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秉鈞

《瘍科心得集》~ 方匯 (3)

回本書目錄

方匯 (3)

1. 卷下

2. 楊梅瘡結毒總論

楊梅瘡者,實名洋黴瘡,又名時瘡,又名棉子瘡。總由濕熱邪火所化。若瘡毒傳染氣化者輕,此肺脾二經受毒,其瘡先見於上部,皮膚作癢,筋骨不疼,其形小而且干,堅實凸起,有似棉子,故有棉子之名。此毒在皮膚,未經入絡,治宜發散解毒,如防風通聖散、麻黃一劑飲俱可。

若淫女媾精,精化欲染者重,乃肝腎受毒,或先發下疳,或先患魚口,然後始生此瘡,先從下部見之,漸至遍身,大而且硬,濕而後爛,筋骨多疼,小便澀淋,此證最重。因其毒氣內入骨髓,外達皮毛,若非汗下兼行,何以洗濯其臟腑乎?斯時即宜用雞子大黃丸,或九龍丹等瀉之,使毒濁從來路而出,是為正治;切不可用輕粉、升丹等藥遏之。

梅瘡一服輕粉,其毒入筋骨,如油入面,莫之能解,積久外攻,勢必至結毒潰爛,見諸惡證,每難措手,甚有為害一身,而並殃及妻兒者,皆輕粉、升丹遏藥之貽患也。大抵世之治楊梅瘡者,其法有四:有遏抑其毒而不令其出者;有重用行藥而行去其毒者;有用升發之劑而發出其毒者;有用解托之劑而敗去其毒者。

四者之中,升發解托,雖未能使毒一時盡出,必久而取效,然施之可以無弊;至於遏抑內收,貽害非淺,固不可用矣;即重用行藥,每致大傷元氣,醫者豈可不審虛實而輕用之乎?若其人瘡發已久,氣血已虛,毒猶未退,此即不可瀉,宜施解毒托散之法,要在臨證變通可也。外此,又有薰條、擦藥、哈吸等法,亦非善道,宜屏去之。

至如摻藥收口,必俟其人筋骨不疼,瘡根淡白,內毒已散,方可用之;否則,斂早遺毒,亦不能無後患也。

乃若結毒之證,其初起也,必先筋骨疼痛,漸漸腫起,發無定所,隨處可生;發在關節,則損傷筋骨,縱愈,曲直不便;發於口鼻,崩梁缺唇,雖痊,形必破相;發於咽喉,更變聲音;發於手足,妨於行動;入於巔頂,頭疼欲破,兩眼脹痛,其瘡起處,色紫而黑,穿潰後黃膿氾濫,汙水淋漓,臭腐不堪,口內凹進凸出,如湖石之狀。皆由毒氣遏郁,沉伏骨髓,外攻使然。

考之瘍科書中,所載調治之方,計以百數,然大概仍不越乎瀉與遏兩端,內惟仙遺糧湯、金蟬脫甲酒,虛弱者芎歸二術湯,年久者五寶丹,不斂者十全大補湯,用土茯苓煎服,數方可用。近今有十味淡齋方,最為靈效,其藥品純粹,不獨愈其患,亦能盡解余蘊之毒,永不再發也。

白話文:

梅毒,其實真名是洋梅瘡,又叫做時瘡,也叫棉子瘡。總的來說,都是因為體內濕熱的邪氣所導致。如果梅毒是透過體內氣的循環傳染,情況比較輕微,這是因為肺和脾這兩個經脈受到毒害,所以瘡首先出現在身體上部,皮膚會癢,筋骨不痛,瘡的形狀小而乾燥,堅硬凸起,看起來像棉子,因此有棉子瘡的名稱。這種毒在皮膚表面,還沒有深入經絡,治療應該用發散解毒的方法,例如防風通聖散、麻黃一劑飲都可以。

如果是跟性慾旺盛的女性發生關係,精液變成毒素而感染的話,情況就比較嚴重,這是因為肝和腎受到毒害,可能會先出現下疳(生殖器潰瘍),或是先出現魚口(龜頭或包皮潰瘍),然後才開始長梅毒瘡,先從身體下部出現,慢慢蔓延到全身,瘡又大又硬,潮濕然後潰爛,筋骨會很痛,小便會不順暢,這種情況最為嚴重。因為毒氣已經深入骨髓,然後從皮膚毛孔冒出來,如果不透過發汗和瀉下兩種方法同時進行,怎麼可能清洗乾淨身體裡的毒素呢?這時候就應該用雞子大黃丸,或是九龍丹這類藥物來瀉下,讓毒素從它進來的管道排出去,這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;千萬不可以用輕粉、升丹這些藥物來抑制毒素。

