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秉鈞

《瘍科心得集》~ 卷中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中 (3)

1. 辨井疽心漏論

井疽生於心窩,乃任脈經鳩尾穴,又名穿心毒,最為難治。此因心火妄動而發。若初起狀如黃豆,即焮赤高腫,心躁煩而肌熱如焚,唇乾舌燥黃色,渴飲冷水,斯時或以涼膈散通腑瀉熱,或用犀角地黃湯清營解毒。若得瘡勢漸退,自可調理而愈。如或堅硬紫黑,毒氣內陷,惡聞食臭,嘔吐不寧,精神恍惚,腹脹泄瀉者,不治。

白話文:

井疽生長在心窩的部位,通過任脈經鳩尾穴,又稱穿心毒,是最難治療的。這是由於心火妄動而造成的。如果剛開始出現的情況像黃豆大小,就會立即變成又紅又腫,並且心煩躁動,皮膚發熱好像著火一樣,嘴脣乾裂,舌頭乾澀呈黃色,口渴想喝涼水,這時候可以服用涼膈散來疏通腑氣、清除熱毒,或者服用犀牛角、生地黃湯來清熱解毒。如果能看到瘡的勢頭逐漸消退,自然就能調理好而痊癒。但如果瘡塊變得堅硬紫黑,毒氣往內侵蝕,聞到食物的氣味就噁心,而且嘔吐不止,精神恍惚,腹脹腹瀉的,就無法治癒。

又有起時腫硬,肉色不變,積久穿潰者,此名穿心冷瘻。乃因多食生冷死厭之物,惡毒積久,內犯心包絡,故外發於心掩也。宜以溫補氣血之劑治之。

白話文:

有時候腫脹堅硬,肉色沒有改變,長久穿孔潰爛的病症,叫做「穿心冷瘻」。是因為多吃生冷、死物、厭惡的東西,害毒積存已久,侵犯到心包絡,所以外發在心窩。應該使用溫補氣血的藥劑治療。

心漏者,初時胸間生瘡,因不慎酒色,致成漏竅,每每流血,久則神形困憊,腰痛難伸,行同傴僂。此其瘍雖屬心,根由於腎;夫心腎本相通也,心氣必得腎氣以相生,腎氣必得心氣以相閉。心漏之成,成於腎氣之泄,安可不補腎氣之衰乎?然補腎而心氣不閉,則補腎無益,蓋有出氣而無止氣耳。

白話文:

心漏這個病,最開始是胸間生了瘡,因為不小心飲酒、縱慾,導致胸部某處成了漏竅,常常流血,時間久了就導致精神和身體俱疲,腰痛得難以伸展,走路甚至像是殘障一樣。這個瘡雖然屬於心,但根本原因在於腎;心和腎本就是相通的,心氣必須依靠腎氣來生成,腎氣也必須依靠心氣來收斂。心漏的形成,是由於腎氣洩漏引起的,怎麼能不補益腎氣的虧虛呢?但是如果只補益腎氣而心氣不收斂,那麼補益腎氣就沒有用,因為腎氣外洩而無能止住。

或云漏瘡多成於濕熱,今補腎而不閉心竅,則漏不愈;閉心竅而不去濕熱,只治心腎,漏亦不能愈也。然漏亦不同,漏在他處者,可泄其濕熱;在胸間者,不可泄濕熱也。蓋漏既成於腎虛,腎虛則寒而非熱也;腎虛者,腎水虛而非邪水盛也。補真陰而邪水自消,溫腎寒而濕熱自退矣。

白話文:

有人說漏瘡多是濕熱產生的,現在只補腎而不閉合心竅,那麼漏瘡不會痊癒;閉合心竅而不消除濕熱,只治療心腎,漏瘡也不會痊癒。然而漏瘡也有不同的情況,漏瘡在別處的,可以疏泄濕熱;在胸間的,卻不能夠疏泄濕熱。這是因為漏瘡既是腎虛導致的,腎虛就是寒冷而不是熱的;腎虛的人,是腎水不足而不是邪水過多。補益腎的真陰,邪水自然會消除,溫暖腎臟的寒冷,濕熱自然會退卻。

