草烏(半斤),官桂(半斤),白芥子(四兩),川椒(三兩),降香末(一升),陳小粉(炒黑研,十斤),生半夏(四兩),生南星(四兩)
用蔥頭汁調敷四圍,使不走散。
陰鐵箍散,此方遇陽證用之。
白話文:
細辛(半斤):具有溫補散寒、通竅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頭痛、牙痛等症狀。
川烏(半斤):具有溫中散寒、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寒痺痛、胃寒腹痛等症狀。
草烏(半斤):具有溫中散寒、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寒痺痛、胃寒腹痛等症狀。
官桂(半斤):具有溫中止瀉、緩解疼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腹瀉、腹痛等症狀。
白芥子(四兩):具有散寒除濕、通便止瀉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頭痛、腹瀉等症狀。
川椒(三兩):具有溫中止瀉、散寒除濕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腹瀉、腹痛、風寒感冒等症狀。
降香末(一升):具有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瘡毒、腫痛、跌打損傷等症狀。
陳小粉(炒黑研,十斤):具有滋補強壯、益氣養血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氣虛、貧血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生半夏(四兩):具有化痰止咳、降逆止嘔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咳嗽、痰多、嘔吐等症狀。
生南星(四兩):具有祛痰止咳、消炎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咳嗽、痰多、咽喉腫痛等症狀。
降香末(半升),大黃(三斤),乳香(四兩),赤小豆(三升),沒藥(四兩),黃芩(八兩),方八(一斤),生南星(四兩),山慈菇(四兩),陳小粉(炒黑研,十斤),用窨醋調敷四圍。
白話文:
降香末(半升),大黃(三斤),乳香(四兩),赤小豆(三升),沒藥(四兩),黃芩(八兩),方八(一斤),生南星(四兩),山慈菇(四兩),陳小粉(炒黑研,十斤),用窨醋調敷四圍。
降香末(半升),大黃(三斤),乳香(四兩),赤小豆(三升),沒藥(四兩),黃芩(八兩),方八(一斤),生南星(四兩),山慈菇(四兩),陳小粉(炒黑研,十斤),用窨醋調敷四周。
日用應酬圍藥
生南星(半斤),生半夏(四兩),當歸(四兩),大黃(四兩),陳小粉(炒黑,十斤)
火盛者,用芙蓉葉汁;寒盛者,用蔥頭汁調敷。
四黃散,治一切白泡痛瘡、濕瘡、坐板、燙火等瘡。
白話文:
日用應酬圍藥
藥材:
- 生南星(半斤)
- 生半夏(四兩)
- 當歸(四兩)
- 大黃(四兩)
- 陳小粉(炒黑,十斤)
用法:
- 火盛者,用芙蓉葉汁調敷。
- 寒盛者,用蔥頭汁調敷。
功效:
- 此方名為「四黃散」,主治一切白泡痛瘡、濕瘡、坐板、燙火等瘡。
註解:
- 「日用應酬圍藥」是指日常生活中應急使用的外用藥方。
- 「圍藥」是指用藥物圍繞患處敷貼,以達到治療目的。
- 藥材份量以市斤、市兩為單位,可依實際情況調整。
- 「火盛」是指體質偏熱,「寒盛」是指體質偏寒。
- 芙蓉葉汁和蔥頭汁可根據患者體質選擇使用,以調節藥性。