如果梅毒一服用輕粉,毒就會跑到筋骨裡面,像油滲進麵粉一樣,沒有辦法解決,時間久了就會從身體內部往外攻擊,一定會導致毒素聚集潰爛,出現各種嚴重的症狀,到時候就非常棘手,甚至會危害到全身,連妻子兒女都會受到牽連,這都是因為輕粉、升丹這些抑制藥物的錯誤使用造成的禍害。一般來說,治療梅毒的方法有四種:一種是抑制毒素不讓它排出體外;一種是用很強的行氣藥物把毒素帶走;一種是用升發的藥物把毒素發散出來;一種是用解毒托散的藥物把毒素分解清除。

在這四種方法中,升發解毒托散,雖然不能讓毒素馬上全部排出,但長期下來一定會有效,而且使用這種方法不會有副作用;至於抑制毒素,使其內收,造成的禍害非常嚴重,絕對不能使用;即使是強力的行氣藥物,也容易造成元氣大傷,醫生怎麼能不仔細判斷病人的虛實情況而輕易使用呢?如果病人的瘡已經發作很久,氣血已經虛弱,毒素還沒有消退,這時候就不能再用瀉的方法了,應該用解毒托散的方法,重點在於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。此外,還有薰條、擦藥、哈吸等方法,也不是好的方法,應該避免使用。

至於用藥來收口,一定要等到病人筋骨不再疼痛,瘡的根部顏色變淡,體內毒素已經散去後,才能使用;否則,太早收口會讓毒素殘留,也會留下後患。

如果出現毒素聚集的情況,剛開始一定是筋骨疼痛,然後慢慢腫起來,發作的部位不固定,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;如果長在關節,就會損傷筋骨,即使痊癒了,關節活動也會不方便;如果長在口鼻,鼻子會塌陷,嘴唇會缺損,即使痊癒了,容貌一定會被破壞;如果長在咽喉,聲音就會改變;如果長在手腳,就會影響行動;如果侵入頭頂,頭會痛到好像要裂開,兩眼會腫痛,長瘡的地方,顏色是紫色或黑色,破潰後會流出黃色的膿水,污水滴滴答答,臭味難聞,嘴裡凹凸不平,像湖石一樣。這些都是因為毒氣被抑制,沉伏在骨髓中,然後從外部攻擊而造成的。

查看外科書籍中,記載的調治方法,大概有上百種,但總的來說還是逃不出瀉和遏這兩種方法,其中仙遺糧湯、金蟬脫甲酒,虛弱的人可以用芎歸二術湯,久病的人可以用五寶丹,不收口的可以用十全大補湯,配合土茯苓煎服,這幾種方法可以使用。最近有十味淡齋方,效果非常顯著,它的藥材純粹,不僅能治好疾病,也能完全清除殘留的毒素,永遠不會再復發。

3. 辨下疳論

下疳生於前陰,一名妒精瘡,屬肝經濕熱下注而成。其來有三:有由欲念萌而未遂,未經發泄,而邪火遏郁,敗精濁血,留滯經隧,結而為腫者;有因交合不結,以致淫毒傳襲而發者;有由房術熱藥,塗沫洗搽,使精久不泄,邪火煽動,鬱滯而生者,皆由蘊毒所致。

初起或先小便淋澀溺痛,次流黃濁敗精,遂陰莖癢痛,堅硬紫脹,漸漸破損,漸漸腐爛,膿水淋漓,其臭腥躁,以肝性臊也;亦有先皮腫光亮如水晶,破流毒水,腫痛日生,麻癢時發者。治法當以疏利肝腎火邪、除濕解毒為主,若清肝導滯湯、龍膽瀉肝湯、黃連解毒湯、萆薢湯、蘆薈丸之類,隨宜酌用;外摻珍珠散、五寶丹。蓋此證形異名殊,輕重不一。

生於馬口者,名下疳;生玉莖上者,名蛀疳;莖上生瘡,外皮腫脹包裹者,名袖口疳;龜頭外腫如瘤者,名雞嗉疳;疳久而腐爛偏卸者,名蠟燭疳;又有臊疳、楊梅疳、旋根疳諸種。要之,無外因而病者,不過去其濕熱,或滋其真陰,濕熱既清,其瘡自愈,無足慮也。惟感觸淫邪,毒自少陰直入精宮而發者,不易愈。

即治如前法,猶必令患者食淡、戒房事,若能守禁,則服藥自然有效,一月收功者,只消半月而愈矣。

白話文:

下疳這種病生長在男性生殖器上,又叫做妒精瘡,是因為肝經濕熱向下流注造成的。它的成因有三種:一種是慾望產生卻沒有發洩,導致邪火鬱積,敗壞的精液和濁血滯留在經絡裡,結成腫塊;一種是因為性交不潔,導致淫穢的毒素傳染而發病;還有一種是因為使用性交時的熱藥,塗抹洗滌,使精液長期無法排出,邪火煽動,鬱積而產生,這些都是因為體內蘊藏毒素所導致。

