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4)

1. 面生黑斑門主方

驗方

白殭蠶,黑牽牛(各二兩),北細辛(二兩)

研細蜜丸彈子大,日洗數次。一月後其斑自退,並治雀斑面生黑點。神效。

玉容散,面上黑點雀斑。

白話文:

驗方:

白殭蠶、黑牽牛(各二兩)、北細辛(二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調製成彈子般大小的丸藥,每天洗臉後服用數次。一個月後,臉上的斑點自然消退,也能治療雀斑和面部黑點。效果顯著。

此方為玉容散,專治面上黑點雀斑。

甘松,三柰,茅香(各五錢),白芷,白殭蠶,白芨,白蘞,白附子,天花粉,綠豆粉(各一兩),肥皂(二個),防風,藁本,零陵香(各三錢)

為細末,每洗面用之。

白話文:

甘松、三柰、茅香各5錢;白芷、白殭蠶、白芨、白蘞、白附子、天花粉、綠豆粉各1兩;肥皂2個;防風、藁本、零陵香各3錢。

2. 痣門主論

陳實功曰:痣名黑子,此腎中濁氣,混滯於陽,陽氣收束,結成黑子,堅而不散。凡人生此,終為不吉,面部不善者,去之。(《正宗》)

又曰:冰螄散點之,自落。

《心法》曰:痣,乃孫絡之血滯於衛分,陽氣束結所致。

白話文:

陳實功說:痣又稱黑子,是腎臟裡的濁氣,混合在陽氣中,陽氣收束後,結成黑子,堅硬而不散。凡是長有痣的人,最終都不會吉利,特別是長在臉上不吉利的痣,要將其去除。(《正宗》)

3. 痣門主方

點痣法,糯稻數粒去殼,用銀爐灰少許入水拌勻,以糯米插灰中,將痣用針挑破,將稻米點之,任其自脫。

又方,糯米七粒搗爛,石灰和勻,挑破點之,即落。

白話文:

點痣方法:

  1. 準備幾粒糯米,去殼。

  2. 取少許銀爐灰,加入水中拌勻。

  3. 用糯米插入灰中。

  4. 用針將痣挑破。

  5. 將糯米點在痣上,讓它自然脫落。

又方,用櫟炭灰半盅,以水調不幹不稀,以手按實;入糯米數粒按在灰中仍按實;將碗覆於地上勿動,俟明早灰中流出白漿如飴,用盞取下,看痣大小點之。聽其自落。

白話文:

另外有一種方法,用櫟樹木灰半碗,用水調和,不要太乾也不要太稀,用手壓實;放幾粒糯米進去,壓在灰中,再次壓實。將碗倒扣在地面上,不要移動,等到第二天早晨,灰中流出像飴糖一樣的白色漿液。用茶杯將漿液取下,依照痣的大小點上去。等它自然脫落即可。

又方,夏至或冬至用酵鹼同石灰搗勻水磨,點之,自落。

又方,白降丹水調少許,點之,自落。

白話文:

另一種方法,夏至或冬至時,使用酵鹼和石灰混合搗勻後加水研磨,點塗上去,自行脫落。

另一種方法,用少量白降丹加水調和,點塗上去,自行脫落。

4. 臉發門主論

申鬥垣曰:臉發乃足陽明胃經,多氣少血,其瘡發於眼下臉上四白穴、(在目下一寸,直目瞳子。)巨髎穴。(挾鼻旁八分,直目瞳子。)色似葡萄,形漸大或生子母瘡者,八日死。在左用內托藥加當歸兩倍,右加三倍,妙在斯也。(《啟玄》)

周文採曰:氣血上壅,結聚脾經,故毒發於面,名曰面毒。(《集驗》)

白話文:

申鬥垣說:面部的病症屬於足陽明胃經,多氣血少。此病發於眼下臉上四白穴(位於目下一寸,直對瞳孔)和巨髎穴(近鼻旁八分,直對瞳孔)。瘡的顏色類似葡萄,形狀逐漸變大,或生出子母瘡,患者八天就會死亡。如果瘡位於左側,用內託藥加上兩倍的當歸,如果瘡位於右側,加上三倍的當歸,這就是其中的奧妙所在。(《啟玄》)