- 此方藥性較強,使用前請咨詢中醫師。
大黃(一兩),黃柏(一兩),黃芩(一兩),川連(五錢),尖檳榔(一兩),老松香(一兩),熟石膏(三兩),厚朴(一兩),寒水石(二兩)
白話文:
大黃(60公克),黃柏(60公克),黃芩(60公克),川連(30公克),尖檳榔(60公克),老松香(60公克),熟石膏(180公克),厚朴(60公克),寒水石(120公克)
共為細末。香油調搽。
紫靈散,治一切疥癩瘋癬,搔癢難忍諸瘡證。
白話文:
共磨成細粉。用香油調勻塗抹。
紫靈散,治療各類疥癬、皮膚病,包括瘙癢難忍等症狀。
牛煙膏(一斤),松香(二兩),淨東丹(五兩),黃芩(四兩),黃柏(四兩),樟冰(二兩),尖檳(三兩),西丁(二兩),明礬(八兩),銅坭(三兩),生大黃(四兩)
白話文:
牛煙膏一斤、松香二兩、淨東丹五兩、黃芩四兩、黃柏四兩、樟冰二兩、尖檳三兩、西丁二兩、明礬八兩、銅坭三兩、生大黃四兩。
共為末。用麻油調搽。
五香丸,治疥、癩頑癬、肥瘡、坐板瘡、血熱等瘡。
白話文:
全部磨成粉末。用麻油調勻塗抹。
五香丸,用於治療疥癬、頭皮癬、慢性皮膚病、脂肪瘤、坐骨神經痛引起的瘡以及血熱所導致的各類皮膚問題。
杏仁(去皮,三兩),升藥底(一兩),花椒(炒,五錢),樟冰(五錢),大黃(一兩),蛇床子(一兩),黃柏(一兩),西丁(一兩),大楓子肉(三兩)
白話文:
杏仁(去皮,150公克),砂仁(50公克),花椒(炒過,25公克),樟腦(25公克),大黃(50公克),蛇牀子(50公克),黃柏(50公克),西丁(50公克),大楓子肉(150公克)
共研細末,將楓子肉、杏仁研和,再加油胡桃、雄豬板油,搗和為丸,如芡實大。遇疥瘡頑癬,用夏布包藥搽之。
萬消化堅丸,治癰疽腫毒,立見奇功。孕婦忌服。
白話文:
將楓子肉、杏仁研磨成細末,然後加入胡桃油和雄豬板油,搗在一起做成丸狀,大小如同芡實。如果遇到頑固的疥瘡或癬,可以用夏布包住藥丸,在患處塗抹。
方八(刮去皮,麻油熬至浮起,取出洗去油,曬乾,研,二兩),芫花(炒至炭,五錢),甲片(黃沙拌炒鬆,二兩),川烏(薑汁製炒,五錢),草烏(薑汁製炒,五錢),乳香(去油,三錢),沒藥(去油,三錢),當歸(二兩),延胡(二兩),全蟲(酒洗,炒,二兩)
白話文:
方八(颳去外皮,用麻油熬至浮起,取出洗去油,曬乾,研磨成粉,二兩),芫花(炒至炭化,五錢),甲片(用黃沙拌炒至鬆散,二兩),川烏(用薑汁製備並炒製,五錢),草烏(用薑汁製備並炒製,五錢),乳香(去除油質,三錢),沒藥(去除油質,三錢),當歸(二兩),延胡(二兩),全蟲(用酒洗淨並炒製,二兩)
共為細末,麵糊丸,如梧子大。每朝服十四丸,陳酒送下。
化堅丸,治肝經鬱火,乳痰、乳癖,及頸項失營、馬刀,郁痰癧核。
白話文:
全部磨成細粉,用麵糊做成藥丸,大小如同梧桐子。每天早晨服用十四粒,用陳年酒送服。
化堅丸,用於治療肝經鬱火引起的乳痰、乳癖,以及頸部失養、馬刀,還有郁痰形成的癩核。
大生地(四兩),川芎(酒炒,二兩),白芍(酒炒,二兩),川楝子(連核打炒,二兩),當歸(酒炒,二兩),丹參(酒炒,二兩),牡蠣(煅,三兩),夏枯草(烘,三兩),花粉(炒,二兩),香附(醋炒,二兩),半夏(炒,二兩),石決明(煅,三兩),鬱金(炒,二兩),青皮(炒,二兩),橘核(炒,三兩),全蟲(酒炒,一兩五錢),沉香(鎊研,五錢),茯苓(二兩),刺藜(炒,二兩),土貝母(去心,二兩),延胡(炒,二兩),柴胡(炒,五錢),蘇梗粉(一兩),兩頭尖(炒,三兩)
白話文:
生地四兩,川芎酒炒二兩,白芍酒炒二兩,川楝子連核打炒二兩,當歸酒炒二兩,丹參酒炒二兩,牡蠣煅三兩,夏枯草烘三兩,花粉炒二兩,香附醋炒二兩,半夏炒二兩,石決明煅三兩,鬱金炒二兩,青皮炒二兩,橘核炒三兩,全蟲酒炒一兩五錢,沉香鎊研五錢,茯苓二兩,刺藜炒二兩,土貝母去心二兩,延胡炒二兩,柴胡炒五錢,蘇梗粉一兩,兩頭尖炒三兩。
