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1)

1.

《難經》曰:恚怒氣逆,上而不下,則傷肝。又曰:外證善潔,面青善怒,內證臍左有動氣,按之牢若痛,其病四肢滿閉淋澀,便難轉筋,有是者肝也,無是者非也。

《內經》曰:肝病者,兩脅下痛引小腹,令人善怒。肺傳之肝,病名曰肝癉。一名曰厥,脅痛出食。肝熱者色蒼而爪枯。

又曰:肝藏血,血有餘則怒,不足則恐。

又曰: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氣滿,腹內痛,心中不便,肩項身熱,破䐃脫肉,目眶陷,真臟見,目不見人立死,其見人者,至其所不勝之時,則死。(注曰:此肝之藏也。所不勝之時,謂庚辛之日也。)

《入門》曰:人動則血運於諸經,靜則血歸於肝臟,肝主血海故也。

經曰:病在肝,愈於愈,夏不愈,甚於秋,秋不死,持於冬,起於春。

又曰:肝病者,愈在丙丁,丙丁不愈,加於庚辛,庚辛不死,持於壬癸,起於甲乙。

又曰:肝病者,平朝慧,下晡甚,夜半靜。

又曰:肝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,甘草;宜食粳米、牛肉、棗葵。(注曰:肝苦急,是其氣有餘也。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,川芎;肝虛以生薑、陳皮之類補之。)

肝絕候。

《靈樞》曰:足厥陰氣絕,則筋絕。厥陰者,肝脈也。肝者,筋之合也。筋者聚於陰器,而絡於舌本也。故脈不榮則筋急,筋急則引舌與卵,故唇青舌卷卵縮,則筋先死,庚日篤,辛日死。

又曰:厥陰終者,中熱嗌乾,善尿,心煩甚,則舌卷卵上縮而終矣。

仲景曰:唇吻反青,四肢漐習。(伸縮也。)汗出者,此為肝絕也。

《脈經》曰:肝絕,八日死。何以知之?面青但欲伏眠,而不見人,汗出如水不止。

怒而動血者,屬肝。

自兩脅逆上吐血者,屬肝。

血吐水碗中,沉者,是肝也。

經曰:腹為陰,陰中之陽,肝也。肝為牡臟,牡者,陽也。

又曰:膝者,筋之府,屈伸不能行,則僂俯,筋將憊矣。

又曰:諸風掉眩,皆屬於肝。

太乙真人曰:莫嗔怒,養肝氣。

經曰:肝在志為怒,怒傷肝,悲勝怒。

丹溪曰:怒傷肝者,以憂(一作悲。)勝之,以恐解之。

《靈樞》曰:兩精相薄,謂之神,隨神往來,謂之魂。

經曰:暴怒傷陰。

又曰:大怒則形氣絕,而血菀於上,使人薄厥。

又曰:血並於上,氣並於下,心煩惋善怒。

又曰:怒則氣上。

又曰:怒則氣逆,甚則嘔血及飧泄矣。

(注云:怒則陽氣逆上,而肝木乘脾,故嘔血及飧泄也。)

經曰:肝者,罷極之本,魂之居也。

又曰:肝青象木,肝得水而沉;木得水而浮;何也?然肝者非為純木也,乙角也,庚之柔。大言陰與陽,小言夫與婦,釋其微陽而吸其微陰之氣,其意樂,金又行陰道多,故令肝得水而沉也。肝熟而復浮,故知乙當歸甲也。

又曰:木王於春,相於冬,廢於夏,囚於季夏,死於秋,其王日甲乙,王時平旦日出,其困日戊己,困時食時日中,其死日庚辛,死時晡時日入。(晡音逋,申時。)

白話文:

《難經》說:發怒使氣往上衝,無法向下疏散,就會傷害肝臟。又說:外在表現是喜歡乾淨,臉色發青,容易發怒;內在表現是肚臍左邊有跳動的氣,按壓時感覺堅硬且疼痛。這種疾病會導致四肢脹滿閉塞、小便困難、抽筋。有這些症狀就是肝臟的問題,沒有這些症狀就不是。

《內經》說:肝臟有病,兩側脅部會疼痛,並牽引到小腹,使人容易發怒。如果肺的疾病傳染到肝,這種病叫做「肝癉」,又叫做「厥」,會導致脅部疼痛,並且吃東西會吐出來。肝有熱的人,臉色會蒼白,指甲會枯槁。

