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四十 (15)
卷四十 (15)
1. 表裡俱見
目眩口苦,或問目眩口苦,何以是半表半裡?曰:目者肝之竅,膽汁藏於肝,病在少陽膽經,故目眩口苦者,膽之汁也,熱泄膽汁故口苦,二者是少陽膽經病。半表半裡,法宜和解,至於他經,便無此證。
以上俱邪在半表半裡,當和解。
脈沉有力,或問脈沉有力,何以是傳經里證?曰:夫脈存則生,脈絕則死,太過不及則病,內實則脈實,內虛則脈虛。今沉者病脈也,主病在裡,有力者實也,主病為熱,今脈沉有力,是裡實且熱也。
下利清黃水,或問下利清黃水,何為里證?曰:蓋腸胃因久失下,致燥糞結實成塊,則清黃水下漏魄門,如物之聚而結實者,水液不能滲漏,物堅如磊石者,沃之水必滲漏矣。今病者下利清黃水,糞結如磊石在內,此水從結糞旁流走而出,急下之無疑。往往以直中下利清穀者,為漏底傷寒,若誤認此證為漏底,投以四逆,如抱薪救火,殆哉!故下利清黃水,是里證,當急下之。
小腹滿,小腹滿者胡為里證?曰:夫胸膈屬清陽之分,雖脹滿是邪氣而非有物,小腹乃糟粕之區,若脹滿非邪氣也,故知有物急下之。又曰:瘀血證及溺澀證者,亦少腹脹滿,何以別之?凡小便自利,小腹硬滿而痛者,此瘀血證也。小便不利而少腹脹滿者,即溺澀不通也。若小便短赤,大便秘結,致小腹硬者,乃內有燥糞,故爾滿也。即瘀血溺澀,皆是里證。
譫語發狂,譫語發狂為里證者,蓋熱實於胃,熱極故發狂,輕則令人譫語,皆是傳經里證。《難經》曰:發狂譫語,乃實熱陽盛所使。經言有虛有實何也?曰:驚狂屬虛。或當汗不得汗,火迫致狂,名曰火邪驚狂,當用柴胡龍骨牡蠣之類。非若實熱發狂可下也。
發斑,或問發斑亦裡證耶?曰:斑有溫毒,有熱毒,有胃爛。溫毒者,即冬受寒,至春陽與陰氣相搏而發者是也。熱毒者,是暑氣伏胃,因遇寒而發者是也。胃爛者,或誤下而熱乘虛入胃,或失下而熱不得外泄,毒氣入胃深極也。故斑者毒也,毒者乖戾失常,偏陰偏陽之至也。
外因六氣相感,胃有熱毒熏蒸,胃主肌肉,熱甚傷血,裡實表虛,故令周匝遍體,狀如蚊齧。紅赤者生,紫黑者死,以熱極而胃爛也。舌苔唇裂者不治,治當解毒清涼,不可表藥取汗。蓋表虛里實,發汗則益令開泄,更增斑爛矣。
又問陰證,亦有發斑者何也?曰:或因汗吐下後,中氣虛乏,或因俗事耗損真陽,或因過服涼藥,遂成陰證,寒伏於下,逼其無根失守之火,上熏肺胃而發斑點,其色淡紅,隱隱見於肌表,與陽證發斑色紫赤者不同,此胃氣極虛,若服涼藥立見危殆。吳鶴皋曰:以參耆桂附而治斑,法之變也,醫不達權安足語此。
又問曰:內傷亦有發斑者,何也?曰:內傷元氣不足之病,因氣血兩虛,亦身痛心煩作熱,但脈虛大,懶於言動,倦怠自汗為異耳。若妄作外感有餘治,立見傾危。速進補中益氣湯,熟眠熱止自愈。丹溪曰:內傷發斑者,胃氣極虛,一身之火,遊行於外,宜補以降之,大建中湯最佳。
白話文:
[表裡俱見]
頭暈口苦 有人問,頭暈口苦為什麼是半表半裡的症狀呢?這是因為眼睛是肝臟的開竅,膽汁儲藏在肝臟裡,病變發生在少陽膽經,所以頭暈口苦是膽汁引起的。熱邪使膽汁外洩,因此導致口苦。頭暈和口苦這兩者都是少陽膽經的病症。這種半表半裡的病症,治療上應該用和解的方法。如果是其他經脈的病變,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。
以上這些病症都是邪氣在半表半裡的位置,應該用和解的方法治療。
脈象沉而有力 有人問,脈象沉而有力,為什麼是病邪傳入體內的裡證呢?脈搏存在,人就活著;脈搏消失,人就死亡。脈搏太過或不及都代表著疾病。體內實證,脈象就充實;體內虛證,脈象就虛弱。現在脈象沉,表示病邪在體內;有力,表示實證,說明體內有熱。所以,脈象沉而有力,是體內實熱的表現。