共為末,煉蜜丸。每朝服五錢,陳酒送下。
八反丸,治痰核瘰癧。
白話文:
共同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煉製成丸。每天早晨服用五錢,用陳酒送服。
八反丸,用於治療痰核瘰癧。
桂心,甘遂,細辛,歸身,半夏,甘草,白芷,芫花,海藻,紅花,全蟲,牙皂,虎骨白芨,川烏(薑汁製),草烏(薑汁製,各一兩)
白話文:
桂心、甘遂、細辛、歸身、半夏、甘草、白芷、芫花、海藻、紅花、全蟲、牙皂、虎骨白芨、川烏(薑汁製)、草烏(薑汁製,各一兩)。
上各炒為末,用核桃肉泡去皮四兩,烏梅淨肉一斤,蒸爛,明礬末八兩,量加棗肉,共搗為丸。每服三錢,清晨夏枯草湯下。
白話文:
把上面所有的藥材炒成粉末,用四兩核桃肉去除皮後泡軟,一斤烏梅淨肉蒸爛,八兩明礬粉末,適量加入大棗肉,一起搗成丸劑。每次服用三錢,清晨用夏枯草湯送服。
五龍丸,治流注、腿癰之半陰半陽者,服之,未成即消,已成即潰,並治魚口、便毒。
白話文:
五龍丸是用來治療陰陽參雜的流注瘡、腿部硬塊瘡。服用後,瘡還沒形成前,就能消除;如果瘡已經形成了,就能讓它潰破。它還可以治療魚口瘡和便毒瘡。
山甲(土拌,炒),全蟲(酒拌炒),槐米(炒),殭蠶(炙),土貝母(研,各等分)
白話文:
穿山甲(用土拌炒),全蠍(用酒拌炒),槐樹米(炒),僵蠶(炙烤),浙貝母(研成粉末,份量均等)
上為末,麵糊搗丸。每服三錢,陳酒送下。
洞天救苦丹,治乳痰、乳癖,未成岩者。
經霜楝樹子(炒,二兩),白芷(焙,一兩),帶子蜂房(炙,一兩),兩頭尖(二兩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混合搗製成丸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陳酒送服。
洞天救苦丹,用於治療乳痰、乳癖,尤其在未形成硬塊之前。
使用經霜的楝樹果實(炒過,二兩),白芷(烘焙,一兩),帶有蜜蜂的蜂巢(烤過,一兩),兩頭尖(二兩)。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沙糖調陳酒送下。如無經霜楝樹子,以川楝子代之;如無帶子蜂房,以蜈蚣七條代之。
白話文:
每次服用兩錢,用沙糖調和陳年酒送下。如果沒有經過霜打的楝樹子,可以用川楝子代替;如果沒有帶子蜂房,可以用七條蜈蚣代替。
虎潛丸,治陰寒鶴膝瘋。
西土(豆腐煮一炷香),血竭(等分)
上為末,麵糊搗丸。每服五分,陳酒送下。
九龍丹,瀉一切下疳、魚口、便毒、黴瘡、廣痘初起。
乳香(去油),沒藥(去油),江子肉,血竭,兒茶(各三錢)
白話文:
虎潛丸,用於治療陰寒引起的鶴膝風。
將豆腐煮一炷香的時間,加入等量的血竭,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分,用陳酒送服。
九龍丹,用於治療各種下疳、魚口、便毒、黴瘡、以及初期發作的廣痘。
取乳香(去除油脂)、沒藥(去除油脂)、江子肉、血竭、兒茶各三錢,混合在一起。
共為末,生蜜搗丸,如梧子大。空心陳酒送下七丸或九丸,服後不可食物,俟瀉三、五次後,然後食飯並肉以補之。
白話文:
把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空腹時,用陳年老酒送服七到九丸,服藥後不要進食,等到腹瀉三到五次後,再吃飯和肉類來補充體力。
分清泄濁丸,治肝經濕火淋濁管痛,小溲不利,並治下疽濕爛火盛者。
生大黃(切,曬乾,一兩),西珀(鎊,同燈心研,一錢)
白話文:
分清洩濁丸,用於治療肝經濕熱引起的淋病、尿道疼痛、小便不通暢,以及下部瘡癤濕爛、火氣過旺的情況。