剛開始可能會先出現小便困難、疼痛,接著流出黃濁敗壞的精液,然後陰莖會開始搔癢疼痛,變得堅硬腫脹呈紫色,慢慢地會破皮,逐漸腐爛,流出膿水,散發出腥臊味,這是因為肝臟的性質是臊臭的緣故;也有的是先皮膚腫脹發亮像水晶一樣,破裂後流出毒水,腫痛日漸加重,麻癢不時發作。治療方法應該以疏通肝腎的火邪、排除濕氣解毒為主,可以使用清肝導滯湯、龍膽瀉肝湯、黃連解毒湯、萆薢湯、蘆薈丸之類的藥方,根據情況適當選用;外用藥可以敷珍珠散、五寶丹。這個病的症狀和名稱各不相同,輕重程度也不一樣。

長在陰莖開口處的,叫做下疳;長在陰莖上的,叫做蛀疳;陰莖上長瘡,外皮腫脹包裹的,叫做袖口疳;龜頭外腫得像瘤一樣的,叫做雞嗉疳;下疳久了腐爛偏向一邊的,叫做蠟燭疳;還有臊疳、楊梅疳、旋根疳等各種名稱。總而言之,如果不是因為外來因素導致的病,只要去除濕熱,或者滋養陰液,濕熱清除後,瘡自然就會痊癒,不需要太過擔心。只有因為感染淫穢邪毒,毒素從少陰經直接侵入精宮而發病的,不容易痊癒。

即使按照之前說的方法治療,仍然必須讓患者飲食清淡、戒除性生活,如果能遵守禁忌,那麼服藥自然有效,原本需要一個月才能痊癒的病,可能半個月就能治好。

4. 辨腎岩翻花絕證論

夫腎岩翻花者,俗名翻花下疳。此非由交合不潔、觸染淫穢而生。由其人肝腎素虧,或又郁慮憂思,相火內灼,水不涵木,肝經血燥,而絡脈空虛,久之損者愈損,陰精消涸,火邪鬱結,遂遘疾於肝腎部分。初起馬口之內,生肉一粒,如豎肉之狀,堅硬而癢,即有脂水。延至一、二年,或五、六載時,覺疼痛應心,玉莖漸漸腫脹,其馬口之豎肉處,翻花若榴子樣,此腎岩已成也。

漸至龜頭破爛,凸出凹進,痛楚難勝,甚或鮮血流注,斯時必脾胃衰弱,飲食不思,即食亦無味,形神困憊;或血流至兩三次,則玉莖盡為爛去;如精液不能灌輸,即溘然而斃矣。此證初覺時,須用大補陰丸,或知柏八味,兼用八珍、十全大補之屬。其病者,再能怡養保挕,可以冀其久延歲月。

若至成功後,百無一生,必非藥力之所能為矣。此與舌疳、失營、乳岩為四大絕證,猶內科中有瘋、癆、臌、膈,不可不知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腎岩翻花」,俗稱「翻花下疳」。這並不是因為性交不潔、接觸到淫穢之物而產生的。而是因為這個人本身的肝腎就虛弱,或是又常常憂愁思慮,導致體內相火過旺,水無法滋養肝木,使得肝經的血變得乾澀,經絡脈絡空虛。時間久了,虧損的狀況更加嚴重,陰精耗盡,火邪鬱結,於是就在肝腎的部位產生疾病。

一開始的時候,在陰莖開口(馬口)的內部,會長出一顆肉粒,像豎著的肉塊一樣,堅硬而且會癢,同時會有油脂狀的液體滲出。經過一兩年,或者五六年之後,會感到疼痛,而且疼痛會傳到心臟的位置,陰莖會慢慢腫脹,陰莖開口處的豎肉會像石榴子一樣翻出來,這時就表示腎岩已經形成了。

之後,龜頭會開始潰爛,表面凹凸不平,疼痛難以忍受,甚至會流出鮮血。到了這個時候,脾胃一定會非常虛弱,吃不下東西,就算勉強吃也食不知味,精神和身體都會感到非常疲憊。如果流血次數達到兩三次,整個陰莖就會完全爛掉。如果精液無法排出,就會立刻死亡。

這個病剛開始發作時,應該服用大補陰丸或知柏八味丸,同時搭配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之類的藥物。如果患者在這段時間能夠好好調養身體,或許還可以延長壽命。

但是,如果疾病已經發展到翻花潰爛的程度,就幾乎沒有治癒的機會了,單靠藥物是沒有用的。這種疾病與舌頭上的潰爛、失營(可能是指營養不良引起的疾病)、乳癌並稱為四大絕症,就像內科中的癲狂病、肺癆、鼓脹病、膈病一樣,是不可不知的嚴重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