溫腎丸主之:鹿茸二具去毛,酥炙,附子二枚,泡去皮臍,人參、青鹽各二兩,瓦松二枝,紅棗四兩。煮棗搗丸。每空心酒下三十丸,服月愈而漏自愈。一方無瓦松、人參。此方兼治腎虛腰痛如神。

白話文:

溫腎丸主治:鹿茸二具去除毛髮,酥油炙烤,附子二枚,浸泡去除皮臍,人參、青鹽各二兩,瓦松二枝,紅棗四兩。煮熟紅棗搗碎成泥,製成丸劑。每次空腹時,用酒送服三十丸,服用一個月後,漏尿便會自癒。另一種方法沒有瓦松、人參。此方兼治腎虛腰痛,效果如神。

2. 辨幽癰赫癰沖疽論

幽癰,生臍上七寸。初起如粟,漸增漫腫疼痛,形如鵝卵,甚則堅硬,牽痛胸肋。由過食膏粱厚味,憂思氣結,腸胃不通,火鬱而成斯毒,自內發外者也。初服神授衛生湯,潰後即用補托。

白話文:

幽癰,是發生在肚臍上方七寸的地方的一種癰疽。剛開始時像粟米一樣大小,逐漸增長,腫脹疼痛,形狀像鵝卵,嚴重的會變得堅硬,牽連到胸部和肋骨疼痛。這是由於過度食用油膩的食物,導致憂思氣鬱,腸胃不通暢,火氣積鬱而形成的毒瘡,是從內部發展到外部的。初期服用神授衛生湯,潰爛後立即使用補託湯治療。

赫癰,生臍上三寸,屬任脈經建里穴。由七情鬱火凝結而成。初如粟粒,癢痛相兼,其腫迅速,寒熱往來,甚則嘔噦,牽引臍痛。初腫微紅,頂尖根束,漸透赤色者,以活命飲消散之;成膿後,用托裡消毒散;既潰,宜參耆內托散。

白話文:

赫癰,生長在肚臍上方三寸處,屬於任脈經建裏穴的範圍,是由於七情鬱火凝結而形成的。初期像粟米粒大小,又癢又痛,腫脹迅速,發冷發熱交替出現,嚴重時會嘔吐噁心,牽引肚臍疼痛。初期腫脹微紅,頂尖有根部束縛,逐漸透出紅色時,可用活命飲來消散;膿腫形成後,可用託裡消毒散;膿腫潰爛後,宜用參耆內託散。

沖疽,一名中發疽,生於臍上二寸,系任脈經下脘穴。由心火熾甚,流入腎經所致。腫高色赤,膿稠者,易愈;若平塌黑色,膨脹噁心,膿水清稀,內腎疼痛,瀉利無度,譫語直視者,死;潰久不斂者,死。凡此皆屬虛耳。法宜用大補之劑。如能受補,即不死也。

白話文:

沖疽,也稱中發疽,發生在肚臍上方二寸的位置,是任脈經過的下脘穴。它是由於心火過旺,流入腎經而引起的。腫脹高聳,顏色發紅,膿液稠厚的,容易治癒。如果腫塊平塌,顏色發黑,腹部膨脹,噁心,膿水清稀,內腎疼痛,瀉利不止,神志不清,目光直視的人,會死亡。潰瘍長期不癒合的人,也會死亡。所有這些都是虛症。治療方法應該使用大補藥物。如果能夠承受補藥的滋補,那麼就不會死亡。

3. 辨乳癖乳痰乳岩論

薛立齋曰:乳房屬足陽明胃經,乳頭屬足厥陰肝經。男子房勞恚怒,傷於肝腎;婦人思慮憂鬱,損於肝脾,皆能致瘍。第乳之為瘍有不同。有乳中結核,形如丸卵,不疼痛,不發寒熱,皮色不變,其核隨喜怒為消長,此名乳癖。良由肝氣不舒鬱積而成,若以為痰氣鬱結,非也。

白話文:

乳房屬於陽明經脈,乳房中有核,為什麼不責怪陽明經脈而責怪肝臟呢? 這是因為陽明經脈的胃土最害怕肝臟的木氣,如果肝氣不舒暢,胃就會受到肝木的壓制,擔心被肝木所剋制,於是萎縮而不振奮,胃氣不敢舒展,肝氣不舒暢,就會形成腫塊和硬塊,胃氣不敢舒展,就會出現畏懼的神色,不疼痛不發紅,正是因為它畏懼的緣故。治療方法不必治療胃,只要治療肝臟,腫塊就會自然消退。逍遙散去掉薑和薄荷,加入栝蔞、半夏、人參為主(此方專門去除肝臟的滯氣,肝氣去除後胃氣自然舒暢,蓋因栝蔞、半夏,專門治療胸中的痰液,痰液去除後腫塊更容易消散)。

夫乳屬陽明,乳中有核,何以不責陽明而責肝?以陽明胃土最畏肝木,肝氣有所不舒,胃見木之郁,惟恐來克,伏而不揚,氣不敢舒,肝氣不舒,而腫硬之形成,胃氣不敢舒,而畏懼之色現,不疼不赤,正見其畏懼也。治法不必治胃,但治肝而腫自消矣。逍遙散去薑、薄,加栝蔞、半夏、人參主之(此方專解肝之滯,肝解而胃氣不解自舒,蓋以栝蔞、半夏,專治胸中積痰,痰去腫尤易消也)。

有乳中結核,始不作痛,繼遂隱隱疼痛,或身發寒熱,漸漸成膿潰破者,此名乳痰。或亦由肝經氣滯而成,或由於胃經痰氣鬱蒸所致。用藥疏肝之中,必加貝母、半夏、栝蔞等以治痰,則未膿可消,至已潰必兼補氣血,方易收口。

白話文:

當乳房中有結核,一開始沒有疼痛感,接著隱隱作痛,或者出現發冷發熱症狀,且逐漸發展成膿瘡破裂,這種情況被稱為乳痰。它可能由肝經氣滯引起,也可能由於胃經痰氣鬱積所致。在用藥治療時,除了疏理肝氣藥物之外,還必須加入貝母、半夏、栝蔞等化痰藥,如此才能讓未化膿的結核消散,已經化膿的結核也能補氣養血,有利於瘡口癒合。

乳瘍之不可治者,則有乳岩。夫乳岩之起也,由於憂鬱思慮,積想在心,所願不遂,肝脾氣逆,以致經絡痞塞結聚成核,初如豆大,漸若棋子,不紅不腫,不疼不癢,或半年一年,或兩載三載,漸長漸大,始生疼痛,痛則無解日,後腫如堆慄,或如覆碗,紫色氣穢,漸漸潰爛,深者如巖穴,凸者如泛蓮,疼痛連心,出血則臭,並無膿水,其時五臟俱衰,遂成四大不救。凡犯此者,百人百死。

白話文:

乳腺癌是無法治癒的乳房腫瘤。乳腺癌的形成,是因為憂鬱、思慮,積累在心中的願望無法實現,肝脾之氣逆行,導致經絡堵塞,凝結在乳房形成硬塊。

一開始像豆子大小,漸漸長到棋子大小,不紅不腫,不疼不癢。可能半年一年,也可能兩年三年,逐漸長大,開始疼痛,痛起來沒完沒了。腫瘤長得像一堆板栗,或者像個倒扣的碗,顏色紫黑,散發出臭氣。逐漸潰爛,深的地方像山洞,凸起的地方像盛開的蓮花,疼痛直達心臟,出血時有臭味,沒有膿水。到這時五臟都已經衰竭了,成為無法挽救的絕症。患上這種病的,一百個人中有一百個會死。

如能清心靜養,無掛無礙,不必勉治,尚可苟延。當以加味逍遙散、歸脾湯,或益氣養營湯主之。此證潰爛體虛,亦有瘡口放血如注,即時斃命者,與失營證同。

白話文:

如果能放鬆心情、靜養身體、無牽無掛、不必勉強治療,可以活得更長壽。此時,可以用加味逍遙散、歸脾湯,或益氣養營湯來治療。這種證型以潰爛、身體虛弱為主,也有瘡口像水龍頭一樣大量出血、當下死亡的,這和失營證的症狀一樣。

4. 辨乳癰乳疽論

夫乳癰之生也,有因乳兒之時,偶爾貪睡,兒以口氣吹之,使乳內之氣閉塞不通,以致作痛(此即外吹證),因循失治而成者;有因所乳之子,膈有滯痰,口氣焮熱,貪乳而睡,熱氣吹入乳房,凝滯不散,乳汁不通,以致結核化膿而成者;亦有憂鬱暴怒傷肝,肝氣結滯而成者;又有肝胃濕熱凝聚,或風邪客熱壅滯而成者。始時疼痛堅硬,乳汁不出,漸至皮膚焮腫,寒熱往來,則癰成而內膿作矣。

白話文:

乳癰的形成,可能是因為在嬰兒時期,偶爾貪睡,嬰兒用嘴巴呼氣吹到乳房,導致乳房內的氣血閉塞不通,進而疼痛(此為外吹證),久而久之沒有治療而造成的。也可能是因為所餵養的嬰兒,隔膜有痰液滯留,口氣燥熱,嬰兒貪吃母乳而睡著,熱氣吹入乳房,凝結不散,乳汁不通,進而結核化膿而成。還有可能是憂鬱暴怒傷肝,導致肝氣結滯而形成。或是肝胃濕熱凝聚,或風邪客熱壅滯而形成。一開始疼痛堅硬,乳汁不出,漸漸地皮膚發紅腫脹,寒熱交替,此時乳癰形成,內部開始化膿。

凡初起,當發表散邪、疏肝清胃,速下乳汁,導其壅塞,則自當消散;若不散成膿,宜用托裡;若潰後肌肉不生,膿水清稀,宜補脾胃;若膿出反痛,發表散,宜調營衛;若晡熱焮腫作痛,宜補陰血;若食少作嘔,宜補胃氣,切戒清涼解毒,反傷脾胃也。況乳本血化,不能漏泄,遂結實腫,乳性清寒,又加涼藥,則腫硬者難潰膿,潰膿者難收口矣。其藥初起,如牛蒡子散、橘葉湯、逍遙散之類;潰後,則宜益氣養營湯。

白話文:

  1. 疾病剛開始發作時,應當開表發散邪氣、疏肝理氣、清胃化痰,迅速促進乳汁下行,導通乳房內的瘀積,則腫塊自然消散;若不消散而化膿,宜用託裡祛毒的藥物;若潰膿後肌肉不生長,膿水清稀,宜補脾胃;若膿液排出後反而疼痛,應發散表邪,宜調和營衛;若到了下午發熱、紅腫疼痛,應補益陰血;若食慾不振、嘔吐,應補益胃氣,切忌服用清涼解毒的藥物,以免損傷脾胃。況且,乳汁本由血液化生,不能外漏,因此凝聚成塊腫脹起來,乳汁性情清寒,如果再服用寒涼藥物,那麼腫塊堅硬的難以潰膿,潰膿的難以收口。

