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秉鈞

《瘍科心得集》~ 卷上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8)

1. 辨懸癰䵟舌論

懸癰者,生於上齶,形如紫李,墜下抵舌。初起寒熱大作,成癰後舌不能伸縮,口不能開合,惟欲仰面而臥,鼻中時出紅涕,乃手足少陰三焦積熱所致。治宜刺之,去青黃赤血,吹以冰青散加黃連;內服黃連解毒湯,或犀角地黃湯,數日可愈。

白話文:

懸癰,是長在上顎的癰瘡,形狀像紫色的李子,下垂抵住舌頭。起初,會出現嚴重的寒熱症狀,癰瘡形成後,舌頭不能伸縮,嘴巴不能打開或閉合,病人只想仰面躺著,鼻子有時會流出紅色的鼻涕,這是手足少陰三焦積熱引起的。治療方法是用針刺破癰瘡,放出青黃色的血液,然後用冰青散加黃連粉吹在傷口上,內服黃連解毒湯或犀角地黃湯,幾天後即可痊癒。

䵟舌者,舌根下生癰,或舌下又生一小舌,謂之重舌;又有舌下生三小舌,其狀如蓮花之形,又名蓮花舌。蓋舌為心之苗,肝脾脈皆絡舌本。或由思慮太過,心火上炎所致;或由脾經有熱,阻其氣血而成;或由憂思抑鬱,肝邪上亢而結。初起頭痛,寒熱交作,用牛蒡解肌湯發汗;若寒熱不退,即用黃連解毒湯,或犀角地黃湯;有膿針之,吹以冰硼散;如無膿,七日後可消。

白話文:

舌根部生有腫瘤,稱為「舌瘡」,又稱「舌癰」。舌頭下面再長出一個小舌頭,稱為「重複舌」;舌頭下面長出三個小舌頭,狀如蓮花,又稱「蓮花舌」。舌頭是心臟的苗脈,肝脾脈絡皆交會於舌根部。舌瘡的生成原因可能是思慮過度,心火上炎所致;或因脾經有熱,阻礙氣血運行而成;或因憂思抑鬱,肝邪上亢而結所致。舌瘡初期常常伴有頭痛,寒熱交加的症狀。此時可以使用牛蒡解肌湯來發汗退熱。如果寒熱不退,可以用黃連解毒湯或犀角地黃湯來治療。如果有膿必須用針來刺破,並吹入冰硼散。如果沒有膿,約七天後即可自行消散。

又或有外感風熱,頦下漫腫,而發外懸癰䵟舌者,起時頭疼項強,寒熱交作,有成膿者,亦有不成膿者,以鐵箍散圍之。治以透表散邪,如熱盛,或羚羊角、川連亦可。如過五、六日後,皮色焮紅漫腫者,即成膿矣,宜刺之。此證與風熱痰毒同。

白話文:

也有一些人由於受到外感風熱,下巴腫脹並發出膿包,甚至影響到舌頭的。剛開始症狀是頭痛、脖子僵硬、寒熱交替。有些會演變成膿包,有些不會。可以用鐵箍散來治療。以透表散邪的方式來治療,如果熱氣大,也可以使用羚羊角或川連。如果超過五、六天,皮膚紅腫,就表示已經演變成膿包了,應該刺破膿包。這種症狀與風熱痰毒相同。

2. 辨喉蛾喉癰論

咽喉為一身之總要,百節關頭,呼吸出入之門戶,左為咽屬胃,右為喉屬肺。或內因,或外感,瘍證頗多。試先即喉蛾喉癰論之。夫風溫客熱,首先犯肺,化火循經上逆入絡,結聚咽喉,腫如蠶蛾,故名喉蛾。(今世俗傳說雞鵝之鵝,謂不可食菜者,非也)。或生於一偏為單蛾,或生於兩偏為雙蛾。

白話文:

咽喉是全身的重要部位,是百節關節的樞紐,也是呼吸出入的門戶。左側的咽喉屬於胃,右側的喉嚨屬於肺。咽喉疾病的原因,有可能是內在因素,也有可能是外在因素引起的。其中,喉蛾和喉癰是最常見的。