成分包括:生大黃(切片,曬乾,一兩),琥珀(磨成粉,與燈心草一同研磨,一錢)。
共研和,用雞蛋清雄頭七枚,搗丸。均作三日服,空心燒酒送下。服用一時許,小水如金黃色。
廣毒至靈丹,治廣痘黴癬,梅瘡透頂,下疳結毒。
白話文:
將中藥研磨成粉,加入雞蛋清和雄黃七枚,攪拌均勻,製成藥丸。每天服用三次,空腹時以燒酒送服。服用一次後,小便會變成金黃色。
生大黃(曬研,三兩),生川連(曬研,五錢),廣珠(五錢),黃芩(鹽水炒,一兩),硃砂(三錢),百步(鹽水炒,一兩),核桃夾(鹽水炒,一兩),肥皂夾灰(二兩),血餘(二兩),骨余(土拌炒,五錢)
白話文:
生大黃(曬乾研末,三兩),生川連(曬乾研末,五錢),廣珠(五錢),黃芩(用鹽水炒製,一兩),硃砂(三錢),百步(用鹽水炒製,一兩),核桃夾(用鹽水炒製,一兩),肥皂夾灰(二兩),血餘(二兩),骨餘(用土拌炒,五錢)
陳酒泛丸。每日朝三錢,夜二錢,陳灑送下;不吃酒者,夏枯草湯送下。
增制史國公藥酒方,治寒濕流經,歷節風痹。
白話文:
使用陳年的酒來製成藥丸。每天早上服用三錢,晚上服用二錢,用陳年的酒送服;如果不喝酒的人,可以用夏枯草湯送服。
增制史國公藥酒的方子,用於治療寒濕流注經絡,關節風濕痹痛。
桂枝,秦艽,防風,牛膝,萆薢,當歸,虎骨,川芎,川斷,杞子,紅花,鱉甲,白茄根,豨薟草,老松節,五靈脂,嫩桑枝,樟木,杜仲,狗脊,獨活,苡仁,蠶沙,五加皮,薑黃,甘草,槐枝,蒼耳子,川烏,草烏,柳枝,海風藤
白話文:
桂枝:改善感冒和關節炎症狀,緩解疼痛。
秦艽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。
防風:具有解熱,鎮痛,促進汗液分泌的作用。
牛膝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,水腫和炎症。
萆薢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,炎症和麻木。
當歸:滋補氣血,改善血虛症狀。
虎骨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鎮痛作用。
川芎:具有鎮痛,活血化瘀,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。
川斷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,炎症和麻木。
杞子:具有補腎,明目,延緩衰老的作用。
紅花:活血化瘀,通經止痛。
鱉甲:用於治療跌打損傷,骨折和關節疼痛。
白茄根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鎮痛作用。
豨薟草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鎮痛作用。
老松節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五靈脂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嫩桑枝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鎮痛作用。
樟木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杜仲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狗脊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獨活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鎮痛作用。
