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四十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十 (16)

1. 表裡俱見

(參耆歸芍炙草,半夏桂附加薑棗,水煎服。)若內有伏陰,誤服涼藥,逼其虛陽浮散於外,而為陰斑。脈雖洪大,按之無力,或手足逆冷過肘膝者,先用炮姜理中湯,以復其陽,次隨證治,不應加附子。

轉矢氣,或問轉矢氣,何以是里證?曰:言其氣下泄也,觀無病人將欲大便,必先氣泄,病者內有燥糞,結而不通,則氣必下失。陽明篇云:若不轉矢氣者,不可投承氣湯,是知轉矢氣屬裡矣。

頭痛發熱俱止,頭痛發熱俱止,是里也。邪之初中,始於太陽,太陽為表之表,頭痛發熱,俱多少陽、陽明,為表之中,亦頭痛發熱。若邪入里,必表證盡除,焉得頭痛發熱乎?

自汗,自汗何為里證?經云:寒則腠理閉塞,熱則腠理開疏,太陽始受寒邪,未化為熱,腠理致密無汗,當用麻黃湯。始無汗忽變為有汗者,知熱已入腑,熏蒸鼎沸,故自汗為里證。假寒在表,焉有汗乎?或問自汗為里,有用桂枝湯又何故?蓋自汗用桂枝湯者,乃太陽傷風證,夫里證自汗為陽盛,孰敢用桂枝。仲景云:桂枝下咽,陽盛則斃。

別之奈何?淅淅然惡風,頭痛發熱,悉具者,太陽傷風自汗也;煩躁惡熱,不惡風寒者,里證自汗也。

小便多,或問小便多者,何為里證?曰:蓋飲食入胃,由胃傳於小腸。經曰:小腸者受盛之官,胃司水穀,清濁不分,一概混受,由小腸而下,則有膀胱與大腸,清者從溺滲入膀胱,糟粕從胃之下口傳於大腸,膀胱竅閉,水入大腸,必作泄瀉。若大便堅閉,津液走前,則小便頻數。

今小便多者,大便閉結,故證屬裡也。小便若少,大便雖閉,水液不久浸入大腸,當先硬滿而後溏泄矣。仲景云:小便少者不可攻,以其不久,當自便也。

潮熱,或問潮熱,何以是里證?曰:潮熱者,如潮水之汛,不失其期。如今日發於未申,至明日仍發於未申,蓋未申時屬陰,今見潮熱,是邪居陰分,熱結在裡,熏灼結糞當下之。又問曰:潮熱屬裡故當下,猶有表證,何以治之?曰:已有潮熱尚兼表證未退,必先解表,然後攻裡,乃為當耳。

下利腸垢,或問下利腸垢,何以是里?曰:下利出於腸胃,若表有邪則里和,焉得下利!因邪入腑,熱灼腸胃,致有此證。又曰:表證亦下利否?曰:三陽合病則有下利,或少陽陽明合病,陽明者內主胃腑,故有下利。三陽合病,若不入腑,又無下利,何者為辨?但有發熱及諸表證耳,下利固為里證,又當分傳中,傳經則腸垢,直中則清穀,二者下利以腸垢清穀為異耳。

惡熱,或問惡熱,何以是里證?曰:熱傳臟腑,熏蒸煩冤,揭去衣被,揚手露體,此熱傳裡也。若有寒在內則惡寒,焉有惡熱之理。

目不明,或疑目不明以為里者,何解?曰:目系五臟精華,五臟屬陰,陰居於里,故云在裡。況瞳人屬腎,內熱灼極,則腎水枯涸,不能照物,譬之炎天熱甚,致目昏蔽,當速下之,以救腎家將絕之水。設謂此證屬虛,誤投熱藥,害豈淺鮮哉。

白話文:

表裡俱見

這個藥方(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芍藥、炙甘草,加上半夏、桂枝,再加生薑、大棗一起用水煎服)是用於治療表裡都有問題的。如果體內有潛藏的陰邪,錯誤地服用了寒涼的藥,反而會把虛弱的陽氣逼散到體表,形成陰斑。這時脈象雖然洪大,但按下去卻沒有力氣,或者手腳冰冷超過了手肘和膝蓋,應該先用炮姜理中湯來恢復陽氣,之後再根據其他症狀治療,不適合再用附子。

排氣

有人問,為什麼排氣是屬於裡證?我說,這是因為氣往下排泄。觀察正常人要大便時,必定先有氣體排出。病人是因為體內有乾燥的糞便堵塞不通,所以氣體才會往下排泄。陽明篇說:「如果沒有排氣,就不能用承氣湯」,可見排氣屬於裡證。

頭痛發熱停止

頭痛發熱都停止了,這是屬於裡證的表現。邪氣剛開始侵入人體時,會從太陽經開始,太陽經是表證的最外層,會引起頭痛發熱。接著邪氣可能會傳入少陽經或陽明經,這些是表證的中層,也可能引起頭痛發熱。如果邪氣深入到體內,表證就會完全消失,怎麼還會有頭痛發熱呢?

