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科心得集》~ 卷上 (14)
卷上 (14)
1. 辨走馬牙疳風熱牙疳牙菌論
李東垣曰:走馬疳者,腎經熱毒上攻,腎臟主骨,齒為骨余,上奔而潰,勢如走馬之速,故名之。小兒或因胎毒,或因痧痘後餘毒,或因傷寒時疫後而發,或因瘧痢後而結。其外候,身體壯熱,手足時冷,或面浮腫,或滑泄頻頻;始則口臭,繼遂齦爛,色如干醬,後則齒黑,有時牙齦出血,或膿臭成蟲,侵蝕口齒,甚至腮頰紅腫;次日其色變紫,隔日即黑;再過日,即腐脫齒落,氣喘痰鳴,頭額冷汗而脫矣。
治法:初起宜內服清解,如犀角地黃湯,或玉女煎之類,先去積熱,再服化毒丹撒去其毒;吹以冰青散加西黃、珍珠,或亦有得生者。大凡此證穢氣衝人者,死;下蝕咽喉,上蝕鼻梁者,死;齒落無血者,死;涎向外流者,死;黑腐不脫者,死;身熱不退者,死;穿腮透唇者,死;鼻梁黑暗者,死;脾敗便泄,飲食不進者,死。
又有風熱牙疳,其來迅速,寒熱時作,即以兩三日而發,大人小兒多有之。牙縫出血,牙根碎腐,宜以疏散清解為主。亦有不發寒熱者,因胃火濕熱上蒸而發,治以清解,或苦降泄熱,如犀角地黃湯,或黃連解毒湯等;吹藥同上,或殺疳藥吹之亦可。
牙菌生於牙齦,其形狀紫黑色,高低如菌。此屬火盛血熱兼氣鬱而成。加味逍遙散主之,前藥亦可服。
白話文:
李東垣說:所謂走馬疳,是腎經的熱毒向上侵襲所致,腎臟主骨,牙齒是骨頭的餘氣所生,熱毒向上奔竄導致潰爛,病情發展速度像奔跑的馬一樣快,因此得名。小孩子可能因為胎毒,或出痧出痘後殘留的毒素,或傷寒、時疫後,或瘧疾痢疾後而發病。外在表現是身體發高燒,手腳時而冰冷,有時臉部浮腫,或拉肚子頻繁;一開始是口臭,接著牙齦潰爛,顏色像乾醬,然後牙齒變黑,有時牙齦出血,或有膿液和臭味,甚至生出蟲子,侵蝕口腔牙齒,嚴重時腮頰會紅腫;隔天顏色會變紫,再隔天就變黑;再過幾天,牙齒就會腐爛脫落,出現氣喘、痰鳴,頭額冒冷汗然後就死亡了。
治療方法:初期應該服用清熱解毒的藥,像是犀角地黃湯或玉女煎之類的藥方,先去除體內的積熱,再服用化毒丹來去除毒素;在潰爛處吹灑冰青散,加入西黃、珍珠,或許能有痊癒的機會。一般來說,這種病如果穢氣衝鼻的,會死亡;潰爛向下侵蝕到咽喉,向上侵蝕到鼻樑的,會死亡;牙齒脫落沒有血的,會死亡;口水向外流的,會死亡;潰爛變黑卻不脫落的,會死亡;身體發熱不退的,會死亡;潰爛穿破腮部或嘴唇的,會死亡;鼻樑變黑的,會死亡;脾胃衰敗導致腹瀉,無法進食的,會死亡。
還有一種風熱牙疳,發病迅速,時而發冷時而發熱,可能兩三天就發作,大人小孩都可能得。牙縫出血,牙根碎裂腐爛,應該以疏散風熱、清熱解毒為主的治療方法。也有不發冷發熱的,那是因為胃火和濕熱向上蒸騰所致,用清熱解毒的藥方來治療,或是用苦寒的藥來降火泄熱,像是犀角地黃湯,或是黃連解毒湯等;吹在潰爛處的藥跟前面說的一樣,或是用殺疳的藥來吹也可以。
牙菌長在牙齦上,形狀像紫黑色的蘑菇,高低不平。這種情況屬於火氣旺盛、血熱,兼有氣鬱所導致。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,前面提到的藥方也可以服用。
2. 辨舌喑舌痹論
舌喑者,中風而舌不轉運,舌強不能言是也。經曰:喉嚨者,氣之所以上下;會厭者,聲音之戶;舌者,聲音之機;唇者,聲音之扇;橫骨者,神氣所使,主發舌者也。舌為心之苗,然心之本脈繫於舌根,脾之絡脈繫於舌旁,肝脈循陰器絡於舌本,少陰之脈走喉嚨系舌本;足四經之脈,皆上於舌。邪中其經,則痰涎閉其脈道,舌不能轉運,而為之喑矣。