又說:肝臟儲藏血液,血液充足就容易發怒,血液不足就容易恐懼。

又說:如果大骨頭枯槁,肌肉凹陷,胸腔氣悶,腹內疼痛,心裡不舒服,肩膀脖子發熱,皮膚肌肉破裂脫落,眼眶凹陷,如果到這種真臟敗壞的情況,眼睛看不到人就立刻死亡;如果還能看到人,會撐到無法承受的時間點,也就會死亡。(註解說:這是肝臟衰竭的表現。所謂「無法承受的時間」,指的是庚辛的日子。)

《入門》說:人活動時,血液會在各經脈運行;靜止時,血液會回到肝臟,因為肝臟主掌儲藏血液的地方。

經典說:肝臟的疾病,在春天會開始好轉,夏天不會痊癒,到秋天會更加嚴重,秋天沒有死,會持續到冬天,在春天會開始恢復。

又說:肝臟的疾病,在丙丁日會開始好轉,如果丙丁日沒有好轉,會在庚辛日加重,庚辛日沒有死,會持續到壬癸日,在甲乙日會開始恢復。

又說:肝臟有病的人,早上精神好,下午傍晚會加重,半夜會比較安靜。

又說:肝臟喜歡舒緩,應當吃甘甜的食物來緩解,像是甘草;適合吃粳米、牛肉、紅棗、葵菜。(註解說:肝臟喜歡舒緩,是因為肝氣過剩。肝臟喜歡疏散,應當吃辛辣的食物來疏散,像是川芎;肝虛則用生薑、陳皮等來補養。)

肝臟衰竭的症狀。

《靈樞》說:足厥陰經的氣絕了,筋就會斷絕。厥陰經指的是肝脈。肝臟是筋的集合處。筋聚集在陰部,並且連接到舌根。所以,脈絡不順暢,筋就會僵硬;筋僵硬,就會牽引舌頭和陰囊,導致嘴唇發青,舌頭捲曲,陰囊收縮,這是筋先衰敗的現象,庚日會病情加重,辛日就會死亡。

又說:厥陰經氣絕的人,會身體發熱、口渴、頻尿、心煩意亂,接著舌頭會捲曲,陰囊會上縮,最後死亡。

張仲景說:嘴唇周圍發青,四肢抽搐,不斷出汗,這就是肝臟衰竭的現象。

《脈經》說:肝臟衰竭,會在八天內死亡。怎麼知道呢?臉色發青,只想趴著睡覺,不願意見人,汗水不停地流出。

因為憤怒而導致血液流動異常,這是屬於肝臟的問題。

從兩脅向上逆行吐血,這是屬於肝臟的問題。

吐出的血,放到水中會沉下去,這是肝臟的問題。

經典說:腹部屬於陰,陰中的陽是肝臟。肝臟是陽性臟器,陽代表陽剛。

又說:膝蓋是筋的聚集處,如果不能彎曲伸直,就會彎腰駝背,這是筋衰敗的現象。

又說:各種頭暈目眩,都屬於肝臟的問題。

太乙真人說:不要發怒,要保養肝氣。

經典說:肝臟在情緒方面對應的是憤怒,憤怒會傷害肝臟,悲傷可以勝過憤怒。

朱丹溪說:憤怒傷害肝臟,可以用憂愁(或說悲傷)來化解,用恐懼來疏導。

《靈樞》說:陰陽兩種精氣相互結合,叫做神;神隨之而運行,叫做魂。

經典說:暴怒會傷害陰。

又說:大怒會導致形體氣絕,血液往上湧,使人昏厥。

又說:血液往上湧,氣往下沉,會導致心煩意亂,容易發怒。

又說:憤怒會使氣往上衝。

又說:憤怒會使氣逆亂,嚴重的話會吐血或是拉肚子。(註解說:憤怒會使陽氣往上逆行,肝木會壓制脾土,所以會吐血或是拉肚子。)

經典說:肝臟是疲憊的根本,是魂的居所。

又說:肝臟的顏色青色,像木頭,肝臟得到水就會下沉;木頭得到水會浮起來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肝臟不是純粹的木,它是乙木的角,是庚金的柔性部分。從大的方面來說是陰陽,小的方面來說是丈夫和妻子,釋放微弱的陽氣而吸收微弱的陰氣,它感到快樂,而且金又會沿著陰道運行,所以會讓肝臟得到水而下沉。肝臟成熟後又會浮起,所以知道乙木終究會歸於甲木。

又說:木在春天興盛,在冬天相生,在夏天衰退,在季夏被囚禁,在秋天死亡。它興盛的日子是甲乙日,興盛的時間是早上太陽剛出來時;它被困住的日子是戊己日,被困住的時間是吃飯和中午;它死亡的日子是庚辛日,死亡的時間是傍晚太陽下山時。(晡時,指申時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