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四十 (14)
卷四十 (14)
1. 表裡俱見
嘔吐,或問嘔吐何以是半表半裡?曰:蓋邪將入里,裡氣上衝,邪正相爭,雖出於胃,原是少陽部位,膽為清淨之府,毫物不能容納。今邪氣相干,故令嘔吐,屬半表半裡,又有胃熱胃寒之分,辨之以口渴與不渴耳。
胸前脹滿,或問胸前脹滿,何以是半表半裡也?曰:身上半屬陽,身下半屬陰,胸前乃清陽之分,正在半表半裡之間,邪至此將此入里而未深入里,今胸滿而腹未滿者,乃邪氣非有物也,故胸滿在半表半裡之間,若腹滿,是有物而非邪氣也。但痞氣亦脹滿胸前,何以別之?曰:痞氣因邪在表誤下,以至胸脹,必問其人,曾經下否,若經下過,即是痞氣,未經下而胸前脹滿者,即半表半裡證。
耳聾,或問耳聾,何以是半表半裡證?曰:蓋足少陽膽經上絡於耳,故見耳聾,知屬半表半裡也。
脅痛,或問脅痛何以為半表半裡?曰:蓋足少陽膽經布於脅,脅痛故為半表半裡。至於他經,或出於巔背,或布於面目,何得脅痛?或云:水氣亦令人脅痛。曰:水氣必作乾嘔心滿,咳引脅痛及頭汗,出此乃水氣脅痛,非少陽脅痛也。若半表半裡脅痛者,外必見膽經之證耳。
舌滑,或問舌滑何以是半表半裡?曰:舌司腸胃,寒熱之變系矣。邪在表則舌和如常,在裡則舌乾而各色現出,今舌滑尚有津液潤澤,但不如常,其邪將入腑未入腑,非在表非在裡,故云:屬半表半裡。
往來寒熱,或問寒熱往來,何以是半表半裡?曰:夫邪在陰則寒,在陽則熱,少陽膽經正陰陽交界之所,邪至此經,致陰陽相爭,寒熱相半,故寒熱往來,屬半表半裡。或問曰:陽明亦有寒熱往來者,何意?曰:若陽明經病,邪在肌肉則身發熱,焉有寒熱往來。已傳陽明之腑,鬱熱熏蒸,結糞在內,故寒熱或往或來,是陽明之腑,非陽明之經,當用調胃承氣湯攻之。(調胃承氣硝黃草,甘暖微和將胃保,不用樸實傷上焦,中焦燥實服之好。
)故云:陽明內實,故寒熱往來耳。
頭汗,或問頭汗為半表半裡者,蓋以諸陽經脈絡上至頭則有汗,諸陰經脈絡系背至頸而還,焉得有頭汗,故一見頭汗即屬半表半裡。或問曰:既諸陽脈上至頭,今汗出當雲表證,何以為半表半裡?曰:若表證尚有寒邪閉塞,焉能有汗,今既有汗,是寒邪將化為熱。名曰里證,則頭有汗,名曰表證,則頭無汗;故云半表半裡。
又曰:瘀血水氣發黃,亦有頭汗者何也?夫瘀血頭汗,小便自利;水氣頭汗,胸滿咳嘔;發黃頭汗,小便不利。若半表半裡頭汗,必往來寒熱也。然三證頭汗,皆未離乎陽,可見頭汗屬半表半裡也。
盜汗,或問盜汗何為半表半裡?曰:夫熱邪熏灼腠理,使人有汗,寒則腠理閉密,無汗是里,當出汗不止,今汗在睡而出,覺而收,乃邪將旺於陰分,獨未深入於陰,亦屬半表半裡。又問曰:雜證盜汗亦作半表半裡治乎?曰:雜證盜汗,乃陰虛至極,血分虧損,名勞怯之證。今傷寒盜汗,乃有餘之邪,名曰外感,非雜證一例論也。
白話文:
[表裡俱見]
嘔吐:
有人問,為什麼說嘔吐是半表半裡的症狀呢?這是因為邪氣將要進入身體內部,導致體內氣向上衝逆,造成邪氣與正氣互相抗爭。雖然嘔吐是從胃部發出,但實際上與少陽經的部位有關。膽是清淨的臟腑,不能容納任何污穢之物。現在邪氣侵犯,所以引起嘔吐,這屬於半表半裡的範疇。另外,嘔吐又有胃熱和胃寒的區別,可以通過口渴或不渴來辨別。
胸前脹滿:
有人問,為什麼說胸前脹滿是半表半裡的症狀呢?身體的上半部屬於陽,下半部屬於陰,胸前是清陽之氣聚集的地方,正好處於半表半裡之間。邪氣來到這裡,將要進入體內但還未深入,所以會感到胸部脹滿,而腹部卻沒有脹滿,這說明脹滿是由邪氣引起的,而不是有實質的物質積聚。所以胸部脹滿屬於半表半裡的症狀。如果腹部也脹滿,那說明是體內有實質性的東西,而不是邪氣引起的。但是,痞氣也會導致胸前脹滿,要如何區分呢?痞氣是因邪氣在表時,誤用攻下的藥物導致邪氣內陷,以至於胸部脹滿。要詢問患者是否曾經使用過攻下藥,如果用過,那就是痞氣。如果沒有用過攻下藥而胸前脹滿,那就是半表半裡的症狀。
