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二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8)

1. 鼻疽門主論

王肯堂曰:鼻疽生於鼻柱,屬手太陰肺經風熱及上焦鬱火所致。(《準繩》)

澄曰:鼻疽乃肺經蘊積熱邪,或憂思損傷脾肺,或過食五辛,嗜飲炙煿而成。初起鼻柱壅腫,兩竅不通,焮痛難經。因蘊熱嗜飲而成者,當用銀花甘草湯加麥冬、花粉、貝母、赤芍、當歸,以清肺熱,稍分其炎燔之勢。如憂思內傷而成者,又當保固肺脾為主。敗毒清涼損氣傷脾之藥,均不可濫施也。治法於癰疽門中採擇用之,毋庸另立主方。

白話文:

鼻疽發生在鼻樑上,是手太陰肺經風熱以及上焦鬱火造成的。(這是《準繩》書中的說法)

鼻疽是因為肺經積聚了熱邪,或是憂思過度損傷脾肺,或是過度食用辛辣食物、嗜飲燒烤油炸食物而引起的。初期鼻樑腫脹,鼻孔不通,紅腫疼痛難忍。如果是因為積聚熱邪和嗜酒引起的,應該服用銀花甘草湯,再加入麥冬、花粉、貝母、赤芍、當歸,以清解肺熱,稍微緩解炎症的蔓延。如果是因為憂思內傷引起的,則應該以保護肺脾為主。那些具有清熱解毒但會損傷肺脾元氣的藥物,都不能亂用。治療方法可以參考癰疽篇中的治療方法,不必另外制定新的處方。

2. 鼻疔門主論

申鬥垣曰:鼻疔乃憂鬱太過,勞傷太重,臟腑毒氣傳於經脈而成。二三日神思困倦,筋骨痠痛;四五日寒熱交作,毒氣攻心,頭面腫大;八九日嘔逆昏迷,痰升氣促,十難救一,醫者不可不察。初起治法,從疔瘡門施治。(《啟玄》)

陳實功曰:鼻疔生於鼻內,痛引腦戶,不能運氣,脹塞鼻竅。甚者唇腮俱腫,先宜針刺,次照疔瘡治法。(《正宗》)

澄曰:鼻疔生於鼻竅之中,乃憂鬱傷肺,或房欲傳腎,火乘金位,燔灼而成。治當悉按疔瘡治法,毋庸另立主方。

白話文:

鼻疔門主論

申鬥垣認為:鼻疔是因憂慮過度、勞累過甚,導致臟腑毒氣循經脈傳播而形成的。發病二三日,會感到精神萎靡、筋骨酸痛;四五天后,寒熱交替出現,毒氣侵犯心臟,頭面腫脹;到八九天,則可能出現嘔吐、昏迷、痰多氣喘,此時十個病人中能救活一個就很不容易了,醫生必須謹慎對待。初期治療,應從疔瘡的治療方法入手。

陳實功認為:鼻疔長在鼻腔內,疼痛會蔓延到腦部,導致呼吸困難,鼻孔堵塞。嚴重者,嘴唇和腮幫子都會腫脹,應首先針刺治療,然後再根據疔瘡的治療方法進行處理。

另一位醫家認為:鼻疔生長在鼻腔內,是因憂慮過度損傷肺臟,或房事過度傷及腎臟,導致火熱之邪乘克金臟,灼傷所致。治療時,應完全按照疔瘡的治療方法,不必另立專方。

3. 鼻腫門主論

岐天師曰:鼻腫者,乃肺經火盛也。用皂角末吹入,打清嚏數十即愈。蓋鼻因氣塞,今打嚏則壅塞之氣盡開散,故不用甘桔湯清肺而鼻腫自消也。(《秘錄》)

又曰:有人鼻大如拳,疼痛欲死,此乃肺經之火,熱壅於鼻而不得瀉。法當清其肺中之邪,去其鼻間之火可也,以解壅湯主之。此方全在群入肺經,以去其火邪,又何壅腫之不消耶。

白話文:

鼻腫門主論

張仲景說:鼻子腫脹,是因為肺經火盛。用皂角末吹入鼻中,打幾個噴嚏就好了。因為鼻子腫是氣血不通,打噴嚏能把堵塞的氣排出,所以不用甘桔湯來清肺,鼻子腫脹自然就會消退。(出自《秘錄》)