苡仁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蠶沙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鎮痛作用。
五加皮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薑黃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甘草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。
槐枝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蒼耳子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川烏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鎮痛作用,但有毒,必須慎用。
草烏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鎮痛作用,但有毒,必須慎用。
柳枝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海風藤: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症,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先將燒酒浸五日後,再入陳酒浸煮,不拘時飲之。
卻病延年藥酒,治脫力勞傷。
白話文:
先將燒酒浸泡五天後,再放入陳酒中加熱烹煮,隨時可以飲用。
這藥酒能袪病延年,治療脫力和勞傷。
大生地,當歸,紅花,烏藥,劉寄奴,木香,赤芍,丹參,淮山藥,川斷,白芷,羌活骨碎補,落得打,甘草,牛膝,枳殼,丹皮,破故紙,石蘭,五茄皮,白朮,木瓜,秦艽威靈仙,白芍,蘇子,川芎,虎骨(炙),葛根,延胡,自然銅(煅),青皮,木通,杜仲,花粉
白話文:
-
生地黃:滋陰涼血、清熱解毒。
-
當歸: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。
-
紅花:活血化瘀、通經止痛。
-
烏藥:散寒止痛、溫腎壯陽。
-
劉寄奴:活血化瘀、止血消腫。
-
木香:行氣止痛、調經止瀉。
-
赤芍:活血化瘀、清熱涼血。
-
丹參:活血化瘀、涼血消腫。
-
淮山藥:補脾益氣、益精固腎。
-
川斷:補腎壯骨、活血通絡。
-
白芷:散寒止痛、通竅化濁。
-
羌活:祛風濕、散寒止痛。
-
骨碎補:補腎強骨、活血化瘀。
-
落得打: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。
-
甘草:補脾益氣、清熱解毒。
-
牛膝:補肝腎、強筋骨。
-
枳殼:理氣消積、破氣散結。
-
丹皮:清熱涼血、活血化瘀。
-
破故紙: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。
-
石蘭:清熱涼血、解毒消腫。
-
五茄皮:清熱利尿、消腫止痛。
-
白朮: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。
-
木瓜:消積導滯、潤腸通便。
-
威靈仙:祛風除濕、止痛消腫。
-
白芍:養血調經、緩中止痛。
-
蘇子:理氣化痰、潤腸通便。
-
川芎:活血化瘀、祛風止痛。
-
虎骨(炙):補腎壯骨、強筋活絡。
-
葛根:解肌退熱、生津止渴。
-
延胡:活血化瘀、止痛消腫。
-