自汗

自汗為什麼屬於裡證?醫書說:「寒冷會使毛孔閉塞,發熱會使毛孔開疏。」太陽經剛開始受到寒邪時,還沒有化熱,所以毛孔會緊閉沒有汗,這時應該用麻黃湯治療。如果原本沒有汗,突然變成有汗,表示熱邪已經進入到體內,使體內像鼎沸一般,所以才會自汗,因此自汗屬於裡證。如果寒邪在體表,怎麼會有汗呢?有人問,自汗屬於裡證,為什麼還可以用桂枝湯呢?因為用桂枝湯治療自汗,是屬於太陽經傷風的症狀。而裡證的自汗是因為體內陽氣過盛,誰敢用桂枝湯呢?仲景說:「如果吃了桂枝湯,體內陽氣過盛的人會死亡。」

如何區分

怎樣區分呢?如果出現怕風、頭痛、發熱等症狀,而且這些症狀都同時存在,這是太陽經傷風引起的自汗;如果感到煩躁、怕熱、但不怕風寒,這是裡證引起的自汗。

小便多

有人問,為什麼小便多屬於裡證?我說,飲食進入胃部後,會由胃傳送到小腸。醫書說:「小腸是容納食物的器官,胃負責消化水穀,不分清濁全部接收,然後向下傳送。接著會經過膀胱和大腸,清的部分從小便滲入膀胱,糟粕從胃的下口傳送到大腸。如果膀胱的開口堵塞,水分就會進入大腸,必然會導致腹瀉。如果大便乾燥堵塞,體液就會往前走,導致小便次數增多。」

現在小便多的人,通常大便會阻塞不通,所以證候屬於裡證。如果小便少,即使大便阻塞,水分也會很快滲入大腸,開始會感到腹脹,之後就會腹瀉。仲景說:「小便少的人,不能用攻下的藥,因為過不久就會自行排便了。」

潮熱

有人問,為什麼潮熱屬於裡證?我說,潮熱就像潮水一樣,時間規律,不會失期。例如,今天在下午的未時或申時發熱,明天仍然在相同的時間發熱。未時或申時屬於陰,現在出現潮熱,表示邪氣停留在陰分,熱邪結在體內,灼燒結糞,應該要用攻下的藥。又有人問,潮熱屬於裡證,所以應該用攻下的藥,但如果還有表證,應該怎麼治療?我說,已經有潮熱,又同時有表證沒有消退,一定要先解除表證,然後再攻下裡證,這樣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

腹瀉排出腸垢

有人問,為什麼腹瀉排出腸垢屬於裡證?我說,腹瀉是腸胃的問題,如果表證有邪氣,那麼裡證應該是平和的,怎麼會腹瀉呢?這是因為邪氣進入到腸胃,熱邪灼燒腸胃,才會導致這種情況。又有人問,表證也會腹瀉嗎?我說,三陽經同時出現問題,就會有腹瀉,或者少陽經和陽明經同時出現問題,因為陽明經主要負責胃腑,所以也會有腹瀉。三陽經同時有問題,如果邪氣沒有進入體內,就不會有腹瀉,怎麼區分呢?只要有發熱和其他表證就行了。腹瀉確實屬於裡證,但也要區分是邪氣從中焦傳入,還是直接進入。如果是從中焦傳入,那麼排出的是腸垢,如果是直接進入,那麼排出的是清稀的糞便,這兩者的區別在於排出的是腸垢還是清稀的糞便。

怕熱

有人問,為什麼怕熱屬於裡證?我說,熱邪傳入臟腑,讓人感到煩躁不安,會想把衣服脫掉,把手腳都露出來,這是熱邪傳入體內的表現。如果體內有寒邪,就會怕冷,怎麼會有怕熱的道理呢?

視力模糊

有人認為視力模糊屬於裡證,這是為什麼?我說,眼睛是五臟精華的體現,五臟屬於陰,陰在體內,所以說是屬於裡證。況且瞳孔屬於腎,體內熱邪過度,會使腎水枯竭,無法看清事物,就像夏天過熱,會讓人眼睛昏暗一樣,應該趕快用攻下的藥,來挽救腎臟即將枯竭的陰液。如果認為這個症狀屬於虛證,而誤用溫熱的藥物,那危害就太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