風熱客熱首先侵犯肺部,然後化火循著經絡向上逆流,進入絡脈,在咽喉部位聚集,腫脹如同蠶蛾,因此稱為喉蛾。(民間傳說雞鵝的鵝不能吃菜,此乃訛傳,應為喉蛾的鵝)。喉蛾可以發生在單側,稱為單蛾,也可以發生在兩側,稱為雙蛾。

初起寒熱,漸漸脹大,即用疏解散邪,如牛蒡散加黃連、荊防敗毒散之類,又以冰硼散加薄荷、川連末吹之。至三、四日後,脹甚痰鳴,湯水難入,宜以刀刺喉間腫處,用皂角燒灰、膽礬、牛黃、冰片各一分,麋香三釐,為末,吹之,必大吐痰而鬆。再服清火徹熱湯飲,如黃連解毒湯,或鮮地、羚羊、知母、石斛、元參、丹皮、蘆根、連翹之屬;若不大便者,可服涼膈散通腑泄便。

白話文:

剛開始出現寒熱交替、逐漸腫脹時,立即使用疏解散邪的藥方,例如牛蒡散加上黃連、荊防敗毒散等,或者使用冰硼散加上薄荷、川連粉末吹敷。到了三四天之後,腫脹更加嚴重、痰鳴不止,湯水難以下嚥,此時宜用刀刺喉間腫脹處,將皁角燒成灰末、膽礬、牛黃、冰片各一份,麋香三釐,研成細末,吹敷患處,就會大量吐出痰液,腫脹也會減輕。之後再服用清火徹熱的湯飲,例如黃連解毒湯,或者用新鮮生地、羚羊角、知母、石斛、元參、丹皮、蘆根、連翹等製成的藥方。如果大便不通暢,可以服用涼膈散來通腑泄便。

凡蛾有頭如黃色樣者,必以刀點之;或有不出黃頭者,即不必點;至七日後,寒熱自退,腫脹自消。(大凡風火外瘍,總以七日為期。)亦有虛火上炎而發者,以其人腎水下虧,腎中元陽不藏,上越逆於喉中而結,須用引火歸源之法,若桂附八味丸是也。辨虛實之法,若實火脈數大,清晨反重,夜間反輕,口燥舌乾而開裂;虛火脈細數,日間輕而夜重,口不甚渴,舌滑而不裂也。且外感之腫脹,其勢暴急;內因之腫脹,其勢緩慢。

以此斷之,庶無差誤。

白話文:

凡是蛾患處有黃色頭狀物則以刀點破,但也有不需要點的,即黃頭還未冒出來的時候。一般情況下,七天後,寒熱症狀會自動消退,腫脹也會消退。這是因為風火外傷總是以七天為一個階段。風火外傷有虛火上浮的一種,源於人體腎水虧虛,腎中元陽不藏,往上衝逆於喉而凝結而成,需要用引火歸源之法,以此來治療,如服用桂附八味丸等。辨別虛火的原則為,若實火則脈搏數大,清晨症狀反而加重,夜晚反而減輕,口燥舌乾而開裂;虛火則脈搏細數,白天症狀輕而夜裡重,口渴不是特別明顯,舌苔光滑而不裂。此外,外感導致的腫脹,情況比較急劇;內因導致的腫脹,情況比較緩慢。

喉癰生於咽外正中,腫形園正。其感風熱而發者,與喉蛾同治;若因心肝之火,上爍肺金,熱毒攻喉,而發為癰腫者,宜用龍膽湯,或黃連瀉心湯之類。

白話文:

喉嚨腫位於咽喉的外側正中央,腫脹成圓形。由於風邪熱感所引起的,與喉嚨腫的治療方法相同。如果因為心肝之火,向上侵犯肺金,導致熱毒攻入喉嚨,而發成為膿腫的,應該使用龍膽瀉肝湯,或是黃連瀉心湯之類的藥方。

3. 辨纏喉風虛實不同及小兒馬脾風論

夫纏喉風者,熱結於喉,腫繞於外(喉之外面亦腫),且麻且癢,風痰壅甚,聲如曳鋸,是其候也。其證有虛有實。虛證初起前二日,必胸膈氣逆,出氣短促,忽然咽喉腫痛,痰涎上湧,甚則頸如蛇掣,水漿不入,手足厥冷,手指甲白,手心壯熱,最為危險,此由陰虧火亢而發。

白話文:

患有纏喉風的人,是熱邪積聚在喉結,外面也腫起來,還有麻癢感,風熱痰濕阻塞嚴重,聲音就像鋸子拉動的聲音一樣,是其症候。此病有虛實之分。如果是虛證,在病初的前兩天,必定有胸膈氣逆、呼吸短促的症狀,忽然咽喉腫痛、痰液上湧,嚴重的會像蛇咬住脖子一樣,水和食物都不能下嚥,手腳冰涼,指甲發白,手心發熱,這是最危險的情況,是因陰液虧虛,火氣亢盛而發病的。

其人素有痰熱,或因飲酒過度而胃火動,或因忿怒失常而肝火動,或因房勞不節而腎火動,火動痰生,而痰熱燔灼,壅塞於咽嗌之間;火性最速,所以內外腫痛而水漿難下也。治療之法,急則治標(標者痰也),緩則治本(本者火也)。或用丸散以吐痰散熱,或用鵝翎醮桐油探吐,或以銀針刺腫處出惡血,吹以冰硼散,或刺大指少商穴出血,後用湯藥以降火補虛。但治法雖多,愈者不過十之一二,醫遇此證,亦惟盡人事以待天而已。

白話文:

患者原本就有痰熱體質,如果飲酒過度容易引發胃火,發生憤怒或失常則引發肝火,房事過度不節制就引發腎火,火氣升高導致痰液產生,痰熱不斷上升並且灼燒,累積和阻塞在咽喉之間;火勢蔓延迅速,所以內外腫痛,連喝水也困難。治療方法是,緊急的要先治療症狀(症狀就是痰),緩解的再治療病因(病因就是火)。可用丸散之類的藥物促進痰液嘔吐來散熱,或是用鵝毛蘸桐油探進喉嚨幫助嘔吐,也可以用銀針刺破腫脹部位放出淤血,再吹上冰硼散。或是刺破大拇指的少商穴放血,之後再用中藥降低火氣和補充虛損。不過治療的方法雖多,病患痊癒的卻不超過十分之一、二分之一,醫生遇到這種情況,也只有盡力治療並等待上天的安排。

其證之實者,則由風溫襲犯肺胃,風火相煽,上逆於喉,痰涎隨而湧上。亦宜先去其痰,後服麻杏甘膏湯。若待三日後,病勢不退,或更加咽喉掣緊,面赤氣粗,即為不治之證矣。

白話文:

那些具有實證的人,起因是風溫侵襲肺胃,風火相互激發,上衝到喉嚨,痰涎也跟著湧上來。甫開始應該先祛除痰涎,然後服麻杏甘膏湯。如果等候三天後,病情沒有好轉,或者更加劇烈的咽喉收縮,以及臉紅、氣粗的症狀,那就是無法治癒的徵兆了。

小兒患馬脾風,是風溫襲於肺竅,或胸膈積熱,心火凌肺,熱痰壅盛,肺脹喘滿,胸高氣急,脅縮鼻張,悶亂咳嗽,煩渴痰潮聲嗄,喉間氣喘如曳鋸者是也;若不急治,死在旦夕。陳飛霞道人曰:蓋心為午火,屬馬,言心脾有風熱也,急用牛黃奪命散下之效;用黑牽牛(半生半炒)、白牽牛(半生半炒)、錦紋大黃(曬)、檳榔(切,曬)各取末一錢,和勻,每用五分,蜜湯調下,量兒大小加減。痰盛,加輕粉一字,以大便泄、痰氣平為度。

白話文:

小兒患有馬脾風,是由於風溫侵襲肺竅,或胸膈積熱,心火上升侵犯肺部,熱痰壅盛,肺部脹滿,胸部高聳氣急,脅縮鼻張,煩躁不安咳嗽,口渴痰多聲音嘶啞,喉嚨間氣喘如拉鋸一樣;如果不緊急治療,會在幾天之內死亡。陳飛霞道人說:這是因為心屬午火,屬馬,說明心脾有風熱,需要緊急使用牛黃奪命散來治療;使用黑牽牛(一半生一半炒)、白牽牛(一半生一半炒)、錦紋大黃(曬乾)、檳榔(切碎,曬乾)各取研磨成粉末一錢,混合均勻,每次使用五分,用蜜水調和服用,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加減用量。痰多,加輕粉一字,以大便瀉出、痰氣平復為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