又說:有些人鼻子腫得像拳頭一樣大,痛得要死,這是肺經的火熱壅塞在鼻腔,無法排出。方法應該清熱解毒,消除鼻腔的火熱,可以用解壅湯治療。這個方子主要作用是進入肺經,去除火邪,這樣腫脹自然就會消退。

4. 鼻瘡門主論

澄曰:鼻乃肺之竅,肺有蘊熱,或醇酒炙煿,胃熱薰金,或肺火亢甚,是以鼻竅生瘡,燥裂作痛,多起赤靨。當用石斛麥冬湯清之,或六味地黃湯加麥冬治之。

陳實功曰:鼻瘡乃肺經實火鬱熱,故生瘡也。(《正宗》)

白話文:

鼻瘡主要是因為肺部有熱。肺部積聚了熱氣,或者因為經常飲酒、吃辛辣炙烤的食物,胃火上蒸,或者肺火旺盛,都會導致鼻孔生瘡,乾燥裂開疼痛,而且多半是紅腫的。可以用石斛麥冬湯來清熱,或者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來治療。

陳實功認為:鼻瘡是因為肺經有實火鬱熱,所以才會生瘡。

5. 鼻瘡門主方

解鬱湯(岐天師)

桔梗,天門冬(各五錢),黃芩,麥門冬,甘草,天花粉(各三錢),紫菀(二錢),紫蘇葉,百部(各一錢)

水煎服。四劑鼻瘡全消。

鼻瘡

宮粉,血丹,松香(各一錢),艾葉(五錢)

研細。紙卷香油浸透,火燃滴油,搽鼻內神效。

又方,杏仁研爛人乳和敷。

又方,烏牛耳垢敷。

鼻下生瘡,牛鼻中舊木卷煅研,敷之。

鼻頭紅腫破裂,皂礬和灰面研勻,水調貼之。

白話文:

[鼻瘡門主方]

解鬱湯(岐伯方):

桔梗、天門冬各五錢,黃芩、麥門冬、甘草、天花粉各三錢,紫菀二錢,紫蘇葉、百部各一錢,水煎服。服用四劑,鼻瘡即可痊癒。

鼻瘡治療方法:

宮粉、血竭、松香各一錢,艾葉五錢,研磨成細粉。用紙捲成筒狀,浸透香油後點燃,滴油於鼻內,效果極佳。

另外,可用杏仁研磨後與人乳混合敷於患處。

或者,用烏牛的耳垢敷於患處。

鼻下生瘡,可將牛鼻中舊木取下煅燒研磨後敷於患處。

鼻頭紅腫破裂,可用皂角刺與草木灰混合研磨均勻,用水調和後敷貼。

6. 鼻疳門主論

馮魯瞻曰:風邪客於皮毛,是以津液不收,致流清涕,頭楚若鋸者,名曰鼻鼽。更有金不生水,則六陽虛火上升,而成鼻乾者。更有風濕之氣,壅成內熱,或因氣疳,故鼻下兩旁瘡濕癢爛,是名鼻疳,俗呼鼻䘌瘡。不甚痛,汁所流處即成爛瘡。(《錦囊》)

又曰:鼻下一道赤者,名曰䘌,以黃連末敷之。

申鬥垣曰:鼻疳,鼻乃肺竅,鼻孔生疳,乃肺中有積熱。若不早治,蝕其鼻內關竅,令人言語不明。(《啟玄》)

白話文:

鼻疳門主論

馮魯瞻說:風邪侵犯皮膚毛髮,導致津液不能收斂,於是流清涕,頭部像鋸子拉一樣疼痛,這叫做鼻鼽。還有一種情況是腎臟功能不足,導致陽氣虛火上升,造成鼻乾燥。還有一種是風濕之氣阻塞,形成內熱,或者因為氣虛導致疳病,所以鼻子下方兩旁出現瘡瘍,濕潤、瘙癢、潰爛,這就是鼻疳,俗稱鼻䘌瘡。它不怎麼痛,但是膿液流到的地方就會潰爛。(出自《錦囊》)

又說:鼻子下面一條紅腫的,叫做䘌,可以用黃連粉末敷在上面。

申鬥垣說:鼻疳,鼻子是肺的竅穴,鼻孔生疳,是肺部有積熱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腐蝕鼻腔內部的關竅,導致說話不清。(出自《啟玄》)