自然銅(煅):清熱解毒、收斂固澀。
-
青皮:疏肝理氣、化痰消積。
-
木通:利尿通淋、清熱解毒。
-
杜仲:補腎壯骨、強筋活絡。
-
花粉:補益氣血、潤腸通便。
將陳酒浸煮,不拘時服。
太乙丹,專治一切痧證,山嵐脹氣,暑氣噁心,肚腹疼痛等證。
白話文:
將陳年的酒加熱煮沸,隨時可以服用。
太乙丹,專門治療各種痧症,山嵐引起的脹氣,暑天感到噁心,以及肚腹疼痛等症狀。
廣木香(一錢),麝香(三分),丁香(一錢),茅朮(去皮毛,曬,一錢),沉香(鎊曬,一錢),西黃(三分),雄黃(一錢二分)
白話文:
廣木香(六克),麝香(一克八),丁香(六克),茅術(去皮毛,曬乾,六克),沉香(磨成粉,曬乾,六克),西黃(一克八),雄黃(七克二)
上為極細末,將熊膽一錢二分、蟾酥一錢,燒酒浸溶化,搗藥為丸,如梧子大,硃砂為衣。
唐棲痧藥方,治同前。
白話文:
上面的是非常細的粉末,將熊膽一錢二分、蟾酥一錢,用燒酒浸泡至溶化,再搗成藥丸,大小如同梧桐子,外包朱砂。
這是唐棲痧藥的配方,用途與前述相同。
茅朮(三兩),大黃(六兩),丁香(六錢),麻黃(三兩六錢),天麻(三兩六錢),寸香(三錢),蟾酥(九錢)甘草(二兩四錢),雄黃(三兩六錢),辰砂(三兩六錢)
白話文:
茅術(150公克),大黃(300公克),丁香(30公克),麻黃(180公克),天麻(180公克),寸香(15公克),蟾酥(45公克),甘草(120公克),雄黃(180公克),辰砂(180公克)
共為極細末,將蟾酥燒酒化,搗藥為丸,梧子大,硃砂為衣。
諸葛行軍散,專治一切肚腹疼痛,噁心嘔吐,身體煩暈脹滿等證。
白話文:
共同將藥材研磨成非常細的粉末,用蟾酥和燒酒混合,搗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,外包朱砂。
諸葛行軍散,專門治療各種肚腹疼痛、惡心嘔吐、身體煩暈脹滿等症狀。
硃砂(五錢),雄黃(一兩),月石(三錢),槍硝(三錢),寸香(五分),冰片(五分),西黃(三分),飛金(五十張)
白話文:
硃砂(2.5克),雄黃(5克),月石(1.5克),槍硝(1.5克),寸香(0.25克),冰片(0.25克),西黃(0.15克),飛金(250張)
上共為細末,磁瓶收貯。每遇痧證,用少許㗜鼻。
和傷末藥,治跌打損傷,閃氣腰疼,傷筋傷骨。
白話文:
上等材料磨成細粉,用磁瓶裝好保存。每次遇到中暑症狀時,取少量粉末嗅聞鼻孔。
和傷末藥,用於治療跌打損傷、扭傷腰痛、筋骨受傷。
歸尾,延胡,紫荊皮,大茴香,川烏(薑汁炒黑),草烏(薑汁炒黑),甘草節,自然銅(醋煅),紅花(炒),蒲黃,丹參,五靈脂(陳酒飛),甘松,山奈,砂仁
白話文:
歸尾:即杜仲,具有補肝腎、強筋骨、安胎的作用。
延胡:即延胡索,具有活血止痛、消腫散瘀的作用。
紫荊皮:即紫荊花的樹皮,具有活血止痛、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大茴香:即八角茴香,具有溫中散寒、理氣止痛的作用。
川烏(薑汁炒黑):即烏頭的塊根,具有溫經止痛、散寒除濕、祛風止痙的作用。
草烏(薑汁炒黑):即草烏頭的塊根,具有溫經散寒、止痛除濕的作用。
甘草節:即甘草的節部,具有補脾益氣、清熱解毒、宣肺止咳的作用。
自然銅(醋煅):即天然銅礦石,經醋煅製後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作用。
紅花(炒):即紅花的乾燥花瓣,具有活血化瘀、祛瘀止痛的作用。
蒲黃:即香蒲的花粉,具有止血化瘀、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丹參:即丹參的根,具有活血化瘀、涼血消腫的作用。
五靈脂(陳酒飛):即五靈脂的樹脂,經陳酒飛炒後具有活血化瘀、止痛消腫的作用。
