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二 (7)
卷十二 (7)
1. 時毒門主方
加味甘桔湯
甘草,桔梗,荊芥(各三錢),牛蒡子(炒,二錢),貝母(一錢五分),薄荷(五分),水煎服。
若兩頤腫盛者加丹皮三錢,柴胡一錢五分。
普濟消毒飲,神治天行疫毒、大頭諸病。
牛蒡子(炒),連翹,桔梗,甘草,板藍根,馬屁勃,橘紅,玄參,柴胡,殭蠶(炒,各二錢),黃芩(酒炒),黃連(酒炒,各五錢),新升麻(七分),人參(三錢)
為末。湯調服之或蜜丸嚼化,或有加當歸、川芎。如便閉加酒炒大黃一錢利之,腫熱甚者砭法刺之。一方有薄荷一錢,無人參。
此方黃連、黃芩味苦,瀉心肺熱以為君;橘紅、元參苦寒,生甘草甘寒,瀉火補氣以為臣;連翹、鼠黏、薄荷味苦辛平,板藍根味甘寒,馬屁勃、殭蠶味苦平,散腫消毒以為佐;升麻、柴胡苦平,行少陽、陽明不得伸之鬱氣,桔梗味辛溫為舟楫,不令下行。如是調治,方可保全。
耳邊腮腫,五倍子濕紙包燒存性研末,雞子白調糊遍敷,立消。
無風寒腮赤腫,安絲魚煨湯吃自消。
敷法,如意金黃散用蔥汁、黃蜜調敷,中留一孔透氣,外用桑皮紙扯碎貼之,如干,紙外以蜜水潤之,自消。
時毒痄腮,治風寒鬱熱,耳邊腮頤結腫,惡寒發熱,焮赤口乾,每年仲春小陽時令,必多此症。有隻腫一邊者,有先腫一邊,一二日又腫一邊,亦有兩邊齊腫者,名曰時毒。更有兩頦硬腫頷下腫者,名曰蛤蟆毒。均宜疏寒散熱,不得驟用寒涼冰伏。
葛根,荊芥,防風,桔梗,甘草,白芷,赤芍,連翹,澤瀉
白水煎。二三劑後加貝母、牛蒡子、玄參、銀花、夏枯草、丹皮、山梔、柴胡,按症加減,七日自消。
頭疼,耳邊發腫,太陽痄腮,俱疼不可忍(周鶴仙)
生大黃(一兩),青木香,薑黃,檳榔(各三錢)
共為細末,醋蜜調敷患處,中留一孔出氣,干則換敷,二三次即愈。
又方,生大黃末蔥汁調敷四圍,中露一頂自消。
又方,醋調石灰,敷之即消。
又方
生大黃,黃柏,赤小豆,石膏,穿山甲(各等分)
共研細末,醋調敷。
白話文:
時毒門主方
加味甘桔湯
甘草、桔梗、荊芥各三錢,牛蒡子(炒)二錢,貝母一錢五分,薄荷五分,水煎服。如果兩邊腮幫子腫得很厲害,就再加丹皮三錢,柴胡一錢五分。
普濟消毒飲,能有效治療流行性疫病和頭面腫大等疾病。
牛蒡子(炒)、連翹、桔梗、甘草、板藍根、馬勃、橘紅、玄參、柴胡、殭蠶(炒)各二錢,黃芩(酒炒)、黃連(酒炒)各五錢,升麻七分,人參三錢。
磨成粉末,用湯水送服,或者做成蜜丸嚼服。也可以根據情況加當歸、川芎。如果便秘,就加酒炒大黃一錢通便;如果腫脹發熱很嚴重,就用針刺療法。還有一個方子裡加薄荷一錢,不加人參。
這個方子裡黃連、黃芩味苦,能瀉去心肺的熱,是君藥;橘紅、玄參苦寒,生甘草甘寒,能瀉火補氣,是臣藥;連翹、馬勃、薄荷味苦辛平,板藍根味甘寒,馬勃、殭蠶味苦平,能散腫消炎,是佐藥;升麻、柴胡苦平,能疏通少陽、陽明經的鬱氣,桔梗味辛溫,能引導藥力下行,避免藥物向下走。這樣調治,才能保證痊癒。
耳邊腮幫子腫,用五倍子加濕紙包起來燒成灰,研磨成粉,用雞蛋清調成糊狀,塗抹在腫脹處,很快就能消腫。
沒有風寒引起的腮幫子紅腫,用安絲魚熬湯喝,就能自然消腫。
敷法:如意金黃散用蔥汁、蜂蜜調勻後敷在腫脹處,中間留一個小孔透氣,外面用桑皮紙撕碎貼上,如果紙幹了,就用蜂蜜水潤濕它,就能消腫。