7. 鼻疳門主方

驗方(《啟玄》)

兒茶(五錢),雄黃,輕粉(各一錢),冰片(一分)

研細吹之。如臭加鍋墨五分。

又方

杏仁(不拘多少,去皮、尖,搗碎,取連四紙壓去油如白粉一樣,只用二分),輕粉(一錢)

吹患處。三四次自愈。

鼻疳爛通其孔者。

鹿角(銼碎,焙焦),枯白礬(各一兩),頭髮(五錢,燈上燒灰)

共研極細末。先用椒水洗淨疳孔,然後搽之。如不收口,可用瓦松燒存性,研末搽之。

白話文:

鼻疳治療方法

第一個驗方:

兒茶五錢、雄黃一錢、輕粉一錢、冰片一分,研磨成細粉,吹入鼻孔。如果鼻涕有臭味,可以加入鍋底的墨五分。

第二個驗方:

杏仁(去除皮尖,搗碎,用四層紙壓榨去除油分,直到像白粉一樣,取二分),輕粉一錢,混合後吹入患處。一般三四次就能自癒。

如果鼻疳腐爛,鼻孔穿通:

將鹿角(銼碎後焙焦)、枯白礬(各一兩)、頭髮(五錢,燒成灰)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先用胡椒水清洗患處,再將藥粉塗抹。如果還是無法癒合,可以用瓦松燒成灰,研磨成粉末後塗抹。

8. 鼻痔門主論

陳實功曰:肺氣不清,風濕鬱滯,而成鼻痔也。如鼻生息肉,結如榴子,漸大下垂,閉塞孔竅,氣不宣通,宜服辛夷清肺飲,外用點藥,漸化為水,自愈。(《正宗》)

馮魯瞻曰:濕熱之氣,外郁皮毛,內應太陰,故三焦之火,得以上炎,為鼻生贅,如灶火上炎,而成煤也。又有胃中食積,熱痰流注,是以上燎而鼻生息肉,猶濕地得熱,而生菌也。治宜利膈去熱,切勿因礙傷動,否則變成鼻痔矣。(《錦囊》)

又曰:鼻為呼吸之門戶,熱氣蒸於外,則為肺風赤鼻,不獨因於酒也。熱氣壅於內,則為息肉鼻瘡,故息肉者,上焦積熱,鬱塞而生也。

竇漢卿曰:鼻居面中為一生之血運,而鼻孔為肺之竅,其氣上通於腦,下行於肺,肺氣壅盛,一有阻滯,諸病生焉,故有鼻痔之患。

又曰:亦有熱伏於腦,外寒侵襲,鼻流臭涕,所謂腦寒、腦漏、鼻淵,均由此成。

白話文:

鼻痔門主論

陳實功說:肺氣不淨,風濕鬱結,就會形成鼻痔。例如鼻子長出息肉,像石榴一樣結實,逐漸長大下垂,阻塞鼻孔,氣體無法通暢,應該服用辛夷清肺飲,並外用藥物,使其慢慢化為膿水,自然痊癒。

馮魯瞻說:濕熱之氣,外在阻塞皮膚毛髮,內在影響脾胃,因此三焦的火氣,得以向上蔓延,導致鼻子長出贅物,就像灶火向上燃燒,形成煤灰一樣。還有的情況是胃部積食,熱痰流注,向上蔓延導致鼻子長出息肉,就像潮濕的地方遇到熱氣,就會長出菌類一樣。治療應該以疏通胸膈、去除熱氣為主,絕對不能因為阻塞而貿然動手術,否則會變成鼻痔。

又說:鼻子是呼吸的門戶,熱氣外蒸就會導致肺風引起的紅鼻子,不只是因為喝酒。熱氣內壅則會形成息肉鼻瘡,所以息肉是因為上焦積熱,鬱結不通而產生。

竇漢卿說:鼻子位於面部中央,是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部位,而鼻孔是肺的竅穴,其氣息向上通達大腦,向下運行於肺部,肺氣壅盛,只要有一點阻塞,各種疾病就會產生,所以會有鼻痔的毛病。

又說:也有一些情況是熱邪潛伏於腦部,外受寒邪侵襲,鼻涕流出且有臭味,所謂的腦寒、腦漏、鼻淵,都是由此造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