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四十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十 (17)

1. 表裡俱見

腹痛,或問腹痛,何以屬裡?曰:嘗考坤為腹,乃純陰也,謂之曰陰,則腹痛非表明甚。若腹未痛而胸前痛者,邪未深入,尚作半表半裡證。今腹痛知邪已傳腑矣。曰:既腹痛屬裡,當投大黃,又用桂枝者何意?曰:或太陽證誤下致腹痛,尚有微表未解,或太陰里證而脈帶浮者,故用桂枝大黃,令表裡兩解,然腹痛雖屬裡,又有傳經直中之分,須慎之。

不眠,或問不眠,何以見里證?曰:蓋熱邪入腑,令人煩躁不安。若寒盛為直中,則屬陰,陰主靜,靜則多眠,又豈能不眠。又問:不得眠固屬傳經里證,有投寒藥愈盛者何故?此乃汗、吐、下後證也。名曰:津液內竭不得眠,必心蘊虛煩,脈未浮弱者,當用真武湯及酸棗仁湯。而里證不眠者,則煩躁口渴不已,脈必有力,故知之。

手足心腋下有汗,手足心及腋下出汗為里證者,蓋人身諸背屬陽,諸腹屬陰,手足掌心腋下皆屬陰地,五臟經絡所繫,熱邪熏蒸臟腑,致掌中腋下汗出。若掌中腋下未滋潤者,邪尚在表,未入里,即謂之表病里和。今掌心腋下有汗,知大便已硬,當急下之,為里證無疑。

嗌乾齒燥,或問嗌乾齒燥,何以屬裡?曰:夫咽為胃之路,齒乃骨之餘,今嗌乾者腑熱盛也,齒燥者熱灼骨也,骨與胃非里乎?或問曰:內熱甚當咽痛,寒證亦咽痛何也?蓋直中之寒為咽痛,必下利清穀,四肢厥逆,此乃寒極而成反致咽痛,與之水則不欲咽,不若傳經嗌乾齒燥,極喜飲水耳。

以上俱傳經里證當攻裡。

脈沉細無力,或問脈沉細無力,何以是直中寒證?曰:蓋元氣固於一身,暢於四肢,熱則脈數,寒則脈遲定理也。沉者陰也,無力者虛也,是寒中陰經,陽氣衰微,故脈不能有力。假內有熱,脈必實而且滑,安得無力?若脈無力,即為寒為虛為直中耳。外雖有表證,或大熱之證,不敢用攻裡及發表藥,若不憑脈而概投麻黃,令重虛其虛,欲救晚矣。

背惡寒,或問背惡寒,如何是直中?曰:陰邪入於陽分,陰盛陽衰,當用附子理中湯。或曰:陽明腑病,背亦惡寒何也?曰:夫陽明腑病背惡寒者,外無寒證,必見口渴煩躁,背屬陽,陽熱內陷入腑,則背空虛,致微惡寒,故用白虎湯。若口中和者正屬直中寒證,又孰敢用白虎耶!總之,渴則內有熱,不渴則內有寒也。

嘔吐清涎沫,或問嘔吐涎沫,何以為直中?曰:胃腑有寒熱,必先現涎沫。《內經》云:諸嘔吐酸水及水液渾濁者,皆屬於熱;諸病吐涎及澄沏清冷者,皆屬於寒。如天寒則水清,天熱則水濁之意,若有熱有火在胃脘之間,自燒耗津液,以致口渴,化為酸濁之水,又安得有清涎沫乎!

四肢厥逆,或問四肢厥逆,何為直中寒證?曰:蓋四肢屬陽,寒邪屬陰,陽衰陰盛,故發厥過乎肘膝,況肘膝乃人之四關,今寒過之是為直中。脈沉遲無力者,急溫之。或問又有陽厥者何也?此物極則反,雖厥指甲尚溫,不似寒厥冷極,外證必口渴煩躁惡熱,小便短赤,大便或閉或下利腸垢,脈必沉實有力,但有一證,即以為別。

白話文:

表裡俱見

腹痛 有人問,腹痛為什麼屬於裡證?我說:考察坤卦代表腹部,屬於純陰,所以稱為陰,腹痛就不是單純的表證。如果腹部還沒痛,而是胸前痛,表示邪氣還沒有深入,屬於半表半裡證。現在腹痛,表示邪氣已經傳到臟腑了。又問:既然腹痛屬於裡證,應該用大黃攻下,為什麼又要用桂枝呢?我說:有可能是太陽表證誤用攻下藥導致腹痛,還殘留一點點表證未解,或是太陰裡證但脈象帶有浮象,所以用桂枝和大黃,使表裡同時得到解決。然而腹痛雖然屬於裡證,又有傳經和直接侵犯臟腑的分別,必須謹慎。