有喉喑者,勞嗽失音,即喉嚨聲啞是也。故喉喑者,喉中之聲嘶,而舌本能言;舌喑者,舌本不能言,而喉中之聲如故。中風而舌喑者,舌與喉俱病,而音聲不能發於會厭也。然有外感內傷之因,外感者,風寒火熱之邪也;經曰:諸病暴喑,皆屬於火。
內傷者,心肺腎三經致病,亦多由痰火壅塞上竅,氣血兩虛,不能上榮,則舌機不轉也;有腎虛而氣不歸源,內奪而胞絡內絕,不能上接清陽之氣者;有元氣不足,肺無所資者;有血衰而心失所養者。蓋心為聲音之主,肺為聲音之戶,腎為聲音之根。經曰:三焦之氣通於喉嚨,氣弱則不能上通矣。
治者能於根本用力,則丹田清陽之氣,自能宣揚振作,故古人每以獨參湯、地黃飲子取效也。
舌痹者,強而麻也。乃心緒煩擾,憂思暴怒,氣凝痰火所致。夫舌固屬心脾,而肝脈亦絡舌本。故傷寒邪傳厥陰,則舌卷囊縮而不言;七情所郁,則舌腫滿口而不得息;心熱則舌裂而瘡;脾熱則舌滑而胎;脾閉則舌白胎如雪;肝熱則舌木而硬。若人無故舌痹者,不可作風熱治,蓋由心血不足、血虛火爍耳,理中湯合四物湯主之。
白話文:
辨舌喑舌痹論
舌頭不能發聲,是因為中風導致舌頭無法靈活轉動,舌頭僵硬不能說話。古書說:「喉嚨是氣體上下流通的地方,會厭是聲音的門戶,舌頭是聲音的關鍵,嘴唇是聲音的屏障,橫骨是神氣支配的地方,主要控制舌頭的運動。」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,心臟的根本脈絡連接到舌根,脾臟的脈絡連接到舌頭兩旁,肝臟的脈絡沿著生殖器連接到舌根,少陰經的脈絡通過喉嚨連接到舌根;足部的四條經脈,都向上通往舌頭。當邪氣侵入經脈時,痰液阻塞經脈通道,舌頭就不能靈活轉動,因此不能發出聲音。
有喉嚨失聲的情況,是因為過度勞累咳嗽而導致聲音沙啞,也就是喉嚨發不出聲音。喉嚨失聲是喉嚨的聲音嘶啞,但舌頭還能說話;舌頭不能發聲是舌頭不能說話,但喉嚨的聲音仍然正常。中風導致舌頭不能發聲的,是舌頭和喉嚨都生病,聲音無法從會厭發出。這種情況有外感和內傷的原因,外感是指風寒火熱等邪氣侵入;古書說:「所有突然失聲的疾病,都屬於火。」
內傷是指心、肺、腎三經出現問題,也多半是痰火阻塞上竅,氣血兩虛,無法滋養舌頭,導致舌頭無法靈活轉動。有些是腎虛導致氣無法回歸原位,體內陰氣耗竭,無法接續清陽之氣;有些是元氣不足,導致肺臟沒有滋養;有些是血氣衰弱,導致心臟失養。心臟是聲音的主宰,肺臟是聲音的門戶,腎臟是聲音的根源。古書說:「三焦的氣流通於喉嚨,氣虛弱就無法向上流通。」
治療時,如果能從根本原因著手,丹田的清陽之氣自然能宣發振作。所以古人常用獨參湯、地黃飲子來取得療效。
舌頭麻木僵硬,是因為心情煩躁不安,憂愁思慮過度,突然大怒,導致氣機凝滯,痰火內生所導致。舌頭本來屬於心和脾,而肝經的脈絡也連接到舌根。所以傷寒邪氣傳入厥陰經時,會出現舌頭蜷縮,陰囊收縮,不能說話;七情鬱結時,會出現舌頭腫脹滿口,呼吸困難;心熱時會出現舌頭裂開生瘡;脾熱時會出現舌頭滑膩,舌苔厚膩;脾臟閉塞時會出現舌頭呈現白色,舌苔如雪;肝熱時會出現舌頭僵硬麻木。如果有人無緣無故舌頭麻木,就不能當作風熱來治療,這多半是心血不足、血虛火旺引起的,應當用理中湯合四物湯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