甘松:即甘鬆的根,具有益氣補脾、理氣消脹的作用。
山奈:即山奈的果實,具有溫中散寒、理氣止痛的作用。
砂仁:即砂仁的種子,具有溫中理氣、化痰止咳的作用。
上各二兩,研末。每服一錢五分,重者二錢,輕者一錢,陳酒調,即以酒送下,盡醉為度。至重之傷,三服可愈。
白話文:
以上各類藥材,各取二兩,研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一錢五分,症狀嚴重的服用二錢,症狀較輕的服用一錢,用陳年老酒調和,隨即用酒送下,喝到微醉為止。症狀非常嚴重的,服用三劑即可痊癒。
大麻瘋方,鎮江丁參領染瘋疾,得此秘傳治之,全愈。又以醫治多人,無不取效如神。但患此證者,眉毛若盡脫落,即屬難治。如眉毛未脫,雖手足骨節有塌損,皆可取效。若初起未深之證,百試百驗。先服湯藥四劑,每日一劑,服完,再吃丸藥。
湯藥方:
白話文:
《大麻瘋方》:
一位名為丁參領的鎮江人染上了麻風病,他得到這個祕傳的治療方法後,就痊癒了。他又用這個方法治療了很多人,都取得了神奇的效果。但是,患有這種疾病的人,如果眉毛全部脫落了,就很難治了。如果眉毛沒有脫落,即使手足骨節塌陷了,也能夠見效。如果是在初期尚未深化的階段,百試百驗。先服用湯藥四劑,每天一劑,服用完後,再吃丸藥。
陳皮,白芷,苦參,天麻,秦艽,川斷,防風,荊芥,羌活,風藤,苡仁,牛膝,當歸海桐皮,蒼朮,木香,桂枝,連翹,甘草(各一錢),黑棗(一枚),生薑(一片)
白話文:
陳皮、白芷、苦參、天麻、秦艽、川斷、防風、荊芥、羌活、風藤、苡仁、牛膝、當歸、海桐皮、蒼朮、木香、桂枝、連翹、甘草(各一錢),黑棗(一枚),生薑(一片)
水二碗,煎至一碗服,渣再煎二次服。
丸藥方:,每丸藥一錢,加楓子膏,春秋八釐,夏六釐,冬一分。
白話文:
用水兩碗,煎煮至剩一碗時服用,藥渣再煎煮兩次後服用。
丸藥配方:,每粒藥丸重一錢,加入楓子膏,春秋季節每次服用八釐,夏季服用六釐,冬季服用一分。
大胡麻(一斤四兩),小胡麻(一斤四兩),牛膝(四兩),白蒺(一斤四兩),苦參(一斤),防風,荊芥(各八兩),當歸(六兩),苡仁(四兩),蒼朮(六兩),川斷(四兩),近加小生地(八兩)
白話文:
-
大胡麻:1斤4兩
-
小胡麻:1斤4兩
-
牛膝:4兩
-
白蒺藜:1斤4兩
-
苦參:1斤
-
防風:8兩
-
荊芥:8兩
-
當歸:6兩
-
苡仁:4兩
-
蒼朮:6兩
-
川斷:4兩
-
後加小生地:8兩
共研細末,水泛丸。每日早、午、晚三服,每服三錢或二錢,照數加楓子膏,捻園攙和,以毛尖茶送下。
楓子膏方:
白話文:
共同研磨成細末,用水調合成丸。每天早晨、中午、晚上各服用一次,每次服用三錢或二錢,按照比例加入楓子膏,搓圓混合,用毛尖茶吞服。
楓子膏的配方:
大楓子去殼取仁,銅鍋內炒至三分紅色,七分黑色為恰好,如太過無力,不及傷眼。炒後,研成細膏,如紅沙糖一樣,用銅芍盛,向火上熬四、五滾,倒在紙上,放於土地下,以物蓋之,待用。如上面有黴,拭去,依法用。百日內切忌房事,切忌食鹽,犯之不效;並忌食醬、醋、灑,一切雞、魚發風動火等物。
治瘋藥酒方,能治一切瘋證。
白話文:
-
將大楓子去殼取仁,並在銅鍋內炒至三成紅色、七成黑色為止,炒過頭會無力,炒不夠則會傷眼。
-
炒好後,將大楓子研成細膏,類似紅沙糖的質地,並以銅勺盛裝,在火上熬煮四到五次,最後倒在紙上,並放置於土地下,以物品覆蓋保存備用。
-
如果大楓子膏表面長黴,可以用水輕輕將黴擦去,並依造方法使用,需注意,在使用大楓子膏期間,百日內不能行房,並嚴禁食用鹽,否則會影響療效。
-
除此之外,食用大楓子膏期間,不能食用醬油、醋、酒,以及雞、魚等容易引起風熱火動的食物。
