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4)

1.

經曰:膽者,中正之官,決斷出焉。

《六節藏象論》曰:凡十一臟,皆取決於膽也。

經曰:膽者,擔也。猶人之正直無私,有力量,善能擔當者也。

《卮言》曰:膽者,澹也。清淨之府,無所受輸,淡淡然者也。

華元化曰:膽者,中清之府,號曰將軍。

又曰:主藏而不瀉。

《難經》曰:膽在肝之短葉間,重三兩三銖,長三寸,盛精汁三合。水色金精,無出入竅,不同六腑傳化,而為清淨之腑,受水之氣,與坎同位。悲則淚出者,水得火而煎,陰必從陽也。

又曰:足少陽膽經。

又曰:是經多血少氣。

又早:子時氣血注於膽。

《黃庭經》:人身神名曰膽神。龍曜字威明。

經曰:膽為怒。(肝膽之病,實則為怒。)

《脈訣》曰:肝之餘氣,溢入於膽,聚而成精。由是內藏精而不泄,外視物而得明,為清淨之府,能通眼目。

經曰:膽主決斷。

《入門》曰:膽生於金,金主武,故為中正之官,決斷出焉。人稟剛正果斷,直而無疑無私者,膽之氣正也。

《靈樞》曰:目下裹大,其膽乃橫。

又曰:肝應爪,爪厚色黃者,膽厚;爪薄色紅者,膽薄。爪堅色青者膽急;爪濡色赤者膽緩;爪直色白無紋者膽直;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也。

經曰:膽者,敢也,驚怕則膽傷矣。

子和曰:面青脫色,膽受怖也。

經曰:膽為青腸。

又曰:清淨之腑,有入而無出。

又曰:候在足少陽之本末,其脈陷下者,灸之;其寒熱刺陽陵泉;善嘔苦汁,長撻,心淡淡善悲,恐如人將捕之。邪在膽,逆在胃,膽溢則口苦,逆則嘔苦汁,刺三里以下胃氣逆;刺足少陽血絡以閉膽。

又曰:膽脹者,脅下痛脹,口苦太息。

又曰:脾胃氣虛,不能飲食,由膽氣不升。所以東垣有用升麻、柴胡,左遷少陽甲膽之氣。

又曰:胃移熱於膽,則為食㑊。

又曰:勇士則膽滿而傍;怯士則膽不滿而縱。

又曰:厥氣客於膽,則夢鬥訟。

又曰:所生病者,頭角頷痛,目銳眥病,缺盆中腫痛,腋下腫,馬刀挾癭,汗出振寒瘧,胸、脅、肋、髀、膝外到脛、絕骨、外踝前及諸節皆痛,小指、次指不用。盛者,人迎大一倍於寸口;虛者,人迎反小於寸口也。

足少陽膽引經藥歌:

子膽柴胡半夏宜,草龍膽劑更為奇,柴胡又走青皮下,向道功多不必疑。

《靈樞》曰:膽病者,善太息,口苦,嘔有苦汁,心中淡淡,恐如人將捕之,嗌中吤吤然,數唾。

又曰:手厥陰之脈,是動則心中淡淡,大動。

經曰:膽虛則恐畏不能獨臥,膽實則怒。

又曰:膽實則怒而勇敢,膽虛則善恐而不敢也。

《入門》曰:膽虛則不眠,膽實則多睡。

又曰:痛悶,左邊五肋之中血瘀,生癭馬刀。

又曰:膽候咽門,故熱壅則生瘡腫痛。

又曰:膽病多寒熱。

白話文:

膽,是人體中正之官,負責決斷。人體十一臟腑的運作,都受到膽的影響。膽如同正直無私、勇於擔當的人一樣,具有力量。膽也是清淨之府,純淨無雜,不接受外來物質的輸送。膽位於肝臟短葉之間,重量約三兩三銖,長三寸,貯存三合精汁,呈水色金黃,沒有出入的孔竅,與六腑的傳化不同,屬於清淨的臟腑,接受水氣,與坎卦(八卦之一)同位。人悲傷時會流淚,是因為水受火煎熬,陰氣依附陽氣的緣故。膽經是足少陽膽經,多血少氣,子時(晚上十一點到一點)氣血會聚集於膽。人體的膽神名為龍曜,字威明。膽主怒,肝膽有病,往往會表現為發怒。肝臟的餘氣會進入膽,聚集而形成精氣,因此內藏精氣而不洩露,外可使視物清晰,是清淨之府,能通達眼目。膽主決斷。膽的特性與金相關,金主武,所以膽是中正之官,負責決斷。人若剛正果斷,正直無私,便是膽氣正盛。目下眼眶鼓大,表示膽囊橫臥。指甲厚而黃者,膽厚;指甲薄而紅者,膽薄;指甲堅硬而青者,膽氣急;指甲柔軟而赤者,膽氣緩;指甲直而白無紋者,膽氣直;指甲粗糙而黑多紋者,膽氣結滯。膽也代表勇氣,害怕驚恐會傷及膽。面色青白,是膽受驚嚇的表現。膽又稱青腸,是清淨的腑,有入口而無出口。膽的病候在足少陽經的始末,脈象凹陷的,要灸;寒熱則刺陽陵泉穴;善於嘔吐苦汁,且經常嘆氣,心神不定,易悲傷恐懼,如同被人追捕一樣,這些都是膽邪逆犯的表現。邪氣在膽,逆氣在胃,膽氣溢出則口苦,膽氣逆則嘔吐苦汁,此時應刺三里穴以疏通胃氣逆,並刺足少陽經絡以收斂膽氣。膽脹則脅肋下脹痛,口苦嘆息。脾胃氣虛,不能飲食,是因為膽氣不升,所以東垣派常用升麻、柴胡等藥,以提升少陽膽經之氣。胃熱移入膽,則會導致消化不良。勇士膽氣充足,怯懦者膽氣不足。厥陰之氣侵犯膽,則會做打官司的夢。膽病會導致頭痛、頭角、頷部疼痛,眼角疼痛,鎖骨上窩腫痛,腋下腫脹,頸部腫塊,汗出寒熱,胸、脅、肋、大腿外側、膝蓋外側至脛骨、踝關節外側、小指、無名指等處疼痛。膽氣盛者,人迎脈大於寸口脈一倍;膽氣虛者,人迎脈反而小於寸口脈。治療膽經的藥物有:柴胡、半夏等。膽病患者常常嘆氣,口苦,嘔吐苦水,心中空虛,害怕如同被人追捕,咽喉部有堵塞感,經常吐口水。手厥陰經脈活動,也會導致心中空虛。膽虛則易恐懼,不能獨自睡覺;膽實則易發怒。膽實則怒而勇敢,膽虛則容易恐懼。膽虛則失眠,膽實則嗜睡。左邊第五肋骨處瘀血,會導致頸部腫塊。膽氣通達咽喉,所以熱邪壅盛會導致咽喉腫痛。膽病多見寒熱交替。膽虛用仁熟散治療,膽實用半夏湯治療。小柴胡湯可以治療寒熱往來,是少陽經的主藥,水煎後澄清溫服,可以入膽。膽經病變嚴重時,會導致耳聾,百節鬆弛,眼睛直視如驚恐狀,稱為絕系,絕系者半日即死,死前先面色青白。膽經絕七日而死,眉會下垂。水腫有十種,口苦咽乾為膽水所致。補益膽經用木通、龍膽草;瀉膽經用柴胡、青皮;溫膽經用半夏、川芎、生薑、陳皮;涼膽經用黃連、竹茹;引經藥則用柴胡、川芎、青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