腹瀉清黃水 有人問,腹瀉清黃水,為什麼是裡證呢?這是因為腸胃長期沒有排泄,導致乾燥的糞便結成硬塊,清黃的水液從肛門漏出來。就像東西聚集在一起變得堅硬,水液無法滲透一樣;如果東西像堅硬的石頭,水潑上去必定會滲漏。現在病人腹瀉清黃水,體內糞便結成硬塊,水從結糞的旁邊流出來,應該立即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很多人把直接腹瀉水樣便當成是體內虛弱的「漏底傷寒」,如果誤認為是這種情況而使用溫補的四逆湯,就像抱著柴火去救火,非常危險!所以,腹瀉清黃水是裡證,應該趕快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
小腹脹滿 有人問,小腹脹滿,為什麼是裡證呢?胸膈屬於清陽的部位,即使脹滿也是邪氣,而不是有實質的東西。小腹是儲存糟粕的區域,如果脹滿,就不是邪氣,而是有實質的東西,應該立即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 又說:瘀血和排尿不暢的病症,也會出現小腹脹滿,要如何區分呢?凡是小便正常,小腹硬滿疼痛的,是瘀血的病症。小便不利,小腹脹滿的,是排尿不暢。如果是小便短赤,大便秘結,導致小腹硬滿的,那是因為體內有乾燥的糞便,所以才導致脹滿。以上所說的瘀血、排尿不暢,都是屬於裡證。
胡言亂語、發狂 胡言亂語、發狂是裡證,是因為胃裡有實熱,熱到極點就會發狂,輕微的就會胡言亂語。這些都是病邪傳入體內的裡證。《難經》說:發狂胡言亂語,都是實熱陽氣過盛造成的。 經文說有虛有實是什麼意思呢?驚嚇引起的發狂屬於虛證。有時候,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,火邪迫使人發狂,稱為火邪驚狂,應該使用柴胡龍骨牡蠣之類的藥物治療。這種情況並不像實熱引起的發狂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
出疹 有人問,出疹也是裡證嗎?疹有溫毒、熱毒和胃爛三種。溫毒是因為冬天受寒,到了春天,陽氣和陰氣交戰而引起的。熱毒是因為夏天暑氣潛伏在胃裡,遇到寒冷而發作的。胃爛是因為誤用瀉下藥,熱邪乘虛進入胃部,或應該瀉下卻沒有瀉下,熱邪無法向外發散,毒氣深入胃部。所以,疹是毒邪引起的,毒邪是違背正常規律,偏陰或偏陽的極端表現。
外在原因是因為感受了六種邪氣,胃內有熱毒熏蒸。胃主肌肉,熱邪過盛會損傷血液,出現裡實表虛,導致全身出現像蚊蟲叮咬一樣的斑點。紅色的是活的,紫黑色的是死的,說明熱邪已經到了極點,導致胃部腐爛。如果舌苔乾裂、嘴唇乾裂的,就無法治癒。治療應該用解毒清涼的方法,不能用發汗的藥物。因為現在是表虛裡實,發汗會使氣機更加外洩,加重疹子的情況。
又問:陰證也會出現疹子嗎?有時候是因為汗吐下之後,中氣虛弱;有時是因為勞累過度消耗了真陽;有時是因為服用過多的寒涼藥,導致了陰證。寒氣潛伏在下,逼迫沒有根基、失去守護的虛火向上熏蒸肺胃,導致出現淡紅色的疹點,隱約出現在皮膚表面。這種疹子的顏色和陽證發疹子的紫紅色不一樣。這種情況是胃氣極度虛弱,如果再服用寒涼的藥物,就會立刻出現危險。吳鶴皋說:用人參、黃耆、桂枝、附子等溫補藥來治療這種疹子,是治療方法上的變化,不懂得權變的醫生是無法理解的。
又問:內傷也會出現疹子嗎?這是因為內傷導致元氣不足,氣血兩虛,也會出現身體疼痛、心煩發熱,但脈象虛大,不喜歡說話、活動,身體倦怠、容易出汗,和外感發疹不同。如果誤認為是外感而用攻邪的藥物,就會立刻出現危險。應該趕快服用補中益氣湯來調補,睡覺後發熱自然停止,身體就會好轉。丹溪說:內傷引起的疹子,是胃氣極度虛弱,全身的虛火遊走在體表,應該用補氣的方法將火降下來,大建中湯是最好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