時毒痄腮,治療風寒鬱熱引起的耳邊腮幫子腫痛,症狀包括惡寒發熱、紅腫、口乾。每年仲春季節陽氣初升的時候,這種病比較多見。有的只腫一邊,有的先腫一邊,一兩天後又腫另一邊,還有的兩邊同時腫,這種都叫做時毒。如果下巴也硬腫,叫做蛤蟆毒。治療時都應該疏散寒氣、發散熱邪,不能驟然使用寒涼的藥物或冰敷。
葛根、荊芥、防風、桔梗、甘草、白芷、赤芍、連翹、澤瀉,用水煎服。服藥二三劑後,再加貝母、牛蒡子、玄參、金銀花、夏枯草、丹皮、山梔、柴胡,根據病情加減藥物,七天就能消腫。
頭痛,耳邊腫痛,太陽穴痄腮,痛得難以忍受(周鶴仙方)
生大黃一兩,青木香、薑黃、檳榔各三錢,磨成細粉,用醋和蜂蜜調勻後敷在患處,中間留一個小孔透氣,乾了就換新的藥膏,敷兩三次就能痊癒。
另一個方子:生大黃粉用蔥汁調勻後敷在腫脹處周圍,中間留一個頂端,就能自愈。
另一個方子:用醋調石灰,敷上就能消腫。
另一個方子:
生大黃、黃柏、赤小豆、石膏、穿山甲各等份,研磨成細粉,用醋調勻後敷上。
2. 傷寒瘥後碗頭瘡門主論
馮魯瞻曰:碗頭瘡者,亦有汗下後餘毒不盡,故瘥後而發碗頭瘡也。只以黃連、甘草、歸尾、紅花、防風、苦參、荊芥、連翹、羌活、白芷之類煎服,外用芒硝、赤小豆、青黛為末,以雞子清和豬膽汁調敷瘡上,最效。勿動其靨,待其自脫。
白話文:
馮魯瞻說:碗頭瘡是因為傷寒痊癒後,體內殘留的毒邪沒有完全清除乾淨而引起的。治療方法是用黃連、甘草、當歸尾、紅花、防風、苦參、荊芥、連翹、羌活、白芷等藥材煎煮服用,外用芒硝、赤小豆、青黛研磨成粉,再用雞蛋清和豬膽汁調和後敷在瘡瘍上,效果最好。不要去動它,等它自然脫落。
3. 鼻部望色辨證門主論
鼻色青,主腹中痛,苦冷者死。
鼻色微黑者,有水氣。
鼻色黃,主小便難。
鼻色白,主氣虛。
鼻色赤,屬肺熱。
鼻色鮮明者,有留飲。
鼻孔乾燥者,必衄血。
鼻色燥如煙煤者,陽毒熱極。
鼻孔冷滑色黑者,陰毒冷極。
鼻流濁涕者,屬風熱。
鼻流清涕者,是肺寒。
鼻孔癖脹者,肺熱有風。
黑氣入耳、目、鼻、舌者死。
白話文:
鼻子的顏色可以反映身體狀況:
鼻子發青,表示腹痛,如果伴隨寒冷的症狀,則可能危及生命。
鼻子顏色略黑,表示體內有水腫。
鼻子發黃,表示排尿困難。
鼻子發白,表示氣虛。
鼻子發紅,表示肺部有熱。
鼻子顏色鮮明,表示體內有水液停滯。
鼻孔乾燥,很可能會流鼻血。
鼻子乾燥,顏色像煙煤一樣,表示陽氣受損,熱毒極盛。
鼻孔冰冷潮濕且顏色發黑,表示陰氣受損,寒毒極盛。
流濃鼻涕,表示風熱侵襲。
流清鼻涕,表示肺部寒冷。
鼻孔阻塞腫脹,表示肺熱夾雜風邪。
黑色氣血侵入耳朵、眼睛、鼻子、舌頭,將會死亡。
4. 過梁疔門主論
申鬥垣曰:過梁疔,乃勞傷太甚,憂慮傷於肺經,致氣血停滯,熱毒內攻,穿於心胸,纏於四肢,筋骨痠疼,六七日添噁心,八九日腫過耳目,至十一日命促。此疔生於眉心鼻上,初起未見疔形,最難識認,五六日頭破身寒,若痛甚冷汗出者,不治。救治均同疔瘡門施治。(《啟玄》)
白話文:
申鬥垣說:過梁疔是因過度勞累、憂慮傷及肺經,導致氣血瘀滯,熱毒內侵,穿透心胸,蔓延四肢,造成筋骨酸痛。發病六七天會出現噁心,八九天腫脹會超過眼睛,到第十一天病情危急。這種疔瘡長在眉心和鼻子上方,初期沒有明顯的疔瘡外形,最難辨認。發病五六天會頭痛、全身發冷,如果疼痛劇烈並伴有冷汗,則難以治愈。治療方法與其他疔瘡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