當歸(五錢)大胡麻(一兩),杞子(五錢),防風(五錢),萆薢(五錢),白芍(五錢),丹參(七錢),海風藤(五錢),香加皮(五錢),荊芥(五錢),杜仲(五錢),牛膝(一兩),川芎(五錢),赤芍(五錢),甘草(三錢),白芷(三錢),真茅朮(五錢),生地(二兩),黃柏(三錢),巴戟(一兩),秦艽(一兩),桑枝(切斷,四兩)
白話文:
當歸五錢,大胡麻一兩,枸杞五錢,防風五錢,萆薢五錢,白芍五錢,丹參七錢,海風藤五錢,香加皮五錢,荊芥五錢,杜仲五錢,牛膝一兩,川芎五錢,赤芍五錢,甘草三錢,白芷三錢,真茅術五錢,生地二兩,黃柏三錢,巴戟一兩,秦艽一兩,桑枝切斷,四兩。
先用滴花燒二斤,先浸一日,後加原陳酒十五斤,冰糖四兩,核桃肉八兩,紅棗四兩,豬板油八兩,用大口瓶一個,以麻布袋將各藥放入袋內紮緊,麵糊封瓶口,浸三日,再隔湯煮二炷香為度,退火三日。早晚服酒一杯。
治瘋丸藥方
白話文:
先將滴花燒酒二斤,浸泡一天,然後加入十五斤的原味陳酒,四兩冰糖,八兩核桃肉,四兩紅棗和八兩豬板油。使用一個大口瓶,將各味藥材放入布袋中紮緊,再用麵糊封住瓶口,浸泡三天。接著隔水燉煮二炷香的時間,讓藥材充分釋放,然後靜置三天。早晚各服用一杯藥酒。
大胡麻(四兩),苦參(切,二兩),羌活(二兩),石菖蒲(切,二兩),獨活(二兩),白附子(二兩),防風(二兩),威靈仙(切,二兩),白歸身(二兩),粉甘草(切,二兩)
白話文:
大胡麻(120公克),苦參(切片,60公克),羌活(60公克),石菖蒲(切片,60公克),獨活(60公克),白附子(60公克),防風(60公克),威靈仙(切片,60公克),白歸身(60公克),粉甘草(切片,60公克)
各藥炮製稱准,磨極細末,用酒糊為丸。每日清晨稱准服二錢,陳酒送下。
白癜瘋搽藥方,並搽汗癍。
白話文:
各種藥材按照規定的比例炮製,磨成非常細的粉末,用酒調成丸狀。每天早上準確服用兩錢,以陳年酒吞服。
白癜風和汗斑都可以使用此藥膏外擦。
白芨(曬乾,三錢),陀僧(二錢),雄黃(二錢),白附子(曬五錢),硫黃(二錢),硃砂(二錢),雌黃(五分),原寸香(三分),頂梅片(三分)
共研極細末。用生薑蘸擦之。
退管丸藥
白話文:
-
白芨(曬乾,三錢):三錢曬乾的白芨。
-
陀僧(二錢):二錢的陀僧。
-
雄黃(二錢):二錢的雄黃。
-
白附子(曬五錢):五錢曬乾的白附子。
-
硫黃(二錢):二錢的硫黃。
-
硃砂(二錢):二錢的硃砂。
-
雌黃(五分):五分雌黃。
-
原寸香(三分):三分原寸香。
-
頂梅片(三分):三分頂梅片。
炙蜂房(研,一兩五錢),真象皮(炙黑,研,二兩),粉兒茶(研,四兩),豬腳殼(炙黑,一兩五錢),明乳香(去油,研,一兩五錢),刺蝟皮(炙黑,一兩五錢),生人脫(浸曬,炙黑汗,二兩),胡連(焙,四錢),黑沒藥(去油,一兩五錢),生礬(研,二兩),象牙屑(焙黃,研,六兩),瓜血竭(研,四兩)
上為細末,煉蜜,黃蠟溶化,打糊丸,梧子大。空心每服三錢,陳酒送下。
白話文:
-
炙蜂房(研磨,一兩五錢):將蜂房焙炙後研磨成粉。
-
真象皮(炙黑,研,二兩):將真象皮焙炙成黑色,研磨成粉。
-
粉兒茶(研,四兩):將粉兒茶研磨成粉。
-
豬腳殼(炙黑,一兩五錢):將豬腳殼焙炙成黑色,研磨成粉。
-
明乳香(去油,研,一兩五錢):將明乳香去除油脂,研磨成粉。
-
刺蝟皮(炙黑,一兩五錢):將刺蝟皮焙炙成黑色,研磨成粉。
-
生人脫(浸曬,炙黑汗,二兩):將生人脫浸曬後,焙炙成黑色並出汗,研磨成粉。
-
胡連(焙,四錢):將胡連焙炒至微焦,研磨成粉。
-
黑沒藥(去油,一兩五錢):將黑沒藥去除油脂,研磨成粉。
-
生礬(研,二兩):將生礬研磨成粉。
-
象牙屑(焙黃,研,六兩):將象牙屑焙炒至微黃,研磨成粉。
-
瓜血竭(研,四兩):將瓜血竭研磨成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