耳聾:
有人問,為什麼說耳聾是半表半裡的症狀呢?這是因為足少陽膽經向上連通於耳朵,所以出現耳聾,因此可知耳聾屬於半表半裡的症狀。
脅痛:
有人問,為什麼說脅痛是半表半裡的症狀呢?因為足少陽膽經分佈在脅肋部位,所以脅痛屬於半表半裡的症狀。至於其他經絡,有的分佈在頭頂或背部,有的分佈在面部,怎麼會出現脅痛呢?有人說,水氣也會導致脅痛。確實,水氣引起的脅痛,一定會伴隨乾嘔、胸悶、咳嗽並牽引肋骨疼痛以及頭部出汗等症狀,這才是水氣引起的脅痛,而不是少陽經的脅痛。如果脅痛是半表半裡的,那麼外部一定會出現膽經的相關症狀。
舌滑:
有人問,為什麼說舌滑是半表半裡的症狀呢?舌頭反映腸胃的狀況,可以反映寒熱的變化。邪氣在表時,舌頭通常正常。邪氣在裡時,舌頭會乾燥,並且出現各種顏色。現在舌頭濕潤而有津液,但不如平常,說明邪氣將要進入腑臟但還未深入,既不在表也不在裡,所以說屬於半表半裡的症狀。
往來寒熱:
有人問,為什麼說寒熱往來是半表半裡的症狀呢?邪氣在陰分時就會感到寒冷,邪氣在陽分時就會感到發熱。少陽膽經正好處於陰陽交界之處,邪氣到達這裡,就會導致陰陽互相抗爭,出現寒冷和發熱交替的現象,所以說寒熱往來是屬於半表半裡的症狀。有人問,陽明經也有寒熱往來的症狀,這是什麼原因?如果是陽明經的病,邪氣在肌肉時只會發熱,不會出現寒熱往來。如果邪氣傳入陽明腑臟,導致內部鬱熱蒸騰,並積聚糞便在體內,所以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現象,這是陽明腑臟的病,而不是陽明經的病,應該用調胃承氣湯來攻下(調胃承氣湯的配方:硝石、黃芩、草藥,甘溫調和,保護胃部,不用厚朴和枳實以免損傷上焦,此方適用於中焦燥實的症狀。)因此說,陽明腑臟內部有實熱,才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現象。
頭汗:
有人問,為什麼說頭汗是半表半裡的症狀呢?因為所有陽經的經脈都向上連通到頭部,所以會出汗。而所有陰經的經脈都是連通背部和頸部然後返回,所以不會出現頭部出汗。因此,一出現頭汗就屬於半表半裡的症狀。有人問,既然所有陽經的經脈都向上連通到頭部,現在出現汗,應該是屬於表證,為什麼說是半表半裡呢?因為如果屬於表證,還有寒邪閉塞,就不會出汗。現在出現汗,說明寒邪將要化為熱,可以說是裡證。因此,頭部出汗時,說它是表證,它卻沒有寒邪閉塞;說它是裡證,它卻出汗。所以說頭汗屬於半表半裡的症狀。
還有,瘀血、水氣和發黃也會有頭汗的情況。瘀血引起的頭汗會伴隨小便順暢;水氣引起的頭汗會伴隨胸悶、咳嗽、嘔吐;發黃引起的頭汗會伴隨小便不利。但如果是半表半裡的頭汗,一定會伴隨寒熱往來的症狀。雖然這三種情況都有頭汗,但都與陽氣有關,可見頭汗屬於半表半裡的症狀。
盜汗:
有人問,為什麼說盜汗是半表半裡的症狀呢?熱邪熏蒸肌膚腠理,會使人出汗。寒冷則腠理閉合,不會出汗,這是裡證的表現。應該是持續出汗不止的。現在是睡著時出汗,醒來後汗就停止,說明邪氣將要轉入陰分,但還未深入陰分,也屬於半表半裡的症狀。又有人問,其他雜病引起的盜汗也屬於半表半里而治療嗎?不是的。雜病引起的盜汗是因為陰虛到極點,導致血分虧損,屬於勞累虛弱的疾病。而傷寒引起的盜汗是屬於邪氣有餘,屬於外感,不能和雜病相提並論。