竇漢卿曰:面發毒,多起於房勞太過,乘虛風入經絡,陽明經虛,發於面也。或面生癤瘰,患者欲求速愈,而庸醫或以毒藥敷點,或以艾火炙之,或以針刀刺之,或犯尻神惡宿,或破後房事不戒,或受狂風霜雪寒露暴戾之氣,或服金石草木諸部惡毒相攻相反之劑,以致病症日劇。

白話文:

竇漢卿說:臉上長瘡,多是房勞過度,風乘虛而入經絡,陽明經虛,發於臉上。或臉上生瘡癤,患者想求速愈,庸醫或用毒藥敷點,或用艾火炙,或用針刀刺,或觸犯尻神惡宿,或破後房事不戒,或受狂風霜雪寒露暴戾之氣,或服用金石草木諸種惡毒相攻相反的藥劑,以致病症日益嚴重。

殊不知面為諸陽之首,禁火、禁刀、禁毒,況耳目口鼻之官,總系一處,比四肢不同,若不保重,命亦難生。何也?面為陽,火氣入之,熏蒸肌肉;刀針刺之,即傷經絡;毒藥點之,暴剝皮肉。輾轉為患,繼之以風邪入之,則頭面虛腫,目鼻腫脹,患處日腐,其臭穢難聞,脾胃日削,寒熱交作,痛楚萬狀,難以盡言。

白話文:

殊不知臉是最重要的部位,禁止火燒、刀刺、毒藥等所有傷害,更何況耳朵、眼睛、嘴巴和鼻子的器官都集中在那裡,跟四肢不同,如果沒有保護好臉部,生命都很難保得住。為什麼呢?臉是陽氣所在,火氣會燻蒸肌肉,刀針刺之即傷經絡,毒藥點之則暴剝皮肉。由內而外相繼受到傷害,繼而被邪風侵入,則頭面虛腫,目鼻腫脹,患處日趨腐爛,其臭穢難聞,脾胃日漸虛弱,寒熱交作,痛楚萬狀,難以盡言。

若有五善而無七惡,外敷清涼拔毒之藥,內服參朮內托之劑,再合犀角鬱金散服之,以拔積毒,其命方可保也,否則難生。(《全書》)

白話文:

如果具有五善而沒有七惡,則採用外敷清涼解毒的藥物,內服人蔘和白朮作爲益氣扶正的藥物,再配合犀角和鬱金散一起服用,以清除積蓄的毒素,這樣才能夠保住生命,否則很難存活。(出自《全書》)

奎光曰:面癰,大抵屬郁,防內攻,宜用碧丹。(方載咽喉門)兼服煎藥,外敷三黃散。

白話文:

奎光說:面部的癰瘡大多數是屬於鬱結引起的,一定要防止化膿向內侵犯。治療時宜用碧丹(具體藥方收錄在咽喉門中)。同時服用煎服的中藥,外敷三黃散。

5. 臉發門主方

犀角鬱金散(竇漢卿),治面發毒。

白話文:

犀角鬱金散(竇漢卿),用於治療面部發毒。

犀角,鬱金,珍珠,西牛黃,粉甘草,乳香,真粉,辰砂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噙化。

白話文:

**犀角:**犀牛角,具有解毒消腫、清熱涼血、明目退翳的功效。

鬱金: 薑科植物莪朮的根莖,具有破血行氣、散瘀止痛、化痰止咳的功效。

珍珠: 珍珠粉,具有鎮心安神、清熱解毒、明目退翳的功效。

西牛黃: 牛黃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、開竅醒神的功效。

粉甘草: 甘草的粉末,具有益氣補中、清熱解毒、潤肺止咳的功效。

乳香: 乳香,具有活血止痛、消腫散瘀、止瀉止血的功效。

真粉: 硫磺,具有解毒殺蟲、驅風除濕、止癢消炎的功效。

辰砂: 硃砂,具有清熱解毒、鎮驚安神、殺蟲止癢的功效。

6. 顴癰門主論

《心法》曰:顴癰,初小漸大如榴者,發陽分,由風熱而生。初起焮紅、浮腫、疼痛,七日即潰,為毒輕、根淺,易愈。顴疽者,發陰分,由積熱而生,色紫漫腫,堅硬、麻木、疼痛,三七方潰,為毒重、根深,難愈。俱發於顴骨尖處,不論左右,皆屬小腸經。

澄曰:治法悉同癰疽,但不可妄用追蝕之藥。蓋顴部骨多肉少,防其穿潰過深,致令顴骨倒陷之患,不可不慎。

白話文:

《心法》記載:顴癰,初期較小、逐漸變大如石榴,屬於陽分,由風熱而引起。剛開始時紅腫熱痛,七天左右即可潰爛,表示毒性較輕、病根淺,容易治癒。顴疽屬於陰分,由積熱而引起,顏色呈現紫色,腫脹廣泛,堅硬、麻木、疼痛,要二十一日左右才會潰爛,表示毒性較重、病根深,較難治癒。顴癰和顴疽都發作在顴骨尖處,不論是左還是右,都屬於小腸經的範圍。

7. 顴骨肉疽門主論

王肯堂曰:顴骨肉疽,顴骨內卒然而痛,經宿而痛甚,寒熱大作,屬上焦與陽明經鬱火所致。汗之可消,藥宜水酒同煎。(《準繩》)

白話文:

王肯堂說:顴骨上的肉疽,顴骨內部突然劇烈疼痛,經過一夜疼痛加劇,出現嚴重的寒熱交替,這是因為上焦與陽明經鬱火引起的。用發汗法治療可以消除,藥物宜用酒水同煎服。(《準繩》)

《靈樞經》曰:心病者顴赤,腎病者顴與顏黑。然則當察其色赤者,宜以黃連安神丸降心火,補心丸養心血;黑者,宜以地黃丸滋腎水,未可專委之陽明鬱火也。

白話文:

《靈樞經》中提到,心臟有疾病的人,顴骨會出現紅色;腎臟有疾病的人,顴骨和臉部會出現黑色。因此,在診斷時應該觀察患者的臉色,如果是紅色的,則應該使用黃連安神丸來降低心臟的火氣,並使用補心丸來滋養心臟的血液;如果是黑色的,則應該使用地黃丸來滋養腎臟的水液,而不可以只將其歸因於陽明鬱火。

8. 疔疽門主論

王肯堂曰:兩腮及鼻下焮腫生瘡,惡血淋漓,此名疔疽,屬足陽明胃經。三日口噤如痙,角弓反張,按之如疔釘著,骨痛不可忍者是也。治之稍緩,則毒攻心,嘔吐不食,昏迷躁亂,譫語者死。(《準繩》)

白話文:

王肯堂說:兩腮以及鼻下腫脹生瘡,惡血淋漓,這叫做疔疽,屬於足陽明胃經。三天後嘴巴緊閉像痙攣一樣,身體像弓一樣反張,按壓時如同針刺,骨頭疼痛難忍。治療稍有延緩,則毒素攻心,嘔吐不吃東西,神智昏迷、躁動不安,說胡話的人就會死亡。(《準繩》)

澄曰:疔疽者,乃醇酒炙煿,膏粱厚味,或誤食自死牛馬、宿茶陳菜,食中汗毒而成。不可妄用刀針,當照疔瘡門方法治之。故毋庸另立主方。

白話文:

澄說:所謂的疔瘡疽,是由於酗酒、過度食用炙烤火熱的食物、高油高脂的食物,或者誤食死了的牛馬肉、過夜的茶葉和陳腐的蔬菜,使食物中毒而引起的。不能隨便使用刀針,應該按照疔瘡的治療方法來治療。所以沒有必要另外製定專門的主治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