  2. 疾病初起時,可服用牛蒡子散、橘葉湯、逍遙散等藥物;潰膿後,則宜服用益氣養營湯。

又若半夏、貝母、栝蔞消胃中壅痰,青皮疏厥陰之滯,公英、木通、山甲解熱毒、利關竅,當歸、甘草補正和邪,一切清痰疏肝、和血解毒之品,隨宜用之可也。又有濕火挾肝陽逆絡,或時疫、或伏邪聚結而成者,起時乳頭腫硬,乳房焮紅漫腫,惡寒身熱,毛孔深陷,二、三日後,皮即濕爛,隔宿焦黑已腐,再數日後,身熱退而黑腐盡脫,其生新肉如榴子象。摻以珍珠散,以白玉膏蓋之;內服疏肝清濕熱之劑以收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半夏、貝母、栝蔞能夠消除胃中的痰液,青皮能夠疏通厥陰經的滯氣,公英、木通、山甲能夠清熱解毒,通利關竅,當歸、甘草能夠補正氣,調整陰陽,那麼所有清痰、疏肝、和血解毒的藥物,都可以根據需要選用。另外,濕火挾肝陽逆絡,或者時疫、或者伏邪聚結而成的乳腺炎,開始時乳頭腫脹堅硬,乳房紅腫發亮,身體畏寒發熱,毛孔深陷,二、三日後,皮膚即濕爛,隔夜後焦黑腐爛,再過數日後,身體熱度退去,黑腐完全脫落,其生新的肉像石榴子一樣。用珍珠散敷在患處,用白玉膏覆蓋;內服疏肝清濕熱的藥物以達到治療效果。

此濕火乳癰也。再婦人乳頭有數孔,一孔又有一絡,絡於乳房。其始生癰也,祗患一絡,迨其膿血出盡,又患一絡,逐絡遞及,遂至滿乳,則危而不救者多矣。初起,每早服元壽丹,可保不傳余絡。(今外科謂乳有數穰,欲傳穰者非也)

白話文:

這是濕熱引起的乳癰。乳頭上有許多孔,每個孔中還有一絡,絡於乳房。乳癰開始發作時,只患一絡,等膿血流盡後,又患一絡,逐絡遞及,最後布滿整個乳房,情況非常危急,大多數人都救治不治。起初,每天早上服用元壽丹,可以防止乳癰蔓延到其他絡脈。(現在的外科醫生認為乳房有數個膿腫,想要傳膿腫的說法是不對的)

若其始生硬腫,即有頭出,後復旁生數頭,頭中有膿不多,此名乳疽。是為陽明痰熱之毒,兼挾肝膽之火結成。治當清理痰氣、疏通肝邪、解毒和營,如荊、防、蘇葉、白芷、貝母、栝蔞、青皮、夏枯草等物,在所需用矣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一開始是硬腫,之後長出一個頭,後來又長出幾個頭,頭裡面沒有多少膿,這個叫做乳疽。這是由於陽明痰熱之毒,再加上肝膽之火結合形成的。治療時應該清理痰氣、疏通肝邪、解毒和營,可以使用荊芥、防風、蘇葉、白芷、貝母、栝蔞、青皮、夏枯草等藥物。

附:內吹,孕婦二、三月,或至八、九個月,乳中有核成癰。是胎氣旺而上衝,致陽明乳房結腫疼痛。宜服石膏散清之可消;若潰後雖膿出腐脫肌生,必俟分娩後始能收口。

白話文:

懷孕二到三月,或到八、九個月,乳房裡可能會出現硬塊,形成乳癰。這是因為胎氣旺盛上衝,導致陽明經脈的乳房部位腫痛。應該服用石膏散來清熱解毒,才能消腫。即使乳癰潰爛後膿液排出,肉芽生長,也必須等到分娩後才能癒合。

乳頭風,乳頭乾燥而裂,痛如刀刺,或揩之出血,或流黏水,或結黃脂。此由暴怒抑鬱,肝經火邪不能施泄所致,胎前產後俱有之。內服加味逍遙散;外以白芷末,乳汁頓熟調敷。

白話文:

乳頭風,乳頭乾燥而裂開,疼痛如刀刺,或者擦拭時出血,或者流黏水,或者結黃脂。這是由暴怒抑鬱,肝經火邪不能發洩所致,孕前產後都有可能發生。內服加味逍遙散;外用白芷末,用母乳煮熟後調勻敷上。

男子乳癤,與女子不同。男子乳頭屬肝,乳房屬腎,以肝虛血燥,腎虛精怯,故結腫痛。治當以六味地黃湯加歸、芍、青皮主之。

白話文:

男子的乳腺腫塊與女子的不同。男性的乳頭屬肝,乳房屬腎,由於肝臟虛弱血燥,腎臟虛弱精氣不足,因此導致結腫疼痛。治療應該以六味地黃湯加上當歸、芍藥、青皮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