失眠 有人問,失眠為什麼屬於裡證?我說:是因為熱邪侵入臟腑,使人煩躁不安。如果是寒邪直接侵犯臟腑,就屬於陰證,陰主靜,靜則容易入睡,怎麼會失眠呢?又問:失眠確實屬於傳經的裡證,但為什麼有使用寒涼藥反而加重的呢?這是因為汗、吐、下之後的後遺症。叫做:津液耗竭導致失眠,必然會心裡虛煩,脈象沒有浮且無力,應當使用真武湯和酸棗仁湯。而裡證失眠的人,會煩躁口渴不已,脈象必然有力,因此可以分辨。

手足心、腋下出汗 手足心和腋下出汗屬於裡證,是因為人體的背部屬於陽,腹部屬於陰,手足心和腋下都屬於陰的部位,與五臟經絡相連,熱邪熏蒸臟腑,就會導致手心和腋下出汗。如果手心和腋下沒有出汗,表示邪氣還在表,還沒進入裡,就叫做表病裡和。現在手心和腋下出汗,表示大便已經乾硬,應當趕快攻下,毫無疑問是裡證。

咽喉乾燥、牙齒乾燥 有人問,咽喉乾燥、牙齒乾燥為什麼屬於裡證?我說:咽喉是胃氣出入的通道,牙齒是骨頭的餘氣,現在咽喉乾燥是腑熱太盛,牙齒乾燥是熱灼傷骨頭,骨頭和胃不都是在身體內部嗎?有人問:內熱很盛的時候應當咽痛,寒證也會咽痛,這是為什麼?我說:寒邪直接侵犯臟腑導致的咽痛,必然會下利清穀,四肢厥冷,這是寒邪太盛反而導致咽痛,喝水也不想嚥下去,和傳經導致的咽喉乾燥、牙齒乾燥,非常想喝水的狀況不同。

以上這些都屬於傳經的裡證,應當攻下。

脈沉細無力 有人問,脈象沉細無力,為什麼是寒邪直接侵犯臟腑的症狀?我說:元氣固守在身體內部,暢通於四肢,熱則脈搏數快,寒則脈搏遲緩,是恆定的道理。沉脈屬於陰,無力屬於虛,這是寒邪侵犯陰經,陽氣衰弱,所以脈象沒有力。假使體內有熱,脈象必然是實而且滑,怎麼會無力呢?如果脈象無力,就表示是寒、虛,是寒邪直接侵犯臟腑。就算有表證,或有發熱很嚴重的症狀,也不敢用攻下或發散的藥,如果沒有診察脈象就隨便用麻黃,會使虛證更虛,想要救治就晚了。

背部怕冷 有人問,背部怕冷,為什麼是寒邪直接侵犯臟腑?我說:陰邪侵入陽的部位,陰盛陽衰,應當用附子理中湯。有人說:陽明腑病的背部也會怕冷,這是為什麼?我說:陽明腑病導致的背部怕冷,是沒有其他寒證的,一定會口渴煩躁,背部屬於陽,陽熱內陷入腑,使背部空虛,才會稍微感到怕冷,所以用白虎湯。如果口中平和,就屬於寒邪直接侵犯臟腑的症狀,又怎麼敢用白虎湯呢!總而言之,口渴表示體內有熱,不渴表示體內有寒。

嘔吐清稀涎沫 有人問,嘔吐清稀涎沫,為什麼是寒邪直接侵犯臟腑?我說:胃腑有寒有熱,一定會先出現涎沫。《內經》說:各種嘔吐酸水及水液渾濁的,都屬於熱證;各種嘔吐清涎和澄澈清冷的,都屬於寒證。就像天氣寒冷水就清澈,天氣炎熱水就渾濁的道理一樣。如果有熱有火在胃脘之間,就會燒耗津液,導致口渴,化為酸濁的水,又怎麼會有清稀的涎沫呢!

四肢厥冷 有人問,四肢厥冷,為什麼是寒邪直接侵犯臟腑?我說:四肢屬於陽,寒邪屬於陰,陽衰陰盛,所以會出現厥冷過於肘膝的現象,何況肘膝是人體的四關,現在寒邪侵犯到這個程度,就是直接侵犯臟腑。脈象沉遲無力的,應當趕快溫陽。有人問:還有陽厥又是怎麼回事?這是物極必反,雖然厥冷但手指甲還溫熱,不像寒厥那樣冰冷,外證一定會有口渴煩躁怕熱,小便短赤,大便可能便秘或腹瀉,脈象必然沉實有力,只要有其